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张后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的血运来源,蒂的作用,纤维囊对皮瓣的影响。方法:在家猪背两侧埋置扩张器进行皮肤扩张,形成长宽比为5:1的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与未扩张的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进行对比,观察其血运重建。结果:皮瓣血供来自基底、创缘及蒂部,蒂部血供的长宽比达3.5~4:1,纤维囊不影响皮瓣的血供。结论:扩张后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的血供主要来自蒂部,长宽比例明显超过未扩张的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1~1.2:1),约2倍。在皮瓣长宽比例不超过5:1时,纤维囊壁对皮瓣的血运重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药物辅助扩张皮瓣的粘弹性并对其进行数学描述,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应用和推广药物辅助组织扩张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实验分为用药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用药扩张组在组织扩张过程中外用罂粟碱霜,两组均在扩张完成后即时取皮瓣试件,进行应力-应变和应力松弛的测定。结果药物辅助扩张皮瓣的粘弹性较常规扩张皮瓣有提高和增强的趋势。结论表明与常规扩张皮瓣相比,药物辅助扩张皮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组织张力的增加,有利于创面愈合和扩大修复范围。  相似文献   

3.
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3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在瘢痕邻近部位埋置1—4个50~600ml容积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囊,采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结果]63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共放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囊115个,应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其中滑行推进皮瓣45个,旋转皮瓣32个,易位皮瓣12个,滑行推进、旋转与易位皮瓣复合转移26个。10个皮瓣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皮瓣下血肿5个,皮瓣血运障碍4个,刀口感染1个,经处理均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瘢痕邻近部位皮肤色泽、质地与缺损区组织近似,应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对面颈部烧伤患者存在瘢痕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手段进行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来自本文所在医院2012年-2017年期间面颈部遭受烧伤且留下瘢痕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应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手段治疗,在其附近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囊,将继发创面切除,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放置230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囊,通过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方案顺利将继发创面切除,其中包括滑行推进皮瓣、旋转皮瓣、易位皮瓣、复合转移皮瓣,个数分别为90个、64个、24个、52个。治疗后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例数20例,包括皮瓣下血肿、皮瓣血运障碍以及刀口感染,例数分别为10个、8个、2个,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后顺利治愈,对疗程及效果并无影响。结论脸部或者颈部烧伤后留下瘢痕患者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手段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瘢痕修复效果,修复后瘢痕和临近位置在色泽、质地等方面都和正常皮肤相近,有突出的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一、基础医学及实验研究 1.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重建:昆明医学院肖敏勤等以猪为实验模型,采用PYP(亚锡焦磷酸盐),[99m]TC([99m]锝)标记红细胞造影,[99m]TC皮瓣内清除率测定、荧光素预测皮瓣活力等技术观察皮瓣血供重建的全过程,对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方式、蒂的作用及地位、提早断蒂的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来自三个方面,即:①蒂部供血;②创面基底;③创缘周边。单纯蒂部供血不足以使皮瓣  相似文献   

6.
腹部随意型皮瓣具有不含知名血管、手术操作简便、切取位置自由、皮瓣大小灵活以及供区隐蔽等特点,是修复手腕部电烧伤创面最常选用的皮瓣之一。我科自1986年以来应用腹部各类随意型皮瓣修复手腕部电烧伤创面48例,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现就所取得的效果对腹部各类随意型皮瓣...  相似文献   

7.
使用能量密度为3.15J/cm~2的He—Ne激光照射兔背部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远端,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图像分析等方法对皮瓣的成活及微血管变化状况作了观测.结果表明,此型皮瓣早期蒂部血供范围与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例有密切关系;He—Ne激光照射可提高皮瓣成活率,增大皮瓣的长宽比例,主要原因是扩张静脉,促进血液回流;照射后能促进创缘和基底部血管增生,有助于皮瓣提前断蒂成功;照射效果与照射时间、皮瓣的血管密度相关.为He—Ne激光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药物辅助扩张皮瓣的粘弹性并对其进行数学描述,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应用和推广药物辅助组织扩张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实验分为用药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用药扩张组在组织扩张过程中外用罂粟碱霜,两组均在扩张完成后即时取皮瓣试件,进行应力-应变和应力松弛的测定.结果 药物辅助扩张皮瓣的粘弹性较常规扩张皮瓣有提高和增强的趋势.结论 表明与常规扩张皮瓣相比,药物辅助扩张皮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组织张力的增加,有利于创面愈合和扩大修复范围.  相似文献   

9.
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爪形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以下简称薄皮瓣 )修复爪形手 33例 ,效果均满意。笔者对随意型和轴型两种薄皮瓣的临床解剖特点、适用范围、断蒂时间、临床中的使用价值等作了分析 ,认为有较强的实用性。  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包括随意型和轴型两种薄皮瓣(前者不含轴型血管 ,后者含腹壁浅动脉和 /或旋髂浅动脉 )。该薄皮瓣含真皮下血管网丰富 ,血供良好 ,成活率高 ,位置隐蔽 ,修复手部创面外形好 ,断蒂时间短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1 ] 。自 1996年以来 ,应用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爪形手33例 :随意型薄皮瓣 2 3例 ,轴型薄皮瓣 10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其机制、微循环灌注量动态变化、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每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前两组分别在肉膜深面植入50?ml扩张器,预构扩张组7?d后开始注水。定期对3组皮瓣进行微循环检测,并取样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检测与观察。第52天扩张完成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成活面积。结果:A组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高于B、C组(P<0.05), 皮瓣成活面积占原始皮瓣面积的百分比大于B、C组(P<0.05),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亦明显高于B、C组(P<0.05),血管密度加大,超微结构改变显著。结论:预构扩张皮瓣能增大皮瓣成活面积,增加皮瓣移植的安全性。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的增加促进预构扩张皮瓣血管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