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古文》作为一门语言课 ,强调说文解字 ,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简单 ,理解上却存在误区 ,有必要亮煌其义 ,引起重视 ,这里不妨择取三例 ,就教于读者。1 熊颈 (经 )《华佗传》中有“熊颈鸱顾 ,引车免腰体”一句 ,其中“颈”当作“经”。问题是 ,“熊经”该怎么理解 ?五版《医古  相似文献   

2.
<正> 《医说》一书,历代公私书自多有著录。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医说》十卷,新安张杲季明撰。”马瑞临《文献通考》云:“《医说》十卷。陈氏曰:新安张景季明撰。”《宋史艺文志补》云:“张景《医说》十卷。”《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医说》十卷。右宋新安张杲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医说》十卷,宋张杲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云:“《医说》十卷,宋张杲集。”  相似文献   

3.
面对报纸上那特大字号的黑色标题 :《一百年后还会有中医吗》、《病入膏肓的中医 ,病根在哪里 ?》、《中医药院校还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吗 ?》、《中医还有药可医吗 ?》 ,我心情沉重 ,一片茫然。此时 ,夜色沉沉 ,冷雨敲窗 ,更让我心绪难平。焦树德、邓铁涛说 :“几十年来 ,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 ;张灿糹说 :“我们是一代完人 ,也就是说 :我们是一代完蛋的人” ;干祖望说 :“中医不认识中医” ;李今庸哀叹今日之中医教育说 :“吾人生性太愚钝 ,发展中医愧无能。卅年教学工作苦 ,培养自己掘墓人”。这几位是闻名全国的中医专家、学者 ,读到他…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书中标点的合理运用,对于进一步理解原文,并切近仲景原意,有很大帮助,兹就本人教学中的体会,略陈管见,不当之处,尚祈同道指正。1.《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第二条:“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原文标点,根据《金匮要略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以下同)。按上述标点, “当有脓血,吐之则死”隔在两个问号之间,自成一句,“吐之”在语气上自然指的是“脓血”。但仲景“吐之”本意在这里不是指脓血,而指的是“吐法”。因此,笔者认为此段的标点应改为“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  相似文献   

5.
1.中医学所指“四大经典”是什么?怎样评价《黄帝内经》? 答:《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难经》这四部古典医籍被后世称为中医学中的“四大经典”。也有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为中医学中的“四大经典”者。《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专著,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是何人、何时所  相似文献   

6.
二十五、安 安得不死乎?(李呆:《内外伤辨惑论》落一停么能不死呢? “女”在反问句中,位在谓语之前,译作“姜么”,充当状语.健句的“安”就是这种用法。疑︸问代词 用毒以攻疹,月和以安神。(刘禹锡::《刘宾客集》)—使用性味猛烈的药来治病,使用平和的药来调养精神。 此处的“安”译作“调养”、“调理”,动词.现代汉语中的“安”,也有当动词用的情况,如:安家落户,这个甲安”译为“安置”. 凡小有不宏.必攘摩辉捺、令百节通利,邪气得泄.(《圣济总录》)—病人凡是稽微不专一定要珍摩揉搓,让百节通利一邪气熊发敞,{““”亦可甩作形容私}“安…  相似文献   

7.
“带”的本义,说文云:“绅也”。“绅”字,疏曰:“以带束腰垂其馀以为饰谓之绅”。(均见康熙字典)可见,带是束腰系物以饰美的织物。 “带下”一词,首见于医籍的,要算战国时期的《内经》一书,其原始的意思,直接与绅带相联。 《素问·骨空论》曰:“任脉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其时,带下是指部位而非疾病,即“绅带以下”的意思。原话今泽,就是“任脉患病,男子腹内结成疝病,女子绅带以下聚生瘕病”。这样,后二句对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它的理法方药是针对哪一类疾病的?这个问题似乎还有再认识的必要。翻开《伤寒论讲义》,开宗明义第一句:“《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书。”但“……详于寒而略于温”,主张把《伤寒论》和《温病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现今大多以为,肾所藏之精,含生殖之精与脏腑之精。但笔者以为,肾不藏脏腑之精。所以有上述认识,源自对《内经》有关经文的误解。现分析于下: 1.从句子结构看:《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应与紧接在后的“故五脏盛乃能泻”联贯起来理解。因前后句子以“故”相联,属于带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合句,不能分割。前句是因,属偏句;后句是果,属正句。“果”——正句的意思是:脏腑之精旺盛,肾藏的生殖之精才能溢泻。这是因为肾藏的生殖之精需受脏腑之精所化生。这正是“因”——偏句应表述的内容之一。在偏句中,“受  相似文献   

10.
厉癞探微     
<正> 古书中的“厉”字,或训为“虐”,或训为“恶”,或言“厉,音赖”,或云“厉,通疠”,或言“疠,通癞”,音义纷繁。本文就其底蕴试作探求,以向究文研医诸好乞教。《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披发及地”。《左传·昭公七年》:“晋侯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襄公十七年》:“尔父为厉”。《昭公七年》:“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以上“厉”字,《春秋左传正义》训为“恶鬼”。《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  相似文献   

11.
《左传》(作者左丘明 )中 ,医缓和医和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医史的重要资料 ,选入高校教材《医古文》中名《秦医缓和》 ,为重点篇章。鲁昭公元年 ,晋平公患病向秦国求医 ,秦伯派名医医和往诊。医和诊视后说 :“疾不可为也 ,是谓近女室 ,疾如蛊” ,继尔论近女色过度“生内热惑蛊之疾” ,首次提出了“蛊”疾病名。那么什么是“蛊”呢 ?答曰 :“沉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 ,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 ,女惑男 ,风落山谓之蛊”。医和这段释蛊内涵深奥 ,寓意深刻 ,最为费解 ,是教学难点 ,故试予进一步探讨。1 蛊与风落山古经《周易》中《蛊》…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病     
什么叫病?很大意义上就是心情不好!而且,心病难医,从来就是个极深刻的命题。谓予不信,请听黄庭坚的一首小诗。诗曰:“百疴从中来,悟罢本无病。西风将小雨,凉入居士径。苦竹绕莲塘,自悦鱼鸟性。红妆倚翠盖,不点禅心净。”(《又答赋老病愈遣闷二首》之一)请注意诗中的“百疴从中来”(即“百病都从心里来”)一句和“悟罢本无病”一句极有分量。换言之,心中无病是最重要的,而且,只要心中无病,即便真的有了病也能因心境极好而迅速痊愈。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诗中还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这无疑是个极重要的启发:走进大自然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请再听另一…  相似文献   

13.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出于《素问·刺禁论》,在《素问》的各种注本及后人对此句的语释中均以为“脑户”即指脑户穴,甚至有些医籍如《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等,为了突出其为脑户穴之意而将此句中“头”字去掉,并因此出现脑户穴禁针之说。  相似文献   

14.
怪病多痰     
医家在临床上有一句谚语,叫“怪病多痰”。《三因方》:“病人百药不效,关上脉浮而大者,痰也。”《济世全书》:“凡奇怪之证,人所不识者,皆当作痰证而治之也。”现节录前人医案数则以印证之: 室女,素强健,六月发烦闷,困惫不食,时欲入井,脉沉细数弱,口渐渴。医作暑病治不效,又加呕而瘦,手心热,喜(?)暗  相似文献   

15.
逍遥散五析     
<正> “逍遥”名释 《庄子》内篇之第一篇,曾有古代文学中有名的“逍遥游”曰:“逍遥乎寝卧其下”句,意指放情任性,无所用心,逍遥自得之态,是庄子幻想中的绝对自由之境。殷朝第一代君主汤王有“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句,与“逍遥游”所指一致。无往而不逍遥,随遇而能自安,为“逍遥游”篇之精神实质。“逍遥”,形容自由自在,悠闲自得之意。如《离骚》有“聊浮游以逍遥”之吟,《张衡传》有“永逍遥乎宇内”之云,《诗·郑风·清人》之“河上乎逍遥”和《庄子·让王》之“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等,也反映了优游自得之貌。《红楼梦》中也有句  相似文献   

16.
“挶”、“强”小议周利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医古文,语义区别《医古文》五版教材中的《尽数》一文,有一句:“精不流则气郁,……处耳则为为聋”。句中的“”字,注释曰:“,一种耳部的疾病”。高诱注:“,聋,皆耳疾也”。从文理看,此解似恰切,非此...  相似文献   

17.
《医学六经》一书收录了《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等6部医籍,颇受学界重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大辞典》等著录该丛书为明代顾从德所编纂,由吴勉学刊刻。通过查考原书、梳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此书与吴勉学所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前6部医书内容及版式相同,疑为后人将此6部医书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析出,另名《医学六经》。顾从德与吴勉学并非《医学六经》的编纂者与刊刻者,学界考察医籍版本时所说的“六经本”实际上就是“医统正脉本”。  相似文献   

18.
清代医家费伯雄所著《医醇賸义》一书,为原著《医醇》之廿四卷,其中对于肝病的论治具有丰富的经验,体现在全书所载治肝十九首方中。已故现代名医秦伯未尝云:“《医醇賸义》里有不少肝病处方,,配五严密,值得探讨。”又说:“这些处方,都是临床实践中来的,……在临床上有很大启发。”(《谦斋医学讲稿》)可见秦老对费氏的治肝经验十分膺服,  相似文献   

19.
近年中医界掀起了医易研究的热潮。其背景是当代传统文化研究中的《易经》热波及医界,发表了大量论文并出了一批专著,得出了“医源于易”、“医易同源”、“医易相通”等结论。探讨医易关系,首先应对两者的内涵有一个大致的界定。医的内涵当是从古至今,中国人民与疾病...  相似文献   

20.
1 对“毒药”的认识毒药的概念,在历代本草中有广义、狭义之分。如《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官篇》:“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内经》有“毒药攻邪”之说。这里的毒药是指药性所偏,这种偏性就是毒。正如张景岳所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这就是说,广义的毒药是泛指一切中药。张景岳所谓“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之说,即是此意。狭义之毒药,是专指那些本身有毒的中药,对机体组织、器官具有较强烈的作用,用之不当,常可导致中毒,甚则可危及生命。如《诸病源候论》曰:“凡药物云有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