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探讨有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233例及胃和十二指肠溃疡293例的ABO 血型分布,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结果说明在O 型中,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病数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及胃癌组(P<0.001),与胃溃疡组相比也明显增多(P<0.05)。胃癌组和胃溃疡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未见显著差异(P>0.05)。ABO 血型分布与性别、癌肿部位和有无并发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余宁  戴文森 《四川医学》1992,13(4):222-222
我们选用对胃癌特异性较高的一组鼠抗人胃癌革克隆抗体系例纯化后连接在微球上,用免疫酶标技术对一组胃癌、食管癌血清进行MG—Ag检测,旨在探讨其检测对胃癌、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 71例上消化道癌均由病理组织学确诊,抽取病人肘静脉血离心(1500转/分)后取血清,置入—20℃冰箱保存备用,其中胃癌63例,食管癌8例。取正常人血清50份(来自血库献血员)以便对照观察和确定临界(正常)值。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血清,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61例胃癌和5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和癌组织(其中50例同源非癌胃组织)中的铜(Cu)、锌(Zn)、铁(Fe)、镁(Mg)、钙(Ca)含量.胃癌组的血清Zn、Mg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u、Cu/Zn比值极显著高于健康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MUC1、MUC2及MUC5AC含量,探讨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制备MUC1、MUC2及MUC5AC黏蛋白芯片,免疫荧光检测,采用CEA作为指示指标,对30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进行黏蛋白血清水平的检测。结果:胃癌组三种黏蛋白血清水平增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MUC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相关(P<0.01),MUC2、MUC5AC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三种黏蛋白(MUC1、MUC2、MUC5AC)的表达随胃癌分化程度降低有增高的趋势。各单一黏蛋白以及黏蛋白两两之间和联合诊用于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其中单一黏蛋白中,MUC1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分别达到81.5%、75.8%,联合诊断(三种黏蛋白中至少两种阳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6.0%、82.9%。结论:检测血清黏蛋白MUC1、MUC2及MUC5AC水平,可以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131例胃癌、萎缩性胃炎及浅表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正常人血清铜、锌、铁、锰的浓度和铜/锌比值测定结果发现:1.胃癌患者血清铜、锌及其比值与正常人比较,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2.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的病情发展趋势中发现,其铜、锌和铜/锌比值的变化也呈对应趋势。3.铜、锌及其比值在诊断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胃液癌胚抗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胃液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89例胃部疾病患者同时测定胃液及血清CEA含量。结果:189例患者分为胃癌组(1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组(2组);CAG伴肠化组(3组);其它良性疾病组(4组)。胃液CEA含量,1组和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与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组、2组、3组和4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各组的胃液CEA阳性率分别为72.5%、15.8%、16.7%和0。胃癌组同时测定的血清CEA阳性率为42.5%。结论:对胃癌病人检测胃液中CEA含量明显优于血清CEA的测定。胃液CEA的增高对胃癌的诊断可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7.
用二辛可宁酸法测定259例胃病患者胃液巯基肽,结果显示,胃癌组胃液巯基肽显著高于食管癌(P<0.01)、胃炎(P<0.001)和溃疡组(P<0.001)。除5例胃印戒细胞癌均为阴性外,胃液巯基肽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0%、85.5%和85.0%。比较表明,胃癌前期病变、未分化和低分化腺癌胃液巯基肽含量是中、高分化和印戒细胞癌的2~4倍,而且与胃液唾液酸(GSA)高度相关(r=0.72),提示了胃液巯基肽测定不仅有早期诊断价值而且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有关,是一种新的诊断胃癌较有价值的非蛋白质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 NO)含量变化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进 Griess法测定 2 8例胃癌患者血清 NO含量 ,并探讨其与胃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 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 ;病理分级中 , 、 级组血清 NO含量显著高于 、 级组 ( P<0 .0 1 ) ;淋巴结转移组血清 NO含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 P<0 .0 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 NO含量变化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测定血清 NO含量对胃癌的诊断和预后可能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胃液癌胚抗原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单克隆抗体双位点夹心一步法测定了胃癌、食管癌、胃溃疡和各种胃炎患者胃液癌胚抗原含量。结果显示,胃癌组胃液癌胚抗原显著高于食管癌(P<0.05)、溃疡组(P<0.001)和胃炎组(P<0.001);胃液癌胚抗原测定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即准确度分别为82.6%、88.5%和87.1%。提示胃液癌胚抗原检测诊断胃癌的价值远优于血清癌胚抗原的测定;本缓冲稀释法简便、快速,检测灵敏度达0.4ng/ml。1.5h可批量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10.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胃癌瘤体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VCAM- 1)及外周血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s VCAM- 1)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长、转移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 4 1例胃癌、8例良性胃溃疡、10例正常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2 5例正常人、3 0例胃癌术前和术后 1周外周血进行检测 ,分析瘤体及外周血清中 VCAM- 1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VCAM- 1不仅在胃癌血管内皮细胞上高表达 ,在胃癌细胞膜上也有表达 ,而且 VCAM- 1的表达强度、表达率与胃癌血管的生长和转移有关。胃癌组病人外周血清中 s VCAM- 1的浓度比正常对照组高 ( P<0 .0 1) ,并且术后胃癌病人血清中 s VCAM- 1的浓度下降 ( P<0 .0 1)。结论 :VCAM- 1在胃癌的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s VCAM- 1有望成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Ⅱ(Trefoil factors2,TFF2)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经病理证实的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胃溃疡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和胃癌54例中TFF2的表达情况,对TFF2的平均光密度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FF2在胃溃疡(0.365&#177;O.018)和慢性萎缩性胃炎(0.370&#177;O.023)中的表达较正常胃黏膜高(0.347&#177;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0.327&#177;0.020)中的表达低于前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F2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TFF2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该指标可为胃癌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54例胃溃疡、胃溃疡癌变和胃癌中29例胃腺囊进行了定性、定量比较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29例中胃溃疡16例(72.7%),胃癌13例(40.1%),前者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25);(2)胃腺囊可分为幽门腺、胃体腺、贲门腺、肠化性和异型增生囊肿等,幽门腺囊肿多见;(3)胃癌胃腺囊数、最大横径和纵径、囊肿指数均多于和大于胃溃疡(P<0.05,P<0.002、P<0.001);(4)囊肿指数癌旁胃腺囊者大于非癌旁者(P<0.05),提示胃腺囊与胃癌的发生可能起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脆性位点与胃癌发生的关系,采用低叶酸培养条件,对15例胃癌和15例胃溃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在畸变次数和阳性个体表达例数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的8个位点中6个是脆性位点,4个脆性位点与癌断裂点、癌基因居染色体同一区带,涉及到7个癌基因。说明与癌基因同位或相邻的脆性位点活跃表达在胃癌发生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损伤的结果,胃溃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1q21和其它协同位点共同畸变时,应考虑有胃癌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胃液血液中铁蛋白测定对胃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名胃癌、29名慢性萎缩性胃炎、31名消化性溃疡患有液和血液中铁蛋白含量,以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铁蛋白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而血液铁蛋白浓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液组织胺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56例慢性胃炎病人和10例正常人的基础和五肽胃泌素刺激后的胃液组织胺分泌量,结果表明慢性胃炎病人的基础胃液和基础胃液组织胺分泌量与实证分型有关。五肽胃泌素刺激后各分型组胃液组织胺分泌量与正常组相似,但胃液分泌量脾虚、肾虚、气虚滞热和气虚瘀热都明显低于正常,提示这4型病人在刺激情况下胃粘膜血液循环和分泌功能明显下降。同时发现慢性胃炎中医各分型病人胃液组织胺对胃液分泌的效应均呈下降趋势,这在临床诊断和疗效考核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及L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凋亡抑制基因L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组织、胃溃疡、胃炎组织共90例标本,依据病理诊断进行分组,采用快速尿素酶实验或碳呼气实验检测Hp,半定量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中L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胃癌组、胃炎组、胃溃疡组之间Hp感染率分别为73.3%、43.3%、60%,胃癌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68,P〈0.01);胃溃疡及胃炎组中均无Livin表达,30例胃癌患者中L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16/30(54%);Livin基因在组织分化差或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表达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可能是胃癌变的因素之一,而Livin是与癌变相关的重要基因之一。Livin基因与胃癌的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和新的治疗分子靶点,可为评估肿瘤的恶性进展、转移潜能、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悉尼胃炎新分类法对连续胃镜检查100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①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外,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及胃癌的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当地同期人群(P<0.05)。上述胃、十二指肠疾病中,92.7%有组织学上表现的慢性胃炎,其中HP阳性占83.7%、HP阴性占16.3%。前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全胃炎一胃窦为主,且炎症明显并伴有活动性改变;后者为慢性胃窦炎,其炎症轻亦无活动性改变。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三者间存在明显不同的慢性胃炎模式(慢性炎症分布、萎缩程度及范围大小)。结果表明,悉尼胃炎分类诊断项目全面具体,有利于资料积累和分析,对HP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有特别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年龄在42~49岁之间患有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肾虚的妇女与正常妇女的骨密度值及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_2)值,以探讨近绝经期妇女骨矿含量与“肾”的关系。结果:肾虚组的桡尺骨密度及其均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肾虚组的血清FSH值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肾虚组的血清E_2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在明:①肾虚患者较非肾虚患者易患骨质疏松症,提示骨密度的微观检测可作为观察肾虚疗效的客观指标;②提示了近绝经期妇女骨矿含量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为补肾法防治近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单独和联合奥美拉唑用于急性中毒性胃黏膜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急性中毒对照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组、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常规剂量前列腺素组、大剂量前列腺素组及常规剂量前列腺素和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组.测定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计算溃疡指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前列腺素单独用药组大鼠溃疡指数,血浆ET和血清TNF-α的含量与急性中毒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联合用药组及奥美拉唑治疗组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前列腺素单独使用对急性中毒性胃黏膜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但常规剂量前列腺素与奥美拉唑联合可有效减轻急性中毒性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胃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记物MMP-9.MMP-2.CA72-4,P53-IgG.AIG7-Ag的水平.以评价其在胃癌的诊断和预测病理分型和转移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MMP-9.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IP-2.CA72-4.P53-IgG,MG7-Ag。结果 上述肿瘤标记物在非胃癌组和胃癌组中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若以高于非胃癌标记物平均数加2倍标准差作为诊断肿瘤的界限.则五种标记物联合硷测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3.8%。但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对各标记物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 采用多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