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Cyt C)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镰形棘豆总黄酮0.05、0.075、0.1g/L处理肝癌细胞SMMC-7721,24h后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镰形棘豆总黄酮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总体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对凋亡相关蛋白Cyt C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镰形棘豆总黄酮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呈浓度依赖关系;镰形棘豆作用后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比例升高;可导致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降低,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中、高剂量组的细胞中Cyt C及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并且与影响Cyt C及Caspase-3的表达有关。为镰形棘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藏民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常压硅胶柱层析法对镰形棘豆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 和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染料木素(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苯乙基肉桂酰胺(Ⅲ)、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Ⅳ).结论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棘豆属植物全世界有300余种,在民族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生物碱类等,这些化合物主要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综述了近20年来对棘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镰形棘豆止血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藏药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止血、促凝血作用.方法 镰形棘豆总提取物给小鼠连续灌胃5 d,测定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溶液部位分别连续灌胃给药5 d,测定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复钙时间(RT).结果 镰形棘豆总提物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缩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CT、PT、RT缩短率最大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镰形棘豆具有较好的止血、促凝血作用,其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为止血作用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从灌木Combretum Caffrum分离得到的6种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复筛选.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这6种化合物对K562(人粒性白血病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DU-145(人前列腺癌细胞),NCI-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CT-116(人结肠癌细胞细胞)6种人癌细胞株的影响.结果 6个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细胞株增殖的作用,其中以C002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结论 C002化舍物体外抗肿瘤活性与CA4相当,有潜力成为新一代肿瘤血管阻断剂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镰形棘豆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 (2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4 nm;柱温:30℃.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国家药典委员会)进行分析.结果 构建了镰形棘豆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捷,重现性好,可作为镰形棘豆药材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其抗癌抗肿瘤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它在中草药中的分布,引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兴趣,发现其抗癌抗肿瘤作用与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致癌因子、调节免疫等作用相关。中草药中白花蛇舌草、陈皮、黄芩、夏枯草、半枝莲等含有较高的黄酮类成分,本文将对中草药中黄酮类成分的抗癌抗肿瘤作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藏药镰形棘豆中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S)-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Ⅲ)、(S)-5,7-二羟基二氢黄酮(Ⅳ)、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Ⅴ)、2′,4′,4-三羟基查耳酮(Ⅵ)、鼠李素(Ⅶ)、臭豆碱(Ⅷ)、β-谷甾醇(Ⅸ)、β-胡萝卜苷(Ⅹ)。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广阔分布于植物中,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自由基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是多酚化合物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药用植物的根、叶、皮和果实以及水果和蔬菜中,多以苷类形式存在,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泛指2个苯环(A与B)通过3个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由来已久,大量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感染、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干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蛋白激酶等。本文就近几年该类化合物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