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肝动脉和脾动脉双栓塞治疗肝癌伴脾亢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学  张素芳  周青  赵锡立 《医学争鸣》2004,25(23):2126-2126
1 临床资料肝癌伴脾亢患者32(男23,女9)例,年龄37~65岁. 肿块直径3~11 cm. AFP<20 μg/L者3例. 20~400 μg/L者11例,400~2500 μg/L 18例. 术前外周血白细胞平均值2.9×109/L,血小板平均值为57.6×109/L,具有明确的脾功能亢进征象. 肝功能改良Child A级18例,B级10例,C级4例.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腹主动脉造影后,对肿块可凝供血动脉如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膈动脉及胃左动脉等选择性造影,对供血动脉尽可能作节段性栓塞. 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和化疗药物之混悬液,其中400 g/L碘油5~20 mL,表阿霉素40~60 mg,卡铂300~400 ng,直至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期间灌注5-FU 500~1000 mg.  相似文献   

2.
蒋霆辉  陈越  钱刚  沈旭波  张微微 《河北医学》2007,13(12):1241-1244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介入化疗后血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对同一组12例患者进行前后两次对照,比较在介入化疗后不行PSE和行PSE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细条,术后2周内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改变。结果:两次介入化疗术前白细胞平均均为2.9×109/L,介入化疗后不行PSE者,2周内白细胞平均为2.8×109/L;行PSE者白细胞平均为4.3×109/L。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介入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降低,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部分脾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91例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及部分脾栓塞,脾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 脾栓术后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结论 部分脾栓塞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使肝癌伴脾亢患者获得进一步肝动脉化疗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小范围、分次、双介入栓塞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探讨其栓塞面积与疗效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39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肝动脉栓塞的同时,给予脾动脉小范围(30%~40%)的栓塞。4周可重复进行,观察外周血白细胞的改变。结果39例中有29例做2次栓塞,10例大脾者做3次栓塞。术前血白细胞平均值2.7×109/L,血小板平均值55.7×109/L,术后血白细胞平均值9.8×109/L,血小板平均值110.0~150.0×109/L,均有显著提高,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范围(30%~40%)、分次脾动脉栓塞与既往部分(70%~80%)脾动脉栓塞同样有效,而且经济、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脾功能亢进的意义.方法 对89例原发性肝癌伴程度不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和白细胞、血小板低下等脾亢征象的患者采用部分脾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结果 本组病例肝脾双介入治疗后外周白细胞、血小板均有显著增高,与术前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部分脾栓塞可以缓解脾功能亢进,减轻门静脉高压,减少并发症,保证肝动脉化疗栓塞的顺利进行;而术后增加脾栓塞的反应一般都能忍受.结论 肝脾动脉双介入栓塞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程度高、副反应少、疗效较好的办法,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是治疗肝癌并脾亢最佳选择,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36例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介入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细胞变化,统计并发症.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脾脏不同程度缩小,肝癌治疗有效93.75%.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4例栓塞综合征,1例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15.63%.结论: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脾动脉联合栓塞运用到治疗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的功效。方法选出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肝癌合并脾亢患者60例,对全部患者予以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手术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比照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的改变。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AFP、PLT、WBC的改变都好于治疗以前,P0.05。结论肝脾动脉联合栓塞运用到对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予以治疗尤为高效且安全,能够促使肝功能得以好转、减小门静脉压、舒缓脾功能亢进,让外周血细胞的浓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术联合LAK/IL-2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T淋巴细胞改变及副反应.方法 96例经确诊的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IL-2观察组及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化疗药物5-FU 1000mg+卡铂300mg+表阿霉素30mg或丝裂霉素10~20mg,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介入治疗3~4周1次,2次为1疗程.观察组在栓塞后沿导管灌注同种异体LAK细胞1×109/100ml及IL-240万U.2次介入间隔观察每周3次静滴1×109/100mlLAK细胞及每日肌注IL-210万U.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7.29%( 35/48).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58.3%(28/48),两组比较相差有显著差性(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LAK细胞联合化疗及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较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疗效明显提高,是安全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方法乙肝肝硬化并脾亢患者76例分成脾切除术组和脾栓塞术组,观察比较术后1周时脾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脾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脾切除术组纠正脾亢的效果明显好于脾栓塞术组。脾栓塞术组的32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18例血小板<10.0×109/L(占56.3%),而脾切除术组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脾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脾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72例乙肝肝硬化并脾亢患者,即脾切除术组和脾栓塞术组,均观察术后1周期间脾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脾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脾切除术组纠正脾亢的效果明显好于脾栓塞术组.脾栓塞术组的2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12例血小板<10.0×109/L(占46.2%),而脾切除术组46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脾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脾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的疗效 ,并与静脉全身化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中晚期肺癌并肝转移的患者共 30例 ,其中研究组 15例联合行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对照组 15例行静脉全身化疗 ,比较两组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治疗疗效。结果 :复查胸片、B超或CT评估近期有效率 ,肺原发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6 0 %和 2 0 % ,经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 ,两组疗效差异显著 (P <0 .0 5 ) ,肝转移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5 3.3%和 13.3% (P <0 .0 5 )。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优于静脉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2.
胡文军  翟健坤 《当代医学》2009,15(35):710-711
目的评价急诊外伤性脾破裂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送至脾动脉主干及下一级分支动脉,经导管将明海绵条,明胶海绵颗粒或钢圈。推注入脾动脉栓塞。结果急诊外伤性脾破裂21例行介入治疗者均能达到止血目的,成功保留脾脏,平均住院时间为45d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保留了脾脏,维护了机体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3.
殷建林  刘海日  黄海  顾友梅 《当代医学》2009,15(23):433-43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介入治疗方法治疗椎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例椎体转移癌患者,先采用经皮经椎弓根穿刺被破坏椎体注射骨水泥,术后一周左右再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术,选取适当化疗药物、碘油或明胶海绵行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并作相关临床观察。结果血管性介入治疗四周后,作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分别为疼痛(VRS分级):15例疼痛程度降低1级或以上,有效率83.3%;生存质量(中国1990年制定)评价:14例生存质量提高1级或以上,有效率77.8%;疗效评价(RECIST方法):CR0例(0%)、PR4例(22.2%)、SD9例(50.0%)、PD5例(27.8%),有效率22.2%。不良反应可控制。结论对部分椎体转移癌患者,作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一周左右再行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且相互间有协同作用,值得推广使用。临床中,该类病人不可轻易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粗细的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及无水酒精治疗原发性肝癌伴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本组3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瘿(AVS)行超选择性瘘口栓塞,根据瘘口闭塞程度、肿瘤染色情况确定是否再行肿瘤碘化油栓塞治疗。结果31例中24例一次性瘘口闭塞成功,其中1例因瘘口较大采用弹簧圈加明胶海绵粗颗粒闭塞瘘口成功。31例中26例成功地行肿瘤碘化油栓塞治疗。结论根据原发性肝癌伴动静脉疼(AVS)瘘口分流量大小,采用不同辁塞材料及方法拴塞瘿口是可行的;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及无水酒精对肝动静脉瘘(AVS)痿口栓塞是价廉、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4例胰腺癌患者的介入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胰腺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 inger方法穿刺,股动脉插管行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超选上述动脉经导管灌注药物5-Fu 500-1000mg、键折1.2-1.6g,行胰腺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对有肝脏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程为一个月。结果:全组病例术后疼痛缓解12例,占50%;疼痛无明显变化7例,占29%;疼痛加剧5例,占21%。所有病例两个月内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除2例肝转移患者术后出现呕吐,疼痛外其余患者术后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郑志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7-68,75
目的探讨结肠癌多发肝转移瘤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共8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动脉介入组4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全身静脉化疗组40例采用全身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12、24、36个月的生存率。结果肝动脉介入组有效率与全身静脉化疗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肝动脉介入组12、24、36个月总生存率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静脉化疗比较,肝动脉介入治疗对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用明胶海绵颗粒辅以碘油乳剂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1例巨块型肝癌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应用碘油乳剂配合表柔比星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研究组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及碘油乳剂配合表柔比星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比较两组肿瘤坏死率、肿瘤直径、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不良反应及随访期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肿瘤坏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肿瘤直径均明显缩小(P<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肿瘤直径继续降低,但与治疗后1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肿瘤直径有所增大,但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甲胎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ST、ALT显著升高,ALB及CHE显著下降,对照组ALB及CHE显著下降,研究组AST、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9、12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明胶海绵颗粒辅以碘油乳剂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可显著提升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与单纯应用碘油乳剂栓塞相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大咯血的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延成  王兆坚  耿静羽 《当代医学》2009,15(23):397-39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或条、聚乙烯醇颗粒,弹簧圈等。结果22例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均即刻止血。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快捷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肝复方联合榄香烯注射液经血管介入治疗肝郁脾虚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肝郁脾虚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肝复方联合榄香烯注射液经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单行化疗栓塞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瘤体大小变化、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瘤体疗效相当(P>0.05),但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肝复方联合榄香烯注射液介入治疗肝郁脾虚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首先实施超选择插管对肝肿瘤供血动脉用碘化油和化疗药物的混合乳剂进行肿瘤微循环血管栓塞,再用直径500μm~700μm的三丙烯微球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透视下观察血流明显减慢或血管铸型时停止。再插管至脾动脉下极,用直径500μm~700μm的三丙烯微球进行超选择性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脾栓塞量60%~70%,术后第1、3、7、14、30天分别化验血常规,术后每月做肝脏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随访,查AFP及肝功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AFP下降,WBC术后24h,30例患者白细胞明显升高,其中有22例患者白细胞数值在正常范围;术后7天,29例WBC基本正常、只有1例略低于正常。PLT术后24h PLT有3例可见升高、27例未见明显改变;术后7天PLT显著升高20例,10例已经基本正常。术后30天CT复查肝肿瘤直径均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内碘油完全沉积18例,沉积≥80%9例,沉积≤10%3例;脾实质梗死面积达70%11例、60%9例、50%10例。结论三丙烯微球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性能安全可靠,在栓塞肝脏肿瘤组织的同时栓塞部分脾动脉,使门静脉高压降低,升高了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