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 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与同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良好患者的住院资料,总结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结果:肥胖、产前阴道检查次数、剖宫产史、羊水浑浊、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孕妇体质等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密切相关.结论:妊娠末期控制体重、减少产前检查次数、纠正贫血、做好外阴清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等一系列措施,可减少术后感染,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9564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愈合不良发生率、影响因素、治疗及预防。结果发生切口愈合不良45例,发生率为0.47%;分别为脂肪液化12例、切口感染29例、裂开4例。经抗炎、清创、充分引流、二期缝合等治疗后均愈合。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肥胖、术前感染、术前贫血、胎膜早破、未预防应用抗生素,阴道检查过多等。结论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大约为0.47%,涉及产妇自身、手术原因、手术过程等多方面因素,肥胖、术前感染、术前贫血、胎膜早破、未预防应用抗生素、阴道检查过多等是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爱玲 《农垦医学》2008,30(2):129-13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施以应对措施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住院剖宫产768例患者中19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进行分析,发生率2.47%.结果:危险因素中贫血占78.6%,肥胖占47.4%,胎膜早破占42.1%,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感占10.5%.结论:提高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认识,指导孕期保健,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基础疾病;手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术前、术中、术后高危因素,为减少切口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患者37例,调查可能与切口感染相关的术前、术中、术后高危因素,并随机抽取同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未感染产妇60例为对照组。结果:贫血、肥胖、基础疾病、术前感染、胎膜早破、急诊44宫产,第二产程延长,阴道检查≥2次,手术时间〉1.5小时,羊水粪染、术中失血≥400ml,术后体温≥38℃,产后阴道流血过多,术后卧床〉3天,术后纳差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4kg,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孕周统计学分析,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影响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获痊愈。临产后因产程延长、停滞而急诊行剖宫产术是术后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糖尿病合并肥胖也是危险因素,最终致切口愈合不良。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秀兰  姚秋萍  林春招 《吉林医学》2009,30(12):1061-1062
目的:探讨我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剖宫产术后产妇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58例。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水平、病房条件、阴道检查及肛查次数、胎膜早破、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多为肥胖、阴道检查及肛查次数过多、胎膜早破和手术时间较长等。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张芸 《安徽医学》2011,32(3):336-337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调查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滞产、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产后出血、术后未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比率。结论提高对感染的认识;指导孕期保健;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治疗基础疾病;减少阴道检查、导尿、肛查次数;术前准备充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控制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廖雨琴 《中外医疗》2013,32(6):76-77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术并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87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术的未发生感染产妇8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性显著,引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肥胖、基础性疾病、血红蛋白减少、胎膜早破、手术时间延长、阴道检查和肛检频率过高。结论应做好相应护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对发生感染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抗感染对策,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以进行持续改进.方法 随机选取行剖宫产手术的537例产妇设作研究对象,其中有12例产妇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分析12例产妇入院时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表现等内容,分析12例产妇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与改进建议.结果 分析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胎膜早破、上呼吸道感染、反复阴道操作等;提出持续改进建议,以此减少患者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可以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持续改进护理方案,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切口及早愈合,减轻产妇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翠萍 《医学综述》2009,15(16):2532-253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切口感染寻找最佳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行分析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早期感染病例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产妇伴有体型肥胖、中重度贫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急症剖宫产、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等比较容易发生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结论针对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能够减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精神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1:2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愈合不良剖宫产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4.08%;其中切口感染82例,脂肪液化11例,裂开7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非生物因素为:BMI高、Hb低、住多人间病房、阴检肛查次数多、胎膜早破、伴有基础疾病、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夏季、非主刀医生缝合、备皮至手术时间长。结论: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很多,针对上述易感因素,采取适当措施可减少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夫吉夫对具有感染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妇女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具有切口感染高危因素的待产孕妇1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皮层缝合前采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治疗组采用艾夫吉夫(rhaFGF)清洗,皮肤缝合后于创面喷雾rhaFGF。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时间、延迟愈合人数,记录产妇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平均愈合时间[(8.1±2.8)vs(13.1±4.7),P=0.032]、延迟愈合情况(29.1%vs4.9%,P=0.013)、切口感染情况(6.2%vs37.2,P=0.006)、瘢痕平均直径[(7.6±1.9)vs(13.0±2.1),P=0.045)],术后并发症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夫吉夫对剖宫产妇女术后切口愈合、减少感染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围手术期优质服务护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宫产围手术期优质服务护理路径措施与效果。方法:通过我院206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剖宫产产妇,除2例为产妇肥胖切口脂肪液化,给于换药及理疗切口愈合良好,余均全部愈合出院。结论:我院自实施整体优质护理服务路径后缩短床位占用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并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术后产妇切口身体恢复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谭善梅  卢彦 《右江医学》2004,32(5):410-411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对剖宫产皮内缝合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419例孕足月剖宫产孕妇行皮肤切口皮内缝合。根据体重指数与切口缝合方法将其分成两组 ,皮内缝法常重组 2 5 2例 ;皮内缝合超重组 167例。同期 5 2 6例孕足月、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丝线缝合皮肤切口分成两组 ,常重丝线缝法组 3 11例 ;超重丝线缝合法组 2 15例。按缝合方法及体重指数分别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 按缝合方法比较 ,皮内缝法常重与超重两组切口愈合不良率分别占 1.2 %和 7.2 %(P <0 .0 1) ;按丝线缝法比较 ,常重与超重两组切口愈合不良率分别占 0 .3 %和 2 .8%(P <0 .0 5 )。按体重指数比较 ,常重皮内缝法与丝线缝法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 >0 .0 5 ) ,超重皮内缝合法与丝线缝法比较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体重指数对剖宫产皮内缝合切口的愈合有明显影响 ,超体重剖宫产产妇 ,不宜选用皮肤切口皮内缝合。  相似文献   

15.
周云兰  叶东 《中外医疗》2014,(35):27-28
目的 探讨行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行妇产科手术的病人200例腹部切口缝合法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对照组)和间断缝合组各100例,观察组100例(剖宫产术80例,妇科手术20例)用4-0可吸收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8例;对照组100例(剖宫产术70例,妇科手术30例)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99例甲级愈合和1例乙级愈合(没有疤痕者);对照组有94例甲级愈合和6例乙级愈合,其中有2例疤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产后42 d,观察组术后腹壁遗留瘢痕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用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切口疼痛轻,愈合好。无需拆线,瘢痕小更加美容,病人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是否有其优越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51例行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者为实验组,147例行新式剖宫产术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病率、新生儿情况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在手术全程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手术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为(8.7±2.3)h,对照组为(17.4±3.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再次剖宫产患者而言,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较新式剖宫产具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丽  ;焦根龙 《吉林医学》2014,(20):4390-4392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不同部位感染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剖宫产手术9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以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的产妇58例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未出现感染的产妇72例为病例对照组。分析不同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肥胖、有多次流产史、术前多次导尿、肛门及阴道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血红蛋白低、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的例数或比例在观察组中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有多次流产史、术前多次尿道、肛门及阴道检查、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血红蛋白、胎膜早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因素为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组(33例)与药物组(1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33例手术治疗患者治愈32例;12例药物治疗患者治愈7例,手术治愈率(96.97%)明显高于药物治愈率(5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必须使手术切口整齐,注意保护腹部切口,及时清洗伤口,以预防产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晓巨  刘红霞 《中外医疗》2011,30(35):13-14
目的分析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再次剖宫产的孕产妇,按初次剖宫产术式的不同分为A、B、C3组各30例,对比3组产妇初次剖宫产的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再次剖宫产术中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初次剖宫产腹壁愈合情况C组最差,其余2组无差异;再次剖宫产术盆腹腔粘连情况以A组最差,其余2组差异无显著性;再次剖宫产开腹、取胎、手术耗时以C组最短,对比B组差异无显著性,对比A组差异显著。结论初次剖宫产术式为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改良式下腹纵切口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比新式剖宫产的影响小,手术风险较低,故初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应慎重考虑,以降低二次剖宫产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