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草为常用的中草药,现代药理表明,甘草除具有镇咳、镇痛、抗溃疡、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外,还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文章对近1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甘草各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素有“国佬”之称。自1964年Revers[1]发现甘草提取物可以治疗胃溃疡以来,甘草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溃疡、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抗炎等药理活性[2]。但长期以来,工业化生产只把甘草中的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又名甘草酸)作为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而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药渣则被当作废渣遗弃,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有关甘草废渣的…  相似文献   

3.
甘草减毒作用的应用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了甘草"解百药毒"这一传统认识的历史沿革,甘草减毒作用的具体应用,现代药理研究对甘草减毒作用的认识,以及研究甘草减毒的意义与方法,以求阐释甘草"解百药毒"的科学实质,为进一步探讨甘草减毒作用的内在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中药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彭励  胡正海 《医学教育探索》2005,(11):1744-1747
药用甘草为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a L.)植物干燥的根和根茎,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药材之一。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甘草除具有镇痛、止咳、抗炎、抗溃疡、抗变态反应等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病毒的功能,尤其对艾滋病、乙肝、带状疱疹及SARS病毒等方面作用更显著。随着甘草应用范围的扩大,市场需求激增,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人工种植甘草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必然选择。在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后,人工种植甘草的质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如何保证和提高种植甘草的质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索甘草质量形成的内在机制,指导甘草规范化种植技术的研究,本文对近20年来有关甘草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活性成分积累规律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甘草黄酮类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和药效作用,构建甘草黄酮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甘草的化学成分,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50%和类药性(drug likeness,DL)≥0.18作为筛选条件,并根据分子结构筛选黄酮类成分;通过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黄酮类活性成分的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的基因名称,并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对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富集。最后用Cytoscape 3.2.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和"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筛选得到28个黄酮类活性成分,可作用于97个潜在靶点和61条相关通路,涉及抗肿瘤、抗炎、内分泌调节和氨基酸代谢等多个环节,预测结果得到文献印证。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了甘草黄酮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系统研究甘草活性成分药效作用及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草Glycyrrhiza ularensis根作为传统中药复方芍药甘草汤的组分用于治疗腹痛。曾从甘草根的水提取物中分得强抗痉挛成分甘草香豆素。进行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分离、测定甘草香豆素以外的抗痉挛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乌拉尔甘草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有效控制乌拉尔甘草药材及甘草浸膏的质量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_(18)(4.6 mm×150 mm,5 μm),以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5℃,检测时间95 min,分析了乌拉尔甘草主产区的12批样品.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通过相似度分析确定18个色谱峰构成了乌拉尔甘草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的特征峰,对其中的4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结论 建立的乌拉尔甘草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具有简便、稳定、可靠的优势,为乌拉尔甘草药材有效物质研究及甘草浸膏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多数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影响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中药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的特性,既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也能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发挥增效减毒作用,故中医药辅助化疗药物抗肿瘤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甘草素有“十方九草”之说,可解百毒,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等功效及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1]。甘草活性成分,如甘草素、甘草次酸、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等,对肝癌、  相似文献   

9.
抗心律失常中药及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厥证""脱证""胸痹"等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认可.目前抗心律失常中药研究较多的有苦参、人参、黄连、牡丹皮、甘草、莲子心、冬虫夏草、甘松等,主要作用靶点为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钠通道和钾通道,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甘草的栽培方法与甘草酸含量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作者以3种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对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inn.进行液体栽培,分析植物体中的甘草酸含量和无机成分含量,以及它们与营养培养液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古代医家治疗时疫病的用药经验。方法运用文献学和文本挖掘的基本方法,以文献古籍为研究基础和资料来源,采用信息学技术和知识发现技术,对文献史料中关于时疫病的记载文献加以收集、整理和挖掘。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14条,涉及302682字,记载了192种用以防治时疫病的常用中药,中药使用的总频数为5679次。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人参、黄芩和甘草,药对以桔梗与甘草、柴胡与甘草等为主,语义网络研究也发现这几种药的配伍非常常用,是治疗时疫病的核心药物组合,药性方面多选用药性寒凉、辛味及或苦或甘味的中药,而且以归肺脾心肝等经的药为主;功效方面,以发散功效和清热类中药最多,而补气药也不少,此外利湿和活血的药亦可见。结论总体来看,以《伤寒论》中的经方配伍用药为主,多为驱邪、补益扶正、和解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切合《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旨,又不离《伤寒》大宗,值得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甘草是药食同源中药材大品种,居中医处方用药频次前三,也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原料。甘草野生资源匮乏,栽培甘草质量低而不稳,传统功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饮片和提取分离生产工艺现代化程度较低,产品多以粗加工物为主,大健康产品开发不足,在大健康产业中的作用远没发挥。文章将从甘草资源、质量标准、炮制工艺、提取工艺和产业链发展等几个方面对甘草产业链的现状及提升进行综述,为甘草产业链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附子-甘草作为经典药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通过综述近些年来中药药对附子-甘草的研究概况,并参考现代研究文献,从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包括影响附子毒性成分的溶出)、与毒性成分形成沉淀或复合物、影响毒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以及配伍后对附子原有药效的影响几个方面阐释了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存效的作用机制,并用中医药传统药性理论“四气五味”解释了附子-甘草配伍的科学内涵,以期以这一经典药对为切入点探讨中药配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亚飞  张其成 《中医学报》2020,35(4):734-737
甘草的药性、配伍和人文意蕴契合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和之道。甘草,解毒、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其药性使众药协调配合,没有太过与不及,恰到好处地平衡身体阴阳。阴阳动态和谐是中和之道的要义。以甘草为中心论域之所以开显中医药的中和之道,首先因其为常用药,具有代表性;其次因其中和的药性契合此道;最后因药性的美德,甘草还被比作国老与君子的化身,而彰显中和之道的人格典范正是国老与君子。国老善于调和君臣关系,凝聚人心治理国家,君子具有"和而不同""时中"的特点,他们都符合甘草善于调和药物组成和谐统一的方剂、有自身特性、配伍禁忌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甘草是常用的大宗中药材,甘草多糖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文章综述了近10年甘草多糖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提取方法主要涉及溶剂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以及其他一些提取方法,如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CO_2)萃取法、酶分解提取法和渗流-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法等。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涉及凝胶过滤色谱法、大孔树脂色谱法和离子交换色谱法等。结果表明,当前甘草多糖的提取分离还存在甘草原料来源不明、生长方式不清和提取工艺指标混乱等问题。通过探讨提高甘草多糖得率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甘草多糖提取分离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草是一种来自于豆科甘草属的重要中药,含有400多种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和三萜类为主,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植物雌激素活性,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ER)、PI3K/Akt和MAPK等多种信号通路治疗包括乳腺癌、神经性、心血管在内的多种疾病。通过查阅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总结了甘草中具有植物雌激素活性的成分,并阐述其相关疾病和作用机制,一方面为甘草中植物雌激素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另一方面为开发甘草中新的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复方干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筛选高频药物及其关联,并探析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筛选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研究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及RevMan 5.4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并将纳入文献的中药复方录入Excel数据表,进行药物频数统计,筛选高频药物;再将源Excel数据表导入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筛选最佳药物组合;最后通过Cytoscape绘制核心药物共线网络图,直观反映高频药物间的共线频率与关联强度。结果:最终纳入30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2 245例患者。(1)Meta分析结果如下: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组在临床疗效[OR=4.59,95%CI(3.48,6.06),P<0.01]、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disturbance scale, PDSS)[MD=10.47,95%CI(3.79,17.15),P<0.05]、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 ESS)[MD=-2.46,95%CI(-4.39,-0.52),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MD=-2.46,95%CI(-4.39,-0.52),P<0.05]、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的运动部分(unified comprehensive rating scale for Parkinson′s disease-Ⅲ,UPDRS-Ⅲ)评分[MD=-3.80,95%CI(-5.28,-2.32),P<0.05]、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arkinson′s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PDQ-39)[MD=-12.59,95%CI(-16.27,-8.91),P<0.05]、中医证候积分[MD=-6.24,95%CI(-9.51,-2.97),P<0.05]及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4,95%CI(0.32,0.61),P<0.05]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数据挖掘得出高频药物有白芍、天麻、甘草、钩藤、熟地黄、当归、山萸肉、川芎、首乌藤、全蝎、酸枣仁,其中最佳药对为白芍-熟地黄,最佳药组为白芍-熟地黄-天麻,并直观反映出天麻-白芍-甘草-熟地黄的关联性最突出,其次钩藤-当归-山萸肉-首乌藤-川芎-全蝎-酸枣仁之间有密切关联性。结论: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更高,并分析出高频药物为白芍、天麻、甘草、钩藤、熟地黄、当归、山萸肉、川芎、首乌藤、全蝎、酸枣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生化汤产后应用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以古籍提要类著作及妇科临床大家推荐古籍作为筛选书目标准,选取古籍15种,结合中医妇科学、西医妇产科学等多维度知识,从生化汤组方、适应证、禁忌证、调护特色以及方剂加减特色等5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历代古籍中生化汤的相关记载。结果:生化汤组方特色:生化汤有行中有补,化中有生之意;主要组成药物有当归、川芎、桃仁、姜、炙甘草五味药。川芎、当归、桃仁三味善破恶血,骤生新血,取行中有补之意,配伍黑姜、甘草引三品入肺、肝,生血理气。适应证:临产状态以及产后状态,符合血瘀、寒凝证候者,均可选择生化汤治疗。禁忌证:产后生化汤需辨证运用,辨证有阴虚、热邪、暑邪、湿温以及无血瘀实证的患者慎用。调护特色:空腹热服,频用,不拘帖数服至病退方止,注意保暖以及适量粥汤善后固护脾胃之气。服药后可配合手法及外用药调护增进疗效。方剂加减特色:从产后大便燥结、寒、痰、食积等产后常见临床症状与病理状态的调治以及产后风药的运用特点梳理总结生化汤加减临床常用药物组合。结论:生化汤临床应用须继承古籍文献精华,严格辨证并结合调护原则,才能达到预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吕仁和擅长应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吕教授认为中焦脾胃受损及气滞、郁热、湿热和食积等是糖尿病重要的中医病机,临证注重调理中焦,惯用药对,用药思路独到。以淡豆豉、生甘草宣上畅中,解郁清热;枳壳、枳实胸腹同调,行气导滞;砂仁、鸡内金醒脾助运、化积消食;木香、黄连辛开苦降,清热燥湿。从宣郁、调气、消积、燥湿4个方面着眼调畅脾胃,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组好发于非哺乳期妇女且具体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主要可以分成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3大类[1]。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患病率近年间迅速升高,严重影响女性健康与生活质量[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