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测定Balb/c小鼠小肠慢波活动,并观察慢波的起搏细胞肠肌间丛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成年Balb/c小鼠,在体记录小肠慢波活动的频率与振幅;通过小肠肌条切片和铺片,以c-kit作为其标记,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肠肌间丛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 Balb/c小鼠小肠慢波频率为(7.8±2)次/min,振幅为0.4±0.07mV;肠肌间丛Cajal间质细胞分布在小肠环肌层纵肌层间,呈网状分布特征.结论 Balb/c小鼠小肠存在慢波活动,肠肌间丛Cajal间质细胞的网络状分布特征可能与其产生和传导肠道慢波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分布、超微结构特点并探讨其功能。方法:选择健康豚鼠10只,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在肌层的分布和结构特点。结果:豚鼠膀胱肌层Cajal样间质细胞形成网状和平行状两种不同的分布。超微结构核大、具有丰富的细胞器。结论: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分布和超微结构与胃肠道的ICCs相似,具有起搏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3.
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在糖尿病大鼠结肠组织中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糖尿病大鼠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探讨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在糖尿病结肠功能紊乱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检测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在糖尿病大鼠结肠组织内的分布和表达.结果: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主要分布在大鼠近端和远端结肠的肌间神经丛,糖尿病大鼠结肠组织内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的表达较正常大鼠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结肠组织内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表达减少,推测与糖尿病大鼠结肠功能紊乱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和扩张段的分布情况,探讨ICCs在巨结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3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和10例对照组肠标本ICCs,光镜下观察不同肠段肌间神经丛及环肌层内ICCs分布情况.结果:在对照组及巨结肠扩张段,ICCs大量分布在肌间神经丛周围及环肌层内,并形成网络结构.在狭窄段,肠壁各层ICCs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正常所见的网络结构遭到破坏.结论:Cajal间质细胞分布异常是先天性巨结肠病理改变之一,可能是该病重要的发病机制,参与肠运动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 ICC)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生后9~12 d的C57BL/6小鼠结肠组织,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结肠肌层组织、消化和进行原代培养。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使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鉴定细胞类型。结果体外培养24 h后,显微镜下可见三角形或梭型细胞贴壁生长。有2~3个短突起。继续培养,72 h后可见ICC胞体发出3~5条突起,细胞间相互连接。7 d后,细胞间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该类细胞c-kit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一套由小鼠结肠平滑肌原代培养ICC的方法,为研究及探讨相关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ajal间质细胞在BALB/c小鼠小肠中的分布及c-kit mRNA表达的研究.方法选取成年BALB/c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鉴定Cajal间质细胞,采用RT-PCR及mRNA提取法检测c-ki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ajal间质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环肌层纵肌层间以及浆膜下区,小肠肌条中c-kit mRNA表达量很低,需经过mRNA提取后方能检测出.结论明确了Cajal间质细胞在BALB/c小鼠小肠中的分布,探讨了c-kit mRNA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c-kitmRNA表达的方法,为更深入研究Cajal间质细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便秘二号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的疗效,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对STC大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TC模型大鼠16只,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各8只,实验组大鼠予灌服便秘二号方10ml/(kg·d),对照组大鼠予灌服生理盐水10m/(kg·d),共30天。停药1周后,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结肠传输功能,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结果:炭末推进长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推进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肌层Cajal间质细胞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便秘二号方可以增强STC大鼠的结肠蠕动功能,改善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扣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酒精中毒及葛根素预处理后的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形态、数量以及C-kit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葛根素对酒精中毒小鼠结肠组织的保护作
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BALB/C 小鼠24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慢性酒精中毒组和葛根素预处理组,每组8只。慢性酒精中毒组和葛根素预处理组小
鼠建立慢性酒精中毒动物模型。通过测量印度墨汁推进长度测定肠道传输速率,应用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ICC分布、数量以及超微结构
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C-kit蛋白的表达。结果:葛根素预处理组肠道传输速率较慢性酒精中毒组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盐水对照组(P<0.05);葛根素预处理组结肠内ICC的数量较慢性酒精中毒组增多(P<0.05),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水对照组比较,慢性酒精中
毒组小鼠结肠 ICC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线粒体等细胞器明显减少,葛根素预处理组小鼠结肠ICC的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线粒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加;葛根素预处理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酒精中毒组(P<0.05),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干预对酒精造成的Cajal间质细胞数量、超微结构及C-kit表达的改变有一定的修复或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酒精中毒及葛根素预处理后的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形态、数量以及C-kit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葛根素对酒精中毒小鼠结肠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慢性酒精中毒组和葛根素预处理组,每组8只。慢性酒精中毒组和葛根素预处理组小鼠建立慢性酒精中毒动物模型。通过测量印度墨汁推进长度测定肠道传输速率,应用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ICC分布、数量以及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C-kit蛋白的表达。结果:葛根素预处理组肠道传输速率较慢性酒精中毒组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盐水对照组(P<0.05);葛根素预处理组结肠内ICC的数量较慢性酒精中毒组增多(P<0.05),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水对照组比较,慢性酒精中毒组小鼠结肠ICC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线粒体等细胞器明显减少,葛根素预处理组小鼠结肠ICC的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线粒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加;葛根素预处理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酒精中毒组(P<0.05),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干预对酒精造成的Cajal间质细胞数量、超微结构及C-kit表达的改变有一定的修复或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0.
HCN2阳性细胞在小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调控的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 2,HCN2)阳性细胞在小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分布。方法成年昆明小鼠的胃肠道,包括胃、小肠、结肠,制作全层铺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HCN2阳性细胞、胆碱能神经及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结果成年小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HCN2阳性细胞成簇紧密排列,多数阳性细胞为DogielⅡ型神经元,阳性产物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膜,每个神经节内可见数个至数十个阳性细胞;神经突起虽可见HCN2阳性产物,但主要存在于较粗的突起。HCN2阳性神经元分布密度在胃肠道各段存在较大差异(P<0.05):以结肠密度最高,胃次之,小肠略低。利用胆碱能神经元标志物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ICCs的标志物(c-kit蛋白)分别与HCN2通道进行双重免疫染色,可见HCN2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未见HCN2存在于ICCs的胞体,ICCs的突起与HCN2阳性神经元距离很近。结论HCN2离子通道广泛表达于肌间神经丛,主要表达于胆碱能神...  相似文献   

11.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是连接胃肠道神经系统与平滑肌细胞的重要间质细胞,广泛分布于胃肠组织中,是胃肠慢波电位的起搏者、传导者,在调控胃肠动力方面起重要作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目前,大量研究报道认为,IBS存在ICC数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异常,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神经递质分泌及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密切相关。本文就ICC与IBS发病机制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慢传输性便秘结肠Cajal间质细胞减少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慢传输性便秘 (slowtransitconstipation ,STC)结肠Cajal间质细胞 (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减少是否与细胞凋亡有关。方法 收集 12例STC患者和 8例对照组乙状结肠标本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C分布情况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结肠壁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的原位细胞凋亡情况 ,记数凋亡指数 ,半定量分析。结果 ICC分布于结肠肌层 ,包括黏膜下环肌层表面、环肌层、肌间神经丛、纵肌层四个区域 ,STC乙状结肠上述四个区域ICC分布均明显减少。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发现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细胞凋亡明显增多 (P =0 .0 0 2 ) ,而肌层和肌间神经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STC患者乙状结肠ICC减少可能与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13.
长期应用大黄对大鼠结肠肌电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对大鼠结肠肌电的影响,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在“泻剂结肠”肌电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饲以含大黄饲料,3月后测定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用碘化锌-狐酸法(ZIO)观察肌间念念不忘爱射电镜观察肌间丛神经和ICC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长期服用大黄后,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减慢(P〈0.05),肌间丛ICC分布不均匀,突起连接杂乱;电锏上见肌间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未成年Balb/c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形态及分布,并测定其慢波活动情况,以进一步认识ICC的发育.方法 首先,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10天大小Balb/c小鼠小肠ICC的分布及形态特征,采用电镜观察ICC的超微结构;再分别测定10d大小Balb/c小鼠及成年Balb/c小鼠小肠在体慢波活动情况.结果 ICC主要分布于小肠环肌层与纵肌层间区(称之为ICC-MY),以及环形肌的内薄层与外厚层间(称之为ICC-DMP).ICC-MY呈现为连续性分布特点.电镜结果显示ICC有2个以上长突起,胞浆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而中间丝很少见.成年小鼠小肠慢波活动表现为近似正弦波样曲线,频率为(17.78±1.52)次/min,振幅为(0.16±0.02)mV,10 d大小Balb/c小鼠小肠慢波活动类似于成年小鼠,但其频率为(14.00±0.98)次/分,振幅为(0.09±0.02)mV,均明显低于成年小鼠(P<0.01).结论 Balb/c小鼠小肠主要分布着ICC-MY及ICC-DMP两类ICC,为双极或多极细胞,ICC-MY相互连接成网络状;未完全发育好的ICC表现出不成熟的慢波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阳明腑实证大鼠小肠神经-Cajal 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平滑肌细胞网络的形态学变化,探讨阳明腑实证胃肠运动障碍的产生机制及下法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0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0只;阳明腑实证模型组40只;大承气汤治疗组40只。存活大鼠取上段小肠10.0 cm组织制作肠肌层全厚组织标本,进行c-Kit和乙酰胆碱转运体(VAChT)/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后用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分析。结果(1)共聚焦显微镜检测ICC网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小肠ICC数量明显减少(P<0.01),ICC突触的数量减少,相互间的连接不连续,完整的网络样结构消失,细胞荧光强度减弱(P<0.01)。(2)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肠神经-ICC网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胆碱能/氮能神经数目明显减少(P<0.01/P<0.01),神经网结构紊乱,彼此间的连接减少,神经网络的荧光强度减弱( P<0.01/P<0.01);ICC与肠神经纤维两者间失去紧密连接,肠神经-ICC网络的完整结构受到破坏。(3)治疗组较模型组ICC数量明显恢复(P<0.01),网络样结构的完整性有所恢复,与模型组比较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1)。胆碱能神经/氮能神经纤维数目明显增加(P<0.01),神经网络结构再次好转,彼此间的网络连接的完整性恢复明显,神经网络的荧光强度增加(P<0.01),ICC与肠神经纤维间的连接接近正常,ICC-肠神经网络结构恢复明显。结论阳明腑实证大鼠小肠ICC和神经网络受到破坏。大承气汤治疗后小肠胆碱能/氮能神经和ICC数量恢复,肠神经-ICC网络结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卡哈尔间质细胞在正常对照组及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不同节段肠壁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及23例扩张段标本行c-kit免疫组化染色。以扩张段标本作为自身对照。另取5倒手术切除结肠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光镜观察卡哈尔间质细胞在正常对照组及巨结肠扩张段、狭窄段肠壁中的分布情况,计数阳性细胞数,分别对巨结肠扩张段与狭窄段、正常对照组与巨结肠狭窄段阳性细胞数目进行配对资料t 检验。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卡哈尔间质细胞数目比扩张段减少(P<0.01),比正常对照组亦有所减少(P<0.01)。且与扩张段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狭窄段卡哈尔间质细胞彼此间形成的网络状结构消失。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与卡哈尔间质细胞的减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糖尿病大鼠结肠中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和血红素氧合酶-2(heme oxygenase 2,HO-2)的改变以及ICC与HO-2的共表达情况,探讨ICC和HO-2在糖尿病结肠动力障碍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CC和HO-2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双重免疫荧光标记结肠ICC和HO-2,观察其共表达情况。结果:ICC和HO-2主要分布在大鼠结肠的肌间神经丛,糖尿病大鼠结肠中ICC和HO-2的表达量均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P<0.05);所有大鼠结肠组织ICC阳性细胞和HO-2阳性细胞在同一部位表达,糖尿病大鼠结肠组织中二者共表达的部位较对照组减少。结论:结肠组织ICC和HO-2的分布和表达减少可能是糖尿病结肠运动障碍的原因之一;ICC可能产生一氧化碳并介导一氧化碳在胃肠运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结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其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经结肠镜钳取30例感染后IBS患者和10名健康者的乙状结肠黏膜标木,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及原位包埋法,透射电镜观察肥大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其相邻组织结构,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后IBS患者电镜下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膜完整,膜与膜之间桥粒样结构连接,细胞间隙增宽,肠黏膜微绒毛分布尚规整,但密度不均,长短不一,多处微绒毛断裂,粗面内质网发达,在黏膜固有层中见较多肥大细胞,其内可见大量高密度内分泌颗粒,伴有脱颗粒后的空洞,呈现功能活跃和分泌旺盛状态。结论:感染后IBS患者结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对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瘀润肠方治疗便秘的机理。方法采用吗啡皮下注射方法复制顽固性便秘小鼠模型,观察便秘模型小鼠是否存在结肠间质细胞(ICC)的变化,通过药物治疗后是否会恢复ICC的功能和结构。结果便秘模型小鼠与空白组小鼠比较I,CC数量明显减少(P〈0.05),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结肠ICC数量均有提高(P〈0.05),但化瘀润肠方大剂量组作用程度明显优于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明显优于麻仁软胶囊组(P〈0.05),麻仁软胶囊组优于莫沙比利组(P〈0.05),莫沙比利组与化瘀润肠方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观察小鼠结肠ICC变化,发现化瘀润肠方中、大剂量组能够恢复便秘小鼠ICC结构。结论便秘模型小鼠结肠ICC存在形态及数量异常,化瘀润肠方能够增加便秘模型小鼠结肠ICC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