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NO、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与脂质过氧化反应在角膜碱烧伤中的作用。方法:在兔右眼角膜用2mol/LNaOH溶液烧伤60秒钟后,分别于第1、4、8、16、32及64天测量其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SOD活性,左眼为正常对照。结果:烧伤后的第1、4、8、16及32天,其NO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至第64天接近对照组水平。烧伤后第1~16天,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第32天已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NO水平升高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可能是其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对家兔角膜碱烧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家兔角膜碱烧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兔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组于烧伤后每日以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对照组于烧伤后每日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球结膜下注射,各组左眼为正常对照且。分别于第1、4、8、16、32及64天测量各组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烧伤后的第1、4、6、8、16、32天,实验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SOD活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地塞米松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能促进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细胞生物活性法检测了80例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绍6(IL-6)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和IL-6和PDGF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患者的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含量密切相关,揭示IL-6和PDGF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实验性兔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角膜上皮中4种脱氢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接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后第3天及第6天,角膜上皮中4种酶活性未见改变;第10天,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下降(P<0.05);第28天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下降(P<0.0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仍未恢复。提示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不同病期,角膜上皮存在着这4种脱氢酶活性的不同改变。对这些酶活性改变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实验性兔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角膜上皮中4种脱氢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接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后第3天及第6天,角膜上皮中4种酶活性未见改变;第10天,玻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下降(P〈0.05);第28天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下降(P〈0.0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仍未恢复。提示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不同病期,角膜上皮存在着这4种脱氢酶活性的不同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之关系。方法:G6PD检测采用分光光度计酶活性法。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恶性淋巴瘤G6PD活性显著增高(P〈0.01),G6PD缺乏率显著增高(P〈0.05),儿童G6PD活性明显增高(P〈0.01),恶性淋巴瘤进展周期G6PD活性增高(P〈0.01)。结论:恶性淋巴瘤G6PD活性增高,且与年龄、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病血瘀证患者自由基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检测了38例自身免疫病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Ery-SODA),全血谷脱甘肽过氧化物醇(GSH-Px)活性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自身免疫病组Ery-SODA显著下降,GSH-Px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升高。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比较,GSH-Px活性升高具有显著意义,(P<0.01),而Ery-SODA降低和MDA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与自由基损伤有密切关系,并且血瘀证患者自由基损伤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INS患儿IL-6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INS发病中IL-6的作用。方法 采用MH60细胞对IL-6活性检测,结果:INS患儿发作期IL-6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IL-6活性与24小时尿蛋白呈直线正相关,CD^+3细胞及IgG显著性下降,单纯性肾病CD^+4细胞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结论:INS患儿存在IL-6活性升高为主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还原型辅酶Ⅱ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新生儿黄疸发生中的作用,以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酶活性检测法检测红细胞G6PD、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染料比色法分别检测红细胞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辅酶Ⅱ的含量,比较了H2O2孵育前后G6PD正常和异常红细胞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G6PD缺乏黄疸新生儿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二硫化碳(CS_2)对大鼠的肾脏毒性,3个染毒组分别以50,250,1250mg/m ̄3的浓度静式吸入CS_2,每天2h,每周6天,连续8周,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各染毒组尿γ-GT、AKP活性、尿β_2-MG含量,大、中剂量组尿LDH活性、尿Alb含量,以及大剂量组尿IgG、总蛋白含量、血BUN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2、光镜检查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空泡变性、肾小球肿大;电镜下见基底膜紊乱、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等;3、肾皮质小管中AKP、ATPase、SDH、ANAE酶活性下降,以AKP,SDH活性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itB2 在兔角膜碱烧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兔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 ,设实验组和烧伤组。实验组于烧伤后每日以VitB2 0 .2ml/kg球结膜下注射。烧伤组每日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分别于第 1 ,4 ,8,1 6 ,32及 6 4天测量各组角膜组织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结果 :烧伤后的第 1 ,4 ,8,1 6 ,32天实验组MDA含量显著低于烧伤组 ,而SOD活性1— 6 4天明显高于烧伤组 ,尤其是第 4天至第 1 6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itB2 对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机理之一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几丁糖促进兔角膜碱烧伤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2%医用几丁糖在兔角膜碱烧伤早期对角膜上皮愈合,抗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设立几丁糖组(右眼)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左眼)。裂隙灯观察角膜烧伤后角膜炎症反应及上皮修复过程。于烧伤后第7,14,28天各随机处死5只兔,取角膜和房水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医用几丁糖组较对照组同期角膜上皮修复快,SOD活性高,MDA生成量少。角膜炎症反应轻。结论 几丁糖在角膜碱烧伤急性期治疗中具有较强的促进上皮修复,抗过氧化损伤及抑制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碱烧伤后LYVE-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盐受体1)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证实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存在,揭示其与角膜碱烧伤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饲养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左眼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作为实验组,右眼不做手术作为对照组。术后1天、3天、7天、14天分别处死6只兔,免疫组化测定两眼LYVE-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于术后第3天出现表达,第7天、第14天表达增加;实验组术后3天、7天和14天LYVE-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角膜新生淋巴管在角膜碱烧伤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兔碱烧伤角膜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将33只家兔分为正常组(3只,6眼)、烧伤组(30只,60眼),以2mol/LNaOH制备双眼角膜重度碱烧伤模型,用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记录角膜新生血管(CoNV)生长情况。碱烧伤组分批(n=5)于伤后第1、4、7、14、21、28天处死家兔,分别取角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iNOS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iNOS在正常兔角膜上皮层及基质层仅有少量表达,在烧伤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表达范围主要在基质层炎性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峰值在术后第7天,随后下降,在第21天时又有所回升。结论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明显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曲线相一致且高峰期提前2~3d,提示iNOS水平与无菌性炎症性新生血管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G-6-PD缺乏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心肌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损害。方法 30例G—6-PD缺乏症新生儿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后(显性黄疸消退后)抽血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部分病人同时作心电图检查,并与1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30例G—6—PD缺乏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功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尤以CK—MB活性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K—MB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r=0.487、P<0.01)。治疗前后,高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高未结合肥红素血症可出现心肌损害,与黄道出现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在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特点。方法对2869例广西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G-6-PD活性检测,对确诊为G6PD缺乏症6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婴儿G-6-PD活性比较,男婴G-6-PD活性低于女婴,(P=0.002〈0.01),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婴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G-6-PD活性与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与血红蛋白,呈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男女婴G-6-PD活性的差异有显著性,男婴明显低于女婴;但男女婴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并不是G-6-PD活性越低,引起的黄疸程度越重、贫血越重、黄疸出现时间越早、黄疸消退时间越慢。但G-6-PD缺乏症引起的血清总胆红素越高、血红蛋白越低。  相似文献   

17.
结膜下植入羊膜治疗兔眼中度碱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膜下植入羊膜联合地塞米松等药物点眼对中度兔眼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48只眼制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局部给氧氟沙星眼液,地塞米松眼液,10%枸橼酸钠,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庆大霉素。B组除接受与A组相同的治疗外,在结膜下植入羊膜。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烧伤后第1天球结膜充血程度B组明显比A组轻(P〈0.05)。烧伤后第30天角膜透明度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眼部疤痕明显好于A组(P〈0.05),角膜新生血管及透明度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A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B组结膜组织的上皮层和固有层清晰可见,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结膜下植入羊膜有利于碱烧伤后结膜的修复,减轻结膜的纤维增生,减少睑球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角膜缝线、碱烧伤两种常用方法来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产生。观察CNV产生早期的过程中,其生长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5只;B组-角膜缝线组35只;C组-碱烧伤组35只。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性反应情况与混浊程度,检测第3天、7天、14天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记录;B、C两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3、5、7、10、14天观察、取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 d,新生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 d,新生血管生长活跃;10 d,新生血管达到生长高峰;14 d后B组与C组新生血管均出现回退迹象。角膜缝线组CNV面积明显小于碱烧伤组(P〈0.01),10 d后VEGF在碱烧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缝线组(P〈0.01)。结论碱烧伤组相对于缝线组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CNV面积),且CNV退化的时间晚,这些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但角膜缝线更容易控制CNV产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