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建立适用于7种温里药分别与活血药赤芍配伍后芍药苷血药浓度的RP-HPLC检测方法。探讨活血温里复方的药物配伍机制。方法将胡椒、肉桂、小茴香、吴茱萸、花椒、丁香、干姜分别与赤芍配伍后ig小鼠,采用HPLC法测定各复方在小鼠血浆中芍药苷血药浓度。结果胡椒、肉桂、吴茱萸、小茴香、花椒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芍药苷的血药浓度(P<0.01),丁香、干姜对芍药苷的血药浓度提高不明显。结论温里药胡椒、肉桂、小茴香、吴茱萸、花椒与活血药赤芍配伍均能提高赤芍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
附子配伍干姜对附子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生附子、白附片及黑顺片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煎出量的变化,探讨两药配伍使用的增效作用机理,体现中药药性中"热热配伍"的理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煎出量的测定。结果:水煎液中,不同附子炮制品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总生物碱的煎出量各不相同,但配伍干姜后各组总生物碱煎出量均有所增加。结论:附子、干姜配伍前后总生物碱煎出量的变化为两药配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附子配伍干姜对干姜的辣椒素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与干姜药材不同配伍比例对干姜的热性成分辣椒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两药配伍使用的增效作用机理,体现中药药性中"热热配伍"理论。方法:采用ScienHom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甲醇(55∶44∶1);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在不同配伍比例中,干姜辣椒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干姜、附子配伍前后辣椒素煎出量的变化为两药配伍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附子与干姜     
用附子温中回阳所以要配伍干姜,是为了充分发挥两药功用所长,协同奏效。附子与干姜同属大辛大热之品,两药相较:干姜长于温中散寒,主要作用于脾胃,效力强劲而持久;附子则长于回阳救逆,可作用于全身,尤其是心肾,效力显著而迅速,但不持久,故前人有“附子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之说。附子配伍干姜,可增强回阳之力,使效力持久;干姜配伍附子,可助长散寒之功,显效更速。所以前贤云:“附子无干姜不热”。附子理中丸、四逆汤、姜附汤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方剂,皆以两药同用。  相似文献   

5.
用附子温中回阳时之所以要配伍干姜,这是为了充分发挥两药功用所长,协同奏效。附子与干姜同属大辛大热之品,两药相较:干姜长于温中散寒,主要作用于脾胃,效力强劲而持久;附子则长于回阳救逆,可作用于全身,尤其是心肾,效力显著而迅速,但不持久,故此前人有“附子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之说。附子配伍干姜,可增强回阳之力,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关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针对中药配伍饮片、组分层次研究模式及药效比较、体外成分分析、药动学研究等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药复方配伍释药单元层次及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思考,从制剂学角度进行中药复方配伍优化及将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变化与体内过程、药效相结合的系统复方配伍研究,对丰富中药复方配伍及科学内涵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配伍对细辛在复方中功效发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发掘历代医家运用配伍方法控制细辛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经验与技巧,总结历代名方中细辛常用的配伍组合规律,正确指导临床遣药组方,为进一步弄清其减毒增效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据,收集含细辛的方剂1312首,采用归类统计的方法,总结细辛常见配伍结构.结果及结论细辛的配伍运用广泛,涉及<中药学>各类药物,主要与解表药、补虚药、温里药、清热药、活血药配合运用,其中常见的配伍结构有细辛配干姜和五味、细辛配防风、细辛配川芎、细辛配白芷、细辛配茯苓、细辛配大黄等.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配伍是有毒中药减毒存效或增效的主要方法。介绍了“异类相制”复方配伍减毒理论的背景、内容和要点,“异类相制”复方配伍减毒理论主要包括性味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三部分内容, 并对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减毒的原理进行了解析, 最后阐释了“异类相制”复方配伍减毒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而复方的主要内容是药物间的配伍.本文收集并整理了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方法的文献,然后从实验设计方法、药理学研究、药物化学研究三个角度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均匀设计-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UD-PLS)的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运用数学、系统科学、计算科学、非线性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手段,用数学语言定性定量分析中药复方配伍的相互作用效应,建立针对中药复方药味多、相互作用复杂等特点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方法。以小承气汤和厚朴大黄汤配伍组方规律为研究实例,分析研究中药复方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配伍关系及相互作用效应。通过UD-PLS方法获得了中药复方不同配伍与整体疗效密切相关的认识,阐明了药物配伍对中药复方整体作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与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对科学揭示中药复方配伍及组方科学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 ,通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等指标 ,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 ,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 ,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实验结果表明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粘膜细胞增殖作用。拆方各组中 ,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的作用趋势 ,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疗效 ,以全方组最佳 ,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干姜-五味子药对11种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明确炮制-配伍对药对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将不同产地的干姜采用砂烫法炮制为炮姜,干姜、炮姜分别与五味子配伍成药对。采用UPLC法测定样品中11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分析其指纹图谱的相似性;通过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药对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炮制前后干姜-五味子药对与炮姜-五味子药对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通过炮制以后药对中共有5种成分的含量表现为升高,5种成分含量为降低,并且在干姜-五味子药对中未检出8-姜烯酚;U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26个共有峰,共有峰的相似度较好,均大于0.94;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干姜-五味子和炮姜-五味子药对可被明显区分。[结论]炮制-配伍对干姜-五味子药对的指标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关性分析对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方法】以干姜及轻炭、标炭、重炭的鞣质含量、吸附力、p H值以及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并根据得到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鞣质含量、吸附力、p H值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和规律性,从以上指标提取出2个主成分,并且2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3.15%。相关性分析显示:鞣质含量、吸附力、p H值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炮制程度与以上指标密切相关。【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式及相关性分析对干姜及不同炮制程度的姜炭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全面合理,且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汉州干姜与姜炭的炮制方法。[方法]按照《本草经集注》记载的方法炮制汉州干姜,用不同的切制方法炮制姜炭,比较炮姜、黑姜、姜炭的区别。[结果]汉州生姜两次去皮浸泡后晒干,装瓮缸,通过实践发现并没有发酵现象,而将浸泡后的生姜直接装入瓷罐中可以发酵。姜炭炮制的关键在于干姜的切制,切块是正确的方法,否则无论是清炒、火煨还是研粉,均会导致炮制过度。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不能简单地以干姜表面的黑褐色作为姜炭的火候标准。古人所谓黑姜,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姜炭;而古人所谓里外通黑的姜炭,现代则认为系炮制过度。[结论]姜炭炮制的关键在于干姜切块,黑姜与姜炭是两个不同的炮制品种。汉州干姜的炮制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干姜在血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相关本草著作及方剂出发,对干姜在治疗血证方面的功效特点及其炮制、配伍的用法做了整理.研究发现,干姜可以用于出血、血虚等证,分别起到温中止血、温阳引阴生血以退虚热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江西兴国九山生姜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九山生姜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08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以烯烃类、醛类、醇类、羧酸类、酯类为主。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九山生姜挥发油成分,为开发利用兴国九山生姜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附子煎煮与配伍应用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水浴和微波加热条件下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水解规律,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以水煎煮和微波加热的方法提取附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其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含量测定;同时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减少程度的差异。结果:附子水煎煮30 min后,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分别变为峰值的10.5%和41.9%,乌头碱完全检测不到;附子微波加热150 s后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峰值的59.2%、41.4%和86.6%。与生附子单煎煮比较,生附子与大黄、干姜或甘草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总含量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附子单煎煮时的52.8%、66.2%和53.4%;与人参或白芍共煎煮后略有下降,分别为附子单煎煮时的79.5%和83.7%。结论: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水煎煮和微波加热过程中有不同的水解规律;生附子与大黄、干姜、甘草、人参或白芍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正常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十二指肠快波振幅与快波持续时间为指标 ,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各组拆方对正常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 ,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影响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差异性 ,为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的总结提供一个实验研究的参照。实验结果表明 ,甘调药组、辛开苦降药组、辛开甘调药组和全方组对十二指肠快波振幅与快波持续时间起到增强作用 ;而辛开药组、苦降药组、苦降甘调药组对十二指肠快波振幅与快波持续时间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出白豆蔻制汤剂的最佳煎煮方法和最适宜的煎煮时间。方法实验测定了3种不同煎煮方法和6个不同时间得到的白豆蔻汤液中挥发油含率和浸膏得率。结果挥发油在汤液中的含率以浸泡煎煮2 min最高,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出膏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结论研究所确定的工艺可用于白豆蔻煎煮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个青皮和四花青皮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个青皮和四花青皮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得挥发油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经过NIST 02.L标准质谱检索库检索,并结合标准质谱谱图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个青皮分离出139种组分,鉴定出59个化学成分.四花青皮分离出96种组分,鉴定出55个化学成分.共鉴定了70个化学成分,其中46个为两者共有.结论 个青皮和四花青皮挥发油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