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2例,其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共22例(21.57%),作为观察组,其余80例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探讨2组患者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生长类型等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绝经期9例,占40.91%(9/22),对照组22例,占27.50%(22/8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型HPV阳性22例,占100%;Ⅰb 14例,占63.64% (14/22),Ⅱa 8例,占36.36%(8/22);14例肿瘤直径 ≥ 4 cm,占63.64%(14/22)。观察组10例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2/3(45.45%),对照组17例(21.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生型17例,外生型5例,没有溃疡型及颈管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年龄、组织学分型等无明显相关。 结论 宫颈癌患者有高危型HPV、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2/3、内生型的宫颈癌患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636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ang H  Xie KY  Cao BR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9):616-618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63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特点.患者年龄28~67岁,中位年龄(45.6±3.8)岁.结果 病理类型分为鳞癌、腺癌两大类,其中鳞癌587例(92.3%)、腺癌49例(7.7%).636例患者进行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各期总的转移率为10.9%(69/636),其中鳞癌61例、腺癌8例,二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2期后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上升(P<0.05),闭孔淋巴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淋巴结(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Ⅰb1期起,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上升,并以闭孔淋巴结转移为主(69/120),常规盆腔淋巴结清扫十分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cervical carcin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pathologic and follow-up data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6 to May 2008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Results The median age at diagnosis was (45.6 +3. 8) years old. Among these patients, 587 patients ( 92. 3% ) were of squamous cell cervical carcinoma while 49 patients ( 7. 7% )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But the differences of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not significant ( P > 0. 05 ).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10. 9%(69/636). The rate of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es became significantly high up from the clinical stage Ⅰb1.When the pelvic nodes were positive,the obturator group was involved in 69 cases (69/120). Conclusion There is an increased rate of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the patient groups of clinical stage Ⅰb1- Ⅱ. And the obturator group is predominantly involved. Thus a routine pelvic lymphadenectomy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3.
王春艳 《浙江医学》2018,(7):753-755
目的探讨Ia2~IIa2期宫颈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Ia2~IIa2期宫颈癌患者370例,分析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宫旁浸润、脉管栓塞、组织学类型和术前是否化疗等9项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70例宫颈癌患者中,46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2.4%。肿瘤的转移部位以闭孔区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最高,分别为69.6%和45.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栓塞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均有关联(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6.573,95%CI:1.073~4.286,P<0.05)、浸润深度(OR=3.442,95%CI:1.713~6.915,P<0.01)、宫旁浸润(OR=7.171,95%CI:1.781~4.241,P<0.01)和脉管栓塞(OR=6.001,95%CI:3.137~7.482,P<0.01)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栓塞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在15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资料。根据临床相关因素收集结果,分析各临床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为闭孔区,髂内、髂外、髂总及腹股沟依次次之;年龄>35岁的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年龄小于35岁的患者,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4 cm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1/2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转移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的宫颈癌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为Ⅲ级的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Ⅰ级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Ⅱ期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转移率明显高于Ⅰ期的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类型为腺癌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鳞癌的患者,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高宫颈癌手术治疗效果,同时避免患者做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医治在术前应对患者的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做出充分的考虑与评估,最终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杨波  刘健  李胜泽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28-1029,1118
目的研究影响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6例行根治性手术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17.9%,其中Ⅰ期为10.1%,Ⅱ期为39.7%。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直径及肌层浸润深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病理类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年龄越轻、临床期别越晚、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内生型肿瘤、肿瘤直径越大、肌层浸润深度越深,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杨火梅  宋晓霞  张龙 《当代医学》2022,(20):107-109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联合使用亚甲蓝和99Tcm标记的硫胶体示踪,定位并切除前哨淋巴结(SLN),计算SLN检出率。比较患者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分析SLNB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及假阴性率。结果 SLN中占比最高的部位是骼内闭孔区域,为76.32%,其次是髂外及髂总区域,分别为17.29%和5.64%;SLN总检出率为92.68%(76/82),肿瘤最大直径≤4 cm时SLN检出率为96.55%,高于肿瘤最大直径>4 cm的83.3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时检出率为98.00%,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84.38%(P<0.05);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0.98%,且其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直径、FIGO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SLNB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8.00%,特异度为84.38%,准确率为92.68%,阴性预测值为96.42%,...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研究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中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临床相关资料的324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分析影响其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盆腔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324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9.8%,术后盆腔感染率为7.1%。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宫旁组织浸润、深肌层浸润、脉管内瘤栓、术前血清SCC-Ag、CA125均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临床分期Ⅱ期、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在盆腔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开腹手术、术前有盆腔感染史、术后盆腔淋巴结囊肿是发生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有盆腔感染史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与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明显相关。结论 FIGO临床分期Ⅱ期、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术前有盆腔感染史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是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7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分期为ⅡA~ⅢB期,研究组27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预后,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客观缓解率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8.9% vs.67.5%, P < 0.05;70.4% vs.45.0%, P < 0.05)。在3年总生存率方面,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8% vs.65.0%, P>0.05),2组在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方面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部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部位、新辅助化疗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再进行巩固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疗效优于直接进行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且相关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9.
Ⅲb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放化疗是在不间断放疗的同时进行化疗,即使用细胞毒药物和放射线共同作用于肿瘤细胞。协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放射损伤的修复,从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率,改善宫颈癌的生存率。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主张对中晚期宫颈癌实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加同期放射治疗,但具体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化疗疗程以及给药时机还没有固定模式和统一的标准。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探讨以小剂量顺铂周疗联合同步放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韩扬  江燕  颜士杰  朱颍 《安徽医学》2017,38(4):531-532
1 病例资料 患者,43岁,因"阴道异常流液9月余"于2015年9月8日拟以"宫颈癌IB1期"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13(5~8/28~30),末次月经2015年8月22日,经量较多,痛经.患者自2015年起每次月经结束后3~4 d阴道流黄色液体,味臭,因丈夫外地工作,同房机会少,无接触性出血病史,未予重视.2015年5月因痛经就诊当地医院,B超示:子宫腺肌病,予中药调理,复诊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2015年8月14日TCT 结果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3天后补加人乳头癌病毒(human popillomaviros,HPV)检查:HPV16型阳性,9月2日宫颈活检结果示:(宫颈9、12点及宫颈管组织)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镜下见鳞状上皮异型增生,浸润性生长.入院妇检:外阴经产式;阴道畅,黏膜正常;宫颈肥大,前唇见一直径2 cm糜烂面;宫体平后位,增大如孕2月余,活动尚可,压痛(-);附件(-);三合诊示骶韧带增粗.2015年9月13日盆腔MRI平扫+增强:宫颈癌,子宫腺肌病,盆腔少量积液.患者2015年9月17日因"宫颈癌IB1期"于我院行"广泛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双侧卵巢移位+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2月余,表面光滑,双侧附件外观无异常,两侧宫旁、骶、主韧带无增厚,质软,弹性好,盆腔腹膜后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盆腔无粘连、无积液,行上述手术.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4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73例,占29.6%。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宫颈间质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病例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临床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宁阳 《当代医学》2021,(2):179-18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24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盆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182例(75.83%),有淋巴结转移58例(24.17%);术前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预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术和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7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和PET/CT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住院部收治的62例宫颈癌患者为展开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归纳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恢复排气时间、恢复自主排尿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上 t =2.95、2.34、3.49、8.85、5.36、7.41,总并发症率的比较上÷2=5.3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手术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对宫颈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住院部收治的62例宫颈癌患者为展开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归纳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恢复排气时间、恢复自主排尿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上t=2.95、2.34、3.49、8.85、5.36、7.41,总并发症率的比较上÷2=5.3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手术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对宫颈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ⅠA-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217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217例患者中,有44例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0.3%,其中发生闭孔淋巴结转移最高,转移率为16.1%。χ^(2)检验分析得出,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有无浸润及宫旁有无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建议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早期宫颈癌盆腔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SLNB,而后行双侧淋巴结清扫术及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送检,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SLNB对早期宫颈癌盆腔微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肿瘤大小、分期对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结果的影响。结果200例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转移47例,无转移153例,共切除淋巴结数目为3287枚(其中SLN 657枚,NLSN 2630枚);SLN诊断正确197例,误诊1例,漏诊2例,诊断敏感度为95.74%,特异度为99.35%,准确率为98.50%,阳性预测值97.83%,阴性预测值为98.70%,Kappa值为0.96;SLN诊断对直径≤4 cm及>4 cm的宫颈癌肿瘤盆腔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99.25%、96.97%,总检出率为98.50%,对Ⅰa2、Ⅰb、Ⅱa、Ⅱb期宫颈癌肿瘤盆腔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100.00%、98.39%、97.06%、100.00%。结论SLNB对早期宫颈癌盆腔微转移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均较高,且肿瘤大小、分期对SLN检出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盆腔体外联合腔内放射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4例,采用6-MVX线进行全盆前后对穿照射,同时实施宫腔内放疗和阴道腔内放疗交替进行,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总缓解率为100%。肿瘤直径≤4 cm的CR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 cm的CR率(P<0.05)。结论采用盆腔体外联合腔内放射治疗宫颈癌能有效对局部肿瘤进行控制,对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40例,行根治性放疗,体外放疗+192Ir腔内放疗。同步放化疗组40例,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化疗方案为DDP 40 mg/m2,每周一次。结果单纯放疗组的有效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75%、60%。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92.5%、77.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均较单纯放疗组严重,及时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可耐受。远期直肠、膀胱并发症未见增加。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控率和长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放射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3月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15例,采用体外6mV直线加速器盆腔大野垂直照射,剂量2GY/f,5f/w。结果放射治疗结束后,痊愈的14例,有效的1例,有效率100%。结论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应尽早直接进行放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