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 ,ECS)主要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CB1、CB2、内源性配基AEA、2-AG及内源性配基的失活系统FAAH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ECS可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钙离子浓度等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具备广泛的生理保护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现有研究报道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并比较临床肝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内源性大麻素及其相关受体、合成代谢酶的含量变化,为寻找肝癌新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MS检测47例肝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组织的内源性大麻素含量,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受体及合成代谢酶的mRNA、蛋白表达.结果 在肝癌组织中,内源性大麻素2|花生四烯酰甘油酯(2-AG)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酰乙醇胺(AEA)的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类内源性大麻素油酰乙醇胺(OEA)和棕榈酰乙醇胺(PEA)的含量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显著差异.肝癌组织中2-AG受体CB2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上升(P<0.05);AEA受体CB1的表达则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提示2-AG高表达和AEA低表达可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N-花生四烯酰乙醇胺(anandamide, AEA)属于内源性大麻素类长链脂肪酸衍生物,可通过大麻素受体(CB1/CB2)和(或)非CB1/CB2受体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AEA类似物包括脂氨基酸类、脂肪酰乙醇胺类和甲基氟膦酸酯类化合物等。AEA类似物在生物活性及化学结构上与AEA相似,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非CB1/CB2受体途径介导的神经保护活性及对脂肪酸酰胺水解酶活性的调节作用为该类化合物的重要特征。由于AEA作用于多靶点所致的许多副作用,给其临床试验和应用带来一定困难,而AEA类似物可能既具备AEA的神经保护活性又避免其毒副作用,因此研究AEA类似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AEA及其类似物的神经保护活性和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筏在内源性大麻素受体2(CB2)介导的内源性大麻素(AEA)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麻素受体2shRNA(Cnr2-shRNA)转染HSC细胞,干扰CB2受体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不同浓度的AEA和甲基-β-环糊精(MCD)对HSC的作用效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AEA及MCD作用后HSC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和c-Jun氨基端激酶/应激活化蛋白激酶(p-JNK)的表达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法检测HSC上的脂筏(LRs)以及CB2受体的表达;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脂筏,Westernblot鉴定脂筏并检测脂筏中CB2受体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Cnr2-shRNA转染筛选Cnr2-单克隆细胞株,MTT检测发现转染后CB2受体的减少能减弱AEA对HS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然而用MCD预处理HSC细胞后CB2受体的减少对AEA的效应无明显影响。p-P38MAPK和p-JNK的表达与AEA浓度有依赖关系,且可以被MCD部分拮抗。CB2受体在HSC膜脂筏和胞质中均有表达,但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AEA刺激前HSC细胞脂筏,发现未受AEA刺激时脂筏中含有的CB2受体量很少,CB2受体大部分存在于HSC细胞胞质中。结论 CB2受体参与AEA抑制HSC细胞增殖的过程与脂筏相偶联,通过脂筏这个信号平台AEA的刺激可能使CB2受体聚集或增多从而发挥级联放大效应,且这一效应与细胞中p-P38MAPK和p-JNK信号途径的激活有关。脂筏和CB2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有效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5.
<正>内源性大麻素(eCBs)系统主要包括eCBs、大麻素受体(CB)及eCBs合成、降解和运输有关的酶类,它是发挥负反馈调节的内源性脂性信号传导系统,功能和调节复杂多样.大麻素通过结合并激活CB来实现信号传递;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内源性脂质介质通过结合和激活CB调节突触功能,从而调节情绪情感、记忆、食欲、植物神经系统和自主行为等神经活动进程.本研究就eCBs受体及其神经保护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包括大麻素受体,内源性大麻素和合成它们和使它们失活的蛋白,现已被视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个系统并具有许多复杂的作用,如调节食欲及脂肪代谢过程,调节血压及调节免疫功能、神经保护等,近年有研究显示其具有确切的心脏保护功能,现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这一功能以及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神经系统从定位到表达水平都发生着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外源性给予内源性大麻素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都产生了镇痛作用,且通过阻断大麻素受体发现内源性大麻素镇痛作用的发挥主要由大麻素CB1及CB2受体介导。抑制内源性大麻素降解酶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也表现出了镇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因为增加了局部内源性大麻素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杨红卫 《中外医疗》2010,29(27):3-4
目的探讨大麻素受体1(CB1)在N-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抑制性突触的作用。方法应用电压钳技术在海马脑片齿状回颗粒细胞记录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观察CB1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SR141716A(SR)和AEA对齿状回IPSC的影响。结果 (1)AEA对齿状回的抑制性突触具有抑制作用;(2)SR可翻转AEA对齿状回IPSC的抑制效应。结论 CB1受体介导AEA对齿状回抑制性突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大麻素系统CB1(大麻素受体1)的影响,探讨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孤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方法造模。观察各组大鼠的蔗糖水摄入量、旷场试验空间移动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大麻素受体CB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三组大鼠蔗糖水摄入量、旷场试验空间移动量比较,模型组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电针组又均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B1表达结果比较,模型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脑中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B1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大麻素1型受体(CB1R)作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主要成员,是中枢神经系统表达最丰富的受体之一。CB1R主要分布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参与神经元兴奋性及突触可塑性调节,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致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CB1R放射性配体的不断研发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分子影像技术的日渐成熟,有助于实现CB1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与分布的在体可视化。目前,CB1R PET显像可以有效评估亨廷顿病及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体内的CB1R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神经精神疾病诊治提供新的见解。本文就CB1R 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麻使用障碍及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