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丁哌卡因、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技术,与传统肌注止痛药比较,观察160例(ASAⅠ~Ⅱ级)腹部术后患者48小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n=80),接受全身性阿片类药物止痛;观察组(n=80),用自控镇痛泵向硬膜外注入0.15%丁哌卡因+0.01%吗啡。结果对照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1),48小时VAS评分波动较大。结论PCEA明显优于肌注止痛法,其镇痛效果持续稳定,用药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PC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足月妊娠1~2级初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PCA 注入0.125%布比卡因+0.0016%芬太尼。锁定时间15min,B组为对照组,分娩过程未用任何镇痛措施。结果 A张VAS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与B组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产妇的产程,剖宫产率,尿潴留发生率,出血量等比较无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和出生后5  相似文献   

3.
梁华  郭永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2):743-744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患者,分为3组:A组,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B组,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C组,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A、B两组均用2%利多卡因作首剂试验量,术中麻醉维持分别用0.75%布比卡因、0.5%布比卡因;C组用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作首剂试验量及术中麻醉维持,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麻醉效果评定。结果,利多卡因用量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布比卡因用量A组多于B、C两组(P〈0.05);患者科痛评分A、C两组优于B组(P〈0.05);肌松效果C组优于A组、A组优于B组,结果提示小切口胆切除术中硬膜外使用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镇痛好,肌松完善,麻醉效果满意,同单独使用0.75%布比卡因效  相似文献   

4.
产妇分娩硬膜外镇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分娩期硬膜外腔用药镇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初产妇,前瞻随机分为4组;RI组:硬膜外0.125%罗哌卡因组(n=15),RⅠ组硬膜外0.2%罗哌卡因组(n=15),B组: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组加芬太尼2μg/ml(n=15)与C组:空白对照组(n=15),R1组、R2、B组在宫口张开3cm时,经L2~3置入硬外导管行分娩镇痛,采用首量+持续背景剂量+  相似文献   

5.
对牛蒡子(ArctiumlappaL.)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k(2n)=2x=36=22m+14sm,核型为“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29%。,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为2n=36=4L+12M_2+14M_1+6S。  相似文献   

6.
32例NIDDM患者,分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组(n=17)和无亢进组(n=15),探讨Ca2+转运影响血小板胞浆游离Ca2+([Ca2+]i)变化与最大聚集(MAR)的关系。结果:亢进组血小板静息[Ca2+]i高于对照组(134.4±26.4对101.5±13.3nmol/L,P<0.01)。[Ca2+]i与MAR呈正相关(r=0.3219,P<0.05)以凝血酶刺激,有胞外Ca2+内流及胞内Ca2+释放时,亢进组[Ca2+]i高于对照组(918.9±207.6对791.2±119.6nmol/L,P<0.01),并与MAR呈正相关(r=0.3371,P<0.01);以TMB8阻滞胞内Ca2+释放,组间差异仍然显著(P<0.05);当缺乏胞外Ca2+内流时,则组间不呈显著差异(P>0.05)。以钙载体A23187刺激,在有或无胞外Ca2+时,亢进组[Ca2+]i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然而,无亢进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间均未呈显著差异。提示NIDDM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与[Ca2+]i变化有关,可能涉及胞浆内Ca2+稳态异常,凝血酶刺激胞外Ca2+内流及A23187作用胞内Ca2+释放增强等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关系。方法:以葡萄糖激酶基因3’端微卫星多态性为遗传标志,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等位基因在145例非糖尿病对照组和105例NIDDM病人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共发现3个等位基因(大小为195bp、197bp、199bp,分别命名为A,B,C)和6种基因型(AA,BB,CC,AB,AC,BC)。等位基因A、B、C在非糖尿病组的频率分别为53.4%、25.2%和21.4%;在NIDDM组中分别为60.0%、17.1%、22.9%。基因型AA、BB、CC、AB、AC、BC在非糖尿病对照组为28.3%、6.2%、2.1%、24.8%、25.5%、13.1%;在NIDDM组为36.2%、1.9%、3.8%、20.0%、27.6%、10.5%。糖尿病组中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对照组(17.1%vs25.2%,P=0.03),两组的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带有B等位基因(B+)的NIDDM患者与不带有此等位基因患者(B-)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而B-的NIDDM患者诊断年龄比B+者小(51岁vs56岁,P=0  相似文献   

8.
在标记脐血造血祖细胞表面抗原(HPCA),CD34中,比较抗-HPCA-2-FITC和Tk3(纯抗体)标记的CD(34+)细胞在流式细胞仪分析中的荧光特征及两种单抗标记的CD(34+)细胞与体外培养的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发形成单位(BFU-E),和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脐血有核细胞中,抗HPCA-2阳性细胞占1.05±0.72%(n=13),Tk3阳性细胞占2.06±1.25%(n=8),差别显著(P<0.05)。每毫升脐血两种抗体标记的细胞分别为96.56±56.64和231.40±163.93(P<0.05)。尽管HPCA-2阳性细胞与Tk3阳性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875,P<0.01),前者与CFU-GM,BFUE,CFU-Mix及集落总数CFUs均呈正相关,而后者仅与CFU-GM,CFUs相关。研究提示在检测造血祖细胞时,用抗-HPCA-2-FITC代替Tk3可降低假阳性,获得较好的OD(34+)细胞与CFU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2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n=10)和硬膜外麻醉组(n=10),动态观察了围麻醉手术期红细胞(RBC)膜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组,RBC膜上三种ATP酶活性自麻醉至切皮后60~90min无明显变化,随后进行性下降。至术后24h,Na+-K+ATP酶、Mg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分别由麻醉前的3.47±0.86、8.76±2.23和27.14±8.73降至1.67±0.87、6.33±0.59和12.52±8.30nmolPi/(mgPro.min)(P均<0.01)。全麻组,RBC膜上三种ATP酶的变化与硬膜外麻醉组相似。提示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创伤可引起RBC膜上三种ATP酶活性的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88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10ml;B组,0125%布比卡因10ml,C组,018%布比卡因10ml,D组,025%布比卡因10ml。于手术结束时一次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术后4、8、12、24h内镇痛效果。结果:疼痛缓解率(Ⅰ+Ⅱ级)在80%以上,完全镇痛率(Ⅰ级)术后8h,A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A与C、D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术后强化药使用率:A与C、B与D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A与D、C与B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镇痛效果及强化药使用情况两项结合认为C组的术后镇痛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低位硬膜外镇痛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探讨罗哌卡因低位硬膜外镇痛的最佳药物浓度。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67例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5个治疗组(A、B、C、D、E)和一个对照组(F),3h后硬膜外腔用药。前5组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A:0.1%;B:0.15%;C:0.2%;D:0.25%;E:0.3%),F组使用0.9%生理盐水。注药前后20分钟分别观察、记录以下项目:1.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阻滞区运动神经反射;3. 下肢指令运动。结果 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均有程度不同的术后镇痛作用。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A、B、C三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D、E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选择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低位硬膜外镇痛既可以有效地发挥术后镇痛作用,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有利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罗哌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下腹部手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珐:择期行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患者40例。20~60岁,ASA1~2级。随机分成两组:Rop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2mL(15mg)+无菌注射用水1mL;Bup组局麻药为0.75%布比卡因2mL(15mg)+无菌注射用水1mL,配成等比重溶液。于L3-4椎间隙穿刺,注入3mL局麻药。术中麻醉效果不佳时经硬膜外腔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效果。观察两组在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上的异同,并观察围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时间相似(P〉0.05),Rop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慢且维持时间较Bup组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op组显著低于Bup组(P〈0.01),运动恢复时间Rop组短于Bup组(P〈0.05)。术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临床对症处理效果佳。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运动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杨程  闫诺  杨宜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48-550,553
目的:观察0.125%左旋布比卡因(LBUP)、0.125%盐酸罗哌卡因(ROP)、1.8%氯普鲁卡因(CH)用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75例下腹部手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LBUP组(L组)、ROP组(R组)、CH组3组,每组25例,L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R组0.125%罗哌卡因、CH组1.8%氯普鲁卡因,各组均加入40μg舒芬太尼,采用PCEA,设置为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剂量(2mL/次),时间10min,镇痛时间48h。观察并比较3组PCEA期间4、8、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BCS)舒适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rince-Henry评分、Bromage评分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硬膜外用药剂量、术中辅助用药剂量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AS、BCS、Ramsay、Prince-Henr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4、8hBromage评分达到0级者分别为32%、44%,明显低于R(60%、60%)、CH组(52%、52%)(P<0.05~0.01),术后12h后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镇痛效果相似,但盐酸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快,更利于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43~76岁,体重42~78 kg。随机均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A组)、吗啡组(B组),A组术后持续泵注0.004%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B组术后持续泵注0.004%吗啡+0.125%罗哌卡因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人自控镇痛泵设置均为:容量100 ml,背景流量2 ml/h,单次负荷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 h、8 h、12 h、16 h、24 h、36 h病人的镇痛、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和病人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各时点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较A组高;A组病人对PCEA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吗啡PCEA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布托啡诺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胸科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5.
郑红 《医学综述》2009,15(7):1111-1112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患者脊麻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R组(罗哌卡因组),B组(布比卡因组)。选择L2~3间隙穿刺,将混合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记录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脊麻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结果罗哌卡因对感觉神经的阻滞与布比卡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长于布比卡因、而其对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短于布比卡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脊麻是安全有效的,其镇痛时间与布比卡因相似,可以满足下腹部手术的要求,其对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8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罗哌卡因组(R组):0.75%罗哌卡因2m1+10%葡萄糖液0.5m1;布比卡因组(B组):0.75%布比卡因1.25m1+10%葡萄糖液1.25m1。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能、最高阻滞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相似(P〉0.05),但R组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安全有效,与布比广因相比,罗哌卡因对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7.
孟雅静  梁小青  杜淑娟  高金贵 《医学综述》2014,20(18):3433-3435
目的探讨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于石家庄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国产布比卡因治疗组(布比卡因组)和国产盐酸罗哌卡因治疗组(罗哌卡因组),每组各34例。布比卡因组术后给予20 mL国产0.75%布比卡因、0.4 mg芬太尼和氟哌利多混合液,将其采用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罗哌卡因组术后给予20 mL国产罗哌卡因、0.4 mg芬太尼和氟哌利多混合液,将其采用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并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指标、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罗哌卡因组术后4、12、2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布比卡因组(1.30±0.20)分vs(1.80±0.40)分、(2.00±0.50)分vs(3.40±0.70)分、(1.50±0.30)分vs(2.20±0.50)分,均P<0.05);术后4、12、24 h,罗哌卡因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指标及应激指标均低于布比卡因组。布比卡因组患者发生皮肤瘙痒2例(5.88%),恶心1例(2.94%),罗哌卡因组仅1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2.94%)。结论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较好,且对其血清指标的不良影响也更小。  相似文献   

18.
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年龄25~38岁、体质量59~87kg孕妇均分为3组: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术后分别采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0.125%罗哌卡因或0.125%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20μg/ml)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各组术后48h内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3组产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产妇对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L组93.3%,R组70%,B组96.6%,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排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1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吗啡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毒剐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老年病人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可行性及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1)A组:30例,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组,配方:0.5%罗哌卡因10mg;(2)B组:30例,0.5%左旋布比卡因10mg腰-硬麻醉组,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程度、痛觉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VAS评分、完全阻滞病人比例、术中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等.并连续监测ECG、NIBP、SpO2.在给药后5、10、20、30、60min时点记录BP和HR作为统计指标.结果 R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程度时间均比B组时间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镇痛持续时间、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比B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硬膜外追加局麻药例数和药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医生对患者肌松效果的评价,两组均满意,但0.5%罗哌卡因组(R组)满意率比0.5%布比卡因组(B组)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注药后SBP、DBP、HR、SpO2均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注药后3~10min的SBP、DBP下降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病人疼痛、恶心和呕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可安全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适应于老年病人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在骨科单侧下肢手术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轻比重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下肢骨科手术6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照完全随机化的原则分为两组。实施单侧腰麻时,所有患者均侧卧位,患侧在上,于L3-4间隙穿刺注药。布比卡因组(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布比卡因2ml;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罗哌卡因2ml;注药后两组患者均保持患侧在上侧卧位15min。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及注药后5,10,15和3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感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消退时间,并加以比较。结果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延长(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B组缩短(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更适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单侧腰麻,因为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时间较短,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和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