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名老中医徐志瑛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徐志瑛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处方,将所得资料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对其处方用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对筛选出的138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核心组合和4首新处方。[结论] 徐志瑛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阶段辨证、分证施治”,多用健脾渗湿药、行气活血药、温阳利水药,擅用“提壶揭盖法”,同时重视顾护肝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挖掘分析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朱良春教授医案57则,共计115首处方,将所得资料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方药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等,对其处方用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115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个。[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深入挖掘朱良春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以期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临床病例研究挖掘黄文政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思路与用药规律。[方法] 收录黄文政教授门诊符合DN诊断标准的114首中药复方,建立黄文政教授治疗DN的中药数据库,运用SPSS24.0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对其临床治疗DN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中药功效归类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用药规律进行探究,进一步指导临床运用。[结果] 获得114首方剂,中药147味,总用药频次达到1 822次,其中频数≥ 12次的药物共有43味,总的用药频次为1 475次,占总用药频次的80.9%。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5味中药为生黄芪、丹参、鬼箭羽、萆薢、当归、山茱萸、熟地黄、土茯苓、汉防己、山药、肉桂、桃仁、白术、茯苓、炙甘草。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黄文政教授治疗DN的常用药对。聚类统计分析共得出7组药物序列。[结论] 黄文政教授治疗DN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病机、疾病分期、病程长短、疾病进展、患者体质等进行整体审察、辨证论治、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中医治疗湿证配伍规律。[方法] 以湿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医案部分收录的医案,提取医案中用药信息,采用The R Programming Language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并基于Gephi 0.9.2软件实现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纳入医案453个,包括中药257味,总用药频次为3 321次。按功效、性味对药物进行分析,发现利水渗湿药物共使用16味,其用药频次达619次,占总用药频次的18.6%;温性药物75味,使用频次达1 062次,占总用药频次的32%;苦味药物120味,使用频次为1 701次,占总用药频次的31.3%。关联分析得到陈皮-茯苓、泽泻-茯苓、白术-茯苓、厚朴-茯苓等可能为治疗湿证的核心药对。基于关联分析结果通过Gephi0.9.2软件运算,以K核心算法并参考节点介数中心性得到核心药物37味。通过社区探测算法进行模块化处理结合专业知识,分析核心药物网络,总结得出以五苓散、二陈汤、平胃散、黄连解毒汤、三仁汤为代表的湿证治疗代表方药和以利水渗湿法、健脾祛湿法、燥湿运脾法、苦寒燥湿法、宣气化湿法为代表的常用治法。[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总结古代医案治疗湿证的处方规律及常用治法,可供现代临床参考并为今后进一步挖掘中医临证经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用药规律、组方特点及学术思想,并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方法] 双人筛选录入信息,将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门诊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用药频次统计、药物组合及组方规律分析。[结果] 筛选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处方152首,涉及129味药物,累计使用频次2 842次,柴胡、炙甘草、当归、茯苓、远志、石菖蒲为高频药物,肝经、脾经为高频归经,基本经验方为定痫丸、桂枝加葛根汤及越鞠丸等。[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总结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是在舒肝健脾、开窍醒神、解肌止痉的基础上重视辨证用药与临床加减,创建病证结合的治疗体系,为临床及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近5年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药物间关联度、核心组合、新方分析,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剂239个,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对药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6个。[结论]近5年现代期刊文献中收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胃为主,药物功效以疏肝和胃、利胆泄热、散结消痞、清热燥湿和补脾理气为主,体现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探讨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用药规律,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筛选建库至201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 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 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2010、SPSS Statistics 25.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计纳入文献88篇, 收集方剂103首, 涉及药物146味, 总计用药频次1 008次。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0味中药为茯苓、白术、泽泻、山楂、甘草、大黄、陈皮、决明子、荷叶和半夏。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常用药物种类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理气药、消食药。治疗药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味为甘、苦、辛味, 药性以温性者最多, 归经以入脾经者最多。对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 挖掘出强关联药对8对, 角药10个, 4味药组5个, 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基本方3个。[结论] 单纯性肥胖用药以补气、利湿、健脾为主, 兼以清热和理气, 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辅助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中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用药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主要病因病机。[方法] 收集近8年中药治疗EP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结果] EP的产生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在“瘀”,其中与“肝肾”两脏最为密切。治疗EP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药物种类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温里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药物种类分别为当归、川芎、桃仁。[结论] 本研究再次深刻分析EP的病因病机,归纳治疗EP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EP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名老中医韩冰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韩冰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经验。[结果] 对筛选出的236 个处方进行分析,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8 个。[结论] 韩冰教授治疗月经过少多用补虚、活血、清热、理气之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D)临床处方的治法及成方规律。[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构建血管性痴呆的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及SPSS 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对最终纳入的276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频数>100次的中药有石菖蒲、川芎、丹参、黄芪、远志、熟地黄,治法上以补肾、活血、化瘀、化痰、益气、开窍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药对18条、药-证组合36条,聚类分析得到具有关联性的类方组合4组。[结论]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以补虚、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注重虚、痰、瘀共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方剂进行常用药物、药对及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病症索引目录收载的主治病症为"中风""中风闭证""中风脱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总结高频药物、高频药对等,以探讨治疗中风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中风的方剂共1 143首,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1 126首,共包含中药579味,对纳入的方剂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时最常用的药物为"风药",按功效对药物进行分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常用的配伍分类为祛风活血、温阳解表、温阳活血等。[结论]在治疗中风时,医家比较重视"风药"的使用,并辅以活血、温阳、化痰、补益、开窍、通络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古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肺积或息贲的中药方剂,建立中药古方治疗肺癌方剂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22.0及SPSS Modeler 14.0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进而对中药古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中药古方治疗肺癌涉及方剂40首,中药110种,高频中药38味,甘草、人参、槟榔、木香等较为常用;温里药、补气药、理气药、止咳平喘药较常选用;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形成5个类别;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得出药对关联规则21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60条。[结论]中药古方治疗肺癌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多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结合清热、化痰、止咳、解表、行气活血等方法选取相应中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项集、频繁项集以及关联规则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了90 个处方,方中以行气药出现频数最高,其次是补气药、安神药、清热药、补血药和活血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白术-柴胡,频数43 次; 出现频率最高的10 味中药为柴胡、甘草、茯苓、白芍、郁金、当归、酸枣仁、白术、香附、半夏;药对关联分析显示桃仁-红花为置信度和重要性最高的药对。[结论] 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用药精当,针对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郁证古方用药进行汇总、归纳与分析,找出古方治疗郁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郁证的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郁证的方剂进行收集整理,并将所得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的方法对查询出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组方进行规律分析。[结果] 在所收集的167首方剂中,以理气药的出现频数最高,其次为补气药、化湿药和补血药;陈皮、甘草为方中出现频数最高的药对组合,共计45次;出现频数排在前10位的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陈皮、香附、茯苓、当归、白芍、川芎、半夏、神曲、柴胡;药对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和重要性最高的药对为乳香,香附-没药。[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郁证的方剂用药精当,内外兼顾,标本兼治,能够为临床辨证论治郁证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国家专利网搜索,筛选出关于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共有164首,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其中,用药频次大于10的有51味中药,排在前5位的是甘草(69)、防风(53)、连翘(52)、薄荷(49)、金银花(46),设置支持度个数为15及置信度0.6时,得出排前3位的药对频次为连翘-甘草(30)、甘草-桔梗(28)、甘草-防风(27)。[结论]可以看出治疗风热感冒主要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为主,并能演化得到核心组合70个,新处方12个,这为临床治疗风热感冒及开发治疗风热感冒药物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古代医案中诊治消渴的辨证思维、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使用中医病历采集系统录入35则消渴医案的相关资料信息, 对病案中关键证素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与转化, 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辨证论治规律。[结果] 症状出现频次最多的依次为多饮、多食易饥、多尿、消瘦等, 中医常见证型为肺胃热盛、肾阴亏虚、肝肾阴虚等, 常见治法为清肺和胃、清胃养阴、滋补肝肾等, 常用药物为:知母、麦门冬、甘草等, 复杂网络分析图显示知母、熟地黄、生地、甘草、麦门冬为核心处方, 其中最核心药物为知母。聚类分析显示用药的组合可分成4类, 分别为:清热养阴、滋补肝肾、收敛固涩、泻下攻积。[结论]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能较好地总结诊治消渴症、证、法、药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