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骶骨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例骶骨肿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2例患者使用明胶海绵栓塞,并在24h内行手术治疗,1例用明胶海绵和钢丝圈栓塞,72h内手术。结果:3例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分别为600ml、1100ml、2000ml,术后引流陈旧血性液体200ml~600ml。无术中休克或死亡及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缩短,肿瘤均完整切除。结论: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使骶骨肿瘤手术切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有利于肿瘤完整切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在易致大出血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8例患者,其中4例子宫疤痕妊娠,清宫术前栓塞双侧子宫动脉;4例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24小时内进行手术。对照组为我院2009年~2012年收治的4例疤痕妊娠及5例脊柱肿瘤患者。结果:子宫疤痕妊娠患者清宫术中出血量2~8ml,平均出血量4ml,手术时间10分钟;脊柱肿瘤患者外科术中出血量500~2200ml,平均出血量1000ml,手术时间2~4小时,肿瘤均完整切除;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易出血性外科手术前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对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的帮助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术中注意事项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血管网状细胞瘤(全部位于幕下)患者,术前常规行CT血管造影,通过血管成像,明确供瘤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以利于术中针对性切断供瘤动脉,减少术中大出血风险,以及帮助了解结节大小及方向,更助于完整切除结节,必要时术前行供血动脉栓塞。结果:3例供血丰富的血管网状细胞瘤行术前栓塞后再次行开颅切除。1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血管网状细胞瘤,且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情况,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CT血管成像有助于完整切除血管网状细胞瘤结节,同时减少术中大出血几率,降低手术风险,如必要时可行术前栓塞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VATS)治疗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pleura,SFTP)的可行性,总结微创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ATS手术切除5例SFTP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75~140 min,平均115 min。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术中探查肿物包膜较完整、无外侵,术中证实3例肿瘤起源于脏层胸膜,2例起源于壁层胸膜。确诊依据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纳入患者Vimentin和CD34均阳性表达。术后随访5~36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经VATS切除SFTP具有创伤小、能完整切除肿瘤、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内镜下切除前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临床价值。方法:6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采用真丝线段和明胶海绵在DSA下行瘤体栓塞,2天后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结果:6例均1次栓塞成功。在内镜下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50~300 ml,术野清楚,术后CT检查提示肿瘤切除彻底。结论: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张勤修  刘世喜  覃纲 《四川医学》2006,27(11):1108-1109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瘸术前DSA血管栓塞经验。方法 4例鼻咽纤维血管瘸患者,1例术前采用NBCA、另3例用PVA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瘸体永久栓塞,3d后在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结果 全部病例均1次栓塞成功。在内镜下手术切除肿瘤耗时10—30min,术中出血量150~300ml,明显低于明胶海绵栓塞病例。术后CT检查提示肿瘤切除彻底。结论 鼻咽纤维血管瘸术前永久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优于国内普遍采用的明胶海绵暂时性栓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对巨大脑膜瘤手术切除的作用。方法14例经CT、MR诊断的直径在6~11cm的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在局麻下行DSA检查证实为富血管脑膜瘤,明确供血动脉后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栓塞3~7d均行手术切除。结果微导管均达到脑膜瘤供血动脉,注入适量的明胶海绵粉末后,9例完全栓塞,肿瘤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14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切除,与既往未栓塞病例比较,行术前栓塞的病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视野清晰,容易分块切除,手术时间缩短。14例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栓塞巨大脑膜瘤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能提高手术安全性,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柱肿瘤切除前行导管动脉栓塞对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脊柱肿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术前行动脉栓塞,对照组患者术前未实行动脉栓塞。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肿瘤切除前经导管行动脉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患者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0例,重点探讨 B超、CT、DSA等的诊断价值及手术要点.结果20例中18例为恶性肿瘤, 2例为良性肿瘤.全切除19例,仅1例恶性淋巴瘤作姑息性减瘤切除术.无手术死亡 .认为B超可作为基本的诊断方法,CT有助于对肿瘤与邻近脏器关系及血供的判断,DSA不但提示肿瘤的血供并可在术前进行动脉栓塞而有助于术中控制出血.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关键,联合脏器切除术应在术前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分析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0例,重点探讨B超、CT、DSA等的诊断价值及手术要点。结果:20例中18例为恶性肿瘤,2例为良性肿瘤。全切除19例,仅1例恶性淋巴瘤作姑息性减瘤切除术。无手术死亡。认为B超可作为基本的诊断方法,CT有助于对肿瘤与邻近脏器关系及血供的判断,DSA不但提示肿瘤的血供并可在术前进行动脉栓塞而有助于术中控制出血。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关键,联合脏器切除术应在术前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术后随访。结果:全组8例病人均经手术切除,肿瘤有完整包膜,病理证实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化显示:CD34(+)、Vim(+)、S100(-)。全组病人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随访8~63月,无1例复发。结论:孤立性胸膜纤维性肿瘤依据临床影像特征及术前粗针穿刺活检可获诊断。肿瘤通常有完整包膜;易于完整切除,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将18例资料完整的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2例CT平扫后7例显示胸腔有巨大软组织肿块存在,5例表现为胸壁宽基底软组织肿块.6例行MRI检查,MRI信号的改变与病理组织成分密切相关,对组织特征的判断明显优于CT扫面.18例患者分别行胸肿块切除术、电视胸腔镜VAT肿块切除术、电视胸腔镜VAT辅助小切口肿块切除术,均治愈出院.结论:SFTP在胸部呈孤立性肿块,CT及MRI表现均有一定特点;病理学上则表现为肿瘤细胞密度显著增加,细胞核异型性明显.MRI检查对患者的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外科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SFTP的首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MSCT影像学表现及手术病理学形态特点,旨在提高对SFTP的认识及MSCT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2例SFTP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CT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均与相邻胸膜关系紧密,边界清楚,9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中、重度强化10例,门脉期均持续强化,3例显示瘤体内血管网或供血动脉。肿瘤多有完整假包膜,质地均匀,可伴有出血、粘液样变或囊变;免疫组化显示9例Vim、CD34及Bcl-2均为阳性,11例Ki-67表达小于或等于5%。结论:SFTP典型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边界清楚、密度相对均匀,病灶动脉期中、重度强化伴门脉期持续强化。因此分析肿瘤MSCT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符合率,但确诊仍需依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pleura,SFTP)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FTP的CT和病理学表现。结果 4例SFTP均位于右侧胸腔,均以宽基底附着于侧胸壁,肿块呈椭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大小约5.0cm×3.9cm-19.0cm×15.0cm。CT平扫2例较大肿块密度不均,2例较小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4例肿块均表现为轻度强化,2例肿瘤内部可见强化的迂曲小血管。免疫组化指标:Vimentin、CD34和Bcl-2的阳性率均为100%(4/4);S-100、SMA、CK的阴性率均为100%(4/4)。结论 CT扫描发现起源于叶间胸膜或侧胸壁的椭圆形、类圆形实性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应想到SFTP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型、巨大型侵犯颅外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复发脑膜瘤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6例大型、巨大型侵犯颅外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复发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头颅增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和颅骨三维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 评估肿瘤侵及范围、脑水肿情况、颅骨受侵程度、肿瘤血液供应、上矢状窦受压程度等, 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行头颅增强MRI评估肿瘤情况。结果: 16例患者肿瘤均位于上矢状窦中后1/3段, 侵犯至颅外, 3例肿瘤直径≥4 cm, 13例肿瘤直径≥7 cm, 其中, 第二次手术8例, 第三次手术6例, 第四次手术2例; 末次手术采用原骨瓣复位4例, 采用钛网修补12例; 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栓塞肿瘤血管3例。10例患者实现Simpson Ⅰ级切除, 6例实现Simpson Ⅱ级切除; 术中行去骨瓣减压2例, 同期行颅骨修补14例; 处理头皮时, 直接缝合14例, 转移皮瓣修复头皮缺损2例; 术后肢体肌力均较术前改善, 术后3个月卡尔诺夫斯基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KPS)评分100分。本次手术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于术后1年肿瘤原位复发, 行伽马刀治疗, 余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 大型、巨大型侵犯颅外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复发脑膜瘤首选手术治疗, 术前详细评估, 根据脑水肿情况、肿瘤血液供应、静脉窦受压程度、头皮受侵犯程度等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孤立性胸膜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pleura,SFT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胸外科2003 ~ 2011年收治的10例孤立性胸膜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中1例术后出现肺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34均为阳性,Vimentin均为阳性,Desmin均为阴性.结论 手术是目前治疗STFP的最佳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进甲状腺手术操作和引流方法,提高手术速度和安全系数。方法:对12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采取钝性游离皮瓣,连同部分甲状腺上极组织离断是极血管,采用橡胶管并负压吸引引流。结果:128例均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2.5h,平均出血量180mL。术中安全、快捷、出血少、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改进手术和引流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损伤,预防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82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19~81岁,平均56.2岁。肿瘤位于左侧48例,位于右侧34例。肉眼血尿6例,腰腹部疼痛11例,体检超声发现65例。所有患者腹部均未触及肿物。超声示肿物直径1.7~8.0cm,平均3.8cm。82例均行CT平扫加三期增强检查,肿物大小与超声基本相符,术前分期:T154例,T218例,T310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300min,平均126.6min;术中出血量50~500ml,平均116.3ml;术后24h引流量20~500ml,平均141.3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d,平均1.3d,肠道恢复时间1.5~3.3d,平均2.1d,住院时间8~27d,平均12.6d,4例患者肿瘤最大直径>7cm,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术中改开放手术,2例患者肥胖,体重指数大于30,术野暴露困难,中转开放。术后病理报告: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7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嗜酸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肾腺癌1例。随访6~64个月,平均22个月,2例患者因肾癌肝转移,术后12、14个月死亡,其余病例仍无瘤生存。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转移瘤的血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腹腔动脉造影、肝固有动脉造影、单纯门静脉CT灌注成像探讨肝转移瘤的血液供应.方法:对50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了CT平扫、CT增强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造影,对其中23例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单纯门静脉CT灌注扫描,以观察肝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计算转移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门静脉和肿瘤周边正常肝实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定量分析,CT图像用去卷积分灌注软件进行分析.结果:DSA表现:多血供肿瘤12例,少血供者38例,环形染色36例.肝固有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密度(K值)峰值平均为(67.48±11.56)%,肿瘤边缘密度(K值)峰值平均为(76.23±14.89)%,正常肝实质密度(K值)峰值平均为(51.42±10.26)%;肿瘤中心密度达到峰值的时间平均为(9.00±1.03)s,肿瘤边缘密度的达峰时间为(10.69±2.82)s.腹腔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及肿瘤边缘密度先表现为快速上升,然后为缓慢上升的平台,而正常肝实质则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态势,在14 s以后,肿瘤中心的密度不仅小于肿瘤边缘的密度,而且小于正常肝实质的密度.门静脉显影的峰值时间平均为(11.84±1.81)s.多期增强CT扫描表现:动脉期呈明显环状强化者11例;动脉期呈轻度环状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厚壁强化者5例;动脉期不强化、门脉期环状强化者25例;平衡期环形强化者8例;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均不强化者1例.单纯门静脉灌注CT表现:肿瘤在30 s的时间内,密度几乎呈直线,无增强表现.门静脉达峰时间平均为(14.33±2.23)s,最高峰值平均为(320.00±28.78)HU;而正常肝实质的密度在注射对比剂后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达峰时间为(22.25±3.44)s,最高峰值平均为(110.75±16.31)HU.结论:肝动脉是肝转移瘤血供的唯一来源,门静脉不参与肝转移瘤的血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