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诊主动脉内气囊反博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循环支持治疗的疗效及延长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共39例,均给予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同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72小时后将符合IABP脱机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停用IABP循环支持;B组继续维持IABP循环支持7天。观察患者IABP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恢复状况及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别。结果①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提高,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明显下降。②住院期间延长IABP治疗组(B组)CI、LVEF增加,PAWP降低,与对照组(A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访1年,B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LVEF值优于A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瘤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无差别。结论①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在急性期有明显的循环支持治疗效果。②延长IABP循环支持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2.
孙秀娟  王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74-1275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9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CP组(治疗组)各46例,治疗2周后观察泵功能改善情况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每搏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SV、CO、LVEF均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有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V、CO、LVEF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辅助应用C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能有效改善泵功能。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脉介入(PCI)治疗后的辅助疗效。方法 入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65例,全部成功行急诊PCI治疗,观察组3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IABP治疗,对照组仅予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尿量增加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住院时间缩短,死亡率降低。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脉介入治疗后行PIAB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心源性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气囊反搏术(IABP)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30例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3.5岁)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5例行股动脉IABP支持,对照组15例未行股动脉IABP支持,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彩色室壁运动技术评价PCI术后7 d存活心肌面积,应用多巴酚丁胺后梗塞区运动异常的节段的积分减少≥1,梗塞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减少(IWMSI)>0.22作为存活心肌的诊断标准。对30例AMI患者采用Wagner心电图记分法,进行QRS记分判定心肌梗塞面积。 结果:15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存活心肌面积及QRS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ABP组LVEF于(67±26)d有明显改善。 结论: 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和降低左心室收缩期后负荷,从而提高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41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A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高危心肌梗死患者配对入选38例设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术后30d内左室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事件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30d内左室功能较B组明显改善(P〈0.05),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A组较B组少(P〈0.05),两组在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等方面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紧急介入治疗术前常规进行IABP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左室功能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这一结果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心病泵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冠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低心排泵衰竭病人中应用的适应证及时机选择。方法 收集1999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本院应用IABP的患者39例,分为内科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全组均为急性心肌梗死,三支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应用IABP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 IABP应用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脏指数(CI)明显升高。本组病例中33例临床治愈,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心功能均可维持在Ⅱ级水平,其中11例不需应用强心利尿剂。有6例于应用IABP过程中死亡,原因为不可逆的心源性休克,伴随严重疾病及IABP应用时机过晚等。结论 在冠心病继发泵衰竭患者中应用IABP的疗效是肯定的,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是适应证的选择和应用时机。由于机器设备的进步及抗凝治疗观念的不断完善,目前IABP应用的并发症不断减少,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因此,笔者主张无论是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还是冠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泵衰竭的病人,应更为积极地应用IAB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排量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70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急诊PCI术,观察组给予亚低温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则行IABP支持下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肌酐(Cr)、血氧饱和度(Sv Q2)、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统计记录两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并发症及28 d存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I、尿量、Sv O2、LVEF均显著增多,C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及休克发生率、28 d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IABP辅助急诊PCI治疗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存活率稍高,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循环功能及心功能,减少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筱燕 《广西医学》2009,31(2):187-18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泵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以9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泵衰竭组(41例)与对照组(57例无泵衰竭)的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病死率等特点。结果泵衰竭组有陈旧心肌梗死(OMI)病史、前壁或多部位AMI、收缩压(SBP)低、脉压(PBP)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50%、酸肌酶(CK)峰值高,心率(HR)〉80次/min、WBC〉10×10^9/L、房颤、肺部感染等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肺部感染(OR=7.661,95%CI:2.228—26.336)、LVEF〈50%(OR=4.902,95%CI:1.484—16.194)、前壁或多部位AMI(OR=4.417,95%CI:0.803~24.309)、HR〉80次/min(OR=4.098,95%CI:1.259-13.335)、WBC〉10×10^9/L(OR3.651,95%CI1.169-11.403)是AMI并发泵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患者发生泵衰竭与多种因素有关,AMI患者合并肺部感染、LVEF〈50%、前壁或多部位AMI、HR〉80次/min,WBC〉10×10^9/L是并发泵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持续新活素应用治疗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9月-2012年9月间接诊的85例ST段抬高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42)与对照组(B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持续泵入48-72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恢复状况及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别。结果 1住院期间持续新活素应用治疗(A组)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NT-pro BNP降低,与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一年,A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LVEF值优于B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室壁瘤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无差别。结论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持续新活素应用,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对其左心功能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1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左室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同时统计IABP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4.5%±8.2%)和(36.3%士4.7%),(46.7%±5.6%)和(39.1%±4.5%),(46.7%±5.6%)和(39.1%±4.5%),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52和25/45)、3个月(15/52和30/45)和6个月(17/52和37/45)的MACE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并发症发生率为23.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7%.结论 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行急诊PCI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左室功能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IABP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在IABP辅助下行冠脉造影及PCI术。对照组24例AMI并泵衰竭患者仅使用常规药物及PCI术。观察组PCI术前或术后置入IABP球囊。结果观察组使用IABP后低血压或休克状况明显好转、尿量明显增多、心率明显减慢30例(85.71%),死亡5例(14.29%)。对照组24例中,患者血液动力学得以改善并接受PCI术17例(70.83%),死亡7例(29.1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ABP辅助治疗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可明显降低其心源性死亡率,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的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MI并泵衰竭、入院后6h内无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患者共计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直接PCI、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积极药物治疗,若病情进展至心源性休克,则给予IA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24h内及发病后随访6月时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24h内纽约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功能指标及血浆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病6月IABP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功能指标IABP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IABP能显著改善AMI并泵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ACS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患者并分为两组,50例患者PCI前24 h内进行IABP治疗(IABP+PCI组),45例直接PCI(PCI组)。在入院及PCI术后第5天分别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入院时及出院后4周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均偏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ABP+PCI组血压较PCI组血压明显升高(P<0.05);同时IABP+PCI组病死率有所下降(P<0.05),住院天数减少(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NT-proBNP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ABP+PCI组血浆NT-proBNP 和 hs-CRP水平较PCI组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提高(P<0.05)。结论 IABP辅助PCI治疗高危ACS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血流动力学,并使住院天数和短期病死率有所下降,同时降低了血浆NT-proBNP 和 hs-CRP水平,提高了LVEF。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重度泵衰竭的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MI并重度泵衰竭、入院后6 h内无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患者共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早期直接PCI治疗同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14 d及随访6月时CRP、高敏CRP(hs-CRP)及预后。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入院时CRP和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病14天及6个月后IABP组CRP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ABP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IABP能显著改善AMI并重度泵衰竭患者预后,至少部分与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化应用升压药物(静脉注射多巴胺配合动脉注射生理盐水)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44例AMI合并低血压患者分别在优化应用升压药及IABP支持下急诊行PCI 32例(手术组)和非手术12例的疗效。结果优化应用升压药及IABP支持下急诊PCI明显较非手术患者降低了院内病死率(15.6%vs 50.0%,P<0.05)。手术组优化应用升压药患者,稳定血压所需时间和出现恶心、呕吐者减少。结论 AMI合并低血压早期行优化应用升压药或IABP支持下急诊PCI可明显降低其院内病死率,应用优化升压药方案配合急诊PCI治疗AMI合并低血压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CS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并将PCI治疗组根据有无使用IABP分为两个亚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和院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PCI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9)h vs(27.5±8.3)h,P〈0.05],在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两组院内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5.7%vs 57.4%,P〈0.05)。(2)IABP基础上行PCI治疗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与单纯PCI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14.3%vs 46.4%,P〈0.05)。结论早期行PCI可改善AMI合并CS患者近期预后,在IABP基础上再行PCI治疗,院内病死率可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46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未应用IABP支持下采用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7 d时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AMI分类、病变位置、病变累及分支及置入支架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ABP时间平均为(84.12±34.74)h,2组术前CRP、TNF-α、IL-6水平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时2组CRP、TNF-α、IL-6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术后2周、3个月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0.43%vs.56.25%,P<0.05)。结论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在急诊行PCI治疗时联合IABP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术后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