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方法 分析28例双相情感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与同期65例没有误诊的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发现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双相情感障碍均有精神病性症状,两组间住院次数、发病至确诊经历时间及精神病性症状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误诊原因中,注重精神病性症状、忽略情感症状排序最高,为75.0% (21/28).结论 医生应提高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全面收集病史,全面深入地进行精神检查,充分重视情感症状,避免或减少双相障碍的误诊.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比较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为临床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各50例,采用数字符号、视觉再生、数字广度、连线测试、韦氏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等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利用x2与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 双相障碍组在数字符号(37.31±12.83)、视觉再生倒背评分(7.58±3.05)大于精神分裂症组,WCST中分类个数(4.12±2.04)大于精神分裂症组,WCST中错误数(15.88±7.85)及持续错误数(8.67±3.49)少于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仍然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6例具有情感障碍的糖尿病进行了临床分析,发现情感障碍以抑郁、焦虑最为常见,各占37.5%、33.9%;其情感障碍疾病进展期或病程迁延时出现;治疗中强调控制血糖增高及小剂量精神药物并用;并对糖尿病伴发情感障碍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240例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个案组和常规组,每组12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个案组给予社区个案管理服务,为期1 a。观察及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6、12个月患者的病耻感评估量表(SS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结果 个案组干预3、6、12个月后SSAS、SDSS评分均低于同期常规组(P<0.05)。结论 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可以降低患者病耻感,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作为精神类疾病最多见的3种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估脑功能改变方面日渐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行综述,用以寻找主要的精神疾病的共同和特异的生物学标志,为这3种疾病的诊断和早期预防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与弓形虫感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与弓形虫感染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254例重性精神病与396例健康人的血清中弓形虫抗体。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的病人弓形虫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有猫狗接触史阳性率为48.5%,情感障碍的病人感染率为38.1%。结论;情感障碍要考虑与弓形虫感染有关,庆重视弓形虫抗体检查,以利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紧张症状女性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时伴紧张症状、出院时符合ICD-10的紧张型精神分裂症(A组)与双相情感障碍症(B组)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B两组患者病期分别为(37.9±17.7)d、(18.0±13.4)d;入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现象的比较:B组起病急,病前受应激因素影响易轻躁狂,伴紧张症状时多呈"作态"、"装相"戏剧化行为,治疗1周内可缓解且反应敏感于A组。A组患者症状缓解后的BPRS评定显示"激活性"因子、"焦虑忧郁"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症状缓解后的BPRS评定显示"缺乏活力"因子,"敌对猜疑"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紧张性症状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有关,但两者的起病形式、应激影响、性格特点以及治疗反应性差异显著,且症状缓解后A组的"缺乏活力"、"敌对猜疑"、"思维障碍"明显区别于B组的兴奋、焦虑等情绪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邓家佩  崔明  张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38-213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诊断相互变更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在6年间住我院2次及以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的544例病历中筛选出两者诊断变更者共65例,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分别再诊断,符合入组标准者51例。并随机抽取未更改诊断的同期2次及以上住院患者50人做对照组。结果: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20例;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31例。心境障碍者更易更改诊断;心境障碍的患者,尤其是伴精神病性症状、生物学特征和间歇期不明显者易更改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有明显间歇期者易更改为情感障碍。结论: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诊断并非固定不变的,两者可相互变更,心境障碍的患者更易更改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与遗尿症的相关性以及两者的相关程度。方法 对 2 15例情感性精神障碍住院患者 ,应用自制调查表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诊断、遗尿史等情况 ,并设立对照组 ;通过发病率计算 χ2 值来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通过计算相对风险率 (RR值 )来判断两者之间相关的程度。结果 情感性精神障碍与遗尿症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 χ2 =46.62 ,P <0 .0 0 1) ,而且两者相关的程度非常大 (RR =14 .14 >1) ;临床各亚型遗尿的发生率差别不大 ,男性遗尿的发生率偏高 ,但是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χ2 =2 .0 4,P >0 .0 5 )。结论 幼年遗尿可以看作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个素质标志 ,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3.
情感性障碍与单胺氧化酶基因的遗传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单胺氧化酶(MAOA)和MAOB型基因多态性与情感性障碍(双相型和单相型)间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研究132例情感性障碍患者的MAOA(CA)N,MAOB(GT)n和MAOB(TG)n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结果 在132例患者中观察到MAOA(CA)n,MAOB(GT)n和MAOB(TG)n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目分别为8,12和9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对 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总分≥ 14的 2型糖尿病患者 6 2例 ,分为氟西汀组 (2 0例 ,2 0mg/d)、阿米替林组 (19例 ,5 0~ 15 0mg/d)和对照组 (2 3例 ) ,治疗 6周及 12周后检测HAMD、副反应量表 (TESS)、空腹和餐后 2h血糖 (FPG ,2hPG)、糖化血红蛋白 (GHbAIC)等生化及体查指标。 结果 氟西汀组及阿米替林组治疗 6周及 12周后HAMD总分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前两组FPG、2hPG在 6周和 12周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 ;GHbAIC6周后均未见显著下降 ,12周后前两组显著下降 ,组间比较仅氟西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ESS显示氟西汀组不良反应 9例 (4 5 .0 % ) ,阿米替林组 16例 (84 .2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氟西汀及阿米替林对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血糖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但氟西汀的血糖控制作用以及耐受性、治疗依从性等方面优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15.
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在心境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C)筛查双相障碍的可行性,对抑郁障碍患者中有双相障碍可能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采用MDQ-C对308例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包括双相障碍134例(双相障碍组)和抑郁障碍174例(抑郁障碍组)。对抑郁障碍组中MDQ得分≥5和MDQ得分<5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抑郁障碍组患者MDQ得分(3.90±2.92)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6.4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4,P=0.000);抑郁障碍组MDQ得分≥5的患者比例(34.5%,60/174)也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64.9%,8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21,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Q得分≥5的抑郁障碍患者多为男性(优势比OR=0.342,P=0.004)和年龄<25岁(OR=0.952,P=0.001)患者,且首次发病存在食欲增强特征(OR=5.007,P=0.029)。结论抑郁障碍患者中未被识别的双相障碍比例较高,MDQ-C可作为筛查工具提高双相障碍的识别率。男性、年龄<25岁、首次发病存在食欲增强不典型特征的抑郁发作患者有潜在双相障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刘诏薄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418-4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三种精神疾病的心理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抑郁症60例、焦虑症40例和正常对照30例进行评定。结果:成熟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焦虑症;不成熟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正常对照组;中间型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正常对照组;掩饰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焦虑症、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除掩饰因子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种防御方式的得分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掩饰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两比较发现,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成熟防御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种因子得分,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与正常对照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种疾病患者都采取了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心理防御方式来应对冲突。不同的疾病采取的心理防御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发现某种疾病与某种特定的防御方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NOSIE-30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BG、2hPG、HbAlc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可提高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NOSIE-30评分,以及降低血糖水平和PANSS评分,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境障碍女性患者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心境障碍女性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抑郁发作53例、躁狂发作64例;另选择42例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比分析其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心境障碍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42.02±2.85)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5±2.6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41.12±2.64)g/L,明显低于躁狂组的(42.76±2.81)g/L,且二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的血浆总胆红素为(10.49±4.7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4±3.7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狂组患者的尿酸水平为(320.33±78.46)μmol/L,明显高于抑郁组的(278.85±65.62)μmol/L和对照组的(286.05±49.3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组尿酸水平和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境障碍女性患者存在抗氧化能力降低和氧化应激损伤,女性躁狂发作患者还可能存在嘌呤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方法 研究对象为第2次发作住院治疗的情感性障碍患者,根据2次发作间歇期的长短,分为长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研究组)和短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对照组).应用自编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抑郁发作患者评定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严重程度分量表(SI),躁狂发作患者评定躁狂量表和SI.结果 研究组目前年龄平均(45.32±14.13)岁,大于对照组的(39.71±13.26)岁,差异有显著性(t=2.50,P<0.01);研究组女性占63.83%,对照组44.78%,差异有显著性(X~2=8.24,P<0.01);研究组外向性格63.33%.对照组40.43%,差异有显著性(X~2=6.69,P<0.01);研究组家族史阳性率45.00%,对照组69.15%,差异有显著性(X~2=4.37,P<0.01);研究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38.33%,对照组86.17%,差异有显著性(X~2=9.54,P<0.01).结论 长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女性偏多,性格外向者多,家族史阴性者多,而伴精神病性症状少,疾病严重程度轻.  相似文献   

20.
马建英  张守康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72-1973,2034
目的:观察强迫症和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情况,以及应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比较两组不同自知力患者临床症状。方法:对30例强迫症患者和32例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Y-BOCS和BPRs评估。根据Y-BOCS项目11评估自知力得分。结果:强迫症组与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不同自知力得分患者构成比显著不同(P<0.05),其中自知力较差(≥3分)患者分别为7例(23.3%)和20例(62.5%)。强迫症组自知力较差患者的Y-BOCS量表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和总体严重程度得分以及BPRS量表焦虑抑郁、思维障碍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强迫症组自知力较好患者及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组自知力较好和较差患者(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总体自知力强于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强迫症患者中自知力较差者的强迫体验、焦虑和抑郁等临床症状较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自知力较差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