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手术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 对4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技术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椎体成形术后1个月有效率为97.5%,椎体成形术后1年有效率为80%.结论 PVP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可减少患者因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32例42个病椎,男12例,女20例,年龄56—85岁,平均69岁,骨折部位为T9-L5,其中胸椎19个,腰椎32个.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病椎并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成形,并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2天、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主要包括镇痛效果和病椎高度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32例42个病椎均穿刺成功,注入PMMA2.5-4.5ml,平均3.2ml/椎体.术后第二天VSA评分(2.15±1.15),较术前有显著改善.随访时间2—16个月,平均12个月,PVP治疗组与同期非PVP治疗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全安、便捷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3.
曾辉 《当代医学》2014,(4):58-5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对36例患者40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均行DR片、CT及MRI检查,主要MRI检查,手术在C臂X光机引导下局麻经皮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注入显影骨水泥3~7 ml,5 ml。结果术后30分钟疼痛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术后随诊3~12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是一种有效、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 lasty,PVP)治疗新鲜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新鲜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术后采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评分法(visual analogscale,VAS)和活动能力评分评价中短期临床疗效,记录患者初始评分及术后第1天、第3天、术后4周、术后1年时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最终完整随访56例,实验开始后各随访时间点评分比较术后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PVP术可以迅速缓解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7例(32椎),对病人手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值、病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作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死亡、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17个月至3年),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各项指标术后3 d和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取得满意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行压缩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治疗不同压缩程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操作技术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8例 (31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根据椎体压缩程度分为Ⅰ ,Ⅱ ,Ⅲ度 ,年龄 5 6~ 82岁 ,平均 6 9岁 ;伤椎分布在T11~L3 椎体 ,2 0个胸椎 ,11个腰椎。所有伤椎均在C -臂透视下行单侧椎弓根PVP治疗。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用直观模拟量表 (visualanaloguescales,VAS)记录 ;术后临床效果采用Stauffer-Coventry(SC)评价。对于骨折的程度与骨水泥用量、VAS及SC进行记录 ,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获得随访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8个月。 31椎均穿刺成功 ,Ⅰ度压缩骨折骨水泥用量 (4 7± 0 5 )ml,Ⅱ度 (3 5± 0 6 )ml,Ⅲ度 (2 2± 0 4 )ml;术后第 2天VAS比术前有明显下降 ,Ⅰ度压缩骨折较术前下降 3 5~ 6 0 (t=13 2 3,P <0 0 0 1) ,Ⅱ度 3 4~ 6 2 (t=18 2 2 ,P <0 0 0 1) ,Ⅲ度 3 5~ 6 0 (t=2 0 4 7,P <0 0 0 1) ;术后临床效果经Kruskal-Wallis检验 ,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10 0 ,v =2 ,P =0 95 1)。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适用于不同压缩程度的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间应用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20例(22椎)。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6分降至3.4分,终末评分3.6分,术后92.1%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3例发生骨水泥泄露,其中2例发生在椎体侧前方,1例发生于上终板,未产生神经症状。死亡1例,死于术后3个月髋部骨折后的深静脉血栓。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采用体位复位,骨水泥单侧、小剂量及分次注射等方法,在达到固化椎体、减轻疼痛的同时,有效改善椎体的压缩畸形,降低骨水泥泄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9月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2例.结果 术后病人即感觉疼痛减轻,1~2天疼痛消失,3~5天下床.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一种微创,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应用止痛泵并手法复位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71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83个椎体)在C型臂下行手法复位后即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整个操作过程患者带止痛泵。术后对患者复查X线片,了解骨水泥填充及渗漏情况,以及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对患者疼痛的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将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分级比较,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17例(2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的渗漏,6例出现穿刺部位疼痛,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改善。71例患者平均随访19个月,疼痛未见加重,仅2个椎体高度出现少量丢失,3例患者邻近椎体发生骨折,再次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论应用止痛泵、手法复位的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好,整个治疗过程痛苦小,可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高玉  阎长明  段刚  刘刚 《微创医学》2011,6(2):108-110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2.2(62~83)岁,单椎体压缩骨折11例,多椎体压缩骨折10例,并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各1例,均予PVP治疗。结果术中发生骨水泥漏3例,无神经损伤表现。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椎体高度平均恢复82%(50%~90%),疗效达优13例,良6例,差2例。术后除1例仍有疼痛外,其余疼痛均消失。出院后平均随访12个月,椎体高度无丢失,骨水泥形态无改变。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第425中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646例,根据骨折类型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542)和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104),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发骨折发生率.根据再发骨折发生情况将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102例(18.82%),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再发骨折53例(50.96%).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影响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PVP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风险较高,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是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肺功能变化。方法对38例COPD合并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了椎体成形术,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3月及12个月后患者肺功能、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 PVP术后患者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降低,术后1周显著降低,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评分逐渐降低。患者手术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分钟通气量(MVV)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术前及术后VAS评分与活动能力评分改善值之间,VAS评分与各肺功能指标改善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PVP术后COPD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活动能力及肺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并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院的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A组35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B组23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以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平均13个月的随访,A组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达正常的(75.95±5.11)%.B组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达正常的(94.74±4.05)%.临床疗效评定采用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WHO标准的疼痛缓解程度,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PVP及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疗效优良、并发症少的优点.PKP组复位较好,可恢复病椎高度,但价格昂贵;PVP组操作更简便,疗效确实且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 BMD 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 PVP 治疗的12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再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和未再发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后凸 Cobb's 角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 PVP 术患者再发骨折发生率;分析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椎体前缘压缩度和后凸 Cobb's 角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椎体前缘压缩度和后凸 Cobb's 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未再发骨折组改善更为明显;年龄≥70岁、BMD 较低、BMI 较低、有椎间盘有无发生渗漏和胸腰段损伤 PVP 术患者再发骨折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年龄、BMD 和椎间盘有无发生渗漏是 PVP 患者术后发生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 PVP 患者再发骨折受年龄、BMD 等多种因素影响:BMD 越低,发生再发骨折的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9例。结果术后随访不同时间其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疗效评价:治愈18例,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2例。结论采用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解放军第188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17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VP组102例及PKP组7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Cobb角及治疗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分析影响PVP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 PVP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VP治疗、病程<6个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98.4%)显著高于病程≥6个月的患者(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PKP;病程长短会影响PVP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共19例患者26个病椎,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手术过程包括体位复位,经双侧椎弓根置入2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观察术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由术前的8.4±1.2分降至术后的2.2±0.8分(P<0.05)。经X线检查确认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6.96mm恢复到术后的20.64mm,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3.3°。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体位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需进行椎体形成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骨科常规术后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疼痛程度、生活活动能力和满意程度。结果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所有患者在术后2 h~2 d内疼痛程度缓解,两组患者术后3 d疼痛程度比较,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Chi-Square=9.8,P<0.05),干预组患者的7 d后和随访3个月后的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χ2=10.5,P<0.05)。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灌注剂渗漏,但无神经受压表现。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疼痛性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手段,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改进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操作方法,探讨PV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征(intravertebral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边靶点穿刺及分次分期灌注骨水泥的PVP技术治疗伴IVC征的胸腰椎骨折26例,测量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26例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本组手术时间30~45 min,骨水泥注射量3~7 mL,平均4.5 mL。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2 d及末次随访以上四项指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23.1%),其中椎间盘渗漏2例,椎体前缘渗漏2例,侧方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1例,未出现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单边靶点精确穿刺及分次分期灌注骨水泥的PVP技术可明显减轻伴IVC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胸腰背痛,并能部分复位,改善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并可有效减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椎体成形术(PVP)经椎弓根中下1/3进针在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椎体中下1/3进针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8例,共21个伤椎。术前依据X线片、CT、MRI设计进针通道,术中在C型臂透视下完成穿刺。结果 18例手术均完成,穿刺针针尖均到达椎体前1/3。疼痛于术后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3±0.9)分到术后3 d(2.7±0.5)分(P〈0.01);3例3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泄漏。结论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经椎弓根中下1/3进针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及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