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液凝血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对63例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时即抽静脉血进行凝血四项(PT、APTT、TT、Fbg)及D-二聚体检查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52例出现凝血功能变化,表现为D-二聚体增加38例,APTT缩短43例,TT缩短2例,PT缩短6例,Fbg升高11例。结论:COPD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状态有异常,表现为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液凝血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对63例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时即抽静脉血进行凝血四项(PT、APTT、TT、Fbg)及D-二聚体检查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52例出现凝血功能变化.表现为D-二聚体增加38例,APTT缩短43例,TT缩短2例,PT缩短6例,Fbg升高11例。结论:COPD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状态有异常,表现为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凝血系功能状态的改变。方法选择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2例,稳定期患者32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外周静脉血凝血四项即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和D-二聚体浓度。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组比较,凝血四项、D-二聚体差异无显著性(P>0.05)。较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Fb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凝血系统加重,抗凝系统减弱,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凝血状态及其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及同年龄健康对照组包括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BG)、D-二聚体在内的凝血纤溶指标及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内的炎症因子水平。观察凝血纤溶指标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稳定期组比较, COPD急性加重期组的APTT、PT及TT均显著缩短,FBG、D-二聚体均增高,TNF-α显著增高而IL-10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稳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FBG、D-二聚体增高,APTT缩短(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 APTT、PT及 TT与 TNF-α呈负相关,而与 IL-10呈正相关, FBG、D-二聚体与TNF-α呈正相关,而与IL-10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尤其是处于急性加重期,存在血栓前状态特点,其与COPD系统性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艳 《四川医学》2013,(9):1468-147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患者102例,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检测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同时作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测,选择同期5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OPD程度的加重,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也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可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升高,导致凝血机制异常,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其严重程度与病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庄远非  管淑红  陈凤娟  尹涛  胡辛 《西部医学》2012,24(5):906-907,909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吸烟量和其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吸烟对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42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依据吸烟量分为3组:不吸烟组、轻度吸烟组和中重度吸烟组,检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无论是COPD还是AECOPD,D二聚体水平都随着吸烟量的递增而升高(P<0.01)。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后凝血功能可进一步受损,而吸烟则是加速这一不良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COPD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AECO-PD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各60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设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P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E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均有明显增加(P〈0.05),其中治疗前增加更为显著(P〈0.01)。C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AECOPD患者在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液系统处于高凝状态下,其严重程度与病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任佩莲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07-100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及无创通气对其的影响。方法对2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观察组)予以无创通气,对照组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10例。比较无创通气治疗前后两组的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无创通气前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氧分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创通气后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明显降低,氧分压明显升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无创通气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5例颈动脉支架置入(实验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测定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6项指标水平,并与124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Fg、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D-二聚体水平术后第1天达峰值(P<0.01),术后第3天均稍有所下降,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lt、PT、APTT、T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凝血系统被激活,Fg、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有继发性纤溶亢进.在反应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患者凝血纤溶障碍中这些检测指标优于常规凝血象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东亚希森美康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和40例肝硬化组(代偿期20例,失代偿期2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延长,Fg降低、D-二聚体、FD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代偿期相比PT、aPTT、TT显著延长,Fbg显著降低,D二聚体和FDP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纤溶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出血的预防和及时抢救、治疗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定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对血液凝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常规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  相似文献   

12.
边双双  张萍  张存海  陈江华 《浙江医学》2010,32(12):1793-1794,1803
目的 观察无肝素抗凝对脓毒症患者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疗法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6例脓毒症合并有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行CBP治疗,因患者有活动性出血,采用无肝素抗凝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24、48、72h时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后DD和PLT均较治疗前下降,PT较治疗前缩短,APTT和TT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Fg水平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治疗后的出血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加重.结论 无肝素抗凝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高危出血患者是安全的,且对机体凝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对脑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并从同一时间段随机抽取我院健康体检者6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血液低切黏度和高切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应注意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控制。在临床治疗方面,应积极降低血液高粘度状态和降低血小板D-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轻、中度肝炎与肝坏死、肝硬化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含量 ,探讨其在不同程度肝病中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 :PT、APTT、TT和Fg用血凝仪自动检测 ,D -二聚体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 :在一般肝病 (轻中度肝炎 )中 ,除PT外 ,APTT、TT、Fg和D -二聚体四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在重症肝病 (肝坏死、肝硬化 )组中 ,检验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凝血指标的检测对轻中度肝病的诊断意义不大 ,但可预计重症肝病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动态观察以上凝血指标 ,可判断病情的预后及发展方向 ,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三倍稀释血液的方法将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因子高含量血液从正常凝血功能指标中区分出来,进而探索用此方法监测肿瘤病人"高凝状态"和"肿瘤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将作凝血功能检测标本作三倍稀释后,与原倍标本一同测定凝血功能,观察三大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以INR值计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稀释前后检测值的差距,探讨这一差距与原倍血液的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和一年后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273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表现为一个或数个指标检测为阳性,其中PT阳性12例,APTT阳性6例,TT阳性2例。这三个指标均为阳性1例;仅二个指标阳性的7例,仅一个指标阳性的6例。这15例阳性患者11例患者D-二聚体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增高;有9例一年后发现肿瘤转移,而258例阴性患者有2例患者D-二聚体增高;有11例一年后发现肿瘤转移。结论三倍稀释血液后作凝血指标检测能筛选出部分含高浓度凝血因子的标本,用此种血液稀释方法监测肿瘤病人因凝血因子含量增高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以及预测肿瘤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探讨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的差异,再分析食管癌患者各项凝血指标与食管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血小板数目增加,PT缩短,APTT延长,Fib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两组间的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水平与食管癌T分期呈正相关,D-二聚体水平与食管癌T分期呈正相关,Fib值与食管癌TNM分期呈正相关,D-二聚体值与食管癌TNM分期呈正相关,N1-N3期患者较N0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M1期患者较M0期患者的Fib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结论: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存在异常,表现为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紊乱,存在高凝状态和出血倾向。食管癌患者的血浆Fib和D-二聚体含量与食管癌的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Fib和D-二聚体有望成为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密切监测食管癌患者的凝血指标,这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评估、血栓相关疾病的防治及个体化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养阴生津方对热盛津伤瘀滞证模型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造模方法,复制温病热盛津伤瘀滞证家兔模型,观察养阴生津方对模型家兔血液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K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影响.结果:养阴生津方能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Fg含量,对抗PT、TT、KPTT缩短,协调TXB2、6-keto-PGF1α间平衡.结论:养阴生津方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凝血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是温病"滋而能通"治法的药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治疗前后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同时测定老年AECOPD治疗前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的相关性. 结果 老年AE-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老年AECOPD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D-二聚体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老年AECOP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P<0. 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D-二聚体水平可能反映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的凝血功能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8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00例临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非孕妇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纤维蛋白原(Fg)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统计产后巨大儿、胎膜早破、畸形、胎儿窘迫、早产和新生儿发病发生率。结果:孕妇组PT和APT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较对照组显著缩短,AT-Ⅲ活性显著下降,Fg水平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查可尽早发现凝血功能的变化,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DIC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78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孕妇和 2 6例典型DIC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促凝血活酶时间 (KPTT )、纤维蛋白原 (FB)及D -二聚体 (D .D)进行检测并与 15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孕妇组的PT和K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DIC组的PT、FB、D .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均 <0 .0 1)。结论 在监测和诊断DIC过程中 ,测定FB和D .D水平对监测和诊断DIC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