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确定一种准确、安全、快捷的测量体温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测量20例无发热老年人和40例发热老年患者的体温。结果:无发热老年人和发热老年患者,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体温计具有使用安全、快捷等优点,值得在老年病房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型人工智能测温仪、常规电子测温设备与传统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准确性,为临床测温仪器应用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完成体温检测的293名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每位受试者在统一的温度和湿度下,分别采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舌下温度,采用电子耳温计分别测量左耳内、右耳内温度,电子额温计测量前额、左侧内关温度,采用新型人工智能测温仪进行体温测量,每种方法测量3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试者采用新型人工智能测温仪、电子额温计测得的体温均低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体温(均P<0.05);虽然电子耳温计测得的左耳内、右耳内体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体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新型人工智能测温仪测得的体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舌下体温存在统计学差异。鉴于新型人工智能测温仪高效、无接触测温、自动预警等优势,可推荐用于大规模人群的体温筛查,但使用时应尽量对测温环境及条件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水银温度计腋下测温值作为标准对照,探究红外热成像(IRTI)测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发热患者额部温度的准确性。方法 对急诊71 例发热型AURI 患者同时使用水银温度计和IRTI 测温,比较分析两种测温方法的差异。结果 温度定量分析显示:发热型AURI 患者腋下温度为(38.45±0.66)℃,IRTI 测量额部最低温为(36.30±1.08)℃,最高温度为(38.66±0.68)℃,平均温度为(37.57±0.76)℃ ;腋下温度与额部最低温及平均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腋下温度与最高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腋下温度与额部最高温呈正相关(P <0.05)。结论 IRTI 能够通过检测额部最高温度替代水银温度计测量AURI 发热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外额式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值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选择眼科住院患者120例,其中体温正常者112例、发热者8例,比较两种体温计测量体温值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红外额式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所测体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额式体温计测量体温值能正确反映体温变化,且快速、安全、使用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宁夏平罗县成人麻疹爆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收集平罗县2009年实验室确诊的成人麻疹病例60例和健康对照人群120例,对照按照同性别、同民族、互为邻居或同班级、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且既往无麻疹患病史的标准进行选择,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发病危险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中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55,P〈0.01,OR=3.52,95%CI:1.98-6.23),病例组中医院暴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06,P〈0.01,OR=2.73,95%CI:1.64-4.52),病例组中接触发热出疹性病人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36,P〈0.01,OR=3.19,95%CI:1.88-5.42),两组人群的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OR=1.71,95%CI:1.03-2.84),两组人群的受教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OR=0.86,95%CI:0.55-1.33);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为麻疹疫苗接种史、医院暴露史、发热出疹性病人接触史,其回归系数分别为:1.61、1.14、1.02。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群、医院暴露人群、有发热出疹性病人接触史的人群、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低的人群是平罗县成人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建立基层预防接种门诊安全有效的疫苗存储冰箱远程温控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8个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存储冰箱监测点共72个,分别使用经校准水银温度计和温控系统两种方法同步测量疫苗存储温度,分析远程温控系统的监测效能。结果两种方法在疫苗冰箱冷藏室的监测温度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6,P0.001),在冷冻室监测温度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72);基层远程温控系统预警的灵敏度100.00%,特异度94.08%,准确度94.11%;18个预防接种门诊使用疫苗存储冰箱远程温控系统一年内避免经济损失近19万元。结论疫苗存储冰箱远程温控系统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应用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PD术后营养支持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9月,纳入文献类型定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8项RCT研究,共9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营养组比较,EEN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91,95%CI:0.54~1.52,P=0.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OR=0.98,95%CI:0.41~2.32,P=0.96)、胰瘘发生率(OR=1.04,95%CI:0.49~2.21,P=0.92)、胆瘘发生率(OR=1.58,95%CI:0.43~5.77,P=0.49)、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发生率(OR=0.95,95%CI:0.68~1.33,P=0.78)、术后出血发生率(OR=1.03,95%CI:0.55~1.92,P=0.93)、总体感染发生率(OR=0.75,95%CI:0.53~1.05,P=0.09)、腹腔感染发生率(OR=0.81,95%CI:0.56~1.16,P=0.25)、肺部感染(OR=0.54,95%CI:0.15~2.00,P=0.36)、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OR= –1.32,95%CI:–2.74~0.10,P=0.0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提示,管饲方式可能是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P=0.002)、病死率(P=0.003)、DGE(P=0.04)、LOS(P=0.01)的亚组间异质性因素之一(P<0.05)。结论 EEN在PD术后短期疗效方面是安全可靠的。受研究数量与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其对手术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218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123例次(56.4%),女95例次 (43.6%),无吸烟史者137例次(62.8%),已戒烟者58例次(26.6%),未戒烟者23例次(10.6%)。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18/218),主要并发症包括新发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水肿、心律失常等。与总体并发症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冠心病(B=1.545,P=0.006,OR=4.686,95%置信区间1.568~14.006)和慢性阻塞性肺病(B=1.037,P=0.049,OR=2.820,95%置信区间1.675~11.790)和未戒烟(B=1.412,P=0.032,OR=4.139,95%置信区间1.134~15.109),与新发呼吸衰竭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冠心病(B=2.207,P=0.004,OR=9.087,95%置信区间2.028~40.714)、慢性阻塞性肺病(B=1.646,P=0.048,OR=5.188,95%置信区间1.783~34.375)和病变累及3个中心气道(B=1.899,P=0.032,OR=6.680,95%置信区间1.182~37.740)。恶性病变组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仅有未戒烟(B=2.953,P=0.006,OR=19.161,95%置信区间2.360~155.572),良性病变组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冠心病(B=1.976,P=0.022,OR=7.214,95%置信区间1.324~39.298)。结论: 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介入操作期的监测,以减少和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透析慢性肾脏病(ND-CKD)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搜集460例ND-CK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同型半胱氨酸(Hcy)诊断标准分为HHcy组(244例)与非HHcy组(216例);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GFR≥60 mL/min·(1.73 m2)(176例),即慢性肾脏病(CKD)1~2期;GFR<60 mL/min·(1.73 m2)(284例),即CKD 3~5期。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预测指标。结果460例ND-CKD患者中,HHcy血症的患病率为53.00%,其中CKD 1~5期各期HHcy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7.40%、13.50%、24.60%、25.00%、29.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包括:CKD分期(OR=0.669)、舒张压(OR=0.942)、三酰甘油(OR=0.416)、尿酸(OR=0.996)、24 h尿蛋白定量(OR=1.669);尿酸(OR=4.549)、三酰甘油(OR=0.543)是ND-CKD患者1~2期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CKD分期(OR=0.250)、舒张压(OR=0.920)、肌酐(OR=1.050)、尿素氮(OR=0.539)、尿酸(OR=1.004)、三酰甘油(OR=0.769)、24 h尿蛋白定量(OR=0.515)是ND-CKD患者3~5期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KD分期是预测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较好指标,尤其是对于3~5期的ND-CKD患者。结论随着CKD分期的增加,HHcy血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及影响血Hcy水平升高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重视CKD患者Hcy水平的检测并早期给予干预,可预防或延缓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红外线耳温计测量体温的有效性。方法:检索数据库,收集红外线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人体自身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3篇,两种体温计测量体温正常者(WMD=0.14)和发热者(WMD=0.29)耳温与腋温的比较,正常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热组耳温高于腋温(P0.01);测量体温正常者(WMD=0.09)和发热者(WMD=0.08)耳温与口温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外线耳温计所测耳温与口温相差不大,可较好的反映机体深部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