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厥证是常见的严重病证,早在《内经》成书之前已有记述,如公元前五世纪扁鹊曾用针灸、药熨、汤剂等治好了虢太子的尸厥证。《内经·厥论篇》对厥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后世医家又作了大量的补充论述。考《内经》有暴厥、寒厥、热厥、煎厥、薄厥、大厥、尸厥等;后世又有气厥、血厥、痰厥、食厥、蛔厥、暑厥、肝厥、实厥、虚厥、秽厥之名。这些名目繁多的厥证,临床上如何区分?它与现代医学之休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科急症之一厥脱证的治疗是当前较为重视的国家研究课题。厥脱证是以脉微欲绝、神志淡漠或烦燥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为主证,按中医学理论可分为热厥证和寒厥证。热厥证由热毒内陷、热深厥深发展至元气外脱的热厥气脱证,热厥证多见于感染性休克的前期和早期,元气外脱证出现于感染性休克阴阳离决的临终阶段,而由厥至脱,用抗厥注射液。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气阴耗伤,气滞血瘀,又研制了具有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功效的救脱1号。寒厥证是由寒邪直中、内外皆寒之证,寒厥证可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病因、病理、证治几方面,对《伤寒论》的寒厥、热厥、气厥、痰厥、脏厥、蛔厥以及寒热错杂厥进行扼要阐述,同时对有关类似证进行鉴别。《伤寒论》之厥证不同于内科疾病中猝然昏倒而多能苏醒的"厥证"。  相似文献   

4.
谈厥     
厥,考之古籍,大致有三方面的含义:(1)逆气自下而上,上冲胸咽;(2)突然昏晕不省,移时方苏,或一厥不还;(3)手足寒冷。《伤寒论》中的厥证主要论述四肢厥冷甚则体厥之证,对昏厥和逆气上冲间有论述,不属主要。今就论中四肢厥冷证(姑称狭义厥证)作一总结,以利更好地体会论中辨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厥证是指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四肢厥冷,移时即醒,甚则一厥不复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急危重症,相当于西医之休克。关于厥证的分类,你可能听说过气厥、血厥、痰厥、食厥等等,  相似文献   

6.
简讯     
我院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厥脱证研究的第一阶段工作,包括热厥、寒厥证动物模型及“抗厥注射液”的研制已取得进展。热厥证动物模型已初步建立。经多次试验重复性较好。寒厥证动物模型经反复探索,已出现可喜苗头。抗厥注射液经过反复研制,生产工艺有新的突破,目前已进入临床初试阶段。  相似文献   

7.
厥,通常有二种涵义:一指昏厥不省人事;一指手足逆冷。《伤寒论》中所论及的厥,主要指后者,有时亦包括前者。厥证的种类有寒厥,热厥、蛔厥、脏厥、痰厥、水厥、血厥、气厥等。其原因虽多,但总不外乎人体阴阳之气失去平衡,不能相互贯通所致。故“阴阳气不相顺接”是形成厥证的一个共同的病理特点。对于厥证的治疗,我们可以从《伤寒论》中学习到九种方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对厥证有较详细的论述,后世医家对《伤寒论》厥证主要从寒厥、热厥的角度讨论,从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论述了阳气在厥证中的重要地位,概括厥证的病机主要为阳虚、阳郁两类,并从具体的治法中体现了温补阳气和发越郁阳的治则。  相似文献   

9.
凡小儿脏腑功能及阴阳气血逆乱而产生的手足厥冷,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手足厥冷等均可称之为厥证。厥证并非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都可能出现的一类证候。小儿因其“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神气怯弱,抗病力差,故厥证的发生率较成人高。但是,如果临证时对引起厥证的病因认识不清,总以阳虚寒盛统之,投以温阳救逆之品,则后果不堪设想。导致厥证的原因甚多,如阳气衰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中"厥"的含义有二:一为昏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一为厥逆,亦称厥冷,系四肢清冷不温,即肢厥.<伤寒论>第337条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厥逆又分寒厥、热厥.<素问@厥论>首先提出"热厥"一词,"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张仲景论及了外感病阳明实热内结致厥.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中指出温病热厥有三,其论补<内经>、仲景言之未尽.然厥证不同,治疗各异.兹依据<条辨>所论,对温病热厥证治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