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皮肤交感反应(SSR)等自主神经功能的昼夜节律特点。方法:9例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诊断标准的CFS受试者和10例年龄、性别和体重相当的健康受试者纳入研究。受试者先进入时间医学测试室适应1天,于第二天清晨8:00开始进行24 h动态检测HR、HRV、SBP、DBP和SSR。结果:①CFS受试者24 hHR的节律振幅缩小(P〉0.05),随时相变化的趋势与健康组不同(P〈0.05),HRV的SDNN、SDANN较健康组显著减小(P〈0.05)。②CFS受试者24 h SBP随时相变化的趋势与健康组不同(P〈0.05)。③CFS受试者上下肢SSR、在每个检测时间点的均值、24 h均值、随时相的变化趋势与健康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FS可能存在心率超日节律,其原因可能是迷走神经对心率调控的时域变异性和自主神经调控的整体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事件相关电位昼夜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时间生物学的动态测试方法,对20例健康受试者和20例CFS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采集24小时内4个时间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和余弦法微观节律分析。结果:①两组ERP反应时、潜伏期(N100、N200、P200、P3a、P3b)、波幅(N2-P3b)进行分组因素主效应分析,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余弦法分析两组的ERP反应时、N100、N200、P200潜伏期、N2-P3b波幅均未发现昼夜节律(P〉0.05);③余弦法分析健康组P3a、P3b潜伏期具有昼夜节律(P〈0.05),CFS组昼夜节律消失(P〉0.05),峰值相位后移。结论:CFS认知功能下降是由于P3a、P3b昼夜节律紊乱所致,ERP各指标在24 h总体水平上没有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背景音乐与指导语对麻醉前病人心理应激影响。方法将75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麻醉前给予音乐与指导语干预30min,对照组于麻醉前只聆听单纯背景音乐30min。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入手术室、麻醉开始前的焦虑评分、血压、心率、血糖和血皮质醇水平。结果(1)音乐干预30min后与干预前比较,实验组焦虑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焦虑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干预后病人焦虑评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2)干预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两组音乐干预不同时间点之间心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干预前后血糖、皮质醇水平比较,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音乐与指导语的干预方法较单纯音乐更有助于减轻麻醉前病人焦虑心理,且能稳定血压和心率,并对麻醉前病人血糖和血皮质醇水平的波动调节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值夜班对不同体质人体昼夜生理节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轮班对不同中医阴阳体质人体昼夜节律特征的影响,为轮班不适应证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实验基础。用统一的中医阴阳体质分型,选出25名不同阴阳体质的男青年(阴不足组14人,阳不足组11人),按Moog‘s法连续执行11个夜班,于夜班前及连续夜班期的不同阶段,在隔离室内进行昼夜高频次的体温、心率、脑电监测,对所得数据进行余弦法处理和t检验。发现:(1)各测试日体温、心率和睡眠存在节律性(P<0.05)。(2)轮班后体温、心率和睡眠的节律的相位发生转移,但转移的速度不同,阳不足组体温节律的相位日平均转移0.55h,快于阴不足组的0.29h;两组人睡眠节律相位的转移速度相似,致使阳不足组轮斑后体温与睡眠节律失同步。(3)体温节律的振幅阳不足组轮班后减小,而阴不足组增大。提示:阳不足的人可能更难于适应轮班,调理阴阳可能有利于轮班不适应证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降压疗效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63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降压+抗焦虑抑郁剂:帕罗西汀)和对照组(常规降压+安慰剂),并随访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并对2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o.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降压有效率(71.0%)明显高于对照组(5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治疗后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尤以实验组夜间平均血压降低更为明显(P〈0.001);(4)实验组治疗后非勺型血压昼夜节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焦虑抑郁剂帕罗西汀有利于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压的控制,即可提高降压疗效,又可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李芳  周金亮 《医学争鸣》2007,28(22):2091-2094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氟哌利多和哌替啶对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ASAⅠ或Ⅱ级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复合氟哌利多和哌替啶组(Ⅰ组),氟哌利多和哌替啶组(Ⅱ组),氟比洛芬酯组(Ⅲ组).采用3.75g/L罗哌卡因,10.0g/L利多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成功后,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肌注氟哌利多0.1mg/kg和哌替啶1mg/kg;Ⅱ组患者肌注氟哌利多0.1mg/kg和哌替啶1mg/kg;Ⅲ组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前,切皮后30,60和90min的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检测麻醉前、切皮后30,60和90min的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前的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胰岛素以及血糖浓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和Ⅲ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以及血糖浓度在切皮后30,60和90min与麻醉前比较均增高(P〈0.05).切皮后30,60和90min,Ⅰ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以及血糖浓度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的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以及血糖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复合氟比洛芬酯、氟哌利多和哌替啶能够减轻甲状腺手术时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7.
褪黑素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和正常者的白昼和黑夜的尿中褪黑素的代谢产物6.羟基硫酸褪黑素(6-SMT)的变化,以研究褪黑素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对入选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昼夜血压。用ELISA法测定患者白昼和黑夜尿6-SMT含量,并计算黑夜/白昼尿6-SMT比值。结果各组患者的黑夜尿6-SMT量高于白昼(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的黑夜尿6-SMT量和黑夜/白昼尿6-SMT比值低于杓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1)。在各组内,各黑夜/白昼尿6-SMT比值与其组夜间血压下降率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褪黑素在人体存在昼低夜高的生理节律,血压节律呈现杓型分布的杓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其褪黑素在黑夜分泌较多。而在非杓型高血压组褪黑素黑夜分泌明显减少,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存在密切关系。褪黑素的黑夜分泌量与夜间血压下降程度相关,其节律性分泌与血压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牙髓感觉功能的昼夜节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青年人牙髓感觉功能的生物节律,丰富牙髓时间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并指导牙髓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40位健康青年受试者,其中男性20人,女性20人。用NEOSONO Ultima EZ^TM牙髓活力测定仪于第一天的8:00至次日8:00每隔4h的7个时间点测试并记录牙髓活力阈值。测试结果取平均值。结果 每位受试者24h牙髓活力阈值数据经Halberg余弦节律分析法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力阈值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分别出现在0:00与12:00;青年男性女性受试者中值、振幅及相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人牙髓感觉功能具有昼夜节律性变化,即0:00时牙髓感觉最迟钝,12:00时牙髓感觉最敏感。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40例(Ⅰ组),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25例(Ⅱ组),血压正常者42例(Ⅲ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Ⅰ组与Ⅱ组24h平均血压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睡眠血压下降率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百分率)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可作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预测指标,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恢复血压昼夜节律,以预防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腹腔镜CO2气腹时血流动力学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加异氟醚组(PI组),监测并记录术前及气腹后0、5、10、20分钟心率、MAP、SPO2,术前及气腹20分钟静脉血IL-6、皮质醇的浓度。结果:I组心率及MAP随气腹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气腹5、10、20分钟时的心率及MAP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0、01);PI组心率及MAP较平稳,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组气腹20分钟时的皮质醇及IL-6含量明显高于术前(P〈0.01);PI组皮质醇及IL-6含量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腹20分钟时的皮质醇及IL-6含量PI组明显低于I组(P〈0.01)。结论:在CO2气腹期间,靶控输注丙泊酚将明显减少应激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药方案不同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平稳性的影响。方法 对500例2级以上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平行对照设计随机分为三组:A组,共165例,男90例,女75例,于7时服坎地沙坦酯片8mg及非洛地平缓释片5mg;B组,共167例,男95例,女72例, 于7时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mg ,19时服坎地沙坦酯片8mg;C组,共168例,男96例,女72例, 于7时服坎地沙坦酯片8mg ,19时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患者服药期间进行诊室血压测定,于服药前2周及服药后2周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服药2周后,三组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动脉血压及夜间平均动脉血压的下降值,B组大于A组(P〈0.01),C组大于A组(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4h的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的平滑指数,组间比较B组大于A组(P〈0.01),C组大于A组(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舒张压平滑指数B、C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坎地沙坦酯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效果良好,早晚分次服药较两种药物顿服更能使24 h血压下降平稳、改善血压昼夜节律,且降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降逆化浊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中医辨证属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服用卡托普利片(开博通)12.5 mg,每日3次治疗;治疗组(50例)服用自拟降逆化浊汤,1剂/d,分2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降压疗效、临床症状、血压、心率、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降压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4.0%,31.0%;对照组则为89.6%,24.0%。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两组间动脉血压及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而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所施降逆化浊汤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钾、胱抑素及尿酸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以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组,n=30)或培哚普利+氢氯噻嗪(氢氯噻嗪组,n=30)进行降压治疗,观察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钾、血清胱抑素和血尿酸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氨氯地平组和氢氯噻嗪组血压指标均有降低(氢氯噻嗪组dDBP除外),且前者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氨氯地平组血压达标率高于氢氯噻嗪组(90.0%vs.76.7%,P<0.05);2组药物降压谷峰比值均大于50%,氨氯地平组收缩压降压谷峰比(SBPT/P)大于氢氯噻嗪组(P<0.05),舒张压降压谷峰比(DBPT/P)略大于氢氯噻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压平滑指数均有提高(P<0.05),且氨氯地平组高于氢氯噻嗪组(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胱抑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氢氯噻嗪组亦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钾、尿酸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但前者降压效果优于后者。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在提高血压平滑指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平稳降压、肾脏保护等方面作用更强,可能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血压正常高值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正常高值血压受试者86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结果分成杓型组55例和非杓型组31例,分别测定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非杓型组的mAlb、IMT及LVMI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和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老年正常高值血压者早期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治疗难治性高血压(R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本中心进行常规血液透析(HD)联合HFHD治疗的3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回顾性与自身常规血透资料比对方式,分为HFHD组和LFHD组。比较不同时间、不同组别之间血压水平的差异。结果HFHD组,治疗前与治疗16周后比较,P〈0.001,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LFHD组,治疗前与治疗16周后血压无改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H单次下降率10.43%±2.06%。结论高通量透析能够明显改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感染率低,同时可以减少降压药的使用剂量,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琴  黄晓春  黄恺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24-126
目的观察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服用自拟清肝通络方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血压昼夜节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将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集的104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组(对照组)和服用自拟清肝通络方联合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组),治疗8周后随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监测血压晨峰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日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夜间血压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服用自拟清肝通络方联合左旋氨氯地平,不仅能有效纠正异常血压昼夜节律,还能显著降低晨峰血压和白昼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37例哮喘患者分为有夜间症状组(NA组)和无夜间症状组(NNA组),根据控制情况分为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33例COPD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轻-中度组与重-极重度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并分别测定上午8时与下午4时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上午8时皮质醇水平哮喘组较COPD组显著下降,NA组较NNA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0.01);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重-极重度组COPD患者与轻-中度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午4时皮质醇水平除NA组较NN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哮喘组与COPD、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重-极重度组与轻-中度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患者上午8时平均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下午4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患者上午8时与下午4时的平均皮质醇水平接近甚至倒置。结论哮喘患者较COPD患者可能存在更明显的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和昼夜节律的紊乱,哮喘夜间症状的发生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mg/6.25mg,Lodoz)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5~109mmHg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Lodoz共4周,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1)治疗4周后,“杓型”和“非杓型”组的24hSBP/DBP分别降低9.57/7.75mmHg和12.61/9.88mmHg,日间SBP/DBP分别降低10.59/8.20mmHg和10.91/8.00mmHg,“杓型”和“非杓型”组间的24h和日间SBP/D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杓型”组夜间SBP/DBP降低6.12/5.65mmHg,“非杓型”组降低17.33/13.61mmHg,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3)“杓型”组的夜间SBP/DBP下降百分比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昼夜曲线仍为“杓型”。“非杓型”组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比在治疗后显著增加(P〈0.01),SBP/DBP的夜间下降百分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mg/6.25mg/d)对“非杓型”组患者的夜间SBP/DBP降低作用较明显,有益于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急性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唐山市协和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按OCSP分割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26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76例、后循环梗死(POCI)组42例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92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各组血压昼夜节律.结果①TACI组、POCI组日间收缩压标准筹(dSSD)[(13.17±1.63)、(13.40±1.29)mmHg]、舒张压标准差(dDSD)[(8.76±1.41)、(8.98±1.48)mmHg]、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I(11.68±1.65)、(I1.85±1.00)mmHg]高于LACI组[(12.03±1.91)、(7.94±1.55)、(10.52±1.51)mmHg],差肄仃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标准差(nDSD)组间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亚型之间收缩胝、舒张爪懵使肖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割X^2检验,TACI组、POCI组收缩压杓型’仃律栉比例1192%(5/26)、23.8%(10/42)1均低于LACI组[44.6%(4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3、8.57,P〈0.05);TACI组、POCI细舒张乐杓型节律者比例119.2%(5/26)、21.4%(9/42)1低于LACI组[42.4%(39/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71、9.66,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腑梗死OCSP分型中TACI、POCI、IE型行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