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因、临床特征、致病微生物的变迁等因素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提高IE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IE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基础病因、临床特征、致病微生物及并发症等。结果: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的比例下降(33%),而无基础心脏病比例(30%)和先天性心脏病比例(23%)明显增加。发热(88%)仍是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其次是贫血(73%)和心力衰竭(54%)。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是IE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血培养阳性率为49%,草绿色链球菌仍是主要致病菌(40%),其次为葡萄球菌。葡萄球菌IE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草绿色链球菌(P<0.05)。6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住院期间病死率6%,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结论:IE基础病因和致病微生物及临床表现均发生了许多变化。对进行性心力衰竭、感染不能控制和超声发现较大赘生物及瓣膜严重损害和反复栓塞患者应提倡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E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贫血、脾肿大、心脏杂音;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85.48%,血培养阳性率为40.32%,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为常见;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3.87%,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阳性率.结论 近年来IE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有所变化;基础心脏病仍是IE常见病因;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规范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早期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超声心动图表现和血培养结果等,来评价超声心动图对I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诊断的IE患者共6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IE患者中,17例(26.15%)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12例(18.46%)为风湿性心脏病,21例(32.31%)为无基础心脏病变。49例(75.38%)UCG检查确诊瓣膜有赘生物,赘生物以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其中有9例(20.45%)细菌培养阳性。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早期血培养结果阴性,或者使用抗生素所致的假阴性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徐应佳 《海南医学》2007,18(8):142-143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儿科1995~2006年58例IE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1)31例IE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12例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基础上,15例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2)临床主要表现:发热(44例,75.8%)、肝大(19例,32.7%)、脾大(14例,24.1%)、贫血(16例,27.6%)、血沉增快(21例,36.2%)、脏器栓塞(8例,13.7%).(3)受累瓣膜以二尖瓣赘生物最多见,占42%.(4)由于IE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早期易被误诊.(5)治愈率为55.1%,自动出院或转院10例(17.2%),死亡4例(6.8%),以脑栓塞及心力衰竭为常见死因.结论 小儿发生IE的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较多见,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血培养、超声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对于IE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应用抗生素,若内科治疗效果不满意,应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特点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6年6月住院治疗的72例IE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培养、超声检查、手术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72例IE患者中,<40岁44例(61.1%),风湿性心脏病37例(51.4%),先天性心脏病16例(22.2%),特发性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13例(18.1%),分别居基础心脏病的前3位。不规则发热53例(73.6%)、心力衰竭26例(36.1%)、贫血18例(25.0%)、脾肿大6例(8.3%)、Osler结2例(2.8%)和脑血管意外1例(1.4%)。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49例(68.1%);细菌培养47例,阳性22例(46.8%),其中致病菌为链球菌16例(34.0%),葡萄球菌4例(8.5%),肠球菌1例(2.1%)、其他细菌1例(2.1%);手术治疗65例(90.3%),住院期间死亡1例(1.4%)。结论IE多见于40岁以下人群,以风湿性心脏病为常见基础心脏病,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及时手术能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UCG)表现和临床特征等,旨在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I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98.4%)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1例(1.6%)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19例(30.6%)无基础心脏病变,43例(69.4%)患者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变。发热为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41例(66.1%),43例(69.4%)UCG检查确诊瓣膜有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有19例(47.5%)细菌培养阳性,其中9例(47.4%)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IE病死率的关键,UCG对IE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院住院病人中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并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的43例进行分析。男33例、女10例,年龄13~58岁。赘生物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者占60%以上。以主动脉瓣赘生物最多见,占42.9%,其次为二尖瓣,占35.7%。M型UCG阳性检出率仅22%,二维UCG阳性检出率为76%,优于M型。 本组血培养阳性率仅26%,远不及UCG阳性检出率高。本组有5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由UCG发现赘生物而首先提出IE的诊断,因此UCG对IE的诊断价值除了高于血培养外, 在临床表现较少时尚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本组UCG提示有赘生物者预后较严重,栓塞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无赘生物者,与一般文献报道相同。本组资料尚未发现在赘生物的存在与心衰的发生间有统计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瓣膜或腱索或大动脉内膜并伴赘生物形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分枝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其基本病变为心内膜炎症,形成赘生物,主要侵犯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最多见,也可发生在其他有病变的瓣膜.  相似文献   

9.
梁琳  张显敏 《陕西医学杂志》2022,(4):467-469+491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多切面扫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IE患者147例,先天性心脏病(CHD)95例,风湿性心脏病(RHD)52例,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TEE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TE和TEE对IE患者赘生物瓣膜累及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TTE和TEE对CHD、RHD患者不同瓣膜累及部位赘生物的检出率。比较TTE和TEE对IE患者并发症的检出率。结果:TEE对IE合并RHD诊断灵敏度、准确率,以及对IE总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TE和TEE对IE合并CHD患者主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EE对IE合并RHD患者二尖瓣赘生物的检出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E对IE患者瓣周脓肿、瓣膜穿孔、瓣膜脱垂、瓣周漏的检出率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TTE相比,TEE多切面扫查在IE患者赘生物、并发症诊断中具有较...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 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贫血、脾大、肝大、心脏杂音改变、周围动脉栓塞、血管意外.血培养阳性率57.6%,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3.1%.结论 (1)心脏结构异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基础病因;(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者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3)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