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补充三焦实体"剩余管道说"的论据,考证三焦的命名,认识三焦的表里关系。方法:对《内经》中有关三焦的条文进行再认识。通过研究三焦的功能和造字来考证三焦的命名。认识心主的概念及其与三焦的表里关系。结果:三焦有局部和整体两个概念:局部三焦(上、中、下)指的是食道、肝门静脉(含胆总管)、输尿管的三管道实体;整体三焦指的是整个有机的人体。同时认为心主与三焦的表里关系,就是中枢神经通过周围神经、"神经纤维网"支配整个人体的关系。结论:三焦的概念,与神经-代谢的综合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脏、腑的解剖学实体构成。方法:通过研究《黄帝内经》中有关的人体系统解剖的记载,模拟远古医学家解剖人体的过程。结论:所有的脏、腑,特别是三焦,都确定了对应的解剖学实体,并从解剖学的角度解释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和胃相表里、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少阳经半表半里、心藏神、肾藏精"等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认识。从而认为中医的脏腑学说与现代系统解剖学有实体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内经》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同一体的认识,在五行学说的架构下,为二系统的各级实体,找到各自在中医学里的位置,使它们与中医学里的心、心主、脑髓、小肠、舌、心包、膻中、心包络、经脉、神脏、三焦等概念相对应。并由此发现了中医学对二系统实体的一系列传统认识错误。在五行的架构内,三焦的基本结构是整个人体的的毛细血管网(含毛细淋巴管网)与神经纤维网。五行架构内三焦的概念,与微神经-微血管-机体代谢的综合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意义上讲,心包和三焦是一脏一腑阴阳表里配合的关系,《难经·二十五难》曰:"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它们在经脉络属、生理配合、病理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形质探讨从古至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今结合文献和临床实践,着眼于二者的功能病理,即心包代心行事、代心受邪,三焦代五脏六腑行事、代五脏六腑受邪,从一个新的角度再去审视,以更深入认识三焦和心包。1三焦《中医基础理论》提出: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  相似文献   

5.
以人体解剖学基础考证《黄帝内经》中有关三焦的实际结构,发现三焦是以胰腺为中心的一系列解剖结构。首先,三焦是六腑之一,"从三焦注胆"确定了六腑之三焦就是胰腺,命名为胰腺三焦。"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中的三焦,是指由胰腺标记的消化吸收中心,命名为胃肠三焦,其中胃为上焦,胰腺所连接的十二指肠为中焦,小肠的近十二指肠段为下焦。三焦同时是人体的主要体腔,胸腔当中的纵隔属于上焦,腹膜腔属于中焦,腹膜后隙属于下焦,命名为体腔三焦。"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是指胰腺三焦和十二指肠所处的腹膜后隙,命名为膜后三焦,是下焦所属解剖空间的一部分。《难经》对膜后三焦的生理功能有完整论述,弥补了《黄帝内经》只强调盆筋膜间隙为下焦体腔的不足。胰腺三焦是消化管道内体液的主要来源,体腔三焦承载和调节体内的细胞外液,体液的调控是在肾的主导下,体腔三焦与膀胱协调完成的,其中胰腺三焦参与体液调控的机制可能与Na+的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少阳主枢"内涵的深刻理解,探讨少阳主枢在痴呆发病中的整体作用,提出"少阳枢机不利导致痴呆"的理论,为痴呆的治疗提供辨治思路。结合相关文献,探析少阳胆、三焦与痴呆的关系。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少阳枢机不利"完善了痴呆的病机,将人体脏腑阴阳、经络表里通过少阳联系起来,同时也为我们延缓人体衰老及防治老年病的发生发展提供靶向。少阳与痴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主张从和解少阳角度防治痴呆。  相似文献   

7.
三焦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在人体十二脏腑中,唯独它最大。明代张介宾在《类经》中说:“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在六腑之中,只有三焦与五脏无表里关系,故称它为“孤府”。但它的经脉则与心包络相表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经》对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二者关系的认识,对比中医学与西(现代)医学在器官结构认识上的差异,认识络的实体。方法:通过认识《内经》心与心主的关系,结合有关对脏和三焦的微观结构认识。结论:在《内经》的五行学说理论中,心血管系统已经兼并了神经系统,二者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同一体,此认识是《内经》对人体解剖学的伟大贡献。中医学与西医学对器官的组织结构认识上的关键性差异,在于是否强调认为毛细血管网和神经纤维网是器官的基本骨架性主体结构,此差异体现在哲学上而不是在解剖学上。"脉络—周围神经系"也具有同一性,"络"的实体主要是毛细血管网和神经纤维网,它们就是络病的主要病位。  相似文献   

9.
“散膏”是多个腺体的总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认识《难经》记录中",散膏"所指的解剖学实体。方法:考证《难经》的相关记录,结合对《黄帝内经》有关人体解剖的认识,考证"散膏"的词义。结论:"散膏"是多个腺体的总称。  相似文献   

10.
脏腑表里关系,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此略陈述如下. 脏腑表里关系的含义 脏腑表里关系是指运用表里阴阳对立互根关系,阐明脏腑间或脏腑与体表间的内在联系.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五脏与六腑不但具有相互协调的功能联系,同时还与体表器官具有相应的所属联系.  相似文献   

11.
少阳、三焦、膜原系统论,旨在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揭示其“一样的”半表半里证,“一样的”在以和为圣度的和解法。在类证求同系统层次上,探索其“不一样”的少阳、三焦、膜原半表半里证空间病位。“不一样”的和解少阳—胆腑、分削走泄—三焦、疏利透达膜原的证治法则。以及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杏朴苓温胆汤,达原饮类方辨证求异子系统层次上,承传经典,开拓外感热病半表半里证候学研究,为中医中药积极主动地介入当今全球化烈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阴火刍探     
阴火理论源于李东垣,但对于阴火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定论。关于阴火学说的起源,有阴虚内热说和壮火散气说两种。关于阴火学说的内涵,有阴火即心火说、阴火即肾火说、阴火即脾胃火说、阴火即脉中伏火说、阴火即三焦火说、阴火即相火说几种观点。心火,有心阴虚火旺、离位之心火、代君之火之分;肾火,有肾阴虚火旺、肾中真阳外越、肾气郁火之分;脾胃之火,有脾胃郁火、血虚之火、脾胃虚火之分;脉中伏火,有心火煎熬血脉、气郁血脉、火邪下陷血脉、卫气下陷血脉之分;三焦火,有三焦气郁化火、三焦流行之火之分;相火,有妄行相火、离位相火、病理相火之分。  相似文献   

13.
《内经》首提三焦,《难经》提出三焦有名无形。之后,历代医家对三焦实质的论述可谓丰富多彩。本文从汇辑历代有关三焦内容着手,对其进行了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三焦乃人体气血津液运行之通道,主司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精血津液的气化转输。经血的运行、化生及贮藏皆赖三焦如雾、如沤、如渎的气化之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一病首责经水不调,其发病与气机不畅、水湿弥漫三焦而致寒痰、瘀血凝滞胞宫密切相关。故治疗PCOS当以通调三焦气机、清利湿热为主。临床中,可取杏仁、豆蔻、薏苡仁等化湿行气之品,以散脾、肺、肾三焦水湿;取柴胡、浙贝母以助三焦行气之功;取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补肾滋阴之品以固本;取白芍、当归、白术等养阴柔肝之品以健脾和胃。如此,则三焦湿有出路,痰瘀皆去,经血化生有源,胞宫得养。  相似文献   

15.
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多伴随着多种脏腑的病变,不易明确其具体脏腑归属。清代吴鞠通在继承前人理论和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三焦辨证”中提出“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为本病提出了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但须注意从卫气营血由外向内的观念联合脏腑的五行生克观念交叉思考,才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在三焦和肺络,疫疠(湿)由口鼻入,上焦先受,瘀浊内生,困阻肺络,疫邪传变迅速,可及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蕴结三焦。因此结合焦络理论"通三焦、补肾水、开玄络"的核心思想,认为三焦不通、肺络痹阻为新冠肺炎主要病机,治则治法大抵以通利三焦、解毒通络为主,以祛湿为要。若邪犯上焦,则宣肺解毒;次入中焦,则化湿透邪;末传下焦,则淡渗利水,兼以通络以除秽浊瘀毒。清肺排毒汤针对寒、热、湿、毒、虚等邪气,多法齐下,既辛温又辛凉,既甘淡又芳香,重在疏不在堵,旨在给邪气以出路。这与焦络理论回归阴阳本质,强调气机升降出入,以通为用,以通为补,以通为顺的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