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不孕证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45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现况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孕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现象,且和多因素有关。结论:做好门诊不孕症患者的心理评估,结合心理学,护理学和生殖医学提供高质量的生殖保健服务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尚红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49-49,51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不孕症患者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理干预,对比分析患者心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得分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心理干预,所有100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均有所缓解,SDS和SAS得分都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讨论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不孕症患者接受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都显著得到缓解,能够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脑梗塞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分析 ,为临床心理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 72例 ,随机分为心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13 6例 ,两组均用常规治疗 ,心理康复组分 4种心理特征 :紧张急躁、焦虑忧郁、恐惧悲观、思念孤独 ,由专业护士分别给予疏导、启迪、解说和具体帮助。对照组未经专业性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康复组早期康复活动率和患肢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1)。结论 :心理康复可激发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行为 ,促进了对患肢功能的改善 ,缩短病程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汪厉思 《吉林医学》2014,(2):353-354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给予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0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其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两组测定数据进行Spass13.0统计学分析、对照。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帮助不孕症患者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不孕症患者行人工授精焦虑与抑郁的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静 《广西医学》2009,31(1):63-65
目的探讨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女性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组50例健康受试者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对研究组妇女实施2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再次测评SAS及SDS 1次,并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均较心理干预前下降(P〈0.01)。结论针对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妇女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为其应用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07月~2013年06月不孕症患者6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中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正常育龄妇女52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借助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实验组心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①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效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实验组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育龄期妇女相比,不孕症患者存在十分严重的抑郁心理及焦虑心理,为其进行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不孕症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4年2月1日-2006年7月1日在我院生殖内分泌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符合入组条件且表示能够坚持随访的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均按要求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OS),并进行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40例(失访4例),在其诊治过程中对其进行全程、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0例(失访2例),则顺其自然不进行心理干预,仅给于一般性指导。对干预前及干预三个月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经全程系统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其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不孕症妇女心理调查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孕症妇女心理特点 ,评价心理护理的效果 ,对 60名不孕症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0例不孕患者 ,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0例中年龄最大 30岁 ,最小 2 3岁 ,平均 2 5 .5± 2 .94岁。其中原发性不孕 1 0例 ,继发性不孕 2 0例 ;对照组 30例中年龄最大 2 9岁 ,最小 2 2岁 ,平均 2 4 .5± 2 .36岁。其中原发性不孕 8例 ,继发性不孕 2 2例。两组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1 .2 测评方法 …  相似文献   

9.
不孕不育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孕症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可造成患者身心痛苦和婚姻不美满,为社会和家庭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医学科学研究在治疗不孕症方面已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和干预却很少。而良好的心理护理及恰当的心理干预可使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增强治疗信心,对提高疗效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老年HIV/AIDS患者的心理特点,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消除不良心理反应.方法:利用艾滋病检测咨询中心,了解老年HIV/AIDS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关护理干预:帮助老年HIV/AIDS患者获得家庭、社会的支持,正确对待疾病,消除不良心理反应.结果:通过护理干预,除6例己死亡外,21例AIDS患者消除了消极心理,保持平和心态,坚持抗病毒治疗,6例HIV携带者能正确对待疾病,遵指导做好预防措施、定期检查.结论:老年HIV/AIDS患者存在严重不良心理反应,及时予相应护理干预,能帮助他们获得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消除消极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2.
癌症患者确诊前后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癌症患者确诊前后的心理特点,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深入病房、灵活应用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对61例不同癌症患者在确诊前后的心理变化开展细致的连续性观察,并及时记录好每一个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过程,结合患者的各项行为表现,加以归纳分析。结果 癌症患者在确诊前、确诊时、确诊后的共同心理特点分别为怀疑,急切的担心,焦虑;恐惧,否认,抑郁;孤独感加重,依赖性增强。结论在掌握了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预见性、针对性做好心理护理,大部分癌症患者都能以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心理和康复护理要点,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临床确诊癫痫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心理和康复护理,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心理和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瘫患者多见于青壮年 ,而且常常是意外致伤、致残。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打击。因此 ,患者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了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完成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与重建 ,我们在心理护理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   11例截瘫患者中 ,男 9例 ,女 2例 ,平均 31( 2 1~ 5 5 )岁。因车祸致伤 5例 ;重物压伤 3例 ;坠落伤 2例 ;手术并发症 1例。  由专人采用交谈法、观察法 ,并结合汉密顿焦虑量表 ,对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 ,并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 结果  用汉密顿量表调查显示 ,1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的心理问题,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以达到促进康复。方法采用信封法将40例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HAMA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HAMA评分在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第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再植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危机干预能显著缓解青壮年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有效提高再植指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口期望寿命在不断提高 ,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临床护理学也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护理模式转变。心理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显得越来越为重要。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老年人一般是指 6 0岁以上的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人在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的退行性变化 ,其心理特征也将随着自身生理状态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1] 。1.1 各器官功能减退 ,使老年人的反应及活动能力降低 ,思维迟钝 ,表现出自怜自弃 ,性情固执 ,…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特殊心理表现,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老年患者众多不同心理表现,采取有的放矢的对策。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存在自尊心理、怕孤独心理、疑虑心理、反常心理、怀旧心理、执拗心理、多虑心理、依赖心理等心理障碍的分析,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结论:只有针对患者所出现的心理表现采取有的放矢的对策,才能使患者保持心理平静,安心住院,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老年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前干细胞的恶性肿瘤,在体内广泛侵润,损坏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老年人各脏器官处于消退期,在治疗过程中老年白血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影响治疗效果。2001年-2004年6月我们对入住我科的38例老年白血病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田丽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10-1911
本文分别从老年患者共同的心理特点、心理类型、心理护理要点等方面分析研究了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从而针对性地给予疏导、治疗。熟悉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有效地进行疏导,有助于疾病早日康复,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罗礼琼 《吉林医学》2012,33(16):3508-35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疗效,以便更好地控制哮喘的发作。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病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病情、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哮喘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