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痛支神经的有髓纤维脱髓鞘处是否有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etrodotoxin-resistant,TTX-R)hNav1.8通道蛋白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方法:以6例原发性TN第三支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下牙槽神经为研究对象,以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的耳大神经、下牙槽神经为阴性和正常对照,以鼠脊神经为阳性对照,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hNav1.8通道蛋白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与对照神经标本超微结构中的表达.结果:hNav1.8通道蛋白在TN患者痛支神经的有髓纤维脱髓鞘处有大量表达,鼠脊神经轴突内有少量表达,而正常下牙槽神经及耳大神经中无表达.结论:hNav1.8通道蛋白在TN患者痛支有髓纤维脱髓鞘处的异常表达可能与TN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与有髓鞘纤维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有髓鞘纤维病变与三叉神经痛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痛支与非痛支神经及5例无三叉神经痛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舌神经、眶下神经及耳大神经.结果: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支及非痛支神经的有髓鞘纤维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神经膜细胞(雪旺细胞)、髓鞘、线粒体的病变;5例无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患者中仅1例年龄最大者,舌神经出现与三叉神经痛患者类似的病变.结论:有髓鞘纤维的病变与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有髓鞘纤维的病变可能是一种增龄性变化;在有髓鞘纤维病变的基础上,是否发病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康欣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V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纯种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简称他汀钙组)、康欣胶囊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康欣胶囊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8只。6W后,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进行主动脉血管病理形态学观察,并检测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中VCAM—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TC、TG、LDL—C、V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模型组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VCAM—1mRNA表达模型组最高,高、低剂量组VCAM—1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大剂量组效果为佳。结论:康欣胶囊可明显抑制AS的发生,其机制与减少兔AS血管VCAM—1mRNA表达,抑制AS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目前仍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近三年来.我们采用10%氯化钢+2%利多卡因局部注射2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2例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30岁;右侧14例,左侧8例;发生第Ⅲ支痛12例,第Ⅱ支痛6例,ⅡⅢ支痛4例。注射方法: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用10ml注射器抽吸10%氯化钠和少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在患区的极去点和神经平的周围,抽吸无回血,每次注射6-10ml,每周2次,两周为1疗程。结果:18例患者1个疗程后,疼痛症状消失,占80%,4例患者疼痛减轻,占18%。讨论此疗法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human β—defensin-1,hBD-1和human β—defensin-2,hBD-2)mRNA在复发性鼻息肉中的表达,分析hBD—1和hBD-2在复发性鼻息肉发病中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verse transcripa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鼻息肉患者术前鼻息肉、复发性鼻息肉患者手术后复发鼻息肉、鼻息肉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鼻黏膜及正常对照鼻黏膜各10例中hBD—1J和hBD-2mRNA的表达。结果:hBD—1mRNA在鼻息肉患者术前鼻息肉、术后复发鼻息肉、鼻息肉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鼻黏膜、正常鼻黏膜中均有表达,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D-2mRNA在鼻息肉术前组织和复发性鼻息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对照鼻黏膜和鼻息肉术后恢复鼻黏膜的中几乎没有表达。结论:hBD-1为固有表达,hBD-2为诱导表达。β-防御素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药物对三叉神经痛进行治疗时应用钠通道阻断剂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显示健康的人群中选择35例设为参照者,两组均取下牙槽神经、舌部神经、肌肉组织,对石蜡进行制备,以免疫组化对h Nav1.8进行检测,查看其是否表达,并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下牙槽神经、舌部神经均显示阳性,肌肉组织均显示阴性;参照组35例下牙槽神经、舌部神经、肌肉组织均显示阳性阴性,下牙槽神经总面积明显较舌部神经小,h Nav1.8免疫化阳性面积明显较舌部神经大,(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中,特异性h Nav1.8钠通道阻断剂有一定应用价值,可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三叉神经痛( 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p-p38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sham 组)和眶下神经缩窄术组(ION-CCI组). 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West-ern blot检测p-p38的表达量.结果 ION-CCI组大鼠机械痛阈明显低于 sham组(n=5,P <0.01). ION-CCI 组大鼠TG内p-p38 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建模前正常大鼠( n=3,P<0.05).结论 p38信号通路可能与T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它们和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患者、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bet和GATA-3 mRNA表达状况;用ELISA检测SLE患者、正常人血清中IL-10和TGF-β水平。结果:SLE患者T—bet mRNA表达低于正常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GATA-3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LE患者IL-10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TGF-8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Th1/Th2免疫不平衡占优势,调节Th1细胞的转录因子T—bet表达降低。调节Th2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3表达升高,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TGF—β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3(AQP-3)在SD大鼠正常骨骼肌中的表达,为深入探讨AQP在大鼠骨骼肌肿胀状态下的表达及生理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8只6月龄SD大鼠左后肢外侧股四头肌肌群中约200 mg肌肉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AQP-3在大鼠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AQP-3 mRNA在肌肉组织中稳定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肌肉组织中AQP-3在36KD左右有一特异性条带。结论 AQP-3在SD大鼠正常肌肉组织中的稳定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肌肉组织内的液体平衡,对维持肌肉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在创伤性肌肉肿胀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myostatin(MSTN)在大鼠胫神经夹伤后腓肠肌失神经萎缩与神经再支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yostatin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胫神经夹伤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失神经与神经再支配不同时FB3段腓肠肌中myostatin mRNA含量。结果:失神经支配早期,腓肠肌myostatin mRNA水平迅速上升,在第2周达到高峰,随后表达又逐渐下降,至第4周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胫神经夹伤模型,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myostatin基因表达有明显变化.提示myostatin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and to provide a new target for the drug treatment of TN by studying the expression of tetrodotoxin-resistant hNavl. 8 sodium channel protein in affected nerves of patients with TN. Methods: Twelve affected inferior alveolar nerves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N, to whom the drug therapy was not effective. As negative control, one normal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wa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ho accepted the combin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with glessectomy and mandibulectomy. One muscle sample was obtained as normal control. One dorsal root ganglion from rat was as positive control. These tissues and prepared hNav1.8 antibody were conducte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ponse. Results: hNavl. 8 channel protein was expresses in all the 12 specimens of the affected nerves of patients with TN, but not in the muscle sample and the normal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Conclusion: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hNavl. 8 channel protein in the affected nerves of patients with T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N.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RI SPGR序列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RI—TOF序列扫描12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干段,并作多平面重建,评判所见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及其与血管的关系。结果124例中30例神经与血管无关系,94例为有关系组,有症状组三叉神经所见责任血管与神经夹角(74.5,%73/98)〉450,无症状组(30.1%25/83)结论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评估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运用3D-TSE序列研究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运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 (3D- TSE)序列研究无三叉神经痛者的三叉神经脑池段与邻近血管关系。 方法 :分析 5 0例无三叉神经痛者 3D- TSE图像 ,分别观察双侧三叉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血管影 ,并测定三叉神经长轴与邻近血管的距离。结果 :5 0例患者 10 0侧三叉神经中 ,周围无血管的三叉神经占 5 5 % ,其中 17例双侧三叉神经周围均无血管。在周围有血管的三叉神经中 ,接触占 11% ,接近占 2 0 % ,远离占 14 %。 结论:3D- TSE序列能够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的走行、形态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是显示三叉神经与毗邻血管的准确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前MRI显示粗大扭曲的椎动脉(VA)偏向患侧,甚至对侧VA也移位至患侧。术中见VA直接同时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3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上抬间接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5例,P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分别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1例。术后,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1例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1周疼痛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粗大移位的VA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MVD成功的关键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解剖,逐渐将VA向下移位,而不是简单地在神经和血管间塞入垫片。  相似文献   

15.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 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术前MRI显示粗大扭曲的椎动脉(VA)偏向患侧,甚至对侧VA也移位至患侧。术中见VA直接同时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3例,小脑前下动脉 (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 (PICA)上抬间接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5例,P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分别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1例。术后,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1例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1周疼痛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粗大移位的VA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MVD成功的关键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解剖,逐渐将VA向下移位,而不是简单地在神经和血管间塞入垫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显示血管神经关系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和三维时间飞跃-扰相梯度回波(3D-TOF-SPGR)序列薄层扫描,观察双侧三叉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血管影,并测定双侧三叉神经长轴与邻近血管的距离。结果:常规MRI扫描发现有三叉神经痛症状的一侧血管压迫神经阳性率60%,非疼痛侧阳性率6%;3D-TOF-SPGR序列扫描发现疼痛侧神经血管神经接触或受压变形阳性率84%,非疼痛侧阳性率8%。结论:MRI诊断三叉神经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微小血管的显示方面,3D-TOF-SPGR序列扫描优于常规MRI扫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显示桥小脑角区脑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及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患者(其中三叉神经痛178例,面肌痉挛32例)术前MRTA影像学表现及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所见责任血管结果。结果:MRTA重建可以直观地显示桥小脑角脑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立体的图像。再现局部脑神经与血管解剖结构。210例症状侧术前MRTA检查有血管压迫者为157侧,血管与神经接触密切者为35侧,共192侧,敏感性为91.496。手术中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202侧,其中动脉责任血管187侧,静脉责任血管9侧,动静脉双重责任7侧。MRTA检查诊断神经血管压迫和接触的特异性分别为98.7%、(155/157)和94.3%(33/35),其余4侧仅见蛛网膜增厚,而血管与神经之间接触不密切。MRTA未能发现但手术中证实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者14侧,其责任血管均为静脉或小动脉。结论:高分辨MRTA成像结合3D后处理重建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对明确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术前筛选手术病人及优化MVD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ang H  Hu ZQ  Zhu GT  Guan F  Dai B  Mao BB  Wang SH  Ren LN  K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491-249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显微外科技术基础上,单纯应用神经内镜进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21例中19例术后疼痛即消失,2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口服卡马西平1~3个月后疼痛逐渐消失,无三叉神经及其他颅神经损伤病例,无术后小脑肿胀及死亡病例。随访期间内无疼痛复发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能够单独完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而且与显微手术相比具有局部解剖显露清晰,不易损伤神经、血管;不牵拉小脑半球,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