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建立肝细胞癌小鼠模型。方法:采用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将插入NRAS基因的NRASV12转座子质粒、表达myr-Akt基因转座子质粒以及转座酶SB100的混合盐溶液通过小鼠尾静脉大容量(2 mL)、短时间(7 s)进行注射,作为观察组;同时设置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3~4周后,处死观察组及对照组小鼠,通过病理学检查小鼠成瘤情况。结果:观察组小鼠成瘤率100%(24/24),经病理学检测为肝细胞癌;对照组小鼠无成瘤。结论: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方法构建肝细胞癌小鼠模型方法简单,诱癌时间短,成功率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稳定的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观察多韦替尼( TKI-258)药物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异位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TKI-258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TKI-258灌胃,对照组同一时间段用生理盐水。采用形态学和病理学方法比较TKI-258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肝转移癌形成情况,并对TKI-258研究组肝转移的预防与治疗进行评价和鉴定。结果裸鼠结肠癌异位肝转移模型的成瘤率为100%。 TKI-25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抑制肝转移癌的形成,肝转移评分也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TKI-258研究组的肝转移癌明显缩小,浸润深度变浅,部分有治愈瘢痕,两组差异在形态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 TKI-258研究组的肿瘤中央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成片,只存留边缘部分肿瘤细胞,细胞分布不规则,两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异位肝转移模型适合对肝转移率和取材要求较高的实验研究。 TKI-258对裸鼠肝转移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能有效抑制转移癌的形成,但有必要进行临床试验来证实其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CsA)对建立皮下肺腺癌异种移植的BALB/C小鼠模型成瘤率的影响.方法 取50只BALB/C小鼠腋窝皮下接种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于接种第24h起每天腹腔注射CsA,连续10天.对照组则给予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成瘤率以及胸腺、脾脏重量指数、CD4+、CD8+T移植瘤免疫组化细胞数.结果 实验组移植成瘤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CD4+、CD8+T细胞数以及CD4+/CD8+T细胞比值亦显著降低(P均<0.01),但脾脏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CsA可以提高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制备皮下异种移植的BALB/C小鼠肺癌模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人癌术后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癌术后转移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瘤源所建模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肿瘤生长至瘤径为1.5 cm时,把在裸小鼠皮下传代的GBC、HCT-116、NCI-H460和SMMC-7721移植瘤切除,建立术后转移裸小鼠模型,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体内转移情况.结果 GBC对照组裸小鼠8周时未发现体内转移;术后组10周时肺转移6只(75%),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2周.HCT-116对照组9周时肺转移3只(23.1%);术后组17周时肺转移15只(100%),脾脏转移5只(33.3%),淋巴结转移15只(100%),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超过8周.NCI-H460对照组10周时裸小鼠未发现转移,术后组14周时肺转移5只(100%),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4周.SMMC-7721对照组和术后组动物出现衰竭体征时均未发现体内转移,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6周.结论 皮下移植瘤切除后,可以延长动物生存期,提高体内转移发生率,但是否发生高转移与瘤源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下列各组: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单纯性肠梗阻组(C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组(D组)、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运障碍组(E组).各组均在腹腔麻醉下无菌手术,制模后不同时限取下腔静脉血及受累肠管后放血处死.用比色法测定血浆MDA、XO浓度,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处理.受累肠管病理学检查损伤程度并与MDA、XO浓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组血浆MDA、XO于缺血后0.5h时显著升高(P<0.05);E组血运障碍后0.5h时血浆XO显著升高(P<0.05),MDA于2h时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肠管缺血损伤与血浆MDA、XO具有较好相关性.结论检测血浆MDA、XO对早期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5-AIQ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 PARP]后对其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脾脏接种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肝转移为模型,采用CT26细胞体外药物处理后脾脏接种和脾脏接种后直接腹腔给药两种方式,将36只BALB/c小鼠按随机区组设计分成6组,其中4组做实验组,2组做对照组,每组6只.观察脾脏原发肿瘤和肝脏转移肿瘤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ARP在各组脾脏原发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经过药物5-AIQ处理后,CT26细胞脾脏接种的小鼠和CT26细胞直接脾脏接种后腹腔给药处理的小鼠,脾脏肿瘤体积缩小和肝脏转移结节数目及分级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但是不同剂量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各5-AIQ处理组小鼠脾脏组织PARP表达明显低于未给药处理小鼠脾脏原发瘤组织(P<0.05).结论 5-AIQ能抑制CT26细胞PARP表达,对结肠癌CT26细胞脾脏原发瘤的生长及肝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S180肉瘤压迫小鼠坐骨神经癌痛模型。方法:实验将小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予坐骨神经肌肉丛中注射每只含有S180细胞2×106个/0.2mL。各组分别在造模后第1、3、5、7、9、11、13、15、17天用鼠尾压痛法测量小鼠痛阈值。结果:通过鼠尾压痛实验发现,在造模后第9天,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从疼痛行为学研究表明,于造模后第9天,S180肉瘤压迫坐骨神经癌痛模型复制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小鼠结肠癌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小鼠建立结肠癌肝脏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恩度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每组10只.各组给药浓度分别为0 mg/kg、2 mg/kg、4 mg/kg、8 mg/kg,于术后第2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d,共10 d.停止给药后2 d观察各组小鼠原发灶的大小、肝转移瘤的数量,检测原发灶的凋亡指数(AI)、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VEGF浓度.结果 各组的原发灶的体积平均数分别为1.230 cm3、1.198 cm3、1.125 cm3、0.891 cm3.高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脾脏种植瘤的体积明显缩小(P<0.05).高浓度组的转移瘤数量明显少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P<0.05),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原发灶的AI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浓度组转移瘤的MVD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的浓度各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明显抑制结肠癌的生长和肝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相合细胞移植的移植物对CT-26结肠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取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取18只CB6 F1小鼠(受体),随机分成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和移植组,每组6只,皮下种植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然后分别于尾静脉注射0.2 mL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环...  相似文献   

10.
IFN-γ转基因治疗结肠癌小鼠肝转移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IFN-γ转基因方法与肿瘤内注射重组IFN-γ对荷瘤小鼠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手术显露脾脏后,经脾注入1×107/ml浓度的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单细胞悬液0.1ml,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小鼠分成4组(每组12只),术后第2日起分别进行不同的干预。结果:与生理盐水和空载质粒对照组比较,转基因治疗组和外源IFN-γ给药组对抑制肝转移结节的效应明显(P<0.05);转基因治疗组和外源IFN-γ给药组荷瘤小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9.5±5.6)天和(40.8±4.7)天,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29.0±3.5)天和空载质粒组(31.1±4.7)天。结论:IFN-γ转基因治疗对荷瘤小鼠的肝转移有抑制效应,转基因治疗组能够与重组IFN-γ每日给药组取得相似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58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Ⅰ期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结果:58例进行Ⅰ期手术,6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58例患者均治愈。42例患者进行分期手术,5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42例患者均治愈。两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争取时间进行Ⅰ期手术,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患者病情严重,身体不能耐受手术,需要选择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王月春  马波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234-1236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并发贫血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护理对策,为结肠癌并发贫血患者的临床防治及护理提供支持。 方法 选取浙江医院2016年9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324例,按照是否发生贫血分为贫血组(198例)和未贫血组(126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对2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脉管瘤栓、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类型、癌性肠梗阻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确定结肠癌患者并发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2组年龄、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脉管瘤栓、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类型、癌性肠梗阻及低蛋白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脉管瘤栓、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类型、癌性肠梗阻及低蛋白血症是结肠癌患者并发贫血的危险因素。 结论 结肠癌患者并发贫血与患者的年龄、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脉管瘤栓、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类型、癌性肠梗阻及低蛋白血症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要重视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预防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小鼠梗阻性黄疸模型的建立及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鼠梗阻性黄疸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动态观察.方法 选取Balb/c小鼠矾只,随机等分为模型组(56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实验组开腹后游离出胆总管,双重结扎,然后关腹.于实验的第12h,1、2、3、4、5、7d动态观察胆总管直径及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总数百分数和中间细胞总数百分数.测血清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月日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值.取动物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小鼠随着胆总管结扎时间的延长,其胆总管的直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及百分数、肝功能相关酶指标等,都存在一定的曲线变化.结论 Balb/c小鼠在通过结扎胆总管造成阻塞性黄疸时,其变化的规律与人类相似,并且造模时间短(只需2d),是研究梗阻性黄疸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可靠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可用于研究机械性肠梗阻的家兔动物模型。方法选取54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位小肠梗阻组(实验1组)、结肠梗阻组(实验组),每组18只,以头皮针及丝线结扎回肠末端及乙状结肠方法建立完全性单纯机械性肠梗阻模型,术后24、48、72h,测量腹围、梗阻肠管周径、肠道内压及腹腔内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4、48h腹围无明显增大(P〉0.05),术后72h腹围增大(P〈0.05);实验组梗阻肠道周径、肠道内压、腹腔内压术后24h无明显增加(P〉0.05),术后48h增加明显(P〈0.05),术后72h增加显著(P〈0.05)。结论该动物模型符合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肠道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机械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DCAMKL-1)在结肠上皮的表达,同时分析DCAMKL-1阳性细胞在急性结肠黏膜损伤〔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及慢性结肠黏膜损伤(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60只健康雌性C57 BL/6J 小鼠,其中40只用于DSS结肠炎模型实验,20只用于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模型实验。DSS结肠炎模型实验中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3组饮用2.5%DSS溶液7 d,再分别自由饮用自来水不同天数后处死,对照组小鼠仅自由饮用自来水,7 d后处死;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模型实验中小鼠分为2组,每组10只,其中实验组小鼠腹腔内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后给予3个周期DSS溶液和自来水饮用,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始终自由饮用自来水,两组小鼠均61 d后处死。采用免疫组化观察DCAMKL-1、Musashi-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β-Catenin的表达,Westem blot分别检测2种模型实验中小鼠结肠上皮DCAMKL-1的表达。结果 正常小鼠结肠上皮存在DCAMKL-1的表达,多数位于结肠隐窝的基底部。所有DCAMKL-1阳性细胞均表达Musashi-1。在DSS结肠炎模型中,DCAMKL-1阳性细胞在DSS 作用7 d后明显减少,停用DSS 3 d后逐渐恢复正常;DCAMKL-1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小鼠结肠上皮中表达明显增加,除隐窝底部以外,部分DCAMKL-1阳性细胞位于隐窝的中部,且部分 DCAMKL-1阳性细胞胞浆内出现β-Catenin表达。结论 DCAMKL-1可能是结肠干细胞的标志物之一。使用DCAMKL-1作为结肠干细胞的标记物,我们能够描述结肠干细胞在急慢性结肠黏膜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曹嵘  徐洋  赵永 《海南医学》2012,23(8):55-56
目的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左半结肠癌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成功行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根治切除22例,姑息切除6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13.6%),肺部感染3例(13.6%),吻合口瘘2例(9.1%),死亡1例(4.5%),患者死于吻合口瘘致严重腹腔感染。结论对梗阻性左半结肠癌,采用积极的治疗态度,选择手术时机,以肿瘤一期切除肠吻合方式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的合理性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02~2008-02间,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4例中,7例(10.9%)发生切口感染,3例(4.7%)发生吻合口瘘,均治愈。全组病人无死亡及腹腔感染。住院时间10~36 d,平均16 d。结论Ⅰ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后营养支持的方法 与价值.方法:对43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采取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及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治疗,检测术后的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血Na+、HCO3-、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指标,观察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病人术后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血Na+与HCO3-值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增高(P<0.01);而病人前清蛋白、腹围、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及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术中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行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二期闭瘘手术。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能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帅强  张雄文  朱共元 《中外医疗》2010,29(33):41-42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急性癌性结肠梗阻37例病例资料。结果行Ⅰ期切除吻合25例,Hartmann手术3例,姑息性结肠造口4例,先行结肠造口Ⅱ期手术5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结论治疗结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