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康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指导配合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除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外给予健康指导,28天后采用MESS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E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进行健康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康复率,降低再次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一侧上肢或下肢肌力0~2级、住院时间≥10 d的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24 h内开始康复训练指导,脑出血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开始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在5~7 d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两组功能锻炼后肢体功能康复情况,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价值和其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之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全部患者在康复训练时根据治疗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三级康复训练治疗。护理前和护理进行6个月的时候,采用QOL量表评价患者生活改善情况,并采用四级评分法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差。结果: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且P0.05,对照组的QOL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三级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提高运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周健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144-1146,115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患者(58例)病情稳定后2~10d内开始康复训练指导及相应的康复训练;对照组(58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应用降纤、抗凝、抗血小板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于病情稳定后3周进行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2、4和8周,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结果:早期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2.738~4.568,P〈0.05)。结论:现代康复医疗技术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质量。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能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康复实施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立平  赵雅君 《当代医学》2010,16(26):110-111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使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时间先后接受康复训练,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前即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是在发病3个月后来院进行训练康复治疗的患者。结果观察组经有效的康复训练,运用康复治疗仪,避免肢体失用萎缩,关节僵硬、粘连畸形等并发症,总有效率达95%,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接受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肢体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症,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利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ADL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自理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DL和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住治疗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6例,两组均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同时进行自我锻炼,而观察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1周内由康复师指导进行床上功能训练、站立行走康复训练和肌肉电刺激等康复治疗。结果经6~8周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 D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迅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及头针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加上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由同一医生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比传统单一针刺更加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穆卫新  刘冰 《河北医学》2014,(5):826-828
目的:早期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减少偏瘫肢体痉挛发生率。方法:将200例急性发病的发生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按脑卒中治疗方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病情稳定的72 h后,在常规治疗基础给予口服中药及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给予康复训练,疗程为一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FMA评估法Fugl-Meyer Assessmen 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BIBaythel Index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均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组发生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能减少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对提高肢体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95例脑卒中病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病人(50例)病情稳定后2~10 d内开始康复训练指导及相应的康复训练;对照组(45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应用降纤、抗凝、抗血小板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于病情稳定后3周进行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2、4和8周,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结果 早期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2.738~4.568,P<0.05).结论 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能使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康复实施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评价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步行能力均有提高(均P<0.01),其中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建立完善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体位护理,关节被动运动,床上翻身,主动运动,日常生活训练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康复训练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20例脑卒中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配偶参与式注意力及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给予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训练与言语听觉反馈训练,评价2组病人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 结果 出院后3个月复测,观察组与对照组MoCA中位值分别为23.0(17.0,25.0)与19.5(16.0,23.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上述维度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 < 0.05~P < 0.01)。 结论 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言语听觉反馈训练方案可显著促进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心理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应用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吞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吞咽训练。2组均治疗4周后以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6.67%,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康复训练档案对ICU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2013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住院的67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护士随时关注患者的失语状况,进行计划性语言康复训练,并对患者入院时、入院4周后的语言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失语、抑郁程度及SCL-90清单得分减分率的临床疗效评定效果。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前的失语、抑郁程度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0、2.93,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失语、抑郁程度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6.57,均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0%,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79,P〈0.05)。结论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能系统观察ICU住院患者失语状况,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于进入恢复期后行康复训练,观察组于病后1~3d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各训练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9±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4.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重要治疗手段,可明显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轻黏土手工训练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病人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超轻黏土手工训练康复护理,比较2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超轻黏土手工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与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FAC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FAC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相比,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更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本夫  张怀安  李召鹏 《吉林医学》2013,(31):6483-6485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洼田饮水测试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住院治疗15 d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评级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均提高,但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对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早期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予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予综合康复训练,4周后采用Brunnstrom偏瘫下肢功能评定法、简式Fugl-Meyer评定法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Brunnstrom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FMA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患者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可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