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立体定向 ̄(32)P内放疗和甲氨喋呤内化疗联合治疗脑深部神经胶质瘤林岩崇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12(4):216)报道44例脑深部神经胶质瘤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用放射性胶体磷酸铭((32)p)进行瘤内放射治疗,其中30例联合甲氨喋呤(M...  相似文献   

2.
报告52例脑深部肿瘤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用放射性胶体磷酸铬(32p)进行内放射性治疗。其中31例联合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内化疗。术后经临床和神经放射学随访6~52月,临床症状消失15例,改善27例,无效6例,恶化4例;头颅CT扫描复查证实肿瘤消失7例,肿瘤体积缩小>50%29例,肿瘤体积缩小25~50%6例,肿瘤体积缩小<25或增大>50%以上10例,无手术死亡和颅内感染并发症。作者认为,此法操作简便,效果确实,并发症少,适合于治疗颅内深部及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尤其对囊性薄壁的肿瘤效果最佳,对于厚壁,囊内结节及<3cm的实质性肿瘤均有疗效。本组资料表明,联合内放疗疗效比单纯内放疗为佳。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32p内放疗联合MIX内化疗治疗脑深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52例脑深部肿瘤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用放射性胶体磷酸铬(32p)进行内旄生治疗。其中31例联合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内化疗,术后经临术和神经放射学随访6-52月,临床症状消失15例,改善27例,无效6例,恶化5例,头颅CT扫描复查证实肿瘤消失7例,肿瘤体积缩小〉50%29例,肿瘤体积缩小25-50%6便,肿瘤体积缩小〈25或增大〉50%以上10例,无手术死亡和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采用CT/MRI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技术对脑部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方法和结果。方法:使用Leksell立体向定位头架。在CT/MRI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结果:肿瘤375例,脓肿15例,无病理结果3例(0.76%),活检总阳性率99.24%,肿瘤检出率95.42%,并发颅内出血2例(0.51%),癫痫发作3例(0.76%)。无死亡病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术诊断阳性率高,安全、可靠,不权可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还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39例多次复发的表浅膀胱癌经尿道切除肿瘤(TURBT)术后进行低分割、单次大剂量全膀胱放疗。结果:随访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5.6%(2/36)、6.3%(2/32)、7.7%(2/26)。结论:表浅膀胱癌经尿道切除肿瘤术后进行低分割、单次大剂量放疗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复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犬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与病理对照观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表现与病理改变的相关笥。方法 52只家犬采用凝固汽油体表燃烧法制成50%TBSAⅢ度模型。应用MRI表现与病理改变对比分析法对各实验组(对照组、单烧组、平衡液组和葡萄糖液组)犬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模型(葡萄糖液组)显示MRI改变的最早时间为伤后12h,以弥漫性脑肿胀为其表现特征。当T1WI SIR低于10%时,MRI难以发现:伤后24hT2WI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系统辅助脑立体定向手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作者应用国产CRAS-HB型机器人系统(Compuer and robot assisted surgery,type BH1)辅助完成脑立体定向手术。方法 机器人系统主要是由PUMA260硬件平台、图像引导定位软件、放射性药物注入控制等模拟组成。结果:利用该系统成功地辅助完成立体定向脑肿瘤内放疗、脑内血肿排空、脑内病变活检等手术,结论:该机器人设计结构合理,操作集成实用性强、定位精确且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在脑变性疾病中MRI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0.5T超导MR系统对8例脑变性患者分别采用FLAIR技术、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T2W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LAIR序列比T2加权像能更敏感、更清楚地显示颅脑病变。结论:FLAIR序列由于回波时间长产生重度T2图像,从而能增加病变对比度,显示T2加权像未能发现或可疑病灶,是SE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脑深部脓肿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的体会,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6例脑深部脓肿,进行立体定向穿刺手术,结合抗生素液反复冲洗脓腔及静脉输注。结果:16例患者,1次性手术治愈率82%,无手术并发症。术后2个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临床治愈。结论:应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深部脓肿,方法简便,定位准确,对脑组织损伤轻,反应小,局麻下施术疗效满意,为治疗脑深部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常规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4种预后因素(年龄、疗前KPS评分、有无其它远处转移及转移灶数目)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配对选择两组病例,全脑放疗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40例,为研究组;常规放疗组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全脑放疗剂量为30~40Gy/2~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使用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采用每次剂量4~6Gy,每周3次,总剂量24~30Gy。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50.0%,治疗后3个月影像学有效率(CR+PR)分别为92.5%和66.0%,治疗3个月后KPS评分好转的比例分别为85.0%和52.0%,因脑转移死亡率分别为10%和48%,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 全脑放射治疗配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1.
脑深部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iu Z  Yu X  Li S  Chen L  Du J  Liu R  Y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25-228
目的 探讨用脑神经成像技术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术获取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方法 采用CT、MRI与立体定向相结合,进行了脑深部病变的靶点活检手术,共605例,其中450例用CT或MRI片目测靶点坐标定位,15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CAPN)工作站,自动计算靶点和规划活检手术。结果 537例(88.75%)获得脑肿瘤的组织病理诊断,30例(4.96%)为炎性病理,18例(2.98%)为其他组织,20例(3.31%)未能提供可供确诊的病理,阳性诊断率为96.69%,死亡2例(0.33%),并发症13例(2.14%)。结论 用成像技术引导的立体定向对脑深部病变活检是神经内外科获得定性诊断安全及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Hemispheric tumors produced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EG) delta activity mainly due to deafferentation of cerebral cortex. In small, deep midline lesions that compressed cerebral arteries, the most important abnormality should have been in EEG theta band that selectively responded to brain ischemia. Frequency domain-variable resolutio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FD-VARETA) has been applied satisfactorily to the study of brain tumors, cerebral infarcts, and brain hemorrhages and was shown to localize areas of hypoperfusion. 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ith deep midline lesions compressing different cerebral arteries were studied. Computer tomography (CT) and/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EEG with source calculation in frequency domain were obtained. Brai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ies (BETs)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localization and extension of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RESULTS: Ten of twelve cases presented abnormal sources in theta band as main abnormal source. In only two cases was the main source in delta band, but these cases also had abnormal Z values in theta band. In four patients there were only abnormal values in theta range. Sources of abnormal theta activity were observed in regions irrigated by the arteries compressed. CONCLUSIONS: In deep midline lesions, compression of cerebral arteries producing relative ischemia may explain abnormal EEG sources in theta band. Patients with main source in theta band showed vascular compression and some patients exhibited vasogenic edema. Thus, theta might be due to relative ischemia produced by both hypoperfusion and edema. Once again, VARETA has found to be very useful in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技术在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5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的37例共52个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文献报道的大宗病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外科切除术后的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 消融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出血1例(2.7%),腹腔感染1例(2.7%),无1例治疗相关死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中位生存期39.8个月,3年生存率为42.6%,文献报道的大宗病例的外科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期41个月,3年生存率为44.0%.结论 CT导向下射频消融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外科手术具有近似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4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用自身对比的方法进行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与MRI检查;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结果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的诊断,CT与MRI结果相符;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的诊断,CT较敏感;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MRI明显优于CT。结论MRI能明显提高脑叶挫裂伤和脑深部挫裂伤诊断敏感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术中B超引导下行肝癌切除术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肝癌患者在术中B超引导下行肝癌切除术(A组),另35例行常规肝癌切除术(B组),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CT及MRI等,并随访.结果 术中B超对直径小于3cm肿瘤检出阳性率为93.1%,直径大于3cm肿瘤检出阳性率为100%.应用术中B超使34.3%(12/35)患者改变了原手术方案.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A组为54.3%,B组为88.6%(P<0.05).结论 术中B超对肝癌定位准确,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和合理性,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明显优于常规肝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无症状性脑梗塞MRI,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1 例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头 M R I改变及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全部病人均进行头 M R I扫描,记载有关病史,并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M R I改变 T1 加权低信号, T2 加权高信号,病灶直径在5m m 以上者诊断为无症状性脑梗塞。结果: M R I检出率 902% 。 M R I梗塞灶主要位于半卵圆中心(6142% ),侧脑室周围(2165% ),基底节区(87% )。有高血压病史者检出的梗塞灶最多(7736% ),其次为糖尿病(3012% ),心脏疾病(2578% )。并且随着年龄增加, M R I检出率增高。结论: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基本相同,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无症状性脑梗塞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T导向经颅钻孔抽吸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4 30例经CT证实自发性脑出血 (≥ 4 0ml)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 6h~ 7d内接受经颅钻孔抽吸治疗。其中抽吸治疗 1次者 380例 ,2次者 35例 ,3次者 1 5例 ,抽吸治疗后 ,全部病例经CT复查及临床随访。结果 :治疗后随访 3个月以上的结果表明 ,除 1 4例死亡外 ,其余 4 1 6例存活者的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 ,完全恢复 1 39例 (32 .3% ) ,部分恢复即日常生活能自理 1 4 2例(33.0 % ) ,需依杖行走者 1 31例 (30 .5 % ) ,仍卧床休养但意识清楚者 4例 (0 .9% )。总有效率 96 .7%。结论 :CT导向颅钻孔抽吸治疗脑出血 ,比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安全、方便、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田洪  刘磊  郝磊  臧巧利  朱川 《重庆医学》2015,(2):183-18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HT患者48例,其中,出血性梗死(HI)45例(93.8%),其中HI‐1型27例,HI‐2型18例;脑实质内血肿(PH)3例(6.3%),其中PH‐1型2例,PH‐2型1例。PH‐2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类型HT。进行CT、MRI检查,界定梗死面积,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结果HT患者梗死后出血时间发生在1周内14例(29.2%),1~2周内28例(58.3%);脑叶梗死25例(52.1%),出血灶均在皮层和(或)皮层下,深部脑实质梗死11例(22.9%),出血灶在梗死灶内或其边缘,脑叶及深部梗死8例,小脑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出血灶均在梗死灶内;继发于大面积脑梗死31例(64.6%),继发于小面积脑梗死14例(29.2%),继发于腔隙性脑梗死3例(6.3%);HI表现为皮质和(或)皮层下白质、脑深部点状、斑片状、条索状、脑回状出血灶;PH表现为梗死区域血肿形成,血肿主要位于深部基底节区。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脑叶部位的梗死更容易并发HT。HT多发于脑梗死后1~2周内,应当于这段时间内复查头CT或MRI。  相似文献   

19.
李爱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8-18,20
目的分析运用CT及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09年5月-2012年11月于我院经临床确诊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发病在7d内的患者,CT检查的阳性率为52.38%,发病12d内的阳性为72.73%,总阳性率达59.38%。其中血栓位于直窦和下矢状窦6例,上矢状窦11例,累及横窦-乙状窦4例,累及脑深部大静脉及皮质引流静脉4例;其他部位7例;19例急性患者的CT平扫可见CVST患者静脉窦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CVST患者MR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7.14%,典型患者可见脑静脉窦内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流空效应消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结论颅脑CT平扫是诊断急性CVST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广泛的筛查方法;而对于亚急性以及慢性CVST患者,MRI可以显示较为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CVST价值高,在临床上可斟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荧光素钠引导下显微切除复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复发性胶质瘤46例,其中21例术中在荧光素钠引导下确定肿瘤边界显微切除肿瘤(荧光素钠引导组),25例病人常规显微切除肿瘤(传统手术组),所有病人术后行MRI增强扫描明确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荧光素钠引导组在荧光显微镜下复发的胶质瘤呈现黄荧光,术后病理结果提示黄色荧光区含有大量的胶质瘤细胞,术后MRI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切除比较彻底,肿瘤全切率为91.7%,高于传统手术组的65.3%(P<0.05);荧光素钠引导组术后KPS评分(80.6±5.7)分,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的(75.6±6.3)分(P<0.01)。结论:荧光素钠引导下显微切除复发胶质瘤可以很好地判断肿瘤的范围,提高肿瘤切率,保护正常脑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