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肾移植患者sCD30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Yang JL  Hao HJ  Qin B  Bang LQ  Zhang ZH  Xin DQ  Guo YL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0):651-653
目的研究sCD30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CD30ELISA试剂盒(双抗体加心法)对58例首次肾移植患者术前1d、术后7d、28d进行了sCD30检测,31例健康者与术前1dsCD30做对照,并记录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肾移植术前1dsCD30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为X2=4.843,P<0.05,有显著性差异。肾移植术后第7天sCD30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为X2=7.201,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肾移植术后第28天sCD30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为X2=2.095,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CD30的高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有关,sCD30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HLA配型及群体反应抗体的检测在肾移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作者选择本院近2年来肾移植患者230例,按美国国立器官共享联合网络中心(UNOS)制定的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严格地进行供受者配型,研究供受者之间交叉反应组配型(PRA)与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院心外科于1994年3月成功地为1例13岁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女性患者施行了原位同种心脏移植术。术后存活28d.因第三次心肌急性排斥反应抢救无效死亡。作者强调应采用多种抗排斥反应药物,且需小剂量,对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药物应谨慎.尽管拥有众多的非侵入性检查,但没有一种非侵入检查技术能直接有效地诊断心肌排斥反应,心内膜心肌活检是监测心肌排斥反应最直接可靠的手段而不能被取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骁悉 ,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近期 (3个月 )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择尸肾移植患者 112例 ,随机分成两组 :MMF(2 .0 g/ d)组和硫唑嘌呤 (AZA)组 ,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相似剂量的环孢霉素 A(Cs A)和类固醇激素治疗。结果 观察 3个月 ,急性排斥发生率 ,MMF组 6 0例 ,为 16 .6 % (10 / 6 0 ) ;AZA组 5 2例 ,为 41.5 % (2 2 / 5 2 ) ;两组差异显著 (P<0 .0 1)。 MMF组 5例发现血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程度下降 ,3例出现腹泻 ,在 MMF减量或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未见有 MMF引起的肝、肾功能异常病例 ;AZA组有 9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  MMF具有预防和减少近期急性排斥反应效果 ,且副作用轻 ,为可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移植性肾小球病(TGP)的病理形态与慢性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TGP的穿刺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研究。结果(1)慢性肾移植排斥反应是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占20.5%),常导致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下降。(2)TGP是慢性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病变(占24%)。特征是肾小球膜性增生,表现为基膜增厚、内疏松层增宽,内含多形性、异源性包涵物,内皮细胞或系膜细胞增生插入基膜。结论慢性肾移植排斥反应中,肾小球毛细血管是损伤的靶组织,可能参与TGP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反相色谱法进行氯氮平血药浓度监测,并对患者的服药剂量、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剂量血药浓度差异有显著性;低浓度与中、高浓度氯氮平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监测对指导个体化合理用药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前后趋化因子(M 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的动态变化在术后急性排斥(AR)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30例肝移植患者,于移植前1天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血清M ig、IP10、ITAC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分析发生AR者用激素冲击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排斥活动指数(RAI)的关系。结果肝移植术后发生AR者(AR组)和未发生AR者(NAR组)M ig、IP10、ITAC水平和CXCR3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NAR组在常规免疫抑制治疗后5~7 d,上述监测指标下降至术前水平,而AR组患者则持续增高,至激素冲击治疗逆转AR后下降。M ig、IP10、ITAC水平及CXCR3表达与RAI计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趋化因子M ig、IP10、ITAC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AR和观察抗排异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剂量、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于治疗后1、2及4周末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帕利哌酮血药浓度;于基线期、治疗后1、2及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于基线期和治疗后4周末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泌乳素检查。结果  治疗后1、2及4周末的服药剂量分别为(7.24±1.50),(8.89±1.29)和(9.63±1.77),与相应时间的血药浓度(18.64±7.93),(25.44±10.71)和(27.65±13.89)呈正相关(P <0.05);帕利哌酮血药浓度(30.91±17.99)与女性患者的血清泌乳素(117.9±50.66)相关(P <0.05);未发现帕利哌酮血药浓度与PANSS减分率、TESS量表以及体重增加值相关(P >0.05);有效组与无效组间、出现锥外系反应组患者与未出现锥外系反应组间血药浓度比较差异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帕利哌酮的血药浓度可能与服药剂量呈非线性正相关;帕利哌酮的血药浓度与女性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根据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个体特殊性进行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的选择。本文主要概述了治疗前的护理要点,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要点以及治疗后的护理要点,总结出无肝素CRRT过程中的护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在小鼠心脏移植中,2,3,7,8-四氯二苯二氧芑(TCDD)激活芳香烃受体(AHR)是否可以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扩增以及减轻急性排斥反应。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给予TCDD,观察对排斥反应及移植物生存期的影响。体外实验评估TCDD对Treg细胞比例的影响。检测受者体内Treg细胞比例及白细胞介素(白介素)-10表达水平。结果:TCDD激活AHR明显减轻心脏移植物内急性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MST=(23.5±7.7)d]。体外实验中TCDD明显提升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TCDD组(15.3±2.6)%;PBS组(4.7±2.4)%,P<0.01)],而受者体内脾脏和移植物内Treg细胞比例相比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5)。同时,TCDD明显提升了受者体内白介素-10的表达水平。结论:术前单次给予TCDD激活AHR可以明显抑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扩增Treg亚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2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术后HUA组98例,术后非HUA组123例)进行中医体质判定,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肾移植术后HUA患者易感体质与包括实验室指标在内的各项临床资料的关联性。【结果】(1)临床资料方面,2组患者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经校正后,术后HUA组与术后非HUA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中,术后HUA组的CD3^+CD4^+%低于术后非HUA组[P<0.05,95%CI(1.003,1.062),OR=1.032],且既往肾结石病史者术后更易患HUA[P<0.05,95%CI(1.032,30.540),OR=0.046]。(2)中医体质分布方面,与术后非HUA组患者相比较,术后HUA组患者的阳虚质有所减少(P<0.05),但仍为最主要的中医体质类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移植术后HUA患者中阳虚质分布较多,为发病的易感体质因素,且呈正相关(P<0.05)。(3)肾移植术后HUA的危险因素方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CD4^+%[OR=1.032,95%CI(1.003,1.062),P=0.029]、阳虚质[OR=2.000,95%CI(1.120,3.570),P=0.019]是肾移植术后患者HU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阳虚质为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的易感因素,高尿酸、肾结石及免疫功能失调为发病的高危因素,也可能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肾衰竭4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易发因素、临床与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本文收集40例老年人(年龄大于60岁)AR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因。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其次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感染因素、肿瘤因素、缺血性肾病等也不少见。②治疗。血液透析13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例,未透析26例。③预后。肾功能恢复20例,肾功能未恢复8例,死亡12例。结论:老年性急性肾衰竭好发因素多,死亡率高,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少尿、高分解代谢、治疗方式均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