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受到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软实力”战略的影响和启示,我国在2007年首次将“文化软实力”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和都市化发展水平最高的长三角都市群,面临着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大都市竞争中胜出的现实命题。文化产业化趋势和文化吸引力战略,是当今国际大都市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典型经验,也是构成中国长三角都市群实施“文化软实力”战略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2001—2016年的有关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与“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并利用QAP方法分析了空间关联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空间网络关联强度存在地理邻近相关性,长三角与“两翼”区域的总体关联、净关联以及空间溢出强度均高于长三角与“一轴”区域;中心城市的网络关联存在非对称性,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与其他地区的总体网络联系紧密,但与“一轴两翼”的净空间关联总体偏低;板块溢出效应存在非循环性,在长三角与“两翼”的网络中呈现线性溢出传递特征,而在长三角与“一轴”的网络中则呈现溢出传递中断的情况;地理位置相邻、产业结构相近和人口结构相似是长三角与“一轴两翼”空间关联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根据区域经济关联的网络特征,有针对性地补齐溢出效应短板,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的龙头是上海,而其核心地区却是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所在的环太湖城市圈。苏州的魅力在于其特有的文化气质,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除古典园林外,太湖风光与吴地人文景观是苏州旅游资源的又一独特优势。精心打造的苏州环太湖文化旅游,调整苏州旅游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应是苏州参与长三角旅游竞争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这个地区以竞合的方式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市场空间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经济人格采取亲密合作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一个更大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一长三角区域不但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而且有着充满巨大活力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以其“经世致用”的价值内涵和精致典雅的文化气质,不但创造了古代太湖流域的灿烂文明,而且在其现代演进中,促成了长三角区域强势经济圈的形成。“十五”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地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产业也方兴未艾,逐步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区域文化也进入了一种自觉合作的时代,这将更进一步地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港口是沿海城市的战略依托。然而,由于通常距离城区较远,港口在沿海城市配送系统的构建中一直处于边缘。随着“港城互动”发展理念的实施,港口在沿海城市配送系统中承担的功能正逐渐转变。依据沿海城市配送系统的逻辑构造和动力学运行机理,可以从理论上推导出“港口”应该成为“沿海城市配送系统”的中心,而现实中“港口”也具备了成为“中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具体表现为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成为中心”的硬件基础,港口多个部门的整合提供了“成为中心”的软性经验,港口信息系统的先进提供了“成为中心”的技术保障,港口环境保护的重视提供了“成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西方人引为自豪的海洋文化 ,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 ,中华民族才是人类海洋文化的缔造者。中国的海洋文化从琼、台走向世界 ,船舵与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两大法宝。在近代 ,中国的海洋文化在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下 ,备受摧残 ,被迫让位于西方新兴的海洋文化 ,其历史教训是惨重的。复兴和重建中国海洋文化 ,意义深远 ,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7.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区域工业化步入中后期,进入“投资导向向创新导向”转型发展阶段时,不但出现了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迈入知识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态势,而且也出现了以“人本、创新与文化多样性发展”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以国家文化政策的引导,以创意产业的链接耦合方式,来支持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变革与进步。目前长三角区域正步入创新导向的经济发展阶段,长三角各区域的文化建设还处在自身建设的阶段。在长三角区域产业升级转型,步入创新导向阶段时,应通过确立创新价值导向,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和推进精致化行动来支持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前店后厂”的利用外资模式,是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合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之一。从总体上看,这一模式的推行,既有助于解决长三角区域内存在的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又有助于构筑我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都市带,对上海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带来积极影响。目前长三角地区“前店后厂”式引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上海及周边地区应通过增强大区域观念,创造有利区位条件等途径,因势利导,进一步壮大“前店后厂”的引资规模。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县域城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形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良性循环路径”:依靠工业化拉动城市化建设,依托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只有在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上,政府才能够把改善民生落到实处,才可能进一步有效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创产业,打造特色区域城市名片;只有坚持以工业化为依托,才能找到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为此,中国沿海城市可以从产业主体层面和辅助支撑层面两个维度加强建设,加强相关要素之间的集聚和重组,形成互补驱动的发展机制。产业主体层面和辅助支撑层面的能力提升与协同配合,将加快政策和管理模式创新,推进中国沿海县域城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都市化进程中长三角城市群文化的现代性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全球的都市化进程,使得长三角城市群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成为都市文化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就现实层面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已经迈进了一体化的实践过程,这意味着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不同区域文化,在首位城市上海的主导下,完全具备了融合统一的现实性基础.就历史文化渊源而言,长三角地区城市文化具有一体化共建的血脉纽带联系.长三角城市群文化研究的现代意义在于,为构建当代长三角城市群的灵魂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为长三角都市群审美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框架,同时,对于艺术化的方式预防和拯救现代都市文明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联系的定量分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从学术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长三角各等级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且各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呈辐射状圈层结构。长三角一、二级中心城市对其他低等级中心城市具有绝对的经济辐射力,但是经济辐射带重叠区与经济辐射带塌陷区并存,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等城市均具有较大的经济辐射半径,经济辐射带与其他城市均有重叠,而苏北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部分中心城市,其经济辐射半径甚至不能覆盖其行政区范围,出现大范围的经济辐射带塌陷区。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经济功能区能性转换与空间结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16个城市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均质性趋势,但江苏北部地区与长三角第二﹑三等级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差距是拉大的,即极化趋势,而浙南的多数城市与长三角的发展差距在缩小,因此长江三角洲现在的空间结构不是"长三角(两省一市)—长三角周边地区",而是"三大经济功能区(长三角)+浙南—周边地区(包括苏北地区)",并且未来的空间结构演化不会以行政区划为发展方向,长三角周边安徽﹑江西部分要素禀赋优越的地区有望比苏北更早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来。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区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市场概念.在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中,长三角完全有可能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腹地转移.长三角地区与江西、安徽两省,经济联系密切,社会交往频繁,文化相互融合,具有较为广泛的合作基础.长三角与徽赣两省的合作发展,既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又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1877年芜湖开埠后,在贸易、交通、金融等方面与上海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其成长为近代沿江重要口岸的主要动力.芜湖与上海自近代以来就存在的经济关系,反映了二者经济交往的渊源,为今天芜湖融入长三角提供了合理的历史依据,上海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应该发挥更大的幅射带头作用,这样,长三角的空间范围方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为今天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长三角扩容或泛长三角经济关联,提供了有益的案例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 --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及其15个城市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快速提升,提升的幅度和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15个城市地区之间产业结构高级化速度与改革开放初期结构高级化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差距大幅度缩小。长三角及其15个城市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高与其经济增长、经济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密切关联且相互促进,但是由长三角15个城市地区构成的区域组合产业结构高级化上升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虽然实际情况不同的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经济增长路径,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及各城市地区均应继续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以发挥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互动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地区崛起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在江苏省、长江三角洲以及中国东部沿海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善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价值得到明显提升,将成为长三角北向拓展的重要轴线及江苏省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功能载体。江苏沿海地区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遵循都市圈融入、工业化带动、国际化提升和区域协同的发展战略思路,努力实现区域发展价值,真正成为江苏省、长三角北翼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新的增长亮点。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三角区域具备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长三角具有新阶段发展所需要的区域文化基础和精神资源。从区域文化看,长三角有着吴越文化、楚汉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类型,这三种文化具有奋发进取而又精致典雅的特性。这种文化特性对于新的发展方式有积极的内在作用,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还需要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应该借鉴英国的经验,以繁荣文学艺术来涵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以创意产业的路径来开拓新的产业,以至整个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位于江海交汇处的南通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将承担支撑长三角、拓展大上海、带动长江北、辐射中西部的独特作用。沿江地区与沿海地区存在着较大差距,南通沿江开发已实施多年,而沿海开发刚刚起步,应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联动、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方面,整合沿江、沿海两种资源,统筹发展、江海联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南通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本在不同区域的配置,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关系密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相对于人力资本存量的缓慢增长,长三角三大区域固定资本投资都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其中苏南增幅最大,上海的增幅最小;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海最大,浙北最小;比较而言,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在三大区域都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