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漆晓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34-135
目的对比穴位埋线、针灸与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症患者87例,采取随机配对原则,分为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对照组29例,针灸对照组28例。2个疗程后,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对体质指数、腰臀比与脂肪百分比三种肥胖指标的影响。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均具有显著疗效,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穴位埋线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针灸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肥胖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其治疗效果优于穴位埋线及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2.
形态学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穴位定取、操作手法以及未来针灸拓展3个方面,对形态学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说明形态学知识对于准确地定取针灸穴位不可或缺,使针灸操作更具科学性,而且在针灸未来拓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穴位解剖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结合教学实践就穴位解剖学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相应的探讨,为穴位解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穴位解剖学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解剖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结合教学实践就穴位解剖学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相应的探讨,为穴位解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对治疗周围性面瘫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为针灸配合穴位按摩40例,对照组组为仅进行针灸治疗40例,对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达到98%,对照组仅为7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对周围性面瘫产生显著地护理干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为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近10年来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文献数据库,对这些文献的选穴规律进行探讨,包括主要穴位的使用频次、各文献选取的主要穴位的数量及主要穴位的归经情况。结果:纳入的178篇文献中,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穴位多达85个,其中迎香、肺俞这两个穴位的使用频次≥50%;各文献选取的主要穴位的数量以4个穴位居多;主要穴位所归属的经脉以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这三条经脉居多。结论: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文献探讨,总结了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性评价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对近3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用疗法繁多,包括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尖放血、针、灸结合或针、药结合以及其他综合疗法等。结论针灸综合疗法更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的辅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及运动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穴位注射组(23例)和穴位针灸组(23例),前者采用穴位注射纳洛酮;后者采用相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结果 穴位注射组在穴位注射纳洛酮7d时,ESS总分值比治疗前有显著增加和明显高于穴位针灸组分值,14d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 纳洛酮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起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神经电生理与调控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及梳理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4个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VIP、CBM)中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相关文献,建立中风后呃逆的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SPSS 21.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规律。结果 经过筛选共有1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统计出200条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针灸处方,共涉及穴位88个,总频次1 143次,穴位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内关、足三里、中脘,选穴位置以胸腹部为主,任脉穴位使用次数最多。通过关联规则技术得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内关-中脘-足三里。结论 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组方具有规律性,且与单纯性呃逆的选穴规律的差别体现在选穴部位和穴位配伍上,中风后呃逆更注重脑腑协同作用及神经功能的调节,本研究为临床上使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提供理论支持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针灸电刺激对前列腺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温盐水持续膀胱冲洗,治疗组在温盐水持续膀胱冲洗基础上辅以穴位针灸电刺激。根据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针灸电刺激可以有效地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灸循经筋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疗效以及对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及破骨细胞分化抑制因子(OPG)调控机制的表达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将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经穴组、阿是穴组以及循经筋规律性阿是穴组,共90例患者,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VAS评分比较,抽取膝关节滑液分离细胞,检测RANKL及OPG表达变化,观察比较各疗法的镇痛疗效和对RANKL及OPG调控机制。结果:三组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经穴组与阿是穴组治疗后RANKL及OPG显著降低,循经筋阿是穴组具有更强的抑制RANKL及OPG表达的作用,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对膝骨关节炎止痛效果良好,在抑制RANKL及OPG介导的炎症反应方面,经穴灸法与阿是穴灸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循经筋阿是穴灸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综合针灸疗法和单纯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纰采用针刺配合艾条灸、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达96.9%.较单纯针刺治疗(有效率为5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灸、穴位注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顽固性面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近十年针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银屑病的取穴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5~2014年国内针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文献,将纳入文献的腧穴按照选用频率及归经、经络选用频次、腧穴分布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银屑病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手阳明大肠经;使用总频次最多的是肺俞穴,其次为曲池穴;腧穴分布主要集中在背部。结论:针灸疗法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且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和局部取穴的取穴规律。  相似文献   

14.
搜集近12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59篇,总结归纳其临床针灸治疗方法及取穴规律,结果发现:(1)临床以腹泻型针灸治疗研究居多;(2)取穴遵循:局部取穴为主,重视俞募配穴,存在循经取穴、肝经取穴亦不忽视等原则;且针多取天枢穴,灸多取神阙穴,为肠易激综合征针灸临床取穴方案的规范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艾灸对坐骨神经痛大鼠神经痛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艾灸"环跳穴"对坐骨神经痛大鼠(CCI)的神经痛行为的影响,从而探讨史灸对CCl的治疗作用与疗程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手术结扎部分坐骨神经干制成CCI模型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4只CCI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针刺组、艾灸组,分别针刺、艾灸"环跳穴"治疗;每日1次,每次15 min,10次为1疗程,休息2 d,行下1疗程;并通过观察其一般神经痛行为及测定热刺激痛阈、电刺激痛阈的改变与疗程之间的关系、评价艾灸对CCI模型大鼠的治疗效应.结果:造模后大鼠出现明显神经痛反应,各痛敏值明显增高;经治疗,1疗程后艾灸组、针刺组大鼠热刺激痛敏值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相比,痛敏分数绝对值减小,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个疗程后,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艾灸"环跳穴"可有效缓解CCI模型大鼠的神经痛行为(症状、体征).2、艾灸"环跳穴"可减轻神经痛的发作,且疗效与疗程之间有一定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搜集及整理相关文献,分析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个人展望。[方法]以针灸治疗、疗效、时间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选取有关针灸疗效的34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献,从介入时机、针刺时辰、留针时间、治疗间隔时间、疗程等方面分析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确有影响,但具体最佳时间参数与不同疾病密切相关,如针灸治疗中风和面瘫急性期介入效果更好,痛经患者经前期针灸治疗效果更佳。择时针灸较随到随针效果佳;多数疾病留针时间为30min,而中枢性疾病留针60min甚至更长效果更佳;在有效刺激的前提下,长疗程的针灸治疗较短疗程佳;关于针灸间隔时间尚存在较大争议。[结论]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至关重要,但具体时间参数尚无统一标准,且相关机制研究甚少,因此探讨针灸治疗中时间因素的规律和时间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12月龄雌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一醇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切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和学等观察针刺和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结果:经针刺、艾灸或雌二醇治疗后,血清Ca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AKP较模型组分别有所下降(P〈0.05);血清E2、BGP、PTH较模型组升高(P〈0.05~0.01),股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电针加灸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与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30min,电针加灸组电针“百会”、“水沟”穴,艾灸“足三里”穴。测定各组治疗前后6h、12h、24h、48h后大鼠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各时相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H-600透射电镜显示,电针加灸组大鼠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较模型组轻微。(2)ELISA结果显示:电针加灸组中S100β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加灸能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清中的S100β含量,对血脑屏障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仲景针灸学术思想,希冀后学领会仲师针灸立法之精微,以供临证参考。[方法]从《伤寒论》针灸条文中总结其针灸治疗的特点与规律。[结果]《伤寒论》中对针灸疗法的记载简要,其中论述针刺者10条,论火灸法者7条,论火逆证者18条,体现出针与灸的使用范围、针药并用、灸药并用、针法治未病,治病求本等思想。[结论]仲景针灸学术思想对指导后世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不无裨益,其在针灸史上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古籍中支沟穴针灸病证谱,总结支沟穴临床应用规律,以期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遴选出支沟单穴及配伍运用的针灸病证谱,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支沟穴单穴主治病证8种,配伍主治病证29种,尤以在脾系病证及肝胆系病证中运用最为广泛,其中胁痛、便秘、痹证是支沟穴运用的优势病证。支沟穴配穴以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其中常见的配穴依次为足三里、章门、大陵、合谷、间使、曲池。结论 支沟穴临床运用广泛,具有“调气”之特性,可用于气机不调诸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