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PTEN基因转染兔预防血管再狭窄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再狭窄模型;构建PTEN表达载体并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同时转染血管壁细胞。实验分3组。对照组:单纯行内膜剥脱术;实验组A:内膜剥脱术+PTEN真核质粒;实验组B:内膜剥脱术+空脂质体。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形态测量方法观察对再狭窄血管病变的影响及血管内膜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转染PTEN基因组显著抑制损伤后4周内膜VSMCs表达PCNA,与对照组相比PCNA表达和MMP-9的水平明显受抑制(P<0.01);显著减少血管内膜厚度和面积。结论:PTEN基因转染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实验性兔腹主动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兔腹主动脉缩窄近端及远端内膜平滑肌细胞(SMCs)和胶原的变化.方法 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普通对照组、高脂手术组、高脂组,第8周和第28周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28周后高脂手术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其余组行假手术.32周后利用生物机能实验分析系统测量各组腹主动脉缩窄近端和远端的压力.行HE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腹主动脉形态学特征、胶原及SMCs.结果 ①高脂手术组缩窄近端内膜胶原较高脂组相同位置明显增多;高脂手术组缩窄远端内膜胶原较高脂组相同位置明显减少.②高脂手术组缩窄近端SMCs较高脂组相同位置增多,高脂手术组缩窄远端内膜SMCs 较高脂组相同位置减少.结论 AS兔腹主动脉缩窄近端血管内膜增厚,内膜胶原和SMCs增多;缩窄远端内膜变薄,内膜胶原和SMCs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沙唑嗪对高血脂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影响及其与血脂、血清一氧化氮、血管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23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5只,球囊损伤组9只,多沙唑嗪组9只.正常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不予任何方式处理.另两组用1%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制造高血脂兔模型并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TCA后防止动脉再狭窄。方法 :用PTCA导管的气囊剥脱兔腹主动脉内皮。损伤后给药组 (6只 ) ,于损伤后立即由PTCA导管注入复方当归液 16ml(2 5 %当归注射液 15ml+ 2 0 %丹参注射液 1ml) ,以后每日经耳静脉注射给药 1次 ,最后 1次给药为取材当日。损伤组 (6只 ) ,于损伤后 ,与损伤后给药组同期注射生理盐水 16ml。两组分别于损伤后 2 4h及 96h取出腹主动脉 ,制作标本 ,供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 :气囊已造成兔腹主动脉内皮剥脱。损伤组损伤后 2 4h及 96h时 ,动脉内皮下层的裸露胶原组织上有大量血小板附着。而损伤后给药组于损伤后 2 4h及 96h时 ,血管内皮下层光滑 ,只有极少数血小板附着。结论 :复方当归液具有防止血小板在胶原组织上附着的作用 ,对保护血管内膜 ,防止或降低再狭窄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6):720-722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时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患者应用主动脉气囊反搏临床护理干预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于2011年1月~2014年3月我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与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按常规流程操作,观察组患者加强对主动脉气囊反搏的临床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下肢栓塞、出血、感染等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期间的主动脉气囊反搏的护理干预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促进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从而利于患者的康复预后,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7.
氯沙坦对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沙坦抗氧化应激及对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及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皮剥脱后高脂饮食(含1.5%胆固醇)喂养制作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对狭窄部位行球囊成形术。术后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10mg/(kg·d)口服,对照组只喂生理盐水,4周后取腹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核因子κB、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氯沙坦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减少(P〈0.01)。核因子κB及其靶基因产物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细胞增值核抗原亦因氯沙坦的干预而明显减少(P〈0.01、P〈0.05、P〈0.01)。结论氯沙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活性氧族生成,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和新生内膜形成,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囊压腹法在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ICU内发生的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实验组给予气囊压腹法-CPR处理,对照组给予标准CPR组处理。对照组按照心肺复苏指南紧急行标准心肺复苏术;实验组在行标准CPR之前通过气囊压住腹主动脉,按压力度为150~00mmHg,阻断腹主动脉血流。两组均监测有创动脉压及右房压。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5%。实验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8.3%高于对照组52.0%;实验组的24小时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最高灌注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脑复苏成功率以及48h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意识恢复平均时间、恢复窦性心律平均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气囊压腹法-CPR可明显地提高冠脉灌注压,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h自主循环恢复率,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后,切开腹主动脉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远侧纵行切开腹主动脉,清除管腔内血栓内膜,在阻断钳控制下,以大弯钳或刮匙或Fogarty导管等器械逆行做腹主动脉近侧端血栓内膜切除,腹主-股总动脉Y型人工血管旁路术。结果4例手术患者安全地渡过了围手术期,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效果良好,其中1例行腹主动脉、股动脉、胭动脉序贯旁路的患者在术后8个月出现股胭动脉旁路处的人造血管血栓,行截肢术。结论手术是近肾腹主动脉闭塞的唯一合理选择,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后的腹主动脉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侧股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是符合生理的术式,患者未出现脏器栓塞,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在大鼠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模型上,分别于术后7,14和21天观察球囊内皮剥脱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结果;大鼠球囊内皮剥脱术后,于7,14,21天时,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强,蛋白激酶)PKC)活性明显增高,环酸腺苷活性明显降低,均以7天组最为明显。结论:临床PTCA后较长时间应用抗栓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EFFECTS OF CERTAIN VASOACTIVE PEPTIDES ON PATHOGENESIS OF VASCULAR RESTENOSI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veral vasoactive peptid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erial restenosis after balloon angioplasty.Methods. In rat aortic artery restenosis model produced by denudation of aortic endothelia, we observed changes of endothelin (ET), angiotensin II (AII),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and adrenomedullin (Adm) in plasma and aorta with radioimmunoassay and expression of hypertension-related gene (HRG-1) with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d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ese peptides on intimal hyperplasia, intima/media ratio and MAPK activities of aortic artery after angioplasty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in cultured cells,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ese peptides o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 prolife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HRG-1 of VSMC from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 and Wistar-Kyoto (WKY) rats with 3H-TdR incorporation and RT-PCR respectively.Results. After angioplasty, the levels of ET and AII in plasma and aort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ccompan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和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时相变化。方法:取30只Sprague—Dawley大鼠行右颈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于第1,3,9和28,60天取实验动脉段和对侧正常动脉段行光镜、电镜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实验发现在术后第3天内膜即明显增厚,并在第28天达到高峰,此后不再继续增加,同时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这种时相特征与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有关。结论:在大鼠再狭窄模型上的内膜增生与再狭窄发生过程类似,具有明显的时相特征,并与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isnowawel-establishedandfrequentlyperformedprocedurethatiscomplicatedbyresteno...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普罗布考对损伤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大约克夏猪1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普罗布考组8只,于术前4w给予普罗布考,两组均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术后喂饲6w,重复冠脉造影后处死。选取损伤的冠状动脉,常规病理制片,观察形态学变化,并计算损伤动脉的内膜面积占有率。结果:对照组损伤动脉内膜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增生,呈偏心性增厚,使管腔狭窄,内膜面积占有率为56.01%〔(56.01±17.85)%〕,普罗布考组损伤动脉内膜面积占有率为30.27%〔(30.27±20.97)%〕,内膜增厚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普罗布考具有抑制冠脉成形术后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表达和增殖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各组P27、CDK4、PCNA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手术组(28 d)、给药组(28 d)。另外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平滑肌细胞各期(G0+G1期,S期,G2+M期)百分比。结果:①假手术组无新生内膜形成,手术组内膜增生显著,曲尼司特组内膜增生减轻(P<0.01)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手术组新生内膜处P27低表达,PCNA高表达;曲尼司特组新生内膜P27表达强烈,而PCNA表达被抑制(P<0.01)。③流式细胞术显示,与手术组相比,曲尼司特组平滑肌细胞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结论:在活体内,曲尼司特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而抑制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6.
苯那普利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将28只兔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行右髂动脉内膜球囊剥脱术。术后30天处死动物,作病理形态学检查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表明,苯那普利组损伤血管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而管腔面积大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血管壁细胞增殖期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提示,苯那普利能抑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7.
血管活性肽在大鼠血管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肽在血管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主动脉内皮球囊拉伤模型上,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及主动脉组织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肾上腺髓质素(Adm)含量以及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用∧3H-TdR掺入法和组织学分析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以及血管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并在培养的VSMC上,采用∧3H-TdR掺入法研研究血管活性肽对细胞增生的影响。采用RT-PCR法观察血管活性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的主动脉和VSMC高血压相关基因-1(HRG-1)表达的影响。结果 术后10d ,血浆及主动脉ET达高峰,分别较对照组升高69%和124%(P<0.01);主动态AⅡ含量升高80%(P<0.01)。应用ET抗血清或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血管损伤诱导的VSMC增殖和内膜增厚。血浆和主动脉CGRP水平在术后3d升高64%和89%(P<0.01), 术后10d血浆和组织Adm分别升高129%和102%(P<0.01)。在体应用CGRP(25μg/kg)可显著抑制管损伤诱导的VSMC增殖和内膜增厚(抑制率分别为66%和79%,P<0.01)。ET和AⅡ抑制血管HRG-1表达,激活丝裂素活化蛋白素酶(MAPK);CGRP和Adm诱导HRG-1表达,并抑制MAPK活性。结论 ET和AⅡ可促进损伤血管内增殖,而CGRP和Adm具有代偿性抗内膜增殖作用。ET、AⅡ、CGRP和Adm等血管活性肽可通过调节HRG-1表达和MAPK途径以调控VSMC增殖,影响损伤血管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氟伐他汀对血脂的影响及其与内膜增厚的关系 ,将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高脂血症模型兔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和非用药组 (各组n =2 8) ,并设正常对照组 (n =7)。分别于喂高脂饮食前及动脉剥脱术后 1、2、4、8周 ,观察氟伐他汀组和非用药组动物血清TC、TG及LDL C的变化 ;并观察动脉剥脱术后 1、2、4、8周氟伐他汀组和非用药组兔髂动脉切片的新生内膜、中膜厚度及内膜 /中膜比值 (I/M)。结果 :氟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 C浓度明显低于非用药组 (P <0 .0 5) ;氟伐他汀组的新生内膜厚度和I/M明显低于非用药组 (P <0 .0 1 ) ;动脉内膜厚度与TC、TG、LDL C呈明显的直线相关 (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1 1、0 .892、0 .94 2 ,P <0 .0 1 )。提示 :氟伐他汀可调节血脂 ,有效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9.
碘伏对小血管内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碘伏对小血管脉内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的大白鼠尾动脉为研究对象,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碘伏溶液中,经不同时间化学反应后取出固定,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到高浓度碘伏导致较多内皮细胞脱落,电镜下观察到脱落的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内弹力板断,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并随时间延长损伤加重。结论:该研究确定碘伏浸泡的最佳浓度为2%,最佳消毒时间为10min,此有助于降低血管内膜的损伤程度,并降低了导致断指再植危象的血管栓塞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