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分析绩效考核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外科中不同时间段的护理人员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另一组为观察组(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对对照组外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2015年3月开始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将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外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绩效考核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管理与常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效果差异。方法: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以便利抽样法选择80名进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护士,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实验组采用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评分、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安全用药、病区管理以及护理安全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的基础理论、基础操作、专科理论、专科操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各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管理,可明显提升护理安全评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适合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减少儿科病房微量泵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儿科接受微量泵注射治疗的患儿88例,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风险管理实施前收治的患儿设为对照组,2018年2月—2019年2月风险管理实施后收治的患儿设为观察组,每组44例。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9. 09%,低于对照组的34. 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后教育、穿刺、观察、故障处理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儿科病房微量泵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90例,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45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肌张力康复效果、运动功能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肌张力康复总有效率、FMA评分及家属总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肌张力,有益于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馈控制在根管治疗术中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行前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成立口腔前馈控制护理管理小组、应用橡皮障隔湿术,护士定期进行层级培训考核、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的制订、开展患者的安全教育,实行品管圈。结果:口腔护理安全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的12.02%下降到4.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根管治疗术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于小红  周乐兴  王克杰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19-172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对治疗依从性、复发率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传染病医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3例患者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较低,且依从性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中各维度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不仅可增强治疗依从性,还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专项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为加强我科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由护士长牵头成立安全管理工作小组,护理人员参与并积极参加日常工作。方法 (1)健全护理安全不良管理机制;(2)完善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和运行机制;(3)优化流程。结果 2016年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例数、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与2017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6年不良事件Ⅰ级明显低于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处置时间长于2017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护理专项质量持续改进小组能有效降低上报不良事件例数和提升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节省各种护理问题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43-145
目的探讨同质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同质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质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中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下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手术的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理论。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4.15%(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和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2.2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9%,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下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手术室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淮阳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手术患者纳入常规组(104例,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手术患者纳入研究组(106例,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手术室护理管理),两组患者由相同的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行为意向、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态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各维度评分均较常规组高(均P<0.05)。常规组和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0%(13/104)、1.89%(2/106),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73%(85/104)、97.17%(103/10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有效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对急诊患者的抢救时效性和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由经过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抢救及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由未经过该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抢救及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用药、抢救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用药、抢救总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时效和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4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操作、消毒隔离与病区环境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护理安全管理课程的设置和应用研究。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随机抽取2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比较设置与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课程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结果 20名护理人员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后,对安全文化掌握情况、不良护理事件上报情况以及安全态度的调查评分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护理人员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课程进行培训,能够强化其安全意识,增加对安全文化知识的了解掌握,全面提升不良护理事件的上报与处理,进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0名临床护理人员参与本次研究,收集并统计2017年1月相关护理人员的延迟下班率、护理满意度、投诉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于2017年2—7月对入组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品管圈活动知识培训,并于2017年7月收集并统计当月护理人员的个人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延迟下班率等相关数据。运用χ2检验对组圈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圈前护理满意度为87.5%(63/72),投诉率为11.1%(8/72),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6/72),延迟下班率为56.9%(41/72);组圈后护理满意度为97.3%(73/75),投诉率为1.3%(1/75),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75),延迟下班率为40.0%(30/75)。组圈后护理满意度高于组圈前,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延迟下班率低于组圈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相应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发不良事件的因素,总结防范措施.结果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0.38%,引发不良事件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技能不足、护理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患者沟通不良、与医生沟通不良等.结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技能不足、护理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患者沟通不良、与医生沟通不良等,医院应以此为据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防御管理流程对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采取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实施风险防御管理流程后收治的112例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的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态度以及风险管理行为评分为(19.24±2.56)分、(18.72±2.59)分、(20.59±3.43)分、(23.18±2.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05±2.43)分、(16.87±1.17)分、(15.98±1.19)分、(16.59±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风险防御管理流程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手术室护士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BAR交班模式在提高新生儿无陪病房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新生儿无陪病房的11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新生儿无陪病房的9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交接班时间、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NASR)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护理交接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6/1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16/92)(P0.05);观察组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病房环境、护理结果等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交接班效率,增进合作、监控、责任,促进病人参与,保证合作安全,提供病人所需信息及NASR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AR交班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及护士对新生儿无陪病房交接班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150例,运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7)和对照组(n=73)。手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介入安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护理中介入安全护理模式,满意度较高,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施学芝  臧谋红 《安徽医学》2019,40(3):322-325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低年资护士安全文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工作年限≤5年的1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培训形式,观察组进行相同课程内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后分析两组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学业情绪、安全文化感知水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种不同培训形式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85.72±10.08)分、案例分析考核成绩为(78.51±7.13)分、学业情绪积极活动得分为(71.73±5.32)分、积极结果得分为(30.11±2.10)分、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水平得分为(4.65±0.41)分,均高于对照组,学业情绪消极活动得分(18.42±2.86)分、消极结果得分(29.12±6.0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6个月内,观察组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P=0.016)。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低年资护士安全文化培训综合考核成绩和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水平,改善学业情绪,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98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甲组(49例)与乙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安全隐患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甲组患者安全隐患率(2.04%)低于乙组(14.2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7);甲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0%)低于乙组(8.1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存在的风险,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