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纪昌  沈本贤  孙辉 《医学教育探索》2006,(11):1262-12641274
采用5A分子筛吸附分离加氢焦化汽油中的正、异构烃。以正构烃为优质乙烯裂解原料,非正构烃为优质催化重整原料或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考察了正构烃的吸附曲线。结果表明:与加氢焦化汽油相比,正构烃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可使乙烯收率提高11%,吸余油的芳烃潜含量提高14%。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吸余油的研究法辛烷值提高约30个单位,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该分子管理的工艺路线可显著提高加氢焦化汽油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乙烯热裂解装置或甲醇制烯烃装置多为大型炼化工厂化工生产装置的最上游,以流程模拟软件为工具,对前脱丙烷乙烯装置及甲醇制烯烃装置一体化耦合的流程进行了探讨,采用这一耦合流程,炼化工厂可根据市场情况,自由选择采用甲醇替代部分乙烯裂解原料,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原料成本风险,并增产丙烯。  相似文献   

3.
采用连续流动反应装置,考察了裂解汽油在HZSM-5与金属元素改性的HZSM-5上的芳构化反应,发现锌改性后提高了液体产物中芳烃的收率。为了克服裂解汽油中含硫含焦杂质的影响,提出了获取芳烃的有效工艺:蒸馏除焦-加氢预脱硫-氢气氛下芳构化反应-冷凝产物。用氨吸附的程序升温脱附法,将催化剂的酸性质与其催化芳构化作用进行关联,认为Zn改性后的HZSM-5催化剂具有较温和的酸中心,可能是其芳构化高活性与高选择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应用萃取及柱层析的分离方法将生物质裂解油分离成4种组分:烷烃、芳烃、极性组分和难挥发性组分;并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水相和油相中各分离组分分别分析和鉴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二醇和环氧丙烷为原料,用常压法合成了一系列氧丙烯—氧乙烯—氧丙烯嵌段共聚醚,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产物的浊点、泡沫稳定性、临界胶束浓度、乳化性能等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氧丙烯—氧乙烯—氧丙烯嵌段共聚醚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性能与嵌段序列长度和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加氢裂化技术对原料油的适应性强以及产品方案灵活的特点,通过采用中间馏分油选择性高的催化剂,改变循环油切割点以及用加氢裂化未转化油替代直馏柴油作为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原料等途径能达到增产柴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对氨基苯酚(PAP)废水的工艺流程,探讨了5种活性炭的吸附平衡曲线。以果壳炭为吸附剂,考察了吸附处理对氨基苯酚废水的影响因素,测定了穿透曲线、工作段高度与线速度的关系、穿透曲线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实验还证明了w=0.18的硫酸溶液脱附活性炭是可行和有效的,脱附液能作为原料液充分利用。用此法处理后的废水,对氨基苯酚含量小于0.001%,从而实现了对氨基苯酚绿色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8.
非晶型α-烯烃共聚物(APAO)作为高性能热熔胶基体树脂最有前途的替代品,其产品和技术长期遭受国外垄断,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其分子链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系统认知。通过对国内外代表性APAO产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相对于国内低端产品,国外优质APAO产品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丙烯含量,以及适当的乙烯序列分布,以致形成较厚片晶,从而具有较好的热性能。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提高丙烯含量和调节链序列分布开发性能优异的APAO产品。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研究了吸附剂、催化剂等固体添加物混入微孔聚砜膜中对C_1化学用原料气-H_2和CO的选择透气性的影响,普遍的结果是显著地提高了膜对气体的分离因子,且与吸附剂、催化剂的化学、物理性质有一定关系。因此,气体的渗透过程除了有诺森流和粘性流外,还可能生成吸附态过渡络合物,影响气体的吸附-脱附能力而提高了分离因子,提出了过渡吸附态的气体促进输送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FL-1多功能吸附树脂对沙棘叶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根据沙棘叶黄酮的结构特征,考察了FL-1树脂的吸附性能,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沙棘叶总黄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FL-1树脂对沙棘叶总黄酮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70%乙醇作为脱附剂,产品中总黄酮含量为40.2%。结论FL-1树脂用于沙棘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1.
乙烯装置的模拟需要有准确的裂解炉进料信息,而通过对进料系统的模拟计算可以从较易测得的原料信息得到所需的裂解炉进料信息。通过对某石化企业乙烯装置进料系统进行模拟,根据体系特点集成数据校正以解决流量测量数据的不平衡和不完整的问题,利用数据的空间冗余提高了模拟计算所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针对体系的特殊性提出了数据校正过程中出现几类负值的处理方法,最后模拟得到所需的裂解炉进料性质数据。  相似文献   

12.
负氢离子转移反应(htr)是重要的催化裂化基元反应之一。利用单事件微动力学模型对脂肪烃催化裂化的评估结果,从分子层面论述了htr反应的自催化特性。结果表明:原料中1 辛烯的存在提高了正碳离子活性中心覆盖率,尤其在原料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进而产生了更高的htr反应速率。htr反应速率不受原料中烯烃加入的影响,生成叔正碳离子的htr反应速率比生成仲正碳离子的速率快近5个数量级。对裂化反应机理比率(CMR)和反应链长(CL)的考察结果表明:当原料为纯烷烃时,两者的数值相近;当原料中加入烯烃时,CMR会受到明显影响,而CL几乎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3.
依据多产异构烷烃(MIP)工艺两个反应区特点,从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出发,以工业装置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MIP工艺10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该10个集总为:原料饱和分(SS)、芳香分(SA)、胶质及沥青质(SR)、柴油(D)、汽油中饱和烃(GS)、烯烃(GO)、芳烃(GA)、液化气(LPG)、气体(Gas)和焦炭(C)。求取了40组动力学参数,并应用工业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地预测MIP工艺主要产品分布及汽油烃族组成,符合MIP工艺的反应规律,对MIP工艺的完善和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 S O2-4 / Zr O2 超强酸体系作为重油催化裂化助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 S O2-4 / Zr O2 可提高轻质油收率,并能降低催化剂生焦;在工业催化裂化高温水蒸汽流化的条件下, S O2-4 / Zr O2 超强酸体系中的 B 酸对重油催化裂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在柴油的裂化反应中,进行了镍沉积对分子筛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及催化裂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与工业操作相对应的水蒸汽作用条件下,随着分子筛催化剂上金属镍量的增加,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催化剂的裂化活性下降,脱氢生焦量增多;水蒸汽处理温度的升高,金属镍分散度降低,将部分地抑制和消除镍的脱氢生焦倾向。  相似文献   

16.
对乙烯裂解焦炭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乙烯裂解焦炭在未加助燃剂和添加助燃剂情况下的燃烧过程中微观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烯裂解焦炭在燃烧后期的燃烧速率比前期小很多,而且有5%左右的烧焦残余物很难燃尽。加入了助燃剂后,焦炭原有的微观形态被破坏,这不仅提高了焦炭的燃烧速率,而且也增加了焦炭的燃尽率。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FCC汽油萃取精馏耦合重组分加氢脱硫脱氮的研究。首先在连续萃取精馏小试装置上,以碳酸丙烯酯为萃取剂考察萃取精馏的脱硫效果。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塔顶低硫精制油收率达63.2%,硫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9.4 mg/L和1.3 mg/L,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84.5%和97.4%。类型硫分析结果表明,碳酸丙烯酯对含氮化合物及噻吩衍生物在内的大部分类型硫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但对噻吩的选择性稍弱。随后在小型固定床上采用FGH 31催化剂对富硫重组分进行加氢脱硫,在优化操作条件下重组分加氢后硫、氮质量浓度分别降至9.5 mg/L和12 mg/L,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97.4%和91.8%。萃取精馏的低硫、低氮和低芳精制油和经过加氢脱硫后的重组分均可作为优良的欧IV汽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8.
用常压液相炭化法制备中间相沥青,并用熔融法检验中间相沥青的可纺性,研究了汽油裂解残油和催化裂化重柴油参混比的不同对中间相沥青的制备速率,产率,中间相含量,显微结构以及可纺性的影响,指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9.
开发了重油催化裂化工业装置模拟计算软件 ( RCCLK) ,包括重油十一集总反应网络的建立、不同类型反应器模型的推导、装置因数的设置和求取方法。催化裂化气体产品关联模型使软件具有预测产品中气体分布的功能 ;催化裂化原料结构关联模型的开发 ,减少了分析催化裂化原料的工作量和难度 ,增强了软件的适用性 ,便于模型的推广应用。工业验证和对催化裂化 -芳烃抽提组合工艺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 ,该模型软件的适用性强 ,预测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