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个体血糖稳定性的特征。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53例受试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其中正常糖调节(NGR)组48名,糖耐量受损(IGT)组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N-T2DM组)69例;IGT组包括单纯IGT(I-IGT)亚组16例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IGT/IFG)亚组20例。比较CGMS监测中连续48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①IGT/IFG亚组的MBG为(6.55±0.70)mmol/L,显著高于I-IGT组的(6.02±0.50)mmol/L(P<0.05),而两组间MAGE、MO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IGT组的MBG为(6.31±0.67)mmol/L,显著高于NGR组的(5.37±0.55)mmol/L(P<0.05);MAGE为(3.12±1.09)mmol/L,显著高于NGR组的(2.00±0.69)mmol/L(P<0.01);MODD为(0.89±0.29)mmol/L,与NGR组(0.81±0.29)m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T2DM组的MBG、MAGE及MODD均显著高于NGR、IGT组(P值均<0.01)。④N-T2DM组中,MAGE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MBG均不相关(P值均>0.05),与SDBG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SDBG与MBG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结论①IGT伴或不伴IFG患者已存在日内血糖波动显著增大,至糖尿病阶段,日内血糖波动进一步加大,同时伴有日间血糖波动的明显增大。②HbA_1c不能反映血糖稳定性的特征,MAGE和MODD有助于准确反映日内及日间血糖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方法采用CGMS(Mini Med)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获得51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低血糖时间百分率(DBLL)、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51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参数如下:MBG为(9.39±2.13)mmol/L,DBLL为(1.92±2.92)%,MAGE为(5.42±2.61)mmol/L,SDBG为(2.35±0.86)mmol/L,LAGE为(10.98±3.41)mmol/L,MODD为(2.03±0.76)mmol/L。结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增大,SDBG和MAGE均增加,而LAGE明显大于正常。  相似文献   

3.
王晓薇 《河北医学》2016,(5):727-730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将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神经传导正常组(非DM)组和异常组(DNP 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监测连续进行3d,最后比较CGMS监测中平均血糖( MBG)及标准差( SD),血糖波动系数( CV),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并测 HbA1C、血脂、血压、血糖等。结果:两组间病程、HbA1C、血脂、收缩压、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平均血糖( MBG)及标准差( 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病程、CV、MAGE是影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做好血糖的控制,同时还应避免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系统评估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低血糖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147例2018年12月-2019年10月间在华山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病房接受为期5天的CGM的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参数以及动态血糖参数。根据监测期间是否有低血糖发作将患者分为非低血糖组和低血糖组,将单次低血糖发作定义为传感器监测血糖<3.9 mmol/L并持续15 min以上。动态血糖参数包括平均血糖(mean blood glucose,MBG)、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血糖值极差(Δ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以及血糖在<3.9 mmol/L、3.9~7.8 mmol/L、>7.8 mmol/L、3.9~10.0 mmol/L、>10.0 mmol/L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 TIR)。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水平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应用的增加以及较低的MBG水平是低血糖发作的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BG水平、血糖>7.8 mmol/L及血糖>10.0 mmol/L范围内的% TIR与低血糖发作呈负相关,但是血糖变异水平(SD、CV、ΔBG、MAGE)以及血糖在3.9~7.8 mmol/L范围内的% TIR与低血糖发作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低血糖发作时长与磺脲类药物的使用和CV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较低水平的肾小球滤过率、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应用的增加以及较低水平的MBG是T2DM患者低血糖发作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章容  戴武  叶军  曹永红  刘燕  汪运生  张苏皖  匡蕾  邹玲玲 《安徽医学》2018,39(12):1462-1465
目的 动态血糖监测(CGM)评估血糖波动,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68例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R病变程度,将108例无DR的患者纳为NDR组,60例DR患者纳为DR组。对受试者进行连续72 h的CGM,计算平均血糖(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有效波动平均幅度(MAGE),同时检测HbAlc、血压、体质指数,评估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R组患者病程(8.33±0.82)年、收缩压(138.20±11.84)mmHg、舒张压(86.53±8.57)mmHg、SDBG(2.73±0.54)、MAGE(3.98±0.70)mmol/L,均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MAGE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Al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DR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波动及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6.
住院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损伤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并同时行精氨酸刺激试验,分析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精氨酸刺激试验C肽增值(ACP)的关系.结果 (1)以HbAlc水平分为5组,绘制24 h CGMS血糖谱,在HbAlc最低的两组(HbAlc<6.5%,6.5%≤HbAlc<7%),空腹血糖差别不大,但餐后血糖后者有所上升.随着HbAlc进一步增加,24 h血糖整体水平依次增高.(2)校正了性别、年龄、病程影响后,HbAlc、MBG与FPG;MBG、MAGE与HbAlc;MBG与MAGE(r分别为0.67、0.66、0.63、0.44、0.39,P均<0.01),FPG与MAGE(r=0.31,P<0.05)呈正相关关系.(3)校正了性别、年龄、病程影响后,FPG、HbAlc、MAGE与ACP呈负相关关系(r=-0.30,P<0.05;r=-0.39、-0.42,P均<0.01);MBG与ACP无相关(P>0.05).(4)以HbAlc<7%时,△CP变化不大(2.4±0.3)μg/L,而HbAlc≥7%时,△CP明显下降(1.4±0.9)μg/L.(5)以△CP为应变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血胆固醇水平、HbAlc是△CP独立影响因子(校正的R2=0.305,P<0.01).结论 血糖波动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较持续性的高血糖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Hp阳件者72例、Hp阴性者5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血压、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糖水平.利用血糖仪下载的3 d全天7个时间点血糖谱总计21个血糖值输入强生血糖数据分析软件(OTDMS)系统进行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来评估血糖波动.采用平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CE)、低血糖例数作为本研究血糖波动评估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体重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型糖尿病Hp阳性组的平均血糖(MBG)、SDBG、MAGE、LAGE均高于糖尿病Hp阴性组(mmol/L:9.0±1.1比7.6±0.5,3.3±1.1比1.7±0.5,6.7±4.5比3.0±1.1,8.6±3.8比4.2±1.5,均P<0.05),低血糖例数百分比也高于糖尿病Hp阴性组[16.6%(12/72)比5.1%(3/58),P<0.05].结论 Hp感染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有明显影响,根除Hp有益于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事件、保证血糖平稳达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并测定HbA1c,根据血糖波动系数(BGFC)分为3组(BGFC≤1.5组、1.5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合并糖尿病(观察组,40例)和不合并糖尿病(对照组,18例),两组均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检测.根据CGMS结果,观察组中3倍血糖值s<平均血糖(MBG)者20例(血糖波动小组),≥MBG者20例(血糖波动大组),分析血糖的波动情况及对FMD的影响.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波动小与大两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升高,FM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血糖波动小组相比,血糖波动大组MAGE、LAGE、MPP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升高[(5.4±0.9)与(3.7±0.4)mmol/L,(6.3±1.8)与(4.6±0.8)mmol/L,(4.7 ±1.0)与(3.5±1.2) mmol/L,(2.45±0.75)与(1.81±0.66) mmol/L],FMD下降[(3.2±1.0)与(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观察组FMD与各血糖波动参数均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收缩压是影响FMD的独立因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强,FMD明显受损,血糖波动是造成血管FMD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口服葡萄糖耐量正常人群及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的血糖稳定性.方法 用CGMS对50例受试者进行48~72 h的血糖监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FDR)22名,尤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调节人群(对照组)28名,比较CGMS监测中连续48 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等指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性(HOMA-IR),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修正的β细胞功能指数(MBCI)等指标.结果 FDR组的MAGE明显高于对照组[(2.3±0.5)mmol/L比(2.0±0.6)mmol/L,P<0.05)],MBCI在FD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7.6(16.9~50.0)比36.0(15.7~59.6),P<0.05],其余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GMS监测剑2型糖尿病患者的FDR的血糖波动性较大,主要表现为MAGE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并分别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与血糖漂移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0例糖调节正常(NGR)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参数,包括日内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及标准差(SDBG)、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水平、日内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漂移次数(NGE)、不同血糖水平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PT)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①T1DM组和T2DM组的24 h MBG及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明显高于NGR组(P<0.05).②在昼夜24 h中,T1DM组处于理想血糖控制水平(>4.4且<8.0 mmol/L)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为(27.03±15.71)%,T2DM组为(37.77±25.40)%,均明显少于NGR组(89.20±10.34)%,P<0.05.③与NGR组相比,T1DM组及T2DM组日内血糖漂移参数(SDBG、LAGE、MAGE、晚餐PPGE)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MODD)显著升高(P<0.05),且多数指标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④T1DM组及T2DM组的HbAlc与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无明显相关,而其空腹C肽、餐后1h及2hC肽均与LAGE、SDBG、MODD呈负相关(P<0.05),且T1DM组相关程度多高于T2D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血糖漂移增加,在血糖漂移方面,T1DM较T2DM更显著.胰岛功能与血糖漂移密切相关.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是全面而精细反映血糖全方位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根据颈动脉有无病变分为A组(颈动脉无病变组)和B组(有病变组)。所有患者均接受3d动态血糖检测(CGMS),计算平均空腹血糖(MFBG)、平均餐后2h血糖(MPBG)、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低血糖时间比(血糖〈3.9mmol/L),并检测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两组间性别、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组病程、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lc、MAGE、SD、LAGE、MPBG、低血糖时间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病变不仅与血压、血糖、血脂、HbAlc有关,而且和血糖波动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入选33例糖调节正常者(NGR)、25例槠调节异常者(IGR)和2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水平;动态血糖临测系统(CGMS)评价3组受试者24 h平均血糖(MBG)和血糖标准差(SDBG),24 h各时段平均血糖、24 h内血糖>5.6 mmol/L的曲线下而积(AUC 5.6)、日内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1)T2DM组血浆8-iso水平中位数为230 ng/L,高于IGR(199 ng/L,P<0.05)和NGR组(156ng/L,P<0.01);(2)T2DM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MBG、SDBG、24 h各时段平均血糖、AUC5.6、MAGE、MPPGE和MODD均高于IGR组(P<0.05,0.01),IGR组的上述指标高于NGR组(P<0.05,0.01);(3)血浆8-iso水平(对数)与MAGE(r=0.747,P=0.00)、SDBG(r=0.691,P=0.00)、MPPGE(r=0.615,P=0.00)、MBG(r=0.562,P=0.0)、AUC5.6、MODD、24 h各时段平均血糖及HbAlc(r=0.463,P=0.00)呈正相关;以血浆8-iso水平为应变量,MAGE、MBG和SDBG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0.55,P<0.05),MAGE为影响血浆8-iso水平的最主要因素(r=0.694,P=0.000).结论 IGR和T2DM患者存在明显的日内和日间血糖波动,氧化应激增加;日内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的作用强于持续高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应用艾塞那肽成功替代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胰岛素和艾塞那肽的降糖效果以及对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成功应用艾塞那肽替代胰岛素治疗的2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自我血糖监测记录,应用配对t检验对患者先后应用胰岛素和艾塞那肽治疗期间的血糖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多为中青年,糖尿病病程短,体型肥胖,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9.9±3.0)%,空腹C肽为(0.43±0.13)pmol/ml,餐后2 h C肽为(1.08±0.66)pmol/ml.应用艾塞那肽期间,患者血糖水平和达标率明显优于胰岛素治疗期间的血糖(P<0.01),同时全天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餐后血糖波动幅度、空腹血糖变异系数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情况(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波动性指标主要与餐后血糖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无关.结论 胰岛功能轻度受损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艾塞那肽不仅可以良好地控制血糖,而且能够减少血糖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态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血糖波动情况,探讨血糖漂移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以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伴糖尿病肾病,30例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考察日内不同时点血糖水平、不同时段血糖漂移、餐后血糖漂移(PPGE)、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和24 h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Pearson法分析患者HbA1c与血糖漂移的相关性,多元Logjstic回归分析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HbA1c与日内7个时点血糖水平、24 h MBG及3:00~6:00、19:00~20:00时段血糖漂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PPGE无明显相关(P>0.05);MAGE与13:00、19:00时点血糖水平和PPGE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0:00~3:00时段血糖漂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GMS能较详细地显示日内血糖波动情况.HbA1c能反映日内整体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波动主要归因于PPGE和夜间血糖漂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血糖漂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动态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血糖波动情况,探讨血糖漂移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以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伴糖尿病肾病,30例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考察日内不同时点血糖水平、不同时段血糖漂移、餐后血糖漂移(PPGE)、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和24 h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Pearson法分析患者HbA1c与血糖漂移的相关性,多元Logjstic回归分析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HbA1c与日内7个时点血糖水平、24 h MBG及3:00~6:00、19:00~20:00时段血糖漂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PPGE无明显相关(P>0.05);MAGE与13:00、19:00时点血糖水平和PPGE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0:00~3:00时段血糖漂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GMS能较详细地显示日内血糖波动情况.HbA1c能反映日内整体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波动主要归因于PPGE和夜间血糖漂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血糖漂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血糖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动态血糖波动特征.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根据连续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选取稳定人群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2例,单纯餐后血糖受损(IGT)组19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组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21例,正常对照(NGT)组18例,分析其各项临床指标和CGMS动态血糖数据.结果 (1)日内血糖波动:NGT、IFG、IGT、IFG/IGT至T2DM组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MBG)和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依次升高.IGT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2±1.2)mmol/L较NGT组(1.6±0.5)mmol/L高,较T2DM组(5.2±1.9)mmol/L低(P<0.05);IFG/IGT的有效血糖波动频率(FGE)(5.5±2.5)次/d较NGT组(6.1±3.4)次/d低,较T2DM组(4.8±1.8)高.糖尿病前期3组间IGT组MAGE(3.2±1.2)mmol/L最高,FGE(4.9±1.8)最低.(2)日间血糖波动:与NGT组(0.8±0.3)mmo/L相比,IGT组(1.1±0.4)mmol/L、IFG/IGT组(1.2±0.4)mmol/L和T2DM组(2.0±1.0)mmol/L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依次升高(P<0.05).(3)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波动特征:IFG组空腹血糖受损程度最重,餐后高峰以IFG/IGT组为著.血糖水平曲线由低至高依次为NGT、IGT、IFG/IGT、IFG、T2DM组.(4)不同HbAlc水平的血糖波动:受试者HbAlc<7%时,空腹血糖曲线几乎重合,餐后血糖曲线略微分开;HbAlc7.0%~7.9%时,餐后高峰明显上升;HbAlc≥8%时,空腹曲线明显上移,餐后波动继续升高.结论 (1)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加重,日内血糖波动及日间血糖波动逐渐增加.(2)正常人血糖波动幅度小,频率高;T2DM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大,有效波动频率低;(3)IFG组的血糖波动特征最接近于NGT,而IGT组最接近于T2DM;(4)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餐后血糖受损明显早于空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