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生儿听力筛查36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红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52-52,56
目的通过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宣传及早期诊断和干预。方法应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在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1月以来出生的369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性筛查,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于生后5月龄时转北京市儿童听力筛查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3768例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有3696例(筛查率98.09%)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通过3397例(通过率91.91%)。299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中有290例接受42天门诊最终复筛,最终复筛率96.99%,通过262例(复筛通过率90.54%),未通过最终复筛的28例新生儿全部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15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5.52‰,初筛假阳性率为7.11%,全部筛查程序的假阳性率为O.41%。假阴性率为0.00%。结论平谷区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高于国内外标准。通过筛查可使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期宣传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更为有效地促进婴幼儿正常的语言发育,同时提高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10 343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出42天用同样技术进行复查,对复筛未通过者转上级医院并跟踪随访。结果:2010年及2011年两年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14 088例,实际筛查10 343例,总体新生儿初筛率为73.41%,初筛通过率91.80%,复筛通过率73.19%。高危儿620例,未通过47.90%,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4例。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耳声发射技术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新生儿听损伤可通过筛查及早发现,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宣传及早期诊断和干预. 方法 应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在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1月以来出生的369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性筛查,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于生后3月龄时转北京市儿童听力筛查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 3768例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有3696例(筛查率98.09%)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通过3397例(通过率91.91%).299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中有290例接受42天门诊最终复筛,最终复筛率96.99%,通过262例(复筛通过率90.34%),未通过最终复筛的28例新生儿全部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13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3.52‰,初筛假阳性率为7.11%,全部筛查程序的假阳性率为0.41%.假阴性率为0.00%. 结论 平谷区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高于国内外标准.通过筛查可使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期宣传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更为有效地促进婴幼儿正常的语言发育,同时提高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4.
绍兴市区听力筛查阳性患儿追踪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绍兴市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提出听力损失婴幼儿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措施。方法 应用畸变产物诱发耳声发射技术(简称班DPOAE)对5056例出生后2~4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复筛,对复筛仍未通过者,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结果 5056名新生儿中,405例未通过耳声发射初筛,51例在42天回访时未通过复筛,经过听性脑干反应测试,8例未通过测试,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结论 DPOAE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首选方法。对高危儿及未通过耳声发射筛查者,应做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早期发现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予以密切的随访、确认,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能减少听力障碍残疾。  相似文献   

5.
黄桂芳 《当代医学》2011,17(13):90-91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34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为出生后3~7d的新生儿。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的3400名新生儿中,初筛通过3039例,初筛通过率89.4%(3039/3400),其中361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于42d在门诊进行复筛,复筛通过率90.1%(325/361)。未通过最终复筛的36例新生儿全部进行双耳的ABR测试,确诊听力损失13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4.3%(13/3039)。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的筛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尽早发现听力损伤患儿,从而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有效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董艳芳 《中外医疗》2014,(16):150-151
目的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早期了解婴儿听力损失状况,以便早期干预,减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方法以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为准绳,应用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的初筛及复筛。初筛一般于婴儿出生后(48-72)h进行。复筛于出生后1个月进行。复筛未通过的婴儿应于3-6个月进行医学诊断、听力评估。此外,该研究还对204例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早产等具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①需初筛正常新生儿13928例;实际初筛人数13231例;初筛率为95.00%;初筛通过率为91.00%。需初筛高危新生儿204例,均接受初筛;初筛通过率为63.73%。②需复筛正常新生儿1191例;实际复筛人数1072例;复筛率为90.01%;复筛通过率为82.00%。74例高危新生儿需进行复筛;实际复筛人数74例;复筛通过率43.24%。③与正常新生儿相比,高危新生儿初筛率及复筛率更高,复筛及初筛通过率更低(P〈0.01)。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早期了解婴儿听力损失状况具重要意义,我们应将具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早产等高危因素的婴儿作为重点筛查对象,以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为准绳,进行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干预,减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的影响因素,以降低假阳性的检出率。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387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未通过的213例患儿再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和耳科学检查;并随访1年以上,按假阳性新生儿占所有参加筛查新生儿的比例,或按假阳性新生儿占未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的比例,分别求得相应的假阳性率。结果初筛3876例,通过3663例,通过率94.5%;复筛213例,通过195例;复筛18例仍未通过,其中确诊听力损失12例。在3876例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31%。本组筛查假阳性率为5.19%。结论随着听力筛查的广泛开展,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听力筛查中假阳性率很低,但其绝对数量仍该重视,并以合理的处置减少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方法:应用丹麦研制的手持式耳声发射仪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TEOAE)配合听性脑干反应(ABR)两步筛查。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1219例,听力筛查率99.03%,3例诊断为听力障碍,听力异常发病率为0.25%。结论:耳声发射技术是适用于临床的一种快速、可行、无创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配合听性脑干反应两步筛查,可大大降低假阳性率,及早发现听力损失儿,尽早进行听力追踪,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100例,所有婴儿均进行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需于1月后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需在3后月通过ABR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对婴儿进行听力诊断,得出听力是否损失的明确结论。结果:1100例新生儿中有921例通过初筛,通过率83.73%,175例通过复筛,两次总通过率为99.64%,4例未通过筛查的患儿均通过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进行听力诊断,有2例(3耳)确诊为听力损失。本次研究中先天性听力损失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81‰。结论: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具有良好的筛查效果,可快捷、无创地筛查新生儿听力状况,对于及时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及早加以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运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对出生24~120 h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1~2个月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在3~6个月内用脑干诱发电位(ABR)和声阻抗进行诊断,作出听力损失的结论。结果:1 256例新生儿中有1 049例通过初次筛查,通过率为83.52%,202例通过复筛,两步筛查法的总通过率为99.5%,5例接受ABR和声阻抗检查,有2例诊断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在筛查中的发病率为1.59‰,TEOAE两步筛查的假阳性率为0.20%。结论:耳声发射是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快速、无创、简便的方法,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早期干预,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聋哑儿童的残余听力和听功能状态。方法: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40Hz听觉相关电位(auditory evoked related potential,AERP)检测聋哑儿童140例、280耳,以观察其波形、波潜伏期、反应阈值,并行AERP检查,观察低频段和不同声强刺激下引起的波形、潜伏期等,以冀为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结果:AERP无反应97耳,ABR无反应186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40Hz AERP检查弥补了ABR的不足,能客观地掌握聋哑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听力损失情况,以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生率并分析导致听力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对229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229例行TEOAE测试,未通过者95例,行ABR检查,结果异常者75例,其中,TEOAE测试通过而ABR结果异常者11例,TEOAE未通过而ABR结果正常者5例.结论229例高危儿经ABR测试听力异常者75例(32.75%),TEOAE测试异常者95例(41.48%).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应同时采用TEOAE和ABR进行检测,并加强对致听力障碍因素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94名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OAE)测试,两次未能通过OAE测试的婴儿,再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广州地区新生儿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发生率约为1.34%,其中重度听力损失发病率为0.19%。男婴听力损失发生率(1.85%)与女婴(0.7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外耳道闭锁、腭裂和母亲患梅毒的新生儿发生听力损失的几率显著增高。结论:广州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仍较高,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和治疗听力障碍的儿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综合听力评估120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中耳声导抗、ABR相结合的综合听力评估方法,在学龄前儿童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无法配合行为测听的儿童,检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以及中耳声导抗,结合短声以及有频率特异性的短纯音刺激的ABR测试来评估听力。结果120例受检者中,上述3项检查都通过者51例,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64例,混合性耳聋2例。传导性耳聋1例,神经性耳聋1例,听神经病1例。结论采用有频率特异性的短纯音刺激的ABR。结合耳声发射、中耳声导抗能较好地评估5岁以下无法配合行为测听的儿童的听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对本院产科出生及新生儿科收治的98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5d,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从BR于出生后42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6个月。结果筛查新生儿986例,初筛、复筛通过953例,通过率为96.65%。3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进行了第3阶段筛查,通过30例,通过率为90.91%。3例未通过TEOAE和AABR筛查的新生儿在6个月龄时进行AABR测试及其他耳科学检查,最后确诊听力损失为2例,均为单侧耳聋,占所有筛查新生儿人数的2.03‰。其中中度耳聋1例,中重度耳聋1例。正常儿三组不同初筛时间通过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6d初筛通过率明显高于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P〈0.05),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比较元统计学意义。TEOAE筛查986例,假阳性30例,假阳性率为3.04%;第3阶段筛查33例,3例进入诊断程序,其中1例正常,复筛的假阳性率为3.03%。整个TEOAE筛查程序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65%,假阳性率为3.14%。结论对新生儿应进行早期听力筛查,TEOAE、AABR测试有利于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提高聋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40Hz听觉相关电位在耳科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40Hz听觉相关电位(AERP)测试对聋儿和成人听力残疾者听力及伤残鉴定的效果。方法:采用0.5,1KHz短纯音刺激诱发出40HzAERP波形,对87例130耳,其中聋儿20例40耳,成人耳聋67例90耳进行测试,观察测试有无反应。结果:可记录到40HzAERP有反应的聋儿为31耳占聋儿总数的78%,成人耳聋为77耳占其总数的86%,结论:由于40HzAERP有的应率高,反映了低频残余听力,弥补了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的局限性,为临床聋儿及早选配助听器以防聋儿失去听力康复及成人听力残疾鉴定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出生,并诊断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并接受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的新生儿48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听力筛查分为出生后(2~3)天为初筛,出生后42天为复筛,两阶段筛查初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复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共同筛查,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再次来院进行筛查。结果:观察组48例(96耳),初筛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50例(100耳),初筛通过95耳(通过率9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P〈0.05)。复筛时观察组48例(96耳),复筛TEOAE通过85耳(通过率88.5%);复筛DPOAE通过83耳(通过率86.5%);复筛ABR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49例,其中1例未来复筛(98耳),复筛TEOAE通过96耳(通过率98.0%);复筛DPOAE通过98耳(通过率100%);复筛ABR通过98耳(通过率100%);两组差异在TEOAE、DPOAE、ABR均有统计学意义(依次χ2=6.879,P〈0.01;2=14.223,P〈0.01;χ2=15.403,P〈0.01)。结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类患儿进行听力两阶段筛查非常重要,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TEOAE和DPOAE听力筛选的最佳时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transientotoacousticemissions,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 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听力筛选的最佳时机。方法 :对 2 0名正常新生儿出生后 15d每日进行TEOAE和DPOAE测试 ,并对其中 5名新生儿在出生后 4~ 6周进行复查 ,分析耳声发射 (OAE)检出率、反应幅值及测试时间等与天龄的关系。结果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里 ,随新生儿天龄的增加 ,TEOAE的检出率及反应幅值逐渐提高。新生儿 1~ 2d的检出率显著低于 3~ 5d ,出生后第 3d ,TEOAE检出率达到 97.4 % ,反应幅值也趋于稳定。随新生儿天龄的增加 ,DPOAE各测试频率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 ,0 .5kHzDPOAE的检出率始终较低且结果不稳定。出生后第 3d ,DPOAE检出率及反应幅值均趋于稳定。 1~ 5d的新生儿的平均测试时间为 5~ 10min。 4~ 6周后复查时 ,TEOAE和DPOAE的检出率为 10 0 %且反应幅值十分稳定 ,而测试时间需 4 0min以上。结论 :新生儿OAE听力筛选的应在其出生后 3d或 3d以上 ,但不宜太久。 0 .5kHz不宜作为DPOAE的听力筛选频率。对 4~ 6周后需要复查的新生儿 ,可考虑给予适量镇静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了解新乡市长垣县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病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方法采用TEOAE筛查仪对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河南宏力医院出生的6 90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42 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转诊至郑州儿童医院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并电话随访、跟踪。结果同期间共出生新生儿8 240人,6 908例接受筛查,筛查率83.83%(6 908/8 240),初筛通过6 149例,通过率为89.01%(6 149/6 908),未通过759人,42 d实际复筛402人,复筛率52.96%(402/759),复筛通过350例,通过率87.06%(350/402)。未通过52人,40例接受诊断性评估,最终确诊8例听力损失,其中足月儿3例,高危儿5例(早产儿3例、高胆红素2例),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6‰(8/6 908)。结论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6‰;新生儿听力初、复筛率偏低,听力高危因素儿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