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医学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促进医学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发展,回顾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成立七年来的伦理审查实践,介绍医学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的职责、伦理审查原则和审查内容,分析伦理审查中发现的临床研究所存在的伦理问题,提出加强对研究者的伦理教育,加强伦理委员会建设是提高医学临床研究伦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学伦理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认识失准、实践操作失范、伦理决策失效等问题。从医学伦理教育的视角来分析,主要原因包括医学伦理教育目标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理念重技能轻素养、课程设置重模块轻整合、教学方式重灌输轻探究。应创新医学伦理教育目标、教育理念、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建立医学伦理教育协同机制、知识整合机制、精神涵养机制和知识探究机制,提升医学伦理素养和医学伦理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随机问卷的方式,对香港与澳门注册中医师对医学伦理认知与实践现状进行调查,试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学伦理之发展提供参考。本调查显示,尽管未必接受过专门的医学伦理教育,但港澳中医从业人员在医学伦理的实践上同时具备中国传统医学伦理观念和西方医学伦理病患自主与公平原则的观念;社会文化、宗教、教育、法律和医疗体制均是中医从业人员的医学伦理的认知与实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院进行医学伦理继续教育是医学专业伦理精神重塑的社会需求、是解决医疗伦理思想临床贯彻中存在的“知而行难”问题的需要,加强医学伦理继续教育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医务人员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基层医院要增强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认识,使其从思想上重视医学伦理学;要增强医务人员的规范意识;要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要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体对策包括:岗前规范教育、在岗强化教育、环境熏陶教育。  相似文献   

5.
医学伦理规范意识是医疗工作者对医学伦理规范内容、价值、意义的理解与认同,以及贯彻医学伦理规范的责任感。医疗卫生工作的职业特点,医院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大学生行为规范意识薄弱的现状,医学伦理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现实。决定了强化医学伦理规范意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强化医学生伦理规范意识,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唤起学生接受医学伦理教育的热情;必须建立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之上;必须坚持发展观点。  相似文献   

6.
医学伦理素质教育对于现代医学外科研究生的培养极其重要,它关系到整个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以及目前复杂而又尖锐的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综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外科研究生医学伦理认识的养成以及实践伦理素质的提高,到最终理想的医学伦理素质的完善及探索做了相应的探讨,而医学伦理素质教育最终的核心仍需以医德教育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伴随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快速发展,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伦理调控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颁布的法律法规在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构建与实施方面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探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教育、审查与监督的标准化体系,借鉴国外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经验是实现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快速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检索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国内外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知识图谱,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研究的热点演进、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国经历了医德教育向医学人文的发展演变,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医学道德”“医学教育”“实践教学”“医学人文”“教学改革”等主题,国外则聚焦在“医学教育”“临床伦理”“临终关怀”“卫生保健”“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科技伦理”“器官移植”“课程建设”“卫生政策”等主题。通过对比分析教育发展趋势及热点演进,为改善中国医学伦理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医学伦理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ART医学伦理调控与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解决ART应用中引发的伦理问题、难题的基本对策之一是加强医学伦理调控,推进医学伦理精神对医学过程的渗入,这是医学伦理学的一项重要使命。ART医学伦理调控的主要形式有伦理调节、导向、教育、辩护、制约等。医学伦理委员会是医学伦理调控体制化的表现和实现这种调控的重要途径。建立ART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对相关医学过程进行伦理监督已成为国际惯例,我国ART的应用及其健康发展,呼唤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伦理调控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一些医院把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等同于医德医风教育,使得这种教育活动无法回应医疗服务市场取向背景下的伦理诉求和医务人员医疗伦理决策意识与人格形成的需要。医院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的切入路径应以伦理认知、规则伦理、美德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契约伦理教育为导向。  相似文献   

11.
医学是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学科.医疗职业者的道德品质是从事医疗工作至关重要的保证,而这是需要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我国医学院校传统的道德教育习惯于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出发,对医学生进行规范性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作为网络新媒体的微博逐渐成为公众舆情表达的重要出口,微博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给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如何将微博运用于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中,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基于微博的特性,分析了微博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为创新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途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在不断显现。如何规范、引导医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医学生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应当加强其中的医学伦理教育。我校通过建立"医学伦理教育馆",引导医学生尊重人体尸体,珍爱生命,规范他们的使用行为,以表示对生命的尊重和获得潜在的捐献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项医疗改革不断推进,传统医德医风建设方式已很难适应医院全面建设的需要。各级医院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医护工作者做到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形象,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对促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越来越重要。结合医疗卫生系统行业工作实际,分析了我国卫生系统行业目前医德医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先进理念来探究医德医风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引入德育美学观具有如下意义:医德教育审美化是古代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是真善交融哲学的找寻,是新型医学精神的探索。但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中审美元素有一定缺失:如超越精神的丢失,怡情教学的欠缺,审美情感的遗忘。因此,需要从医德教育的准备环节、开展环节、评价环节进行审美补偿,应注意医德教育目标引领性和关怀性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时理论与实践并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前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当前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明显被弱化,主要表现为:医学伦理价值意识的偏颇和医德教育实效性的缺失.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予以纠正、加强.继承优良传统医德思想,重建人性医学;促进医务人员态信美德的增长;奠定医学生职前诚信道德等是具体的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厘清医德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关系,从学理上阐释了二者的本末关系,医德具有更核心、更内在的本质,是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正确从事医疗活动的根本动机和指南。恰当把握二者关系,合理调整医学生教育的课程结构。做到医德教育以医学人文教育为佐证和补充,增强医德教育的全面性、实证性和趣味性;医学人文教育以医德教育为宗旨和要义,彰显医学人文教育的伦理性、深刻性和目的性。为医学生的医德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强化医德教育的效果、克服社会不良行为对医德教育的影响、时代发展对医德教育的要求和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最佳时机,阐述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提示在新时期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发挥校同文化、廉洁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及临床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将医学生培养成道德纯洁、理想崇高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加强医德教育,提高中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06年两会的召开,医德医风建设问题再次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医德建设应该从源头上就予以保证,那就是要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对于中医大学生的培养来说,无论从社会的期待、医德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是从中医本身的学习特点来说,加强医德教育都十分必要.医德教育要力求将医学生培养成“医心慈、医风正、医貌端、医术精”的合格医生.而在培养方法上,要三管齐下,即:课程学习、实践体验、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医德教育评价体系现状的分析,根据医德教育评价体系遵从的科学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那比第安原则,从体系结构、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方面建立了医德教育评价体系。该体系分为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并进行了理论考证和实践应用。该医德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能考核院校在医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所做的大量具体工作,对医德教育评价起到促进作用,为各医学院校在医德教育评价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