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智敏  吴凡  周伟  石晓云  程圣英 《四川医学》2009,30(10):1537-153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统计1992年12月-2007年12月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血透患者586例,分别选择自体前臂动静脉内瘘、鼻咽窝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内瘘等手术方法。结果586例患者完成统计,共计内瘘手术672例次,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共611例次,(90.9%),内瘘失功77例,〉2次内瘘手术77例。结论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贵要静脉经皮下隧道与桡动脉吻合内瘘术及自身大隐脉移植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臂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8年2月~2012年8月,对48例尿毒症患者以e—PTFE人工血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对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建立内瘘,术后并发症16例,发生率达33.3%,分别为人工血管栓塞10例,心功能衰竭2例,肿胀手综合征2例,血清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前臂人工血管透析通路有一定的并发症。积极正确地处理有利于延长人工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AVF)端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的情况,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动静脉内瘘术手术成功111例,成功率92.5%,均能达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标准,其中,端端吻合术65例,端侧吻合术55例。结论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5例前臂无法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效果.结果 15例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内瘘在术后4-6周成熟后开始穿刺,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例如正确选择穿刺方法、压迫止血方式及做好卫生宣教等有效的健康护理,使得高位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好,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孙淑清  余毅  陈今  黄睿  王琰 《中国现代医生》2010,(35):129-129,131
目的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主要并发症。方法对32例前臂无法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内瘘在术后4~6周成熟后开始穿刺,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发生淋巴瘘;4例在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堵塞;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2例在使用1年后同侧胸部、颈部浅表静脉扩张;3例出现局部动脉瘤样扩张。结论高位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好、通畅率高,是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建立动静脉内瘘4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经验,提高对动静脉内瘘的手术的认识.方法:2004-2008年间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458例,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操作要点、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总体成功率95%,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和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之间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别(P>0.05),自体静脉移植内瘘术较低(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和(或)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和(或)高血压肾病患者(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是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其次是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或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继发于糖尿病和(或)高血压肾病患者动静脉瘘成形术成功率较低,应更注意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3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手术方式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3种手术方法,探讨不同方法的优势及手术相关技巧。方法总结该科施行动静脉内瘘术8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上肢自体动静内瘘术74例,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3例。人工血管移植动静内瘘术6例。结果74例上肢自体动静内痿术,成功69例(93.2%),失败5例(6.8%);3例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1例(33.3%),失败2例(66.7%);6例人工血管移植动静内瘘术。成功5例(83.3%),失败1例(16.7%)。该组83例病例中,总体的成功率:90.4%(75/83),失败率:9.6%(8/83)。患肢水肿7例,切口渗血3例,人工血管感染1例,淋巴瘘1例,无窃血综合征及心衰发生。结论上肢自体动静内瘘术,尤其是“鼻咽窝”处动静脉内瘘术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方法,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及人工血管移植动静内瘘术可以作为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功能,是影响血液透析病人血液透析顺利度、病死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常采用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途径,但长期透析后常出现血管堵塞,瘘管不能使用。2007年4月~2009年4月,我们对11例前臂动静脉内瘘多次失败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上臂建立动静脉内瘘即高位动静脉内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咽窝区动静脉内瘘建立血液透析通路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窝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鼻咽窝部动静脉内瘘手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治疗3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病人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两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手术均能达到血透要求的血流量。有2例患者在5个月及12个月后出现内瘘堵塞,均在原肢体行经典的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结论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咽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远期并发症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可及时改为前臂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血液透析患的血管通路。方法:采用定点动脉穿刺。结果:定点动脉穿刺,成功率高达98%一100%,血流量可达180一200ml/mtn.而动静脉内瘘术及大静脉置管使用时间短,血流量达不到充分透析标准。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若血管条件好,可首选定点动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1.
动静脉内瘘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8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84例患者分别选择鼻烟窝内瘘术(18例),腕部、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6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内瘘通畅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12个月,使用仍良好。7例术前因静脉、动脉穿刺损伤造成了手术困难、血管资源的浪费。结论:鼻烟窝内瘘为首选术式,对于需透析的患者实施整体规划治疗,保护血管有利于血管通路及时、顺利地建立和合理地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用前臂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经验,提高建立理想血管通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于1999年7月-2006年12月105例血液透析患者行内瘘吻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统计并比较直视下钛轮钉吻合法,显微镜下端端吻合法及显微镜下端侧吻合法的手术时间和2年内瘘通畅率。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2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钛轮钉吻合法74.3%.端端吻合法88.6%,端侧吻合法达94.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臂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本院3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制作内瘘,以建立用于血液透析的血管通道,观察其应用情况。结果:30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1~5年,平均使用寿命为(3.4±0.4)年;患者中有5例发生感染,3例并发内瘘血栓,2例形成动脉瘤,1例血量供应不足。结论:加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这对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伟  秦东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881-288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手术方式、手术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13年3月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窝内瘘组(82例),腕部内瘘组(24例);术后吻合口急性闭塞探查Fogarty取栓5例,吻合口狭窄并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加球囊扩张再通4例。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操作要点、成功率及并发症原因。结果 10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98例(92.5%),失败8例(7.5%),取栓后再次闭塞1例,患肢不同程度水肿42例。无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及窃血综合征发生。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瘘血流量大于300 mL/min。结论鼻咽窝内瘘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式,腕关节内瘘同样可以成功建立透析通路,积极行术后并发症处理,可避免再次内瘘成形。  相似文献   

15.
陈小武  汪莫亚  张慧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300-301,F0003
目的通过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彩超监测,并与常规前臂动静脉内瘘比较,以评价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内瘘术式不同分为二组,其中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组30例、前臂动静脉内痿组21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比较二者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组与前臂动静脉内瘘组手术1年后通畅率分别为90.0%(27/30)和90.5%(19/21);吻合口内径分别为(3.10±0.11)mm和(3.40±0.12)mm;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分别为(368.4±6.2)ml/min和(381.2±6.0)mJ/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3/30)和23.8%(5/21)。二者比较在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17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与前臂动静脉内瘩比较,在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可做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内瘘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三种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方式差异,对比其临床特点和并发症情况,为内瘘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72例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臂内瘘手术组、鼻烟窝内瘘手术组和肘关节内瘘手术组,分别进行手术,观察手术持续时间、内瘘成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8周内瘘大小、血流量、内瘘静脉直径、对心功能影响等指标.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瘘成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23,P=0.000),在并发症发生、第8周内瘘口大小、血流量、静脉直径及对心脏功能影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血管情况进行内瘘手术方式的选择可实现动静脉内瘘的最优化建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患者,应用CTA技术检查,观察内瘘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血栓形成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流入动脉狭窄31例,其中轻度11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流出静脉狭窄122例,其中轻度42例,中度54例,重度26例;吻合口狭窄125例;11例患者流出静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32例患者出现侧支循环,其中伴上肢肿胀者23例;所有患者中均未发现明显窃血静脉;根据CTA提示内瘘血管狭窄情况制定手术方案,进行动静脉内漏修补或再造术,术后患者均恢复正常内瘘功能。结论CTA检查可准确评估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患者的内瘘血管全貌、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15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慢性肾衰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20例)和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后冲洗,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粟碱。结果:本组15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52ml/min。内瘘平均启用时间为术后12d,对于30例因动静脉内瘘处形成血栓、利用原来的头静脉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手术后2d-3d开始启用,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不易发生吻合口狭窄,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冲洗可以扩大管腔,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栗碱可缓解血管痉挛。改良后的动静脉内瘘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臂尺侧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前臂尺侧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特点和具体护理措施。对尺侧动静脉内瘘的术前、术后、透析期间及非透析期间的应用和护理体会做出阐述。结果 12例前臂远端尺侧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均成熟,成熟时间4~6周;内瘘成熟后初始透析血流量和1年、2年透析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2例出现血栓导致内瘘失功,其它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尺侧动静脉内瘘顺利实施手术后只要护理得当,血流量足够,可以保证有效的血液透析。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对延长尺侧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中行内瘘修复术及慢性肾脏病4~5期初次内瘘术者各2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中心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群20名为对照组。在观察组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时留取修剪下的内瘘血管组织(初瘘病人的头静脉组织,修瘘病人的“静脉动脉化”的头静脉),行茜素红S染色检测有无钙化,并计算钙化积分进行钙化分级(重度钙化组和轻、中度钙化组、无钙化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基本资料、血清生化指标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FGF-21和BMP-2血清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组内瘘血管壁上FGF-21和BMP-2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FGF-21和BMP-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随着血管钙化程度加重FGF-21和BMP-2在血清中水平越高,FGF-21及BMP-2在钙化程度越高的血管壁上的免疫组织表达也越强(P < 0.05)。观察组血清FGF-21、BMP-2、血磷、肌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baPWV值与内瘘血管钙化呈正相关(rs=0.850、0.769、0.718、0.433、0.441、0.457,P < 0.01)。结论FGF-21及BMP-2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监测内瘘血管钙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