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与早产及分娩发动的关系。方法选择足月妊娠组(包括足月妊娠未临产者及临产者)、未足月组(包括先兆早产者及正常者)产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ET-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足月妊娠组ET-1为(116.49±4.98)pg/mL,未足月组为(105.82±4.18)pg/mL,足月妊娠组高于未足月组(t=10.79,P〈0.01);足月临产者为(153.5±5.6)pg/mL,足月未临产者为(88.3±4.5)pg/mL,足月临产者高于未临产者(t=39.29,P〈0.01);正常者为(74.8±3.9)pg/mL,先兆早产者为(119.51±4.30)pg/mL,先兆早产者高于正常者(t=34.47,P〈0.01);24 h内分娩者为(136.8±5.1)pg/mL,未分娩者为(108.8±3.8)pg/mL,24 h内分娩者高于未分娩者(t=18.31,P〈0.01)。结论ET-1与分娩发动相关,它的升高可预示临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9月本院产科收入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者设为观察组,14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非绒毛膜羊膜炎者设为对照A组,再选取同期120例足月胎膜早破者设为对照B组,160例足月正常孕妇设为对照C组,比较四组孕妇入院时、分娩前(抗生素使用前)的ICAM-1、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前血清ICAM-1、PCT、WBC、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与分娩前血清ICAM-1、PCT、WBC、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入院时与分娩前血清ICAM-1、PCT、WBC、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B组和对照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入院时与分娩前血清ICAM-1、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入院时血清ICAM-1水平与血清PCT、WBC、CRP水平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观察组孕妇分娩前血清ICAM-1水平与血清PCT、WBC、CRP水平均呈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者的血清ICAM-1与PCT、WBC、CRP水平间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对早期诊断绒毛膜羊膜炎及其感染严重程度,改善母婴结局,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冯亚玲  周昌菊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5):431-43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湘雅三医院产科2005年4月~2006年11月收治的194例胎膜早破患者(其中未足月47例为A组;足月147例为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孕周、分娩方式、宫内感染率、残余羊水指数和新生儿病率。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分娩孕周、剖宫产率小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宫内感染率及新生儿病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残余羊水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早产率高,宫内感染机会增加,围生儿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发生率、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不同类型早产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组别孕产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组301例、未足月分娩组234例、医源性早产组193例)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09—2013年早产率逐年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源性早产组产妇年龄、剖宫产率、Apgar评分异常率及并发症明显高于未足月分娩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而孕周、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于未足月分娩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3组早产中经产妇和未进行过产前检查者明显高于初产妇和接受过产检者(P<0.01),医源性早产组经产妇和未进行过产前检查的早产发生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未足月分娩组(P<0.05)。医源性早产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占67.36%(130/193),胎盘因素占15.54%(30/193),胎儿因素占7.77%(15/193),其他占9.33%(18/193)。结论早产率逐年增加,其中医源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产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因素,而减少医源性早产对降低早产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 PLA2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中的表达意义,以及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50例作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组,按诊疗规范给予相应治疗,根据治疗转归分为1周内分娩90例,1周后分娩60例。同时期随机选择满28周至不足37周正常产检孕妇4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比浊法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研究对象入院时的CRP、IL-6及sPLA2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CRP、IL-6和sPLA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周内分娩的s PLA2表达高于1周后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周内分娩和1周后分娩的CRP、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LA2、CRP和IL-6均能动态监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感染状态;s PLA2还可反映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临产,从而指导临床保胎及必要时第二疗程促胎肺成熟,做到对早产高危者及时保胎及促胎肺成熟,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同时对早产低危者避免过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叶酸利用度、孕酮诱导阻滞因子及白介素-6血清水平与先兆早产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先兆早产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分娩结局分为早产组(54例)和足月分娩组(53例),另择同期45例单胎正常妊娠孕妇做对照组,分析三组一般临床资料并比较三组血清孕酮诱导阻滞因子、白介素-6和叶酸利用度情况,以先兆流产足月产、早产为因变量,血清孕酮诱导阻滞因子、白介素-6和叶酸利用度为自变量,分析早产和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叶酸利用能力风险比较,早产组无风险、低风险人数比例低于足月分娩组、对照组,中风险、高风险人数比例高于足月分娩组、对照组(P<0.05);三组血清指标比较,对照组血清孕酮诱导阻滞因子水平高于足月分娩组、早产组;白介素-6水平低于足月分娩组、早产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叶酸利用能力、孕酮诱导阻滞因子与先兆早产呈负相关,白介素-6水平与先兆早产呈正相关,经二元逻辑回归相关性分析,叶酸利用能力、孕酮诱导阻滞因子降低以及白介素-6水平升高是先兆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叶酸利用度、白介素-6、孕酮诱导阻滞因子均与先兆早产妊娠结局具有密切联系,临床可以通过观察以上指标来预测先兆早产孕妇的妊娠结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李少星  杨惠欢  余华   《四川医学》2023,44(2):160-164
目的 探讨血清闭锁小带蛋白-1(ZO-1)、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141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胎儿是否足月,分为早产胎膜早破组73例和足月胎膜早破组68例,根据宫内是否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另选择同期足月正常妊娠且为单胎的产妇7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ZO-1、CCL2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ZO-1、CCL2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对照组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产妇年龄、孕前BMI、初产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妇血清ZO-1水平降低,CCL2水平显著升高(P<0.05),早产胎膜早破组产妇与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妇血清ZO-1、CC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对照组发生宫内感染的例数分别为39、23、2例,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外周血VCAM-1、ox-AAT联合检测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4-04~2017-01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89例,根据患者孕周时间将其分为未足月组(28周<孕周<37周)和足月组(37周≤孕周<42周),分别为41例和48例,同期选取40例未足月胎膜未破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VCAM-1和ox-AAT水平,同时分析未足月组患者中两种指标水平相关性。结果 未足月组的外周血VCAM-1和ox-AAT水平与足月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未足月组和足月组患者的外周血VCAM-1和ox-AA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VCAM-1水平与ox-AAT水平呈现明显正相关(r=4.192,P=0.000)。结论:PPROM患者外周血VCAM-1和ox-AAT水平均明显升高,共同参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发展,且两种指标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可作为其敏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1~36^+6周二组作比较分析。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和流产、引产史及胎位异常。不同孕周的二组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而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提高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ts-1和 MMP-9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住院分娩的产妇112例,分为足月胎膜早破组3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组37例,足月无临产征象择期剖宫产40例为对照组.分娩后行胎膜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及非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Ets-1和MMP-9在胎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足月胎膜早破组为48.6%(17/35),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为62.2%(23/37),对照组为12.5%(5/40),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胎膜早破组患者胎膜组织Ets-1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未足月胎膜早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胎膜早破患者中,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Ets-1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胎膜组织中Ets-1和MMP-9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89、0.810、0.756,P<0.05).结论 Ets-1和MMP-9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ts-1和MMP-9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剂(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Smac)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以及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胎膜早破孕妇40例,20例正常孕妇(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作为对照组,均取胎膜破口处组织(2cm×1.5cm×0.5cm),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细胞色素C、Smac在胎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两组病例的胎膜组织均见Cyt-c、Smac的表达;③Cyt-c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值为0.18±0.04,对照组为0.10±0.02,差异有显著性(〈0.05);Smac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值为0.18±0.03,对照组为0.10±0.03,差异有显著性(〈0.05);③胎膜早破组Cyt-c、Smac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0.05)。结论胎膜早破中Cyt-c、Smac高表达,推测胎膜早破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我院产科自1987年10月~1988年3月住院孕妇胎膜早破17.2例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并以同期胎膜完整者836例母婴为对照组,经临床分析比较表明,胎膜早破者比对照组的胎位异常(臀位)、早产、产程中使用促产药以及婴儿畸形和死亡所占构成比均明显增高(P<0.05)。但其总产程时间、产后住院天数都比对照组短(P<0.05)。在孕产次、分娩方式、产妇并发病、眙儿宫内窘迫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与正确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田莉  武凤芝 《吉林医学》2011,(11):2085-2086
目的:探讨母血、羊水、脐血中核因子-κBp65(NF-κB p65)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ACM-1)的水平变化与胎膜早破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62例胎膜早破患者(胎膜早破组)及46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母血、羊水、脐血中NF-κB p65及IACM-1的水平,同时进行胎膜组织的病理检查,对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患者也进行相应的NF-κB p65及IACM-1的水平检测。结果:PROM组母血、羊水、脐血中NF-κB p65和IACM-1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母血、脐血、羊水中NF-κB p65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 p65及IACM-1的水平检测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4年5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24例(胎膜早破组),另选择同期妊娠足月无胎膜早破的孕妇24例(非胎膜早破组)。全部病例均于自然分娩后立即取胎膜破裂处的胎膜组织5cm×5cm大小,同时胎膜早破组除在上述部位取胎膜组织外,另在距胎膜破口处10cm以上的部位再取同样大小的胎膜组织。全部胎膜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测定。结果在两组病例的胎膜组织均可见到Bcl-2的表达;在胎膜早破组的胎膜组织中Bcl-2表达的阳性单位为(9.55±0.24),而非胎膜早破组为(21.37±0.32),两者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胎膜早破组非破口部位胎膜组织中Bcl-2表达的阳性单位为(9.66±0.19),破口部位Bcl-2表达的阳性单位为(9.55±0.24),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的发生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减弱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我院449例胎膜早破(PROM)妊娠结局的分析,以期提高加强围产期保健力度,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选择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我院住院孕妇中胎膜早破449例,对其产生的妊娠结局如分娩方式、围产儿病死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产褥病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中发生早产64例,发生率为14.2%,顺产272例,占60.5%,剖宫产175例,占38.9%,阴道助产2例,占0.4%,围产儿病死率2‰,胎儿窘迫10.5%,新生儿窒息4.4%,PROM组产前感染率为2.4%,大于对照组,PROM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为2.2%,高于对照组,PROM的潜伏期在24小时内者405例,占90.2%,72h内者39例,占8.6%,72h后者5例,占1.1%。结论: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可使胎儿窘迫升高,围产儿病死率升高,新生儿并发症增加,应重视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放免法和ELISA法测定2组孕妇羊水和母血、脐血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产后行胎膜病理检查。结果表明胎膜早破组母血、脐血和羊水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破膜时间延长和胎膜病检炎症程度加重,母血和羊水IL-6水平逐步升高(P<0.01);胎膜早破孕妇,抗生素组较非抗生素组母血、羊水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比较监测绒毛羊膜炎各指标和方法的临床价值发现采用ELISA法测母血IL-6是早期监测胎膜早破孕妇发生绒毛羊膜炎的一种较敏感、方便的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在足月胎膜早破计划分娩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0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 n=100)和对照组( n=100).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组给予阴道置入地诺前列酮栓. 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临产时间、用药至分娩时间、总产程、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及宫内感染率. 结果:用药后4h,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用药后8h、12h及24h,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临产时间、用药至分娩时间、总产程、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及宫内感染率分别为(22.4±4.7)h、(31.0±5.8)h、(8.4±2.9)h、79%(79/100)、2%(2/100)、0%(0/100),对照组分别为(33.5±5.1)h、(43.3±6.1)h、(10.6±3.2)h、51%(51/100)、5%(5/100)、3%(3/100).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临产时间、用药至分娩时间、总产程均显著缩短,阴道分娩率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两组产后出血率及宫内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胎膜早破计划分娩,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分娩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其效果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PROM)的潜伏期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991年1月~1992年12月期间产科300例PROM病例的总结和分析。结果:随着潜伏期的延长,感染和难产的发生率上升(P<0.001和P<0.000)。潜伏期在12h以内者难产和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PROM采取促宫颈成熟、计划分娩等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控制难产的发生,但潜伏期在6h内干预组的难产发生率高于非干预组(P<0.05)。PROM的产科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ROM的处理方面潜伏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12h以内尤其是6h以内者不应视为绝对异常,但要警惕潜伏期过长带来的不良并发症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IL-18、G-CSF在胎膜早破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足月胎膜早破孕妇30例(实验组),同期年龄、孕周、孕次与实验组相近的足月胎膜未破孕妇30例(对照组),60例孕妇均没有临床感染表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两组孕妇在分娩前血清中IL-18、G—CSF的水平,分娩对取胎膜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实验组孕妇血清IL-18、G-CSF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实验组孕妇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且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IL-18、G—CSF水平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者。结论孕妇血清IL-18、G—CSF水平的增高与亚临床绒毛膜炎有关。  相似文献   

20.
徐霞  尤子善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65-1467
目的:探讨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为早期诊断PROM、亚临床型绒毛膜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60例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PROM(pPROM)组30例,足月PROM(tPROM)组30例;另取同期住院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组)30例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3组孕妇分娩前血清LBP水平;分娩后,留取胎膜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pPROM组、tPROM组和正常组血清LBP水平分别为(125.22±37.51)、(102.87±20.90)、(66.09±31.17)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发现,pPROM组和tPROM组孕妇血清LB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ROM组孕妇绒毛膜炎程度与血清L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破膜时间的越长,血清LBP水平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血清LBP水平对PROM的诊断及其是否合并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