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皮给药系统类型及生物学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非口服给药方法发展迅速,通过皮肤、黏膜给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本文就皮肤及黏膜给药的原理及优势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是药剂学发展方向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中药制备的黏膜给药制剂,不同化学成分对黏膜的渗透作用存在差异,各成分间同时渗透也会发生相互作用,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缺乏对影响黏膜给药系统作用机理的探讨。主要介绍黏膜给药系统中药物的吸收机制,药物黏膜吸收的影响因素及黏膜渗透的研究方法,旨在为黏膜给药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经皮给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国内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主要从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及优势、经皮给药制剂及促渗方法的研究和进展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说明经皮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有利于实现我国的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微针技术在经皮给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针是经皮给药的物理促渗方法之一,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介绍微针的透皮促渗机制、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复合技术以及微针在大分子经皮促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的皮肤模型是指构建能够模拟人体皮肤结构和功能,并用于研究和评估药物在经皮给药过程中的吸收、渗透及药效等方面的实验模型。该模型可代替传统人体皮肤实验,减少药物开发过程中对人体皮肤的使用,为经皮制剂的研发提供一种便捷、可控且经济高效的方法。针对经皮给药系统的皮肤模型,本文从药物经皮吸收途径出发,对目前常用的动物皮肤模型、人工皮肤模型、重组人体皮肤模型进行介绍,并对其优缺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为经皮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给药制剂因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新剂型的应用则是经皮给药制剂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关键。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经皮给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分析总结。相信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经皮给药制剂(尤其是大分子药物的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给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228例急性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经皮给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对症处理,观察组114例加用河南三浪公司生产的经皮给药治疗仪及腹泻贴片,经穴位透入治疗。观察两组大便性状及次数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3.3%和59.6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在缓解大便情况及全身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有效、安全,可缩短病程,提高显效率,是治疗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蒲芋枋  白国辉 《海南医学》2023,(21):3177-3180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使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是造成人类牙缺失的主要病因,传统牙周炎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清除和控制牙菌斑。但宿主的特异性炎症反应是组织破坏和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疫苗可能成为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但低免疫原性限制其作用的发挥。成功的牙周炎疫苗应该在口腔中诱导保护性免疫,而传统的疫苗接种方式难以做到这点,疫苗的黏膜给药途径可能会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其效果,本文对牙周炎疫苗的黏膜给药途径最新进展作一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0.
苗萍  刘国红  张丽慧 《河北医学》2006,12(3):277-278
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采用经皮给药治疗仪佐治小儿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我院住院患儿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6个月至14岁,具有发热、咳喘、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及X线胸片肺部炎性改变。所有患儿均符合肺炎诊断标准[1],且无严重并发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及止咳、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d1开始加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河南三浪…  相似文献   

11.
微针是一种实现无痛和微创的给药新技术.其原理是穿刺皮肤产生微米级的给药通道,以增强皮肤对大分子药物的渗透性.生物可降解微针主要解决不可降解材料微针断裂于皮肤内造成的安全问题.本文对生物可降解微针的特点、可降解材料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药物经皮吸收的独特优势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成为目前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克服皮肤的天然屏障功能,药学工作者研究了很多物理学、化学和药剂学促渗技术,以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和经皮吸收。 驻极体是一类具有永久保持电极化状态的功能电介质材料,其产生的静电场和微电流可以作为物理促渗源用于提高药物经皮吸收。本文主要综述驻极体经皮促渗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目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分为根性及干性两大类,根性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干性可因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等引起~([1])。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病因病机多为寒气内聚、瘀血阻络、因虚致瘀等,概而论之可谓不通则痛~([2])。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内科药物治疗、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14.
谢春奇 《甘肃医药》2010,(5):488-490
目的:探讨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经皮给药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常乐康口服,有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者,可用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酸中毒;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经皮给药,每天1次,3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1%)高于对照组(79.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经皮给药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方便、有效,能缩短病程,依从性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硝酸甘油贴膜的含量均匀度和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SUNTEKKROMASILC18柱,以ψ(甲醇∶水) =60∶40为流动相,流速 1. 0mL·min-1,检测波长 220nm,测定硝酸甘油贴膜的含量均匀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大连依利特C1 柱,以ψ(甲醇∶水) =25∶75,每 1 000mL中含醋酸铵 386mg为流动相,流速 1. 25mL·min-1,检测波长214nm,用浆法溶出装置,测定硝酸甘油贴膜 2、4、6、12、24h累积释放量。结果 2个规格各 3个批号供试品每片含硝酸甘油均为标示量的 88% ~102%,且 2、4、6、12、24h硝酸甘油平均释放量分别为 1. 09、1. 49、1. 88、3. 12、4. 91mg(16mg/片,释出率 5mg/24h)和 2. 0、3. 3、4. 3、6. 6、10. 3mg(32mg/片,释出率 10mg/24h)。结论两种测定方法简便、稳定、准确,能有效地反映硝酸甘油贴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的迅猛发展,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从体外经皮渗透研究、在体经皮吸收研究、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等3个方面对近年来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指出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在突出自己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必定会为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尼美舒利(NIM)不同透皮吸收制剂的体外释药及透皮特性,以期筛选出较好的NIM透皮吸收制剂。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NIM凝胶为对照,考察同剂量NIM混合型巴布剂、交联型巴布剂及贴剂的透皮特性。结果同浓度的不同NIM透皮吸收制剂的透皮速率依次为交联型巴布剂>混合型巴布剂>贴剂(P<0.01),释药速率依次为交联型巴布剂>混合型巴布剂>贴剂(P<0.01)。结论交联巴布剂可望成为NIM外用制剂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腰牵结合超声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纯腰牵治疗相比较。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腰牵结合超声药物离子导入治疗组和单纯牵引组,治疗前、后分别利用腰腿痛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对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牵结合超声药物离子导入治疗后腰椎功能改善优于单纯腰牵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与其治疗前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牵结合超声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苯磺酸氨氯地平(AM)为模型药,制备传递体并对其体外透皮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一超声法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传递体),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其大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药物的回收率及包封率等.结果 苯磺酸氨氯地平传递体的平均粒径为84.5 nm.平均回收率为(100.2±0.63)%;包封率为(86.65±0.28)%;透皮实验2h后,载AM传递体的透皮加快,累积的透皮量明显高于AM溶液.结论 该传递体的制备方法可行,传递体能有效地促进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皮肤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