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收集临床中医治疗荨麻疹有效的案例资料,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探讨构建荨麻疹证候分类模型,并比较分析两种证候分类模型的精确度。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证候分类模型测试的准确率为83.13%,支持向量机证候分类模型测试准确率为92.3%,支持向量机证候分类模型的精确度高于BP神经网络证候分类模型。提示利用BP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荨麻疹证候分类均可取得较好的结果。但因本研究尚处在理论模型探讨阶段,故其准确度仍需更大的样本量及智能优化算法等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中医脑卒中证型标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临床数据中整理采集脑卒中相关的病例,对脑卒中临床路径中数据标准进行定性、定量化分析后,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其中医临床信息和证候类别间关系建模,观察其预测准确性,为脑卒中临床决策提供合理可靠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智能辨证模型。方法基于统一的中医证候量表,收集胃食管反流病符合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临床病例共98个样本,2组证候各49个样本,并按照类别之间1∶1比例,全部数据的70%作为训练集,30%作为测试集。根据信息的"有、无"分别赋值"1、0",建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信息数据库。应用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NNs)和自动编码器(Autoencoder)分别构建GERD智能辨证模型,比较证候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98例GERD患者中,2组证候的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训练、测试样本数据下,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和自动编码器+神经网络这三种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两种证候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78.3%和79.2%和79.2%。结论 NNs及Autoencoder降维基础上的NNs模型具有很好的诊断、预测能力,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GERD辨证模型的构建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病程、心脏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生存率和预后,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总结临床资料,根据病历资料,结合回访对40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证候的演变与预后研究。结果 ①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一般是先出现心气虚或心气阴两虚,随着病情发展,逐渐由阴及阳,由心及肾,因虚致实而出现阴阳两虚、心阳气虚、心肾阳虚和阳虚水泛等证候,证候因心功能、病程不同而异,其本质是病情的表现形式;②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的LV、IVS值具有显著差异,且心阴虚和心阳虚分别与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损害相关;③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生存率不同,证候演变的本质是病情与证候的恶化与加重。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是病程与心脏舒缩功能受损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证候的演变是病情进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方法。方法对近年来的中国中医期刊有关中医证候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汇总,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结果目前用于中医证候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有:关联规则、集对分析、粗糙集理论、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贝叶斯网络等。结论中医数据具有非线性、模糊性、复杂性、非定量等特征,针对具体的医学数据和不同的挖掘目标往往要将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应用,以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糖尿病肾病(DN)证候诊断模型。方法基于MATLAB 7.0环境,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trainscg)学习算法,建立DN证候三层前向BP网络模型,并用3倍交叉法验证该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DN证候神经网络模型预测DN证候的平均单证特异性为81.32%,平均单证准确率为96.25%,平均诊断准确率为92.21%。结论DN证候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好的诊断、预测能力,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中医证候非线性建模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采集和分析声音信号,提取特征参数,为中医虚、实证型的辨别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中医闻诊采集系统"采集声音样本共308例,其中气虚150例,阴虚52例,实证55例,正常51例。运用小波包变换结合近似熵的非线性方法分析处理各组声音样本。提取与中医虚实辨证相关的特征参数。将特征向量输入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得出证型识别的准确率。结果:小波包分解各组样本得到不同频段的近似熵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到:正常与非健康比较,近似熵值在2~3kHz、3.5~4kHz和5~8kHz频率段的多个频率节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证与虚证比较,近似熵值在0~2.5kHz和6~6.5kHz频率段的多个频率节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虚与阴虚比较,近似熵值在2~4kHz对应的频率节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分类识别结果表明,正常与非健康、实证与虚证、气虚与阴虚各组的识别准确率均达到较高水平。结论:现代语音信号采集分析方法为中医虚、实证型的辨别提供了一定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心悸的中医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522例古今医案中患者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5%的四诊信息,应用因子分析降维处理提取心悸主要证候要素。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得到11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可反映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火等病理性质,病位在心、肾、脾、肺、肝等脏腑,可归为心神不宁、阴虚火旺、心阳虚、心血不足、痰火扰心等证型。结论:运用因子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心悸证候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总结历代中医临床名家医案并建立数据库,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形成中医证候及其临床表现的知识库并编制“中医临床辅助诊断系统”软件,输入《中医诊断学》心病证候的临床表现,比较软件和教材给出的辨证结果。根据分析,建议:①在心气虚证中加入能辨病位的临床表现;②从心阳虚证或心阳虚脱证中去掉瘀血的临床表现;③将心脉痹阻证与瘀阻脑络证合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气虚、心阳虚证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EF%)水平,阐明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心阳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8年2月之间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患者38例、心阳虚证患者35例,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入选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观察各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EF%),对比各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气虚组和心阳虚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阳虚组TNF-α水平高于心气虚组(P〈0.01)。心气虚组和心阳虚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阳虚组的射血分数低于心气虚组(P〈0.01)。心阳虚组患者心功能Ⅳ级者多于心气虚组(P〈0.01),心气虚组心功能Ⅲ级者多于心阳虚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患者心功能优于心阳虚患者,其血清中TNF-α水平与心功能分级(NHYA)呈正相关。为中医辨证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心阳虚证的标准化、客观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病人主要中医证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30例糖尿病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问卷采集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和望闻问切四诊信息, 经专家辨证分型, 分析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频次、频率分布, 对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病人中医证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中医证侯分布以气阴两虚证(29.23%)、脾肾阳虚证(20.77%)、阴虚燥热证(16.92%)、肝肾阴虚证(13.85%)为主。各中医证型分布频率为: 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虚燥热证>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瘀毒互结证>阴阳两虚证。不同性别、是否久坐、有无家族史的糖尿病肾病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有无吸烟史和饮酒史糖尿病肾病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糖尿病肾病病人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和饮酒史是气阴两虚证的危险性因素(P < 0.05~P < 0.01), 年龄、饮酒史是脾肾阳虚证的危险因素(P < 0.01), 体质量指数是阴虚燥热证的危险因素(P < 0.05), 吸烟史是肝肾阴虚证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侯分布以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虚燥热证、肝肾阴虚证为主。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体质量指数、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海南地区IGT人群主要中医证型与IGT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海南地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IG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3年海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300例IGT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及中医四诊资料,根据证候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对各个证型之间的空腹血浆血糖、OGTT实验2h血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300例IGT患者中,最常见三种证型为脾虚痰湿证130例,占43.3%、阴虚气滞证110例,占36.7%,气阴两虚证60例,占20.0%,其中以脾虚痰湿证最多。结论在海南地区IGT患者出现的多个临床症状及体征中,"神疲乏力"出现最频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气滞证是海南地区IGT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其中脾虚痰湿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3.
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中,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和心脉瘀阻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证候归属中常见的3个证候,从临床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及分子生物学前沿探讨3个证候外在表现和内在的物质变化基础及证候本质,实现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中证候的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是循证心血管医学的根本要求和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和分布规律一直是中医药学科长期追寻的目标。目前多采取"病证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索具体疾病的中医证候规律。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只有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以证-方-效这一中医临床诊治思维方式为纲,才更具指导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高发病率的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已在控制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调控免疫、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优势,因此,将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医四诊信息结构化数据采集平台、规范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开展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临床再验证等基础性研究,可为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提供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基本证候及证候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对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FSS评分以分析中医证候分型。结果脑卒中后疲劳基本证候以气虚证、血瘀证占绝大多数,均超过总数73%;中医证候类型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且患者FSS评分明显高于风痰火亢、风痰瘀血、阴虚风动三证的FSS评分(P〈0.05)。结论脑卒中后疲劳中医证候类型以本虚标实证多见,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6.
齐玮 《中国医药导报》2013,(31):125-128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发病特征,调查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症状特点。方法收集8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组)完整临床资料,以同期212例慢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证型。结果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以青年占比最高,并随年龄增长而递减,各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有既往其他变应性疾病史、目前伴发其他变应性疾病、家族过敏史、直系亲属变应性鼻炎史、居住或工作场所接触粉尘、近3年居住或工作场所装修、吸烟或二手烟、居住或工作场所通风不好、变迁生活地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既往其他变应性疾病史、近3年居住或工作场所装修、变迁生活地、直系亲属变应性鼻炎史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居住或工作场所通风好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发病诱因主要为温度变化,发作主要季节为春季和秋季。主要中医临床证型为肺气虚弱、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肺经伏热证相对较少,肺气虚弱证的患者主要呈间歇性发作且症状较轻,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肺经伏热证患者以持续发作为主且症状较重。结论变应性鼻炎发病与体质、环境、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温度变化、春季和秋季分别是主要的发病诱因和发作季节,中医临床证型以虚证为主,肺气虚弱最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现代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代谢综合征(Met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所收录的MetS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MetS总体证型、证素分布以及不同地区、性别条件下证型分布进行频数统计或构成比分析。结果 从34篇文献中得到 32个证型和16个证素,痰热蕴结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是主要证型;病性证素依次以痰、火(热)、阴虚、气虚、湿、血瘀为主;病位证素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肝、肾、胃;不同地区、性别条件下证型分布存在差别。结论 各文献研究中MetS主要中医证型基本保持一致,但仍需应充分考虑地区、性别、合并疾病、年龄、病程等可能影响辨证偏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周军  李清 《中国病案》2012,(7):23-25
本文通过对中医病案书写中存在的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不清晰或记录过于简单,无法反映中医辨证思想;三级医师查房内容空洞、形式化;问诊记录不准确、四诊记录不全面;中医治疗方法简单等主要质量问题剖析,发现中医病案缺乏中医特色内涵,中医"西化"现象普遍存在,采取加强中医人员质量意识教育和《中医病案书写基本规范》培训;重视中医理论学习与开展特色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利用医院病案质控网络组织,强化环节质控与严格终末质控相结合等措施,提高中医病案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临床客观指标的差异,为HLD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185例未经驱铜治疗的HLD患者的临床客观指标和中医证型,并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客观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不同证型HLD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血尿酸水平,角膜K-F环阳性率,肝脏超声影像学表现,以及肾脏损伤、腹水和胆囊疾患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HLD患者的临床客观指标呈现不同的特征性变化。如肝肾不足证者发病最低,病程最短,血尿酸水平最高,角膜K-F环阳性率最低,肝脏超声主要呈现星光点征,肾脏损伤发生率最低。 结论 HLD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尿酸水平、角膜K-F环、腹部彩色超声影像学表现对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便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分布规律,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便秘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等资料,通过双人双机、背靠背式核对录入导出数据,分析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中医证候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中的分布以及中医证候在不同透析龄及原发病的分布等情况。结果①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便秘患者中虚秘者较多,共116例,占比总人数77.33%;其中气虚秘34例(22.67%),阳虚秘40例(26.67%),阴虚秘28例(18.67%),血虚秘14例(9.33%);实秘者共34例,相对较少,仅占22.67%;其中热积秘10例(6.67%),寒积秘16例(10.67%),气滞秘8例(5.33%)。②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便秘患者男性实秘证型以热积秘(70.00%)为主,虚秘证型以阴虚秘(57.14%)为主;女性实秘证型则以气滞秘(75.00%)最多见,虚秘证型以血虚秘(64.29%)为主。③不同年龄段中18~44岁(青年组)患者以实秘为主,45~59岁(中年组)和60~75岁(老年组)则均以虚秘为主;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便秘患者透析龄集中在12~60个月(64例)、61~120个月(38例)两个区间。④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便秘患者有38例(25.33%),居病因首位;慢性肾小球肾炎为第二原发病病因,共31例(20.67%);二者中医证候以阳虚秘、气滞秘为主;高血压肾病28例(18.67%),居第三位原发病病因,其中医证候以阴虚秘为主。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便秘患者中医证型以虚秘者居多,实秘者相对较少,虚秘中又以阳虚秘最为多见。性别、年龄、原发病等因素均影响便秘证型分布,临床辨证当先分清虚实,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准确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