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照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研究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意义.方法应用双功多普勒彩超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108人126侧肢体,对照二者,判断深静脉和交通静脉返流以及交通静脉定位情况,分析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正确率和优缺点.结果与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结果相比,双功彩超判断深静脉瓣膜逆流的完全符合率为50.8%,基本符合率达69.8%.63.7%的交通静脉同时被超声和造影检出,双功彩超能精确定位交通静脉,对交通静脉的漏诊率(11.7%)明显低于顺行造影(24.6%).结论双功多普勒彩超无创、方便、准确,可重复多次检查,有可能取代静脉造影,成为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患有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的50例63侧肢体,利用的顺行下肢静脉造影方法,重新进行检查,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瓣膜的功能和测试血流逆流的速度,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均为诊断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是对小腿交通静脉的改变、股静脉瓣膜功能的判断,顺行造影比彩色多普勒敏感。  相似文献   

3.
黄道景  龚凯等 《广东医学》2002,23(11):1168-1169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一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X线表现与病因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5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单纯性大随静脉曲张6侧,原发生下肢深静脉辨膜功能不全65侧,交通静脉辨膜功能不全8侧,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侧,先天性下肢静脉发育异常10侧,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辨症1侧。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条肢体进行检查,并对照下肢静脉造影结果研究其诊断准确性。结果:共检出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30条,以静脉造影为金标准,诊断准确性为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性诊断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870例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患者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各种下肢静脉疾病所占的比例。方法:2003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共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870例。结果: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4例(5.06%),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6例(8.74%),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98例(68.74%),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4例(6.21%),混合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例(1.2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4例(6.21%),静脉畸形疾病33例(3.80%)。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最可靠方法,为下肢静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术后出现下肢肿胀和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我院从2006年9月~2008年2月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患肢均行浅深静脉和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深静脉顺行造影。结果:合并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1条肢体,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6条肢体,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26条肢体,合并深静脉血栓后遗症6条肢体,合并Cocket综合征2条肢体,合并淋巴瘤2例。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交通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 ,大部分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反流性疾病 ,合理选择诊断静脉反流的方法对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5月 ,我们应用光电容积描记联合静脉多普勒检测了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PDVI)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 (simplevaricosevein ,SVV) 14 3例共 197条下肢 ,并与下肢深静脉造影、双功能彩超对照分析 ,证实PPG VD检查对于判断下肢深、浅静脉瓣膜功能有较高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14 3例 ,男 82例 ,女 6 1例 ,年龄 2 0~ 79岁 ,平均 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下肢静脉病患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将其定位及顺行静脉造影,分别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交通支静脉反流156条,内镜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术共结扎交通支静脉145条,其中130条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一致,超声诊断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与手术定位符合率为89.7%。静脉顺行造影检出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122条,与术中定位诊断符合率84.1%,超声与静脉造影两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性诊断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顺行静脉造影表现,总结其在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及髂静脉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82条下肢),术前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282条下肢行顺行静脉造影,其中,单纯静脉曲张23例(8.16%),交通静脉反流188例(66.66%),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7例(9.57%),PTS综合征2例(0.72%),静脉畸形1例(0.35%),髂静脉压迫42例。结论:顺行下肢静脉造影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准确率高,能及时明确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伟  张丽峰  刘洋  刘源  林瑶  何春水 《西部医学》2013,(10):1492-149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及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0例25条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根据影像学特征差异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大隐静脉主干残留及大隐静脉剥脱不全4条,小隐静脉曲张4条,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条,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8条,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2条、左髂静脉受压1条,布加氏综合症2条。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后,以上病例均治愈或症状缓解。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根据不同复发原因要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可达到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4月-2008年12月,经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肢17条,行SEPS术在深筋膜下断离病变交通支,联合Muller术抽剥浅表静脉以及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结果:17条患肢术后创口生长良好,无感染及出血,术后所有患肢曲张静脉团消失,局部疼痛缓解,7条患肢内踝沉着色素减轻,5条患肢溃疡在2~4周内完全愈合,无溃疡复发及新溃疡形成,术后无组织水肿。结论:腔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溃疡具有创伤小、手术彻底、患者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阮俊  胡红 《西部医学》2013,(4):589-59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交通静脉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形态、有无静脉血栓及瓣膜功能等。结果 43例患者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15例占34.9%,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8例占65.1%,其中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例占14.2%,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占7.1%。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作为大隐静脉曲张的首选检查之一,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溃疡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顺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明确引起溃疡的病因,继而对34例(35条)下肢静脉溃疡采用静脉腔内激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膝上大隐静脉主干抽剥术进行治疗,左髂总静脉球扩4例,溃疡处植皮2例。结果术后下肢静脉曲张均消失,溃疡6~45 d愈合。随访28例,时间4~56个月,1例复发。结论消除下肢浅静脉的淤积和反流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关键。静脉腔内治疗不仅可有效消除浅静脉曲张,还可运用合适的方法闭合交通支静脉,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5.
马玉亮  任培土  郑媛媛  蒋米尔 《浙江医学》2011,33(5):680-681,687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处理浅静脉曲张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4例75条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时间>0.5s且≤1.5s者纳入轻度反流组,深静脉瓣膜反流时间>1.5s者纳入重度反流组.两组患者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为主的浅静脉处理,术后4~6个月随访,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深静脉瓣膜反流时间及临床分期.结果就深静脉瓣膜反流时间而言,术后轻度反流组较重度反流组治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深静脉瓣膜轻度反流者,行腔内激光处理浅静脉为主的手术即能较好的改善深静脉反流.对于深静脉重度反流者应加行深静脉瓣膜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6.
下肢近端静脉倒流对远端静脉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陆信武  蒋米尔 《上海医学》1997,20(10):581-583
为阐明近远端静脉功能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的关系以及远端静脉瓣膜重建术改善临床症状有机制,以双功彩超探测了73条CVI患肢的静脉流动力学,分别检测股浅静脉,股深静脉,Gong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倒流的时间,倒流的峰速和静脉的管径,结果:股浅静脉倒流存在的肢体Long静脉倒流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5),Gong静脉的管径也明显增粗(P=0.0003)Gong静脉倒流存在的肢体约8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Conventional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of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 (GSV) has a good curative effect but is highly traumatic with a considerable relapse rate.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  相似文献   

18.
Radi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chronic venous stasis syndro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 S Train  H Schanzer  E C Peirce  S J Dan  H A Mitty 《JAMA》1987,258(7):941-944
Chronic venous stasis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clinical syndrome of pain and changes in the skin that can involve the superficial, deep, and perforating veins. This syndrome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postphlebitic syndrome," implying that thrombophlebitis is its sole etiology.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performed ascending venography on 51 limbs of patients with the chronic venous stasis syndrome and demonstrated that 32 had no radiological evidence of recent or old thrombophlebitis. Instead, they had normal-appearing veins, suggesting primary incompetence of the deep and/or perforating venous valves rather than thrombophlebitis as the etiology. Since various operations have recently been proposed to correct or bypass malfunctioning valves, precise demonstration of pathological change is required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rocedure and to evaluate results. Descending venograms were combined with the ascending studies in 42 limbs for this purpose. In addition to outlining the abnormalities responsible for chronic venous stasis syndrome in individual cases, interesting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syndrome itself were reac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