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IFN—a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NF、IL—6和IL—4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 (IFN -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0例 ,分别在IFN -α治疗前 ,治疗后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和 9个月留取血标本 ,用放免法 (RI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6(IL - 6)水平 ,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水平 ,并与 3 0例正常献血员的各值分别进行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IL - 6水平升高 (P <0 0 1) ,IL - 4水平降低 (P <0 0 1) ;经IFN -α治疗后 ,血清TNF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血清IL - 4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IFN -α通过诱导体内细胞因子变化 ,参与细胞免疫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例急性乙肝患者,35例慢性乙肝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凝血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1)所有患者在PBMC培养上清液中,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均<0.05),与慢性乙肝组相比,急性乙肝组IL-10较低(P<0.01),而IFN-γ,IL-12较高(P<0.05),慢性乙肝轻,中,重度3组间呈现重度>中度>轻度,但是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2)IL-12,IFN-γ水平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6,0.7,p均<0.01,r=0.6,0.6,P均<0.05);而与病毒含量呈负相关(r=-0.75,-0.73,P均<0.05),IL-10与ALT,TBIL无相关性(r=0.03,0.05,P均>0.05),(3)Th2/Th1比值,与正常相比,慢性患者较高,急性患者较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9.0.05);急性患者明显低于慢性患者(P<0.05),慢性轻度组高于慢性中,重度组(P<0.05),而后二组间无明显差别(P>0.1)。结论。Th2细胞因子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当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时,则倾向于发生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Th1细胞因子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相关。并且有利于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3.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L  Gu CH  Li 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1146-1149
目的 研究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分离 10名健康献血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设置加HBVDNA阳性血清组与加健康人血清对照组(HBVDNA阴性血清组 ) ,在体外培养 72h ,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 ;分离 14例慢性乙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 10例健康献血员PBMC ,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培养 72h ,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结果 加HBVDNA阳性血清组培养PBMC凋亡率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培养细胞凋亡率 [(39 5 6± 7 0 3) %vs(2 7 5 7± 7 78) % ,P <0 0 5 ]。慢性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 [(30 5 7± 13 4 3) % ]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凋亡率 [(11 4 5± 5 2 7) % ,P <0 0 1],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 [(13 5 9±6 4 4 ) % ,P <0 0 1]。结论 HBV感染可能具有诱导PBMC凋亡的能力 ,AICD可能是形成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IL-1β,IL-6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峰  屈秋民  韩建峰  乔晋  杨华  武成斌 《医学争鸣》2004,25(16):1496-149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血清IL 1 β,IL 6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AD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严格按照1∶1配对的原则选择AD患者、健康老人各 2 8例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 1 β ,IL 6含量 .结果 :血清IL 1 β含量AD组(2 4± 1 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NC)组 (7± 5ng/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血清IL 6含量AD组 (4 9± 2 3ng/L)虽高于NC组 (4 4± 2 3ng/L)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严重程度AD组之间血清IL 1 β,IL 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AD患者血清IL 1 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 ,可能与AD脑内炎症反应有关 .而外周IL 6水平与AD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及释放的Th1/Th2 细胞因子失平衡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4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 ,2 0例慢性鼻炎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和Th2 细胞因子白介素 4(IL -4)、白介素 5 (IL -5 )的水平及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的水平 ,并分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sIL -2R与IFN -γ、IL-4、IL -5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变应性鼻炎组的IL -4和IL-5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鼻炎组和正常组 (P <0 0 1 ) ;而IFN -γ水平却显著低于后两组(P <0 .0 1 )。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清的sIL-2R变应性鼻炎组均显著高于后两组 (P <0 .0 1 )且与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IL -4和IL -5的浓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2 5和 0 .5 95 ,P <0 .0 1 )。与IFN -γ浓度呈负相关(r=-0 .5 80 ,P <0 .0 1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激活的T淋巴细胞是Th2 细胞 ,并释放Th2 细胞因子 ,Th1细胞和Th1细胞因子分泌则受到抑制 ;Th2 细胞因子在调节变应性鼻炎IgE合成及嗜酸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生理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 2 (Th 2 )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 (IL 4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与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PAIgM)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中的变化和作用。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技术检测 4 0例ITP患儿和 1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 4、IL 10水平 ,同时检测PAIgG、PAIgM的水平 ,并与ITP患儿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TP患儿血清中IL 4、PAIgG、P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ITP病例治疗半年前后血清中IL 4、PAIgG、PAIgM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TP患儿血清中IL 4与PA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6 3,P <0 .0 5 ) ,而PAIgG水平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 (r= 0 .72 6 ,P <0 .0 1)。结论 ITP患儿IL 4水平升高 ,提示Th 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 ,可能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 (Th)内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表达情况 ,以测定Th1/Th2 /Th3细胞的百分数 ,探明Th细胞各极化群体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佛波脂 (PMA)、钙离子导入剂伊屋诺霉素Ionomycin、细胞内转运阻断剂莫能星Monensin的刺激下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 (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Th细胞内IL 4、IFN γ和TGF β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 ,2 3% - 18 6 %的CD4 + T细胞为Th1细胞 ,0 9% - 9 2 %为Th2细胞 ;0 7% - 7 1%的细胞仅表达TGF β ,为Th3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 + T细胞中 ,以Th0细胞居多 ;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 ,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 ,其Th1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 ;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 (P >0 0 5 ) ,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Th3细胞的百分数则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的加剧 ,其比例也明显减少 (P <0 0 5 ) ,在无症状携带者(AsC)组 ,Th3细胞的百分数远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 (P <0 0 5 )。Th3细胞重叠于Th2细胞之中。结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观察足月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C)Th1 Th2的功能状态。②方法 用ELISA法 ,检测 2 4例足月新生儿CBMC体外经植物血凝素P(PHA P)刺激 ,培养 4 8h ,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γ 干扰素 (IFN γ)含量 ,并与 1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检测结果进行对照。③结果 新生儿CBMC经PHA P诱导产生IFN γ ,IL 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 ,差异有显著性 (t=10 .4 87,4 .0 97,P均 <0 .0 1) ;IFN γ/IL 4比值也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差异有显著性 (t=2 .10 2 ,P <0 .0 5 )。④结论 新生儿时期Th1和Th2细胞功能明显低下 ,并呈现低水平的Th2相对优势状态  相似文献   

9.
哮喘病人树突状细胞产生IL-12的变化及对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 ,DC)产生IL 12的差异 ,及其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缓解期哮喘患者 (哮喘组 )和正常人 (对照组 )外周血经Ficoll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贴壁细胞 ,经GM CSF和IL 4体外培养为不成熟DC(iDC) ,加入LPS刺激使其发育为成熟DC(mDC)。另取脐血同上方法获得非贴壁细胞 ,分别加CD4单抗和CD4 5RA单抗及磁珠分离得到初始T淋巴细胞 (Th0 )。两组mDC分别和Th0共培养 ,通过ELISA法检测mDC分泌的IL 12和T淋巴细胞(TC)分泌的IFN γ和IL 4的含量。结果 :①哮喘组PBMC来源DC产生IL 12P70及其亚单位P4 0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均 <0 .0 1)。②DC及其IL 12致Th0分化 ,哮喘组TC释放IL 4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P <0 .0 1) ;相反 ,IFN γ较对照组减少 (P <0 .0 5 )。③哮喘组和对照组IL 12P70和IFN γ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分别P <0 .0 1,P<0 .0 5 ) ;两组IL 12P70和IL 4均呈负相关关系 (P均 <0 .0 1)。结论 :由于哮喘病人DC功能缺陷 ,产生IL 12减少导致Th2优势分化 ,从而使Th1/Th2平衡向Th2倾斜 ,合成IL 4增多和IFN γ减少 ,后者是哮喘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13(IL 13)与总免疫球蛋白E(总IgE)的变化。【方法】取静脉血 ,用ELISA方法检测IL 12、IL 13与总IgE水平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诱生的IL 12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缓解组 ,P <0 0 1;两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发作期IL 13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 ,P <0 0 1;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发作期总IgE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 ,P <0 0 1;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血浆及PBMC诱生的IL 13水平与总IgE呈显著正相关 ;血浆IL 13水平与总IgE呈显著负相关 ;血浆及PBMC诱生的IL 12水平与IL 1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哮喘患儿存在IL 12水平降低 ,IL 13水平升高及总IgE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Th2细胞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了解低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Th2细胞功能变化及其与HIE间的关系.②方法采用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46例HIE病儿不同病期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水平和T细胞IL-2受体(IL-2R)表达率,并与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检测结果进行对照.③结果 HIE病程第1天(D1)血浆及PBMC体外产生IL-6,IL-8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z=4.653~5.856,P<0.01);中重度及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HIE病儿血浆及PBMC体外产生IL-6,IL-8水平分别高于轻度及无MODS病儿(z=2.228~2.701,P<0.05;z=2.877~4.187,P<0.01),而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z=0.450~1.850,P>0.05);T细胞IL-2R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561,P<0.01),中重度HIE病儿尤著(t′=4.194,P<0.01).血浆IL-6,IL-8,IL-10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629~0.746,P<0.01);血浆及PBMC体外产生IL-6,IL-8水平与血清脑型磷酸激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89~0.691,P<0.05,0.01),与T细胞IL-2R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r=-0.394~-0.451,P<0.05,0.01).病程第3天(D3)时血浆和PBMC体外产生IL-6,IL-8和IL-10水平较D1时皆无显著性差异(z=0.314~1.371,P>0.05);临床症状消失时(D7)血浆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D1和D3时(z=2.455,P<0.05;z=2.725~3.856,P<0.01),而血浆IL-10水平虽较D1和D3时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z=1.437,1.248,P>0.05).④结论 HIE时血浆中和PBMC体外产生IL-6,IL-8和IL-10水平明显增高,提示Th2细胞功能异常,此在HI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外周血Th17与Treg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7例慢性乙肝患者(CHB组)?13例急性乙肝患者(AHB组)和14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和Treg细胞的频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IL-17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速率法检测ALT水平?结果:AHB组?CHB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和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CHB组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AHB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AHB组外周血Th17/Treg比值显著增高而CHB组明显降低(P < 0.05);AHB组?CHB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和Th17/Treg比值与ALT水平成正相关,Treg细胞频率与HBV DNA载量成正相关?结论:乙肝患者外周血存在Th17?Treg细胞表达异常和Th17/Treg相对失衡,并与ALT水平?HBV DNA载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Th17和Treg细胞可能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6的表达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患者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6的表达情况。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IL 6及Th2 Th1 比值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在SLE患者PBMC中细胞因子IL 6升高 ,表达倾向于向Th2 偏移 ,Th1 Th2 平衡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 - 10 ( IL- 10 )、白细胞介素 - 12 ( IL - 12 )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 EL ISA法测定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前后的乙肝病人血清 IL - 10、IL - 12水平。结果 :治疗前 IL- 10、IL - 12水平分别为 ( 35.3± 13.5) pg/ L,( 51.3± 31.5) ng/ L ,治疗后分别为 ( 18.7± 11.3) pg/ L ,( 92 .7± 61.5) ng/ L。疗程结束 ,血清 HBV- DNA与 HBe Ag阴转率为53.8% ,明显高于对照组 12 .5% ( P<0 .0 1)。结论 :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后的乙肝患者 IL - 12水平升高 ,IL - 10水平下降 ,抗病毒免疫状态增强。  相似文献   

15.
慢性HCV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在丙型肝炎病毒(HC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4例慢性HCV感染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0的水平。用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RNA水平。结果慢性HCV感染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并且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呈正的直线关系(P<0.01);慢性HCV感染者中,肝硬化组IL-10的水平较慢性丙型肝炎组有所降低(P<0.01);慢性HCV感染者的IL-10水平与血清HCV-RN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机体的IL-10应答参与了慢性HC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过程,并且可能是影响丙型肝炎慢性化的因素之一;IL-10产生的降低可能与慢性HCV感染者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57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重型肝炎患者12例)和10例健康献血员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脂多糖(LPS)刺激6h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术技术对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重型肝炎组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无症状携带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随着病情加重,IL-18水平上升.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肝炎患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程度越重,IL-18水平越高.慢性肝炎组患者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54,P<0.01;r=0.63,P<0.01).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患者、重型肝炎患者PBMC内IL-18mRNA表达水平与PBMC内IL-18蛋白含量呈高度直线正相关(r=0.980,P<0.001;r=0.910,P<0.001;r=0.975,P<0.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h2细胞功能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中变化。方法妊高征患者43例;正常孕妇15例;正常非孕妇女1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培养72h,采用ELISA方法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0产生水平。结果与正常未孕组相比,正常妊娠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水平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IL-10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妊高征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水平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IL-10水平有下降趋势差异没有显著性;重度妊高征患者IL-10水平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常妊娠妇女Th2细胞功能增强,而妊高征患者Th2细胞功能下降,推测妊高征的发病可能与Th2细胞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和IL-4的水平及其与ALT的关系。②方法采集30例阿德福韦治疗前、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部分应答组16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ELISA检测IFN-γ、IL-4的水平。③结果完全应答组各时相点IFN-γ水平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应答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性(P〉0.05);完全应答组IL-4水平在治疗后逐渐下降,部分应答组变化不大;完全应答组治疗前ALT水平与IFN-γ水平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0.9),与IL-4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38);部分应答组治疗前ALT水平与IFN-γ及IL-4水平均无相关性;④结论阿德福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其恢复程度与治疗前ALT水平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81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迁延性肝炎1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8例,肝炎后肝硬化13例,慢性重症肝炎20例)血浆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sIL-2R。结果显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血浆sIL-2R水平均明显高子正常对照组(P均<0.01)。除慢活肝与肝炎后肝硬化的sIL-2R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1)。而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组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sIL-2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提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都存在免疫效应细胞的过度活化,慢性乙肝患者的PBMC体外释放sIL-2R的能力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