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早期胎盘SP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兵  黄威权 《医学争鸣》1998,19(6):649-651
探讨人胎盘绒毛是胚存在P物质受体及其细胞定位,为其对胎盘及胚胎发育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相似文献   

2.
邱建华  乔莉  刘顺利  黄维国  王锦玲 《医学争鸣》2001,22(15):1368-1371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核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特点及SP标记神经元向下丘投射方式。方法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在耳蜗背侧核,而SP-IR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耳蜗腹侧核,在腹侧核尚可见SP阳性终末包绕SP阳性胸体形成环形结构,一侧下丘中央核注入HRP后,对侧耳蜗核HRP标记细胞分布于耳蜗前腹核及背侧核,耳蜗后腹核呈阴性反应。同侧耳蜗后腹核HRP标记神经元数量也较少,在对侧耳蜗前腹核,HRP-SP双标神经元约占标记细胞的44%,SP单标细胞占标记细胞的50%,HRP单标细胞占6%。耳蜗背侧核内侧也可见少量的双标细胞。结论 SP是耳蜗核上行投射神经元的递质或调质。  相似文献   

3.
豚鼠心脏表面神经节丛SP、CGRP及VIP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SP、CGRP及VIP在心脏表面3个主要神经节丛,右心房神经节 丛(RAGP)、心房背侧神经节丛(DAGP)及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A-PGP)的化学性质和定位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豚鼠心脏表面3个主要神经节丛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了SP、CGRP及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在上述三个神经节丛内,未发现SP及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但可见少量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较SP阳性纤维密集,尤其在A-PGP更为明显;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最为密集,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纤维分布最为密集,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及VIP,并且这3种神经肽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豚鼠螺旋蜗轴动脉SP能神经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豚鼠螺旋蜗轴动脉(SMA)SP能神经支配的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镍染色技术及免疫透射电镜,探讨P物质(SP)在SMA上的分布特点。结果 SMA近端外膜上存在着大量SP-IR阳性神经元,在SMA远端外膜上可见大量的SP-IR阳性神经纤维,相互交错,呈网状结构。结论 SP的耳蜗血管的调节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方法:以特异性iNOS抗体,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结合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在10只正常豚鼠耳蜗冰冻切片上检测inOS。结果:iNOS的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耳蜗的血管纹、螺旋神经节细胞、Corti器的内、外毛细胞及神经纤维。结论:正常豚鼠耳蜗有iNOS表达,提示iNOS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钙蛋白酶(calpain)在正常豚鼠耳蜗中的定位与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耳蜗组织中calpain的表达;同时采用电生理指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豚鼠的听力.结果 calpain免疫反应活性主要见于耳蜗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及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的染色较深;其中,calpain 1表达多见于螺旋神经节细胞的胞浆中,而calpain 2免疫染色几乎出现在整个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结论 calpain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多种细胞中都有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氧后早期豚鼠耳蜗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低氧舱使动物缺氧,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缺氧后豚鼠耳蜗GR的表达。结果缺氧后GR在豚鼠耳蜗各回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主要阳性部位是螺旋韧带、血管纹、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与正常组相比缺氧后早期GR在耳蜗各阳性部位的表达均明显减弱,其中在螺旋韧带和血管纹的表达减弱最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氧可使GR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减弱。缺氧对耳蜗的损伤可能和GR表达的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8.
自然老年大鼠(28月龄)和成年鼠(3月龄),用7Sll-A型电反应测试仪确定听阈并记录I波潜伏期和I-V波间期,耳蜗琥珀酸氢酶(SDH)、PAS、坚牢蓝组化染色和神经特异性和烯醇化酶(NSE),S-100的免疫组化当色(ABC)法,分别观察耳蜗毛细胞、神经节细胞、听神经纤维及鞘膜变化。结果:老年大鼠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升高,SDH活性减弱,节细胞人可见多个脂褐素颗粒,神经纤维排列稀疏,节细胞内NSE免  相似文献   

9.
豚鼠耳蜗血管纹黑色素的分布及其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豚鼠耳蜗血管纹中黑色素和酪氨酸酶的分布特征,进而了解血管纹黑色素的合成。方法 对12只杂色豚鼠,分别在光镜和电下观察血管纹中黑色素和酪氨酸酶的分布及其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黑色素主要分布于豚鼠血管纹中间细胞内,基底细胞含少量黑色素,边缘细胞内无黑色素分布。酪氨酸酶分布于中间细胞Golgi体的分泌面和GERL囊泡,边缘细胞的基底细胞内无酪氨酸酶分布。结论杂色豚鼠血和纹中间细胞为黑色素细胞,能  相似文献   

10.
哮喘豚鼠感觉神经节内SP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东岭  宋俊峰  饶志仁  邱建勇 《医学争鸣》2002,23(13):1155-1157
目的 探讨豚鼠哮喘后颈静脉节和结状节P物质(SP)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豚鼠颈静脉节和结状节S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哮喘组颈静脉节和结状节SP免疫反应神经元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静脉节和结状节SP免疫反应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哮喘发病与颈静脉节和结状节SP免疫反应神经元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哮喘持续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P物质受体在豚鼠听觉脑干中枢及内侧膝状体的分布。采用兔抗SPR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DNA-镍染色技术。结果;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广泛分布SPR理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  相似文献   

12.
SubstanceP(SP)hasbeenaffirmedasaprimaryafferentsensoryneurotransmitter.Intheauditorysystemofthemammal,SPisalsowidelydistributed.YlikosikietallljreportedthatSPmightbeaprimaryafferentneurotransmitterormodulatorinrabbitcochlea.WehavereportedthedistributionofSPandsubstancePreceptor(SPR)inthecochleaofguineapigsL'j.ButthereisnoreportaboutthedistributionofSPandSPRintheauditorycentreandmedialgenicularbodyofguineapigs.Inthispaper,wedescribethedistributionofSPR--positiveneuronsandfibersintheco…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LPS)诱导的中耳炎所致豚鼠耳蜗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耳廓反射灵敏的豚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5只),内毒素组(15只):双侧听泡各灌注50μl LPS(1g/L);地塞米松治疗组(15只):双侧听泡各灌注50μl LPS后,再灌注地塞米松50μl(1g/L).所有动物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听,并测定耳蜗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耳蜗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观察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内毒素组ABR Ⅰ波潜伏期、Ⅱ波潜伏期及阈值较其余2组有增大趋势,且其Ⅲ波潜伏期较其余2组延长(P<0.05);内毒素组耳蜗组织中SOD活力较其余2组降低(P<0.05),NO含量较其余2组升高(P<0.05);内毒素组耳蜗底转内、外毛细胞纤毛出现明显的倒伏、脱落、排列紊乱,外毛细胞纤毛损伤从内排到外排逐渐加重,并可见内、外毛细胞纤毛缺失.地塞米松治疗组耳蜗损伤及生化检查结果均较内毒素组轻.结论: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中耳炎所致耳蜗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肌内注射在豚鼠内耳的分布.方法:25只豚鼠分5组,每组5只.正常组:肌内注射125I-bFGF 原液0.1 ml;生理盐水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125INa组:肌内注射125INa 0.1 ml;急性缺氧组:豚鼠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体积分数8%氧气和92%氮气的混合气体,2 h后出仓,检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抽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O2及血氧饱和度(x(O2),同时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 0.1 ml,立即返仓;药物性聋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连续用药7 h,ABR测试后,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 0.1ml.各动物分别于注射125I-bFGF、生理盐水、125INa 1 h后心内抽血、取肝脏、甲状腺、脑组织、耳蜗、外淋巴组织,测量各组织γ放射计数,并观察耳蜗放射性自显影.结果:缺氧组缺氧后ABR阈值升高(P<0.000 1,pO2、x(O2均降低(P<0.01.肌内注射125I-bFGF 后,正常组、急性缺氧组、药物性聋组动物的血液和肝脏组织中γ放射性计数高于本底,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可见显影颗粒;而脑组织、耳蜗及外淋巴γ放射性计数与本底比较无差异,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未见显影颗粒.结论:生理情况下,bFGF肌内注射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病理情况下,如急性缺氧、氨基甙类抗生素耳中毒时bFGF肌内注射也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到达内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微量渗透泵 (MOP)向豚鼠耳蜗灌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 ,观察其对庆大霉素中毒所致耳聋的保护作用。方法 :10只豚鼠分成庆大霉素致耳聋组及正常组 ,于 2组豚鼠右耳耳蜗植入MOP灌注bFGF ,分别于灌注前 ,灌注后 1周、2周测ABR阈值 ,扫描电镜观察耳蜗组织形态。结果 :耳聋组在灌注bFGF后 1周、2周ABR阈值较灌注前降低 (P <0 .0 5 ) ,耳蜗毛细胞形态得以恢复 ;正常组ABR阈值及形态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MOP持续恒速耳蜗灌注bFGF对耳蜗中毒的毛细胞有修复作用 ,对正常耳蜗功能和形态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常豚鼠声刺激诱发的耳蜗基底膜振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梦和  任田英 《医学争鸣》1997,18(5):454-457
目的:研究正常听力豚鼠耳蜗基底膜的振动模式.方法:对18只正常听力豚鼠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定经短纯音和宽带噪声诱发的基底膜振动的振幅、速度,并进行输入-输出函数曲线和频率传递函数分析.结果:短纯音诱发的基底膜振动曲线为正弦曲线.在振动曲线起始部有0.3ms的无反应期,这是声波从声源传到内耳所需时间.31dBSPL短纯音诱发的基底膜振动平均速度为(34.12±6.82)μm/s,平均振幅为(0.12±0.02)nm.输入-输出函数曲线在测试点最佳频率(BF,约18kHz)曲线呈压缩非线性.而在低于最佳频率的曲线呈线性.频率传递函数曲线显示高声强时高于BF的频率为一个陡峭的斜坡,而在BF低频侧呈一缓慢的斜坡.这一现象符合行波学说.而低声强时,仅在BF附近基底膜有反应.这一现象又符合部位共振学说.结论:短纯音诱发的正常豚鼠耳蜗基底膜振动为一与声刺激频率相同的正弦运动.输入-输出函数曲线示正常豚鼠基底膜振动的非线性特性.频率传递函数提示,在高声强刺激时,基底膜振动模式符合行波学说,在低声强刺激时又符合部位共振学说.  相似文献   

17.
豚鼠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对耳蜗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方式有其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选用耳廓反射灵敏,体得300-500g的健康杂色豚鼠72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再灌汪1h、6h、24h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手术前有处死前分别测试ABR、耳蜗标本HE染色病理检查、耳蜗电镜检查、测定耳蜗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耳蜗组织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组化。结果:缺血组及再灌汪各组脑干诱发电位(ABR)发生明显异常,咯波潜伏期明显延长,阈值升高(P<0.01);外毛细胞变形,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耳蜗组织MDA含升高、SOD活力降低;iNOS在耳蜗组织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在底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呵引起豚鼠ABR各波潜伏期延长和阈值增高,可造成耳蜗毛细胞及血管纹等组织病理损伤。耳蜗组织SOD活力下降及MDA升高参与了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损伤。耳蜗组织在正常情况下,血管纹、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均有iNOS弱阳性表达,在缺血及再灌注期间iNOS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