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巨噬细胞在不同环境因素刺激下可极化为M1和M2两种功能截然不同的表型,其机制是刺激信号通过膜受体启动胞内信号转导通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启动不同基因表达以实现表型特征.巨噬细胞极化类型在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深入了解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转录因子,以针对转录因子设计相应的干预策略,是控制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夏伟畅  周敬群 《海南医学》2016,(12):1984-1986
巨噬细胞是具有异质性的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不同微环境下,巨噬细胞可发生表型和功能的极化现象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目前认为,多种因素能够调控巨噬细胞失衡的极化状态,因此,本文就巨噬细胞分化起源及其调控因素的最新发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牙龈卟啉单胞菌(Pg)是慢性牙周炎的重要病原菌,其毒力部分来自细菌细胞壁及产物,如脂多糖、菌毛、荚膜多糖和牙龈蛋白酶。这些化学成分在诱导宿主先天和后天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如诱导巨噬细胞的极化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极化的巨噬细胞对炎症的进展、组织的破坏和炎症的抑制、损伤组织的修复与重建等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就巨噬细胞的极化特点以及Pg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进行综述,为牙周病的防治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应航洁 《医学综述》2014,20(17):3095-3097
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机体组织,在防御应答和维持组织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受不同环境因子作用,巨噬细胞可分化成为表型和功能不同的类型。广义上,巨噬细胞可分为经典活化型(M1细胞)和替代活化型(M2细胞)。前者主要发挥抗感染作用,促进Th1型细胞应答;后者在组织修复和促肿瘤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巨噬细胞的极化是细胞针对不同环境因子产生的一种应答机制,是胞内众多分子事件和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的结果。了解其机制对于认识相关生理和病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干眼是泪液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引起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导致眼表不适感和(或)损害眼表组织的疾病。干眼本质上是一种与炎症密切相关的非感染性眼表疾病,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与干眼炎症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与诱导因素,阐明巨噬细胞极化在干眼炎症诱发中的作用机制,期望为临床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干眼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依赖于NAD+的去乙酰化酶,具有高度保守的催化结构域,通过对多种底物进行去乙酰化作用,在机体内参与一系列生物学活动.巨噬细胞是一种具有吞噬能力并能分泌多种炎症因子的细胞,其发生极化的机制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IRT1可调节巨噬细胞的增殖、转化与自我更新功能,并可通过对...  相似文献   

8.
巨噬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具有可塑性强、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在免疫信号和微生物产物作用下,会被特异性激活,形成功能独特的M1/M2型巨噬细胞.M1型可以释放促炎因子,清除病原体,破坏肿瘤组织.M2型能发挥抗炎、促进组织重建和伤口愈合作用,也会使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近年来发现麻醉药对巨噬细胞极化产生影响,本文就麻醉药对巨噬...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个复杂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在动脉内膜局部脂质入侵积聚、泡沫细胞增多、炎性病变加剧、粥样斑块坏死和崩解、溃疡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等炎症现象为基本特征的病理变化,而在此过程中,巨噬细胞起到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参与各种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巨噬细胞能根据组织微环境改变其表型,在炎症的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功能.巨噬细胞表型的转化也就是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巨噬细胞不同表型分类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连续性过程,可分为炎症、增殖和重塑3个阶段。在创面愈合的过程中,巨噬细胞会发生M1/M2极化状态的改变,M1型与机体防御相关,M2型与机体组织修复相关。本文对巨噬细胞的功能及创面愈合不同时期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发生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创面愈合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细胞自噬是依赖溶酶体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降解途径。衰老是机体退化时功能下降及生理紊乱的综合表现。衰老组织中自噬减弱,提高自噬能延缓衰老,自噬参与衰老及衰老相关的各种病理过程。自噬对肿瘤具有双重调节作用,自噬参与细胞恶变及肿瘤细胞生长。致癌基因活化诱发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又参与调控衰老相关性疾病--肿瘤。本文作者就自噬的形成、自噬与衰老的关系及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通过调控自噬活性来开发药物、治疗疾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微小RNA(miRNA)是一种通过沉默转录后基因表达发挥功能的重要调控因子,可调控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及破骨细胞相关的骨重塑过程。随着miRNA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证明其为炎性骨病和代谢性骨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以miRNA为靶点治疗此类疾病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miRNA的生成过程和作用机制,并对骨重塑的直接调控作用及炎症条件下miRNA间接调控骨重塑的功能和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生活质量、营养状况日益提高,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对于老年慢性疾病的预防性判断或诊断、正确评估其疗效越来越引起重视,临床医生需警惕老年慢性疾病病程中的发展变化。血清前白蛋白(PA)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是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本文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血清P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4.
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石榴提取物可从各方面对慢性疾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安石榴苷作为石榴中含量最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感染、调节免疫、调节脂质代谢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广泛的作用,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安石榴苷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生物活性及其对几种慢性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安石榴苷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巨噬细胞极化成M1、M2型的差异基因,为临床筛选脓毒症的免疫调节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综合性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2套基因芯片数据,以在γ-干扰素(IFN-γ)及脂多糖(LPS)作用下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作用下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为条件筛选样本,并提交至GEO2R平台进行在线分析,将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取交集作为最终的差异基因。利用DAVID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同时在STRING数据库行蛋白质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 241个差异基因,其中在M1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上调而在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下调的基因有591个,在M1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下调而在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650个。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M1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上调而在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功能,在M1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下调而在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涉及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等生物途径。STRING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NDUFS3、ATP5D、ATP5I、NDUFB10等基因为相对核心的基因。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的巨噬细胞极化核心差异基因,为脓毒症的免疫学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血瘀证病证结合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瘀证存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发展过程之中。在既往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已经发现不同疾病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和客观指标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证在不同疾病之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研究不同疾病中血瘀证的共性,能够体现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色,有可能进一步揭示血瘀证和中医药现代化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目前对血瘀证病证结合的研究尚未有系统的总结报道。本文从冠心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入手,将近年来血瘀证病证结合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1冠心病临床上多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的角度来研究冠心病和血瘀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微量元素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职业或饮食习惯等因素所致铁暴露增加可通过氧化应激损伤等机制导致肿瘤的发生。此外,有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体内存在铁代谢异常,参与铁代谢的各种标志物水平发生改变,肿瘤细胞处于高铁代谢水平,这些代谢指标的改变成为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新靶标。本文作者对肿瘤患者体内铁代谢异常及其对肿瘤诊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其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除心脑血管疾病、肾性贫血、细菌感染、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等外,消化道并发症也十分常见,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十二指肠并发症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有密切关联。虽然部分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甚至可出现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自发转阴现象,但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仍建议进行根除治疗,序贯治疗和混合方案较标准三联疗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不仅可提高其根除率,还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早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本文作者分别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感染状况、根除治疗的必要性和根除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区巨噬细胞表型偏移相关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采用开胸并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并穿结扎线,不结扎前降支。在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6 h、24 h以及6 d分别处死一批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3~4只)。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测定梗死区巨噬细胞M1偏移的2个标志物[趋化因子配体-2(Ccl2)和趋化因子配体-5(Ccl5)]及M2偏移的2个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和白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梗死区心肌组织M1偏移的标志物Ccl2表达水平在6 h升高,24 h达到高峰,分别是假手术组的2.3倍和4.29倍(P<0.05)。Ccl5表达量在24 h升高达到假手术组的2倍(P<0.05)。M2偏移的标志物Arg-1和IL-10的表达水平在24 h和6 d明显升高。Arg-1在24 h较假手术组升高了14.5倍,并持续升高至6 d(P<0.05);IL-10在24 h和6 d分别较假手术组升高了10.3倍和2.9倍(P<0.05)。结论:AMI发生后,浸润于梗死区的巨噬细胞表型呈动态偏移,由促炎症表型(M1偏移)向促修复表型(M2偏移)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