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腰膨大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腰膨大动脉所供应的下半部脊髓的缺血性损害的防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32具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脊柱标本 ,保留节段性动脉 ,经后路打开椎管暴露腰膨大动脉后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腰膨大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管径。结果 每例脊髓均有 1支腰膨大动脉 ;腰膨大动脉来源于节段动脉 ,主要伴随胸 8至腰 1脊神经进入椎管到达脊髓 ;多数例子中腰膨大动脉是下半脊髓唯一的供血动脉 (2 3例 ,71.2 8%± 4.0 9% )。腰膨大动脉穿硬膜后于脊髓前正中裂分为升、降两支 ,其与降支夹角成锐角 ;降支管径是升支的 2倍。结论 腰膨大动脉对下半脊髓供血至关重要 ;外科处理涉及腰膨大动脉时 ,应注意对它的保护 ;在动脉压力降低时 ,升支血供较降支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家兔后肢主要神经干躯体纤维来源节段性分布规律。方法 :将 18只成年家兔分 3组 ,分别切断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 ,并以近侧断端涂抹HRP ,对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来源的节段性分布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左侧坐骨神经近侧断端涂抹HRP ,同侧脊神经节出现标记细胞L7~S2 ,同侧脊髓灰质腹角出现标记细胞L7~S2 ;股神经按上述方法处理后 ,同侧L5~L7脊神经节、同侧L4 ~L7脊髓腹角出现阳性标记细胞 ;闭孔神经则在同侧L6~L7脊神经节、同侧L5~L7脊髓灰质腹角也出现阳性标记细胞。结论 :3组动物的脊神经节和脊髓灰质中 ,HRP阳性细胞的节段性分布似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及其血管性疾病、脊髓血管造影、脊柱脊髓CT、MRI影像,以及由于压迫、外伤等多种原因引起脊髓节段性营养血管供血障碍,可不同程度的引起相应节段的脊神经根、脊髓发生病理、生理改变,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另外,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为脊柱手术中减少血管损伤和并发症提供形态学资料,提高手术质量等诸多方面,都涉及到脊髓节段性血管的分支及分布情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脊髓节段性血管的解剖特点,各种损伤所产生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其在脊神经节、脊神经前后根和脊髓表面的分布及位置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大鼠正中神经或桡神经干内,标记细胞出现在注射侧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内。正中神经组:出现在脊髓C_4~T_2节段,在前角外侧群中的分布偏向背侧;在脊神经节分布于C_6~T_2节段。桡神经组:出现在脊髓C_4~T_1节段,在前角外侧群中的分布偏向腹侧;在脊神经节分布于C_6~T_1节段。  相似文献   

5.
家兔阴部神经躯体纤维来源及其节段性分布——HRP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RP逆行性标记技术,选健康家兔6只,将0.4mgHRP涂于左侧阴部神经近侧断端内,对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来源的节段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同侧S2~S4节段脊髓面质腹角腹外侧部出现了阳性标记细胞,同侧S2~S4脊神经节中出现大量的HRP标记细胞,仅一只动物的S4脊神经节中出现少量HRP标记细胞,表明阴部神经躯体传入传出纤维来源骶髓角及相应的脊神经节,并呈现明显的节段性分布。  相似文献   

6.
采用成年家兔6只,将0.4mg的HRP涂于左侧腓浅神经近侧断端内,对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来源性节段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同侧L7~S3脊髓灰质腹角外侧部和相应的脊神经节内出现了阳性标记细胞,其中以S1~2节段所含的标记细胞最多,S3次之,L7最少。L7、S1~3脊神经节内也出现了大量的标记细胞,表明家兔腓浅神经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主要来源下位腰髓和上位骶髓腹角外侧部及相应节段的脊神经节,并呈明显的节段性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变脊柱转移瘤治疗长期以来采用的姑息、保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脊柱肿瘤后,给予坚强的内固定,辅以术后放化疗,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使病人无痛生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脊柱转移瘤切除术中出血异常多,使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较难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1年始用下述方法治疗脊柱转移瘤。方法:应用术前选择性脊柱血管栓塞,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器材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6例病人均为胸腰段转移瘤,均在术前48b行相应脊柱血管,胸段选择相应肋间动脉,腰段选择相应腰动脉进行栓塞,然后行胸段、胸腰段、腰段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结果:16例病人术中出血平均900ml,出血量最少者仅600ml,出血量较未行血管栓塞病例明显减少,术野更为清晰、使术者更易操作;术后病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病人中8例脊髓及脊神经受压症状完全解除。结论:术前脊柱血管栓塞,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脊髓的血液供应正常来自髓前、后动脉和颈胸腰的节段性动脉,如颈升动脉、肋间后动脉、腰动脉等。笔者在制作椎动脉标本的过程中发现左侧上胸段营养动脉来源变异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脊神经干内躯体传入纤维与传出纤维来源的节段分布是否一致的问题,是在我们采用HRP逆行追踪方法研究了某些脊神经干内躯体纤维来源的节段分布以后提出的。目前在一般解剖学教科书和神经解剖学专著中,尚未见有关脊神经躯体传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家兔后肢主要神经干躯体纤维来源节段性分布规律。方法:将18只成年家兔分3组,分别切断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并以近侧断端涂抹HRP,对躯体传出纤维来源的节段性分布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左侧坐骨社经近侧断端涂抹HRP,同侧脊神经节出现标记细胞L7~S2,同侧脊髓灰质腹角出现标记细胞L7~S2;股神经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同测L5~L7脊神经节、同侧L4~L7脊髓腹角出阳性标记细胞;闭孔神经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胰腺分段的依据,胰腺各段的毗邻、血供特点;探讨移植体最佳胰段的选择和术时避免损伤。方法取50例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用大体解剖方法进行观测。结果胰头血供主要来自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胰体、尾的血供来自胰背动脉、胰大动脉、胰支和胰尾动脉。胰背动脉起自脾动脉第Ⅰ段占90%,平均长度为1.5 cm;胰大动脉起自脾动脉第Ⅲ段占44%;胰横动脉是胰背动脉的左支;胰尾动脉起自脾动脉的第Ⅳ段或终下动脉。胰头和胰体、尾的血供来源不同,两者虽有吻合,但不能替代。在胰腺下缘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处向左旁开1 cm,为乏血管区,胰后间隙时有异常肝动脉,其出现率为6%。结论胰头毗邻极其复杂,其血供与十二指肠同源,两者关系密切,胰段移植不宜取胰头;而胰体、尾的血供均来自脾动脉,可取带脾动脉为血管蒂的胰体、尾做为移植段,术时可从乏血管区切断,离断时注意胰后间隙有无异常肝动脉。术时还应避免损伤脾动脉的分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过程中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期能为临床减少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脊柱手术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的58例患者为脊髓损伤组,以1:3的比例随机抽取脊柱手术未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的174例患者为无脊髓脊髓组,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脊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该院脊柱手术医源性脊髓损伤发生率为0.66%;高血压、糖尿病、术前牵引、椎管内突出物与硬膜粘连、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器、椎管内使用骨蜡或明胶海绵、结扎或栓塞节段动脉、三维矫形操作、术中使用甲基强的松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器、椎管内使用骨蜡或明胶海绵、结扎或栓塞节段动脉、三维矫形操作是引起患者患者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牵引、术中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是降低医源性脊髓损伤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过程影响脊髓损伤发生的因素较多,应避免危险因素采取保护因素以减少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后髓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和脊髓血管病显微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未离断的脊髓标本上解剖观察后髓动脉的起源、分布特点,以及后外侧动脉的位置与形态。结果:后髓动脉分布均匀,主要出现于第3~11肋间动脉,其中以第9肋间动脉最多29支。相邻两后髓动脉多相距1~2个节段动脉。在脊髓胸腰部可见后髓动脉呈典型的“发卡”样折曲。脊髓后外侧动脉由后髓动脉的升、降支吻合而成,它位于后根附着处的前方。结论:后髓动脉数量多,分布均匀,这些特点有助于脊髓血管造影时对后髓动脉的辨认和将其与前髓动脉相区别。脊髓后外侧动脉是位于后根附着处前方的两条连续管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于伤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共54例;B组于伤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共36例。两组均采取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椎管容积、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椎管占位、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也应考虑到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综合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6.
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在42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观察、测量双侧颈长肌内侧缘间距(A)、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B)、椎动脉V2段间距(C)、颈长肌内侧缘与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D)、椎动脉与横突孔内壁间距(E)、颈上神经节(F)及颈中神经节(G)距颈部中线的距离。结果: A、B、C 由尾侧向头侧逐渐减小,F、G则逐渐增大;D约为7.0 mm,E约为 3.0 mm。结论:在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中掌握横突孔前壁根部这一解剖标志可以避免损伤椎动脉和颈交感干。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的脊髓动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随着椎管内显微外科的开展和脊髓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要求更详细地了解脊髓血管解剖。这方面国外研究较多,但内容分歧不少,国内尚未见系统报导,因此对中国人的脊髓血管进行全面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中柱损伤的病理特点,探讨其与脊髓神经损伤的关系及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9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结合X线片、CT、MRI检查,测量椎管阻塞狭窄率,分析占位骨块形态、移位特征及椎间盘、后纵韧带损伤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压缩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骨折椎体均得到良好复位,随访6~28个月,4~6个月后88例植骨获得骨性融合,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3级恢复,术前、术后伤椎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合并椎间盘损伤的9例,未做植骨融合,随访发现取除内固定后6例出现椎体高度及Cobb角不同程度丢失。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致椎管管径减小与脊髓神经损伤间有相互关系,椎管内不同形态的占位骨块预示着不同程度的瞬间暴力和脊髓神经原发损伤;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椎间盘损伤对脊柱稳定性的潜在影响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片和CT检查诊断胸腰结合部(T12-L1)脊髓和(或)神经根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1例手术治疗的胸腰结合部骨折患者,依据其临床症状分有无合并脊髓和(或)神经根损伤两组,分别进行X线片和CT影像比较和评价。结果:脊髓和(或)神经根损伤组和无损伤组之间的X线片三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同时CT测量椎管狭窄率<50%无显著性差别。但CT测量椎管狭窄率>50%者,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手术证实46例损伤组中30例存在不同程度椎管梗阻,阳性率为65.2%。结论:胸腰结合部骨折合并脊髓和(或)神经根损伤者,CT显示椎管狭窄率>50%,可作为临床预测及选择手术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并报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7倒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减压范围:C3-C7者24例,C3~C6者3例。椎板抬起后,用塑性好、长度合适的重建钢板固定于棘突根部和同位椎侧块,术中不咬除棘突和棘上韧带。结果术中无因为植入钢板而引起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延长15—30min,随访6~32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由术前8.7分提高到12.7分,6个月提高到13.6分,6个月以后改善不明显。手术后CT显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骨愈合率96.7%,随访期间2例发生鹅颈畸形,5例出现轴性症状。结论重建钢板开门侧固定有利于门轴侧骨性融合,由于保留了后方的棘突和韧带,术后颈椎的生理弧度和稳定性良好,鹅颈畸形及轴性症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