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37-38℃液体对围手术期病人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病人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输注室温液体),实验组60例(输注加温温液体);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麻醉后30分钟、麻醉后60分钟及手术结束时病人的体温,术后寒战发生率,同时记录输注液体总量、全麻病人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病人在实验组手术中病人体温维持恒定,手术前及术毕病人体温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各时间段肛温变化及手术后寒战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输注加温液体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加温输液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温液组进入手术室后通过液体加温器,输入37~38℃液体。室温组不使用加温器进行输液。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温与一般状态的观察。结果:温液组的患者与室温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年龄以及输入液体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肛温变化,寒战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输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输液加温在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金早  麦惠珍 《河北医学》2008,14(9):1048-1050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低体温的护理对策及观察术中输入加温液体对术中、术后寒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输注加温液体)和对照组50例(输注室温液体);采用单盲法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后30min、麻醉后60min、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变化、寒颤发生率、输注液体总量、手术时间,记录结果采用t检验法和确切概率法处理,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体温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寒颤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输入液体量、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无差异。结论:输注加温液体能有效预防手术患者的低温和寒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温液体和脑科手术粘帖巾联合运用在胆道镜辅助取石术中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择胆结石手术患者54例,观察组27例,在手术过程中的静脉输入液体及术区冲洗液预加温至37℃,用脑科手术粘帖巾粘贴于术区进行保温;对照组27例,静脉输入液体及术区冲洗液均为室温,用普通手术粘帖巾粘贴于术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评价加温液体和脑科手术粘帖巾联合运用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在术中1h、术中2h、术毕、术后10min时更接近正常,而心率更快,血压及血糖更高,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短及寒战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道镜辅助取石的患者术中加温液体和脑科手术粘帖巾的应用,尽可能地避免术中体温下降所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术中体温下降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促进手术患者安全顺利渡过手术恢复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液体加温是否可以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方法 连续选择ASA Ⅰ一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入手术室后所有补液均使用液体加温仪将补液加热至41℃,B组为对照组.记录阻滞平面、低血压的发生率、术中补液总量及寒战的情况.结果 A组补液总量为(1450±126)ml,阻滞平面为T5(T2~T2),低血压发生率为41%;B组分别为(1389±158)ml、L(T3~T8)、4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液体加温对下腹部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锐  陈光华  黄桂芝 《广东医学》2014,(16):2643-2644
目的:了解加温灌洗液及充气式加温等护理干预措施对肩关节镜手术后患者体温及热舒适性的影响。方法将72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充气加温组及液体加温组,每组各24例,各组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维持患者体温。观察记录各组患者的体温、热舒适评分、低体温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低体温17例及寒战7例,而充气加温组发生低体温5例及寒战2例,液体加温组发生低体温4例及寒战1例,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充气加温组与液体加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气加温组的热舒适评分(4.72±0.55)最高,液体加温组(4.13±0.72)次之,对照组评分(2.43±0.63)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加温法和加温灌洗液对维持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体温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充气加温法的热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水循环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参照组术中接受常规盖被保温干预措施。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水循环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的保暖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术前、术中30 min、术中60 min、术中90 min、术毕)、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寒战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30 min、术中60 min、术中90 min、术毕体温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寒战发生率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术中采用水循环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能维持体温稳定,减少低体温、术后寒战、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液体加温疗法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术中液体加温是否可以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方法连续选择下腹部手术60例,按手术日期排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入手术室后所有补液均加温至39℃~40℃,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寒战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寒战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为60%。对照组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术中液体加温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输液加温法预防术中、术后寒战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贵明  黄锦联 《河北医学》2002,8(6):515-517
目的:观察术中输入加温液体对术中、术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6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手术种类、麻醉方法及ASA分级无差异,输入液体的量与速度无差异。实验组输入的液体和库血,均通过八达输液加温仪将输出端的液体加温至32-36℃,对照组输入室温的液体和未经加温处理的库血。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min、60min、120min,术终、术后30min、60min记录患者的鼻咽温及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60min至术后60min各个时段的鼻咽温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各个时段寒战的发生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术中使用输液加温法可预防术中体温的降低,从而减少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持续液体加温输注对妇科腹腔镜广泛全子宫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80例妇科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中持续液体加温输注护理。比较两组入室、入室30、60、90、120 min、手术结束、复苏室(PACU)及出PACU时体温,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糖及乳酸、术后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入室30、60、90 min、手术结束、入PACU及出PACU时体温均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寒战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血糖及乳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糖及乳酸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液体加温输注在妇科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可有效维持患者机体内外环境体温的恒定,减少低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发生,降低术中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麻醉前保温干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棉被覆盖保温,观察组在麻醉前采用冲气式保温毯预保温,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及手术期间体温和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 麻醉1 h后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中心温度分别为(36.08±0.85)°、(36.28±0.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1±1.02)°、(35.97±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为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前保温干预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寒战具有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combined forced-air warming and fluid warming system on patient's core temperature, blood loss, transfusion demand, extubation time,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hivering.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Ⅰ and Ⅱ, aged 18-70 year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abdominal surger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intraoperative warming from a forced-air blanket and fluid warming system or conventional cotton blanket, 20 in each group. The core temperature was recorded every 20 minutes during the 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blood loss, blood transfusion, extubation time,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hivering.Results The core temperature at the end of the surgery in the wann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6.4±0.4C vs. 35.3±0.5°C, P<0.001).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warming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time between the end of the surgery and extubation (P<0.01). Postoperative shivering occurred in 3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o no patient in the warming group (P <0.01).Conclusion Active warming with air-forced blanket and fluid warming system provides sufficient heat to prevent hypothermia during abdominal surge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体温风险分级干预在经皮肾镜取石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皮肾镜取石术病人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应用低体温风险分级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病人术前和术中30、60、90、120 min以及术后的体温情况和寒战的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术前和术中30 min的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60、90、120 min及术后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病人术后寒战发生率为7.89%(3/38),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寒战发生率26.32%(10/38)(P < 0.05)。结论低体温风险分级干预应用在经皮肾镜取石病人围手术期,可以早期预测术中低体温的高危人群并给予保温措施,减少病人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姚小燕  张驰英  陈宸  方继红 《安徽医学》2020,41(9):1080-1083
目的 探讨2种加温方式预防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Soave术患儿50例,根据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电阻升温毯组(R组,n=26)与充气加温毯组(F组,n=24)。结果 两组患儿体温存在组别效应(P<0.05),麻醉诱导后第3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体温体温随着时间的改变因分组而不同(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MAP、HR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儿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苏醒室复苏时间均短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oave术中使用充气加温毯,能有效维持HD患儿术中体核温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之前使用充气升温毯预暖对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常规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入室后采用棉被覆盖法进行保温处理,B和C组患者入室后采用充气升温毯进行预热处理,到达预热时间后再行麻醉诱导,B组预热时间15min,C组预热时间45min,入室后监测鼻咽温度,记录入室时麻醉诱导时、切皮时,开腹时及开腹后60,90及120min的鼻咽温度。术后第1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进行温度舒适度的评估并记录。结果:B组和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及以后的各时间点鼻咽温度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在开腹后120min时的鼻咽温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B组和C组患者温度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麻醉实施前期使用充气升温毯预暖是维持正常体温的有效保暖方法;充气升温毯预暖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患者的体温的维持和提高舒适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近年来,中医干预低体温取得一定进展。足部穴位丰富,是中医外治常选机体部位,本研究分析足部穴位热熨对肿瘤患者全麻术后低体温的影响,为今后术后低体温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本研究相关标准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收治全麻手术患者纳入研究(8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室温控制、加盖被褥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制作艾盐包,经恒温箱加热后用小毛巾包裹,在涌泉穴、冲阳穴分别热熨20 min,记录术前及返回病房时体温、足背温度,记录体温、足部皮肤恢复至基础体温所用时间及寒战消退时间、患者主观寒冷感消退时间;评估2组寒战发生程度,调查护理满意度。 结果 2组患者术前及返回病房时体温、足背部皮肤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体温、足背部温度恢复到基础体温所用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01);观察组寒战消退时间、主观寒冷感消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01);观察组3级寒战发生率为15.00%,较对照组(30.00%)低(χ2=2.581,P=0.108),2组寒战总发生率和三级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率(90.00%)较对照组(72.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45)。 结论 足部穴位热熨护理能促进肿瘤患者全麻术后低体温复常,尽快消除寒战及低体温带给患者的不适感,减少严重寒战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中体温及术后复苏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中予以传统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术中予以复合保温护理。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肛温(入手术室时、麻醉用药停止时、麻醉后30、60、90、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肛温)、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和寒战发生率。结果2组入手术室时肛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用药停止时、麻醉后30、60、90、120 min、手术结束时肛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麻醉用药停止时、麻醉后各时间点及手术结束时肛温均显著高于入手术室时,对照组麻醉后60 min之后及手术结束时肛温均显著低于入手术室和麻醉用药停止时(P < 0.05~P < 0.01)。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复苏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观察组躁动、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结论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予以复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促进麻醉复苏,减少躁动、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薛麟裕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427-2428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对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发生寒战的效果。方法:将24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保温组患者采用加温至38℃灌洗液(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以及给患者予保温护理;对照组患者术中不采用任何保温措施,使用室温灌洗液进行膀胱冲洗。通过测定术前及术后核心体温,比较2组发生寒战情况。结果:保温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平均降低0.15℃,对照组患者术中体温显著下降,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均显著下降1.7~3.0℃(P﹤0.05),而保温组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URP采用术中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体温的恒定,有效降低寒战的发生率,维持患者生命特征的稳定,减少手术并发症及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18-氨基酸治疗术后低体温寒战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麻醉恢复室中发生寒战2级或2级以上持续3 min且鼓膜温度<36 ℃、在硬膜外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4组(n=20):D2~8组分别以2、4、6、8 mL·kg-1·h-1的速率输注18-氨基酸注射液,记录寒战发生时及输注氨基酸后每5 min间隔的寒战等级、鼓膜温度和热舒适度评分;记录寒战持续时间和鼓膜温度升高值;记录氨基酸输注开始时和输注60 min后的血糖和血乳酸浓度以及输注过程中恶心、呕吐和再次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  D2~8组寒战(3/2级)人数分别为14/6、15/5、16/4和15/5,D2~8组输注氨基酸60 min后,鼓膜温度分别升高1.51、1.57、1.91和2.13 ℃,热舒适度评分分别达50.8、53.3、58.4和61.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8组寒战持续时间分别为28、27、24.5和23 min,与D2组相比,D8组寒战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0 min相比,D2~8组在10 min后寒战等级降低,鼓膜温度显著升高(P<0.05),热舒适度评分显著升高(P<0.05);25 min后寒战人数显著减少(P<0.05);60 min血糖浓度显著升高(P<0.05)。D6和D8组输注60 min后血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4组间恶心、呕吐和再次寒战的发生率无差异。 结论  静脉输注18-氨基酸2~8 mL·kg-1·h-1能剂量依赖性改善低体温,提高热舒适度,但治疗3级寒战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综合保温管理对脊柱后路手术病人围手术期低体温、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后路手术病人6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维持手术间温度23℃+非手术区域加盖分段式手术毯;综合组采用时段性室温+皮肤消毒液加热+静脉输注液加热+充气升温毯。记录病人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病人苏醒时间、出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时、气管插管后、切皮后1 h、手术结束时的核心温度,术后血糖(GLU)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寒战、低体温、压力性损伤、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病人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苏醒时间、出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2组病人入手术室时和气管插管后的核心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1 h和手术结束时,常规组核心温度均明显低于综合组(P<0.01)。术前2组病人GLU、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病人GLU、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但综合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综合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0.00%(P<0.01)。结论脊柱后路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采用综合保温管理,可有效稳定病人术中核心体温,减少术中出血量、输液量,缩短病人苏醒及出手术室时间,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