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汗验案2侧     
例1 范某,男,48岁,92年3月5日初诊。患者平素体弱,有“慢性肝炎”3年。半月前不慎外感风寒,经用辛温解表法治疗后,虽热退,但自汗至今不已。刻下:恶风怕冷,汗出湿衣,脊背感冷,伴有头晕倦乏,纳谷少思,形体消瘦,面色不华,舌质红,苔薄白干,脉沉细无力。脉证合参,此乃外感后营卫不和所致之自汗证。观其舌质色红苔白干。当知患者又有阴液亏虚  相似文献   

2.
撷取周仲瑛教授应用六味地黄类方治疗糖尿病之下消验案3则.前2案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病案一选用桂附地黄丸加温补肾阳、益气健脾利水药物;病案二选取六味地黄丸全方配伍益气、化瘀通络之品;病案三以遗尿为临床症状,以六味地黄丸之“三补”,合用滋补肝肾、固精缩尿之品治疗.  相似文献   

3.
自汗、盗汗为临床疾病的常见症状。《临症指南医案·汗》指出:“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阐明了治疗汗症之大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治疗自汗、盗汗分类较详,然其大法不外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肝泄热等法。未闻自汗有属阴虚,盗汗反属阳虚之说。 笔者曾医李姓患儿,双眼肌无力,上睑下垂,面色不华,形体瘦弱,动则自汗,舌淡红而脉细弱。初进补气升提、固表止汗之剂,如:参、芪、龙牡、浮麦之类,十余剂后无寸效。在技穷之后改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心痛”、“胸痹”之范畴 ,为临床之常见病、多发病。早在《内经》已有记载 ,后世医家 ,又多阐发。其病位在心 ,但其发病与心、肾、肝、脾诸脏的盛衰有关 ,常在心气、心阳、心血、心阴不足 ,或肝、肾、脾失调的基础上 ,兼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变 ,总属本虚标实之病证。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 ,认为“冠心病”的发生 ,由气虚痰血凝滞 ,肾阴虚、阴虚火旺、血液粘稠 ,湿热阻滞、气机失调所致者为数较多。其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痰 ,滋阴清热 ,清热利湿、调畅气机为法。方用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三仁汤加减治疗 ,…  相似文献   

5.
消渴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其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症。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因而至今将“阴虚”或“燥热”作为治疗消渴的用药依据 ,而对于阴虚燥热所致全身广泛瘀血之病理改变却认识不足。其实早在《内经》中就已阐述了消渴与瘀血的关系。如 :“怒则气上逆胸中积热 ,血气逆留 ,髋皮充肌 ,血脉不引 ,转而为热 ,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金匮要略》中亦简述了瘀血作渴 ,曰 :“病人胸满 ,唇痿舌青 ,……脉微大来迟 ,……口干燥而渴 ,……是瘀血也。”唐容川在《血证论·发渴篇》详细地论述了消渴与…  相似文献   

6.
应用玉屏风散治疗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妮 《广东医学》1995,16(2):119-120
应用玉屏风散治疗咳嗽广东省药物研究所门诊(510180)黄燕妮玉屏风散为敛汗固表之方,功效益气团表止汗,常用于肺卫不固,表虚自汗之症,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咳嗽,每每见效,笔者自1990年1月至1992年6月以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咳嗽患者30例...  相似文献   

7.
俞教授认为类中风发病是以“内风”所致为主。且多发于40岁以上,形体肥胖,颜面红润,痰涎壅盛,以及嗜好烟酒肥甘,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的患者。其病变机理,在本为精气阴血不足;在标为风、火、痰偏盛,而形成本虚标实,阴阳互不维系的危重局面。类中之轻证,治以活血通络为主,佐以涤痰、养阴、益气;类中之重证,属闭证的,则治标为主,宜开窍祛邪;属脱证的,则治本为主,宜固脱扶正。  相似文献   

8.
耳性眩晕具有典型的突发性眩晕及耳鸣、耳聋;自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和全身冷汗、面色苍白等“三联症”同时出现者.现代医学称真性眩晕,系指“美尼尔氏病”即膜迷路水肿。而假性眩晕系指无典型“三联症”的全身其他疾病所并发的非耳性眩晕,如心、脑血管病、桥脑角占位性疾病,高、低血压病,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9.
吴贵文 《中原医刊》1999,26(10):35-35
久泻,以便次增多,粪质稀薄,病程长为主要见症。泄泻的主要病机是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调,而调整与恢复脾胃的生理功能,是治疗的关键。现就脾胃病变所致久泻的证治体会介绍如下。1 脾虚清阳不升经云:“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劳倦伤脾,元气耗损,脾阳不足,清阳不升“谷气下流”而致泄泻。脾宜升则健,治当益气升清运脾。用党参、黄芪、白术等甘温药,健脾扶中以斡旋中洲,配升麻,葛根奏其益气升阳提携中气之功。案例:郭××,男,40岁,1997年8月来诊。大便不实,虚坐努责,肛门作坠,腹部胀满已有数年,…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事儿科临证多年 ,积累了些许经验和体会 ,现总结如下。1 解表热勿忘和少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小儿药证直诀》)。初遇天地间六淫之气 ,防而脏腑未全 ,抗而脏腑未壮 ,多致外邪长驱直入 ,破太阳之蕃篱 ,入少阳之转枢 ,结阳明攻心包 ,直中速传 ,变证蜂起 ,遗患无穷 ,“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因此 ,治疗小儿发热 ,在疏风宣肺、清解太阳风热的同时 ,要注意调少阳之经气 ,一则使少阳之气自内发外 ,以助肺卫之气驱邪外出 ;二则少阳经气舒畅 ,可预防太阳表邪循经传里。药选银花、连翘清疏太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