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DNA直接序列分析等方法,对58例南方地区中国人苯丙酮尿症(PKU)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3进行了分析,发现9例PKU患者外显子3存在突变,占PKU患者的15.52%(9/58),外显子3突变占PAH基因突变的7.76%(9/116),6例患者存在ArglllTer错义突变,该突变位点的基因内频率为5.17%。结果提示中国南方和北方人群PKU分子遗传学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苯丙酮尿症(PKU)可疑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11、12(E7、11、12)区域的点突变。方法:应用PCR方法对6例可疑PKU患者的PAH基因E7、11、12区域进行扩增,再用γ-32P-AT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SO)杂交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其中3例仅与含有R243Q突变的异常探针杂交,不与正常探针杂交,说明其为R243Q突变纯合子。结论:PCR-ASO探针可以特异地与PAH突变位点杂交,是诊断PKU的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ARMS方法对16个中国PKU家庭进行了常见PAH致病基因的筛查。在32个突变位点中,突变基因(点突变)检出率分别为:Exon7突变为56.25%、Exon6突变为12.5%,Exon12为6.25%、Exon3为3.13%和intron4切拼受端突变为9.38%。由于该方法对突变的检出率已达到87.5%、且简便、快速、不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故可作为产前诊断PKU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应用ARMS方法对16个中国PKU家庭进行了常见PAH致病基因的筛查。在32个突变位点中,突变基因(点突变)检出率分别为:Exon7突变为56.25%、Exon6突变为12.5%,Exon12为6.25%、Exon3为3.13%和intron4切拼受端突变为9.38%。由于该方法对突变的检出率已达到87.5%,且简便、快速、不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故可作为产前诊断PKU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云南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基因Exon—11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云南省经典型PKU基因突变特征,为基因诊断提供依据,应用PCR-ASO探针斑点杂交和PCR-SSCP分析技术,对14个PKU家系14名患儿的PAH基因Exon-11进行检测。结果:检出两种突变Y356X(TAC→TAA)和V399V(GAT→GTT),突变频率均为7.14%,前者略高于北方人群,后者低于北方人群。提示:云南PKU患者PAH基因Exon-11突变不同于北方人群,这对提高云南省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DNA tRNA~(leu(UUR))和 ND1双重突变──糖尿病家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突变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RFLP、亚克隆及DNA序列分析等技术,对一个母系遗传糖尿病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tRNAleu(UUR)及其临近区域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发现mtDNAtRNAleu(UUR)nt3243A→G和ND1nt3365T→A双重突变。结论:结合该家系糖尿病患者具有发病年龄早(<30岁),对胰岛素依赖,伴耳聋等较严重的临床表型,推测ND1和tRNAleu(UUR)突变一起在发病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1(UCP-1)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在肥胖人群中的变异及其对肥胖患者基础代谢率(BMR)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测定UCP-1基因A→G(-3826)变异和β3-ARTrp64Arg突变并作基因分型,分析突变等位基因与BMR和BMI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肥胖人群UCP-1野生型等位基因(A)和突变型等位基因(G)的频率分别为0.7170和0.2899。β3-AR野生型等位基因(Trp64)和突变型等位基因(Arg64)的频率分别为0.8442和0.1558。UCP-1和β3-AR基因均有变异的肥胖患者与该两基因均无变异的肥胖患者相比,BMR降低和BMI增高分别显示极显著意义(P<0.01)和显著意义(P<0.05)。结论:UCP-1基因A→G(-3826)变异和β3-ARTrp64Arg突变与肥胖患者BMR降低和体重增加相关,两基因的变异对BMR和BMI的影响存在加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人PAH基因外显子6,12的突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北方人中苯丙酮尿症(PKU)K本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6,12中的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直接测序方法,检测突变。结果L:中国北方人34例PKU患者外周血DNA中鉴定PAH基因外显子6,12中的3种突变,Y204C,Q232Q和R413P,其频率分别为5.9%,4.4%,5.9%。结论:本实验提示Q232Q可能为中国北方人中较常见的一种新突变,并可能为协  相似文献   

9.
以pUC19-δglobin为模板,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64位的C突变为T,即将CCAAC盒改变为CCAAT,并获得野生及突变的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约300bp的两个片段。将此两片段分别克隆到以虫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PMG3中,转染人HeLa细胞,以瞬时表达分析突变的CCAAC盒的启动子功能。结果表明突变组发动荧光素酶表达而产生的发光强度为野生型的5倍,说明将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64位的CCAAC盒改变为CCAAT能够增强该启动子的功能,从而证实了δ基因启动子区CCAAC盒的结构特点是该基因表达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pUC19-δglobin为模板,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64位的C空的T,即将CCAAC盒改变为CCAAT,并获得野生及突变的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约300bp的两个片段,将此两片段分别克隆到以虫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pMG3中,转染人Hela细胞,以瞬时表达分析突变的CCAAC盒的启动子功能。结果表明突变组发支荧光素酶表达而产生的发光经度为野生型的5倍,说明将δ珠蛋白  相似文献   

11.
伴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家族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由线粒体tRNALeu(UUR)(mtDNA)3243A→G点突变引起的糖尿病亚型的临床特征。方法按WHO的标准,采用基因诊断技术,对130例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其中包括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进行筛查。并对其中3例阳性者的家系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结果从130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出4例(3.1%)伴有mtDNA3243点突变的非亲缘关系的病人,然后从其中3例突变病人及其家系中检测出9例线粒体糖尿病。全部患者均为消瘦体型。其中8例伴有神经性耳聋,8例因对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需改用胰岛素治疗。结论由于这类病人具有母系遗传、耳聋、进行性胰岛素分泌不全等特征,临床上可将这一类型的糠尿病分为一种新亚型-MIDD。  相似文献   

12.
Xiang K  Zheng T  Lu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1):817-820
目的 明确中国人是否存在有胰岛素淀粉样物多肽(IAPP)基因Ser20Gly突变以及该突变是否与中国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相关。方法 896例中国人,其中无亲缘关系个体825例,其中NIDDM609例,非糖尿病(ND)216例,群体筛查所得IAPP基因Ser20Gly为携带者的家系成员71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MspI酶解法在群体中筛查突变,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基因外显子2Gly40Ser突变是否与中国人迟发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illitus,NIDDM)相关。方法:选择湖南地区汉族人NIDDM患者82例及正常对照136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Gly40Ser突变。结果:受检者均不存在Gly40Ser的错义突变。结论:该突变不是引起中国人NIDDM的重要遗传因素。文献报道白种人CGC-R基因Gly40Ser与NIDDM相关,本研究提示此种相关有种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受体 (GCG R)基因外显子 2Gly40Ser突变是否与中国人迟发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on -insulin -dependentdiabetesmillitus,NIDDM)相关。方法 :选择湖南地区汉族人NIDDM患者 82例及正常对照136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 ,检测Gly40Ser突变。结果 :受检者均不存在Gly40Ser的错义突变。结论 :该突变不是引起中国人NIDDM的重要遗传因素。文献报道白种人GCG R基因Cly40Ser与NIDDM相关 ,本研究提示此种相关有种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个完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家系成员提供基因诊断,鉴定CAIS与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家系所有成员的外周血样本并提取DNA。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候选基因AR的8个外显子及启动子区进行PCR扩增后直接测序。结果:患者AR基因的第4外显子有c.2169G>T(p.L723F)的突变,母亲为杂合突变但是表型正常。结论:c.2169G>T突变是导致本家系CAIS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鉴定的AR c.2169G>T突变,是首次在我国人群中发现的导致CAIS疾病的突变。此突变扩充了我国遗传学数据信息并可通过产前诊断预防患儿出生以达到优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台州市新生儿遗传性耳聋流行病学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台州市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筛查的46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听力筛选、基因筛选方法筛选遗传性耳聋新生儿。收集所有复筛未通过新生儿及遗传性耳聋新生儿一般资料,分析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发生单因素、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以及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的发生与耳别、早产、外耳畸形、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家族耳聋史、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中89例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其中64例遗传性耳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发生突变,以GJB2、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显示,耳别、早产、外耳畸形、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家族耳聋史、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相关,其中家族耳聋史、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的发生与家族耳聋史、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相关,其中以GJB2、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17.
Zhu DX  Du J  Lan HK  Yu L  Feng ZC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44-248
目的 证实中国人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发病及其遗传规律。方法 临床研究对象为先证者双亲家族三代成员共14人;回顾分析其中发病者的住院病史;现场询问无病者的生长发育史、既往史,进行体格检查,并建卡追踪。基因研究对象为先证者同胞姐姐、弟弟和双亲共4人,提取单个核淋巴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SH2D1A基因片段,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获得发生突变的外显子片段,纯化后测序,检测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先证者及其胞兄发生伴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VAHS)的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均于病程40d左右死亡。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之胞弟SH2D1A基因cDNA第462位核苷酸C碱基突变为T碱基,形成终止密码TGA,随后临床确诊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先证者之母亲在SH2D1A基因同样部位为C碱基和T碱基的杂合子。先证者之父和胞姐未发现SH2D1A基因突变,他们及其家族其他成员无类似病史。结论(1)先证者及其胞兄弟可临床诊断为XLP患者。(2)先证者之胞弟可明确诊断为XLP患者,LCH可能也是XLP的一种新的临床表型。(3)先证者之母亲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此家族XLP发病符合X性连锁隐性遗传规律。(4)本研究建立的SH2D1A基因检测分析方法可适用于我国XLP的诊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incidence of the 1555A-->G mutation and explore the audiological features of pedigrees with matrilineal non-syndromic deafness in Southwest of China so a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method of gene diagnosis. METHODS: Six pedigrees with 102 members were evaluated audiologically and clinically.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ir blood samples. All subjects were screened for mitochondrial DNA 1555A-->G mutation by Alw 26I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RESULTS: Seventeen maternal relatives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 induced deafness (AAID) pedigree 1 and pedigree 2, carried 1555A-->G mutation. 10 maternal relatives of Non-AAID pedigree 6 also carried 1555A-->G mutation. No mutation was found among paternal relatives and pedigrees 3, 4 and 5. CONCLUSION: The same audiological features of these pedigrees are: bilateral and symmetrical progressiv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ith variable age of onset. The 1555A-->G mitochondrial mutation is one of the hereditary factors for this disorder. 4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deafness. The incidence of the 1555A-->G mutation in AAID and matrilineal non-syndromic deafness pedigrees is fairly high. Screening for mitochondrial 1555A-->G mutation may be of great clinical use fullness.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中国南方人群中的一种罕见α-地贫基因突变,以及此突变所致HbH病的家系分析和基因诊断。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全血,进行血液学表型分析和地贫基因常规检测,对常规检测基因型与表型不符的标本进一步DNA测序分析。结果该家系中检出罕见α-地贫基因*92A>G突变,确认先证者及先证者姐姐基因型为--SEA/α*92A>Gα的非缺失型HbH病,先证者哥哥基因型为-α3.7/α*92A>Gα的标准型α-地贫、父亲基因型为αα/α*92A>Gα的静止型α-地贫。结论首次鉴定报道了中国南方人群中罕见α-地贫基因*92A>G突变,以及携带此突变的静止型α-地贫、复合此突变非缺失型HbH病的基本表型特征,丰富了中国人群α-地贫基因突变谱,有助于指导α-地贫的人群筛查、临床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gene diagnosis 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to detect deafness genes for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ing impairment,and the proportion of gap junction 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